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
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
(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公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辩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
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10g、杏仁10g、桔梗10g、白前10g、
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10g、陈皮10g、
金沸草10g、甘草6g。
加减:痰湿重的加半夏、苏子、莱菔子;有痰热的加黄芩、浙贝、瓜蒌、竹茹。
中成药:止喘灵口服液、冬苑止咳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
桑叶10g、荆芥10g、薄荷10g、金银花15g、
连翘15g、黄芩10g、杏仁10g、大贝母10g、
桔梗10g、枇杷叶10g、枳壳10g
加减: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大青叶、射干;身热重,热邪波及气分加生石膏、栀子;痰热重者加竹茹、瓜蒌、鱼腥草;挟湿者加藿香、厚朴、薏苡仁;热伤阴津加天花粉、沙参、麦冬。
中成药:急支糖浆10ml,tid、本院自制制剂消炎止咳合剂50ml,tid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0g、薄荷10g、豆豉10g、杏仁10g、
前胡10g、沙参10g、梨皮1个、芦根18g、
大贝母10g、天花粉15g。
加减:咳嗽重加百部、紫苑;燥热伤阴加生石膏、麦冬阿胶
中成药:强力枇杷露、润肺止咳合剂等。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10g、黄芩10g、栀子10g、瓜蒌皮10g、
浙贝母10g、橘红6g、前胡10g、鱼腥草30g、
杏仁10g、桔梗10g
加减;表邪未解加荆芥、金银花、连翘;痰热壅盛者加枳壳、竹茹、胆南星、苏子、郁金;痰中带血加黛蛤散、茜草根、白茅根
中成药:肺力咳合剂、复方甘草口服液、镇咳宁胶囊、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3.针灸治疗
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袭肺证,加风门、合谷;风热犯肺证,加大椎、曲池、尺泽;燥邪伤肺证,加太溪、照海;痰湿蕴肺证,加足三里、丰隆;痰热郁肺证,加尺泽、天突;实证针用泻法。
4.拔罐、耳针治疗
拔火罐:一般在肺俞、大椎、命门穴处拔火罐。耳针:取肺、气管、肾上腺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5.其它疗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雷火灸、热敏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6.内科基础治疗
急性咳嗽的感冒咳嗽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通常可采用减充血剂、退热药物、抗过敏药和止咳药物等,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对于急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