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表单说明:本表单用于收集急性咳嗽病患者在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1.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2.病史信息- 发病时间:- 症状描述:-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用药史:- 过敏史:3.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 呼吸频率:- 心率:- 血压:- 咳嗽特征:- 听诊结果:- 其他相关检查结果:4.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病机病因:5.中医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及剂量:- 针灸治疗方案及穴位: - 其他中医疗法:6.随访计划- 复诊时间:- 随访内容:- 随访结果:7.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临床路径是否顺利进行:- 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对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评估: - 病例经验总结:附件:- 相关医学文献- 临床研究数据- 患者病历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医师:指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
- 医疗服务:指医师按照医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 中药处方:指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中药并确定剂量后书写的医嘱。
3.《中医药法》- 辨证分型:指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一、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二、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三、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ICD-10 编码: J06.903 )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01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T001-94 )。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 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公识意见》( 2011版)。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
( T C D 编码 : B N F 0 1 1 ) 和 上 呼 吸 道感 染 ( I C D一 1 0编 码 : J 0 6 . 9 0 3 ) / 9 , 性 支气 管 炎 ( I C D一 1 0编码 : J 2 0 . 9 0 4 ) / 慢 性 支 气管 炎急性 发作 ( I C D 一 1 0编码 : J 4 4 . 1 0 1 ) 的患者 。 ( 2 ) 有 明确 的感 冒或 呼吸道 感染及 慢性 支气管 炎病史 。 ( 3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6 . 1 I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0 5 — 0 7 4 1 — 0 2
【 摘要 】笔者就 急性 咳嗽( 上呼 吸道感染 、 急性支气管炎 、 慢性 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门急诊 中医临床路径进行
3 急性 咳嗽 中医临床 路径 标准 门急诊流 程
3 . 1 适 用 对 象 中 医诊 断 :第 一 诊 断 为 急 性 咳 嗽 ( T C D编码 : B N F 0 1 1 ) 。 西 医诊断 : 第 一诊 断为上 呼 吸道 感染 ( I C D 一 1 0编码 : J 0 6 . 9 0 3 ) 或 急 性 支气 管 炎 ( I C D 一 1 0 编码 : J 2 0 . 9 0 4 )或慢性 支气 管炎 急性 发作 ( I C D 一 1 0编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作为一种肺系病症,小儿急性咳嗽多起病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普通感冒,在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冬季具有比夏秋季更高的发病率。
临床多为小儿急性咳嗽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但是这种治疗重点在于对症状的缓解,而非针对其病理进行深入治疗,因此患者的病情易出现反复。
而中医可以根据患儿所属的不同证候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依据以计划性著称的临床路径对患儿进行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80例,探究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的小儿急性咳嗽患者80例,按照患儿入院顺序进行编码,并对编码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1岁,平均(6.24±1.11)岁:病程3~7d,平均(5.02±1.31)d。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6.31±1.22)岁;病程2~8d,平均(5.11±1.43)d。
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等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为患儿及时使用退热药物与抗感染药物,以缓解其病情,同时使用止咳药物,提供低流量供氧,7d后观察疗效。
(2)研究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进行基础中药一药物敷贴一拔管3个阶段的治疗,疗程7d。
路径:①中医基础用药:取菊花10g,桑叶10g,连翘10g,杏仁9g,黄琴9g,桔梗9g,前胡9g,甘草3g。
煮汁,早晚各服用1次。
随证加减方案:便秘患儿加用大黄3g 与莱菔子10g,痰多患儿加用射干6g与瓜萎皮9g,发热患儿加用柴胡9g与大青叶10g。
②药物敷贴:取白芥子、延胡索、桔梗等药物,加入蜂蜜并进行搅拌,在混合拌匀成糊状后,在患儿双肺俞穴敷贴,1次/d。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 76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中医咳嗽护理临床路径表
□采血检查:前一天22点后禁食水,早上6-7点进行采集血标本。如需抽取血培养
时,
抽取顺序为:血培养瓶(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毫升。)→蓝管(量足)→
紫管→黑管(量足、时间)→红管。 □大小便标本留取:应选择晨起中断尿最好,大便可随时留取,留好后2小时内送
2至楼化验室,以
免 □影 痰响 标检 本测 采结 集果 :采集方法为晨起清水漱口3次,然后用力咳嗽,将来自深部的痰液
注意配伍禁忌。
□口服给药:一般药物饭后服用
□高危药品/特殊药品的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 □观察用药后的
反 □应 中及 药皮 汤肤 剂穿 口刺
服,每日一剂,
□穴位贴敷
□中药熏洗 □拔罐
□刮痧
□手指点穴
□监测患者生命
体 □征 根据患者的症
状 □给 1.予 了相 解应 患的 者护 的
情 □绪 2., 用使 移用 情言 疗语
。
□内五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 □普通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陪床一人 以低盐低脂/糖
尿 的病 不/同普,通科饮学食合 理指导饮食: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4.痰湿润肺
□5.痰热郁肺 □6.肝火犯肺 □7.肺阴亏耗 □西药静点:□ 1.止咳药 □2.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须有间隔液,
起 □咳 告嗽 知的 患原 者因 戒和 烟
限酒,饮食宜清
□其它
□内五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 □普通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陪床一人 以低盐低脂/糖 尿 的病 不/同普,通科饮学食合 理指导饮食: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咳嗽的临床路径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1)适用对象:首诊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2)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病史:有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风寒肺袭,早期咽部瘙痒,咳嗽,咳嗽重,气短,咳痰稀而有泡沫,若变热,痰、鼻涕由白转黄;风犯肺,常见咳嗽痰黄稠,气浓,或咽痛,口渴,或鼻黄;邪损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积于肺时,咳嗽重浊,胸闷憋气,痰多色白黏;若痰瘀于肺,则咳嗽黄稠,胸闷气短;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导致胁痛;阴虚导致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常有肺部散在干湿罗音。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时,肺部可听到喘息和延长的呼气声。
如果伴有感染,罗音增加。
(4)辅助检查:*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厚、增多,尤其是中下野。
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斑片状,多位于纹理远端,形状不规则,直径约2-3mm,尤其是双肺中下肺野内侧。
血常规一般没有异常变化。
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才能高。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发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类2.1风寒袭肺主治:喉痒、咳嗽、气短、咯痰薄白,常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恶寒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散寒,宣肺。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6克杏仁10克茎9克荆芥9克紫菀9克百部9克白前10克陈皮9克甘草6克2.2风热犯肺主要症状:咳嗽频繁,咳嗽剧烈或嘶哑,咽干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呈浓黄色,咳嗽时出汗,常伴有流涕、口渴、头痛、四肢酸痛、恶风、体热、舌苔薄黄、脉浮或滑等症状。
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汤: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桔梗9g杏仁9g连翘15g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薏苡仁15g甘草6g2.3风燥伤肺主治:喉痒、干咳、连呛、咽干痛、无痰或少痰粘成丝,不易咳出,或有痰中带血丝、口干、鼻塞初起或不通、头痛、微寒、体热、舌质红干少饮、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分数等表证。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 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华医学会,2009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
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 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 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 T 检查、肺部C T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022年版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临床路径-咳嗽病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气促、胸闷(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有受凉史,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一月以内。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咽痛等。
(3)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或轻微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
(二)证候诊断1.风燥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干痒,口干,遇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少津,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袭肺证:咳嗽,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鼻塞、怕冷、全身酸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痰热蕴肺证:咳嗽,痰多,色黄脓,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 痰湿内阻证:咳嗽,痰多,色白,补课或微渴,胸闷、脘痞,舌淡或胖大,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燥犯肺证治法:疏风润肺,止咳利咽。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5g 杏仁12g 桔梗10g 沙参15g 麦冬15g 薄荷15g 桑白皮12g紫苑10g 前胡10g。
2.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减。
炙麻黄12g(先煎)桂枝12g 白芍12g 生姜12g 大枣12g 杏仁10g 桔梗10g 甘草10g。
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推荐方药:泻白散加减。
桑叶15g 桑白皮15g 薄荷15g 杏仁10g 桔梗10g 鱼腥草15g 黄芩10g 僵蚕12g 甘草10g 。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咳嗽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咳嗽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试验组(60例,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好转率略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略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急性咳嗽患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CM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ughChen HuiAnkang Hospital, Jialing District, Nanchong 6375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CM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ugh.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0 cases, routine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60 cases,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giving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is helpful toimprov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acute cough;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在临床上,急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持续时间在3周内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可发于一年四季,春冬季发病率高。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1 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 X 线检查、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 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 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2) (3) (4)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中医临床路径(哮喘咳嗽等)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 T、C 反应蛋白等。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2.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剧烈影响工作休息、或伴有喘息,院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3.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中医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的特点,注意观察证候的动态演变及其规律;注意区分外感内伤咳嗽的不同。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和/或CT、心电图。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 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
2012年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急性咳嗽病是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2012年度我科共收治患者病列约130例,有效123例,有效率95%全部执行诊疗方案,现将2012年度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并分述如下:急性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为因素,导致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症。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因素。
1、分析:入院患者均以我科的急性咳嗽病诊疗常规为指挥,在咳嗽病的各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以邪实为主,治宜宣肺祛邪。
但应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施治。
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用药宜清扬,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需要注意的是,外感咳嗽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涩,否则易使外邪内郁,肺气不畅,痰浊不易排出,咳嗽愈重。
内伤咳嗽的治疗,当分虚实和脏腑。
邪实为主者,当祛邪止咳,或清肝泻肺,兼以扶正等治法;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脏腑,而选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法。
2、总结: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辩证首当分清外感与内伤,进而根据咳嗽的声音与发作时间及其痰的色、质、量等辨其病性。
咳嗽既是肺气上逆,亦是祛邪外达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故治疗不能单纯性的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外感新病属于邪实,治应祛邪宣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
外感咳嗽一般均应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邪祛正安。
内伤咳嗽忌宣散伤正,当调护正气,还可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
3、评估: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证为主,综合采用中药口服,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一周左右,配合西药治疗者疗效为佳,同是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咳嗽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急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公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辩证论治(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炙麻黄10g、杏仁10g、桔梗10g、白前10g、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10g、陈皮10g、金沸草10g、甘草6g。
加减:痰湿重的加半夏、苏子、莱菔子;有痰热的加黄芩、浙贝、瓜蒌、竹茹。
中成药:止喘灵口服液、冬苑止咳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桑叶10g、荆芥10g、薄荷10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0g、杏仁10g、大贝母10g、桔梗10g、枇杷叶10g、枳壳10g加减: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大青叶、射干;身热重,热邪波及气分加生石膏、栀子;痰热重者加竹茹、瓜蒌、鱼腥草;挟湿者加藿香、厚朴、薏苡仁;热伤阴津加天花粉、沙参、麦冬。
中成药:急支糖浆10ml,tid、本院自制制剂消炎止咳合剂50ml,tid(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10g、薄荷10g、豆豉10g、杏仁10g、前胡10g、沙参10g、梨皮1个、芦根18g、大贝母10g、天花粉15g。
加减:咳嗽重加百部、紫苑;燥热伤阴加生石膏、麦冬阿胶中成药:强力枇杷露、润肺止咳合剂等。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10g、黄芩10g、栀子10g、瓜蒌皮10g、浙贝母10g、橘红6g、前胡10g、鱼腥草30g、杏仁10g、桔梗10g加减;表邪未解加荆芥、金银花、连翘;痰热壅盛者加枳壳、竹茹、胆南星、苏子、郁金;痰中带血加黛蛤散、茜草根、白茅根中成药:肺力咳合剂、复方甘草口服液、镇咳宁胶囊、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3.针灸治疗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风寒袭肺证,加风门、合谷;风热犯肺证,加大椎、曲池、尺泽;燥邪伤肺证,加太溪、照海;痰湿蕴肺证,加足三里、丰隆;痰热郁肺证,加尺泽、天突;实证针用泻法。
4.拔罐、耳针治疗拔火罐:一般在肺俞、大椎、命门穴处拔火罐。
耳针:取肺、气管、肾上腺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5.其它疗法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雷火灸、热敏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6.内科基础治疗急性咳嗽的感冒咳嗽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通常可采用减充血剂、退热药物、抗过敏药和止咳药物等,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明确细菌感染指征者,可以考虑适当使用抗生素。
7.生活、饮食指导(1).情志调护: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心情舒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起居护理: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之时更要注意调摄。
(3).饮食护理: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
风热、风燥咳嗽,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
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九)完成路径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 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 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TCD 编码:BNF011、ICD-10 编码:J06.903或J20.904或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门诊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7天实际治疗时间:天2012年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门急诊)分析及改进措施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分析及疗效评价2012年3—12月份共纳入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就诊病人56例。
全部病人均采用中医药、退热治疗、针灸、刮痧、火罐、擦浴、头针等治疗。
中药包括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医院自治制剂消炎止咳合剂或静脉使用中药注射剂;中医特色疗法主要采用手法为泻法的针刺、取大椎穴刮痧,还包括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拔罐、耳针、雾化吸入等方法。
治愈55例,治愈率98.2 %。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54例,有2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6.4%。
有50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89.3%。
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改进措施建议1、急性咳嗽的特点是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
临证之时,辨表里、辨寒热,是确立治法的关键;辨寒热、审病性,以定祛寒清热之分寸,以确定是补是泻,是扶正还是祛邪。
2、注意观察舌苔的变化。
凡舌苔薄而润的,其病尚轻。
若外白、中黄或灰白厚腻而垢者,其病重,治之较难。
也有初见舌苔厚腻。
古人论舌苔,白主寒、黄主热、黑为热极不可一概而论,应该结合舌质颜色及苔面润燥来定。
3、外邪入侵必须给邪以出路,不可闭门逐寇。
分清寒热甚为重要,过寒则伤胃气,过温则易伤津耗气,常用药有芦根、竹叶、荷梗之类,既不伤津又可清热。
4、外感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予辛凉轻剂,疏风解表,药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
咽痒咳嗽者,酌配钩藤、前胡、牛蒡子、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5、急性咳嗽不宜过早用芩、连、栀子、生石膏等寒凉药物,以免引邪入里。
但栀子配伍淡豆豉,生石膏配伍薄荷、桑叶,黄芩配伍荆芥,既能解表又清里热,互相为用,效果益彰。
6、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丰富治疗手段,除了口服中药、中成药及静滴中药注射剂、针灸、刮痧、药物擦浴等,还可增加耳穴等治疗手段,开拓中医药治疗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