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综述)

合集下载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引起的水势差,它是维持体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渗透压的形成与渗透物质的浓度和渗透物质的分子量有关。

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调节体液和维持血液渗透压等方面。

渗透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溶质分子在溶液中溶解时,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分子团簇。

这些溶液分子团簇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溶液中的溶剂团簇。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溶液中溶剂团簇的数量就越多,水分子聚集在一起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溶液的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方面。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当细胞外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细胞内的水分子会向外渗透,导致细胞脱水。

相反,当细胞外的溶质浓度低于细胞内时,细胞内的水分子会向内渗透,导致细胞肿胀。

细胞脱水或肿胀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渗透压还参与调节体液的平衡。

体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这些体液中的渗透压需要保持稳定,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当体内渗透物质浓度升高时,体液中的渗透压也会升高,刺激体液向渗透物质浓度较高的区域移动,从而平衡渗透压差。

相反,当体内渗透物质浓度降低时,体液中的渗透压也会降低,刺激体液向渗透物质浓度较低的区域移动,以平衡渗透压差。

这种体液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渗透压还参与维持血液渗透压的平衡。

血液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的浓度决定的。

当血浆中的渗透物质浓度升高时,血液的渗透压也会升高,刺激水分子从细胞内向血浆中渗透,从而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平衡。

相反,当血浆中的渗透物质浓度降低时,血液的渗透压也会降低,刺激水分子从血浆中向细胞内渗透,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平衡。

人体渗透压

人体渗透压

人体渗透压1. 介绍人体渗透压是指人体细胞内溶液与体液之间的渗透压差。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渗透压差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外溶质的流动,影响细胞的稳定性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人体渗透压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2.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引起的溶液对溶剂渗透的压力。

在人体内,渗透压主要由溶质(如蛋白质、离子)与溶剂(如水)之间的浓度差引起。

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决定了水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渗透方向和速率。

3. 渗透压的调节机制人体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是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主要的调节机制包括:3.1 渗透调节机制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机制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浓度来维持渗透压差。

当细胞外渗透浓度升高时,细胞会通过水分子的渗透来平衡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从而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3.2 肾脏调节机制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渗透压调节器官之一。

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渗透浓度,肾脏可以控制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溶质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渗透浓度,促进溶质的排泄,从而降低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

3.3 神经调节机制神经系统也参与了人体渗透压的调节。

当人体中的渗透压过高或过低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以维持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平衡。

例如,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神经系统会促使人体排出更多的尿液,以调节体内溶液的渗透压。

4. 渗透压的作用人体渗透压的平衡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渗透压在人体内的几个重要作用:4.1 细胞稳定性的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对于细胞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当细胞外渗透浓度升高时,细胞内水分子会流失,导致细胞变形、收缩甚至死亡。

而当细胞外渗透浓度过低时,细胞内水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因此,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非常重要。

4.2 血液渗透压的调节血液渗透压的正常范围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以及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至关重要。

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1. 理解渗透压原理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产生的渗透力。

它是指在两个浓度不同的溶液之间,溶质分子或离子在半透膜上产生的渗透力差。

渗透压原理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医学诊断、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2. 渗透压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2.1 利用渗透压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尿素等生化指标渗透压测定是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产生的渗透力来间接测定溶液中的葡萄糖、尿素等生化指标。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渗透压,可以对患者的代谢状态进行评估,提供诊断依据。

2.2 利用渗透压原理辅助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胎盘功能不全,造成胎儿供氧供养不足的一种情况。

利用渗透压原理,可以通过胎儿血与母体血的渗透压差异,判断胎儿的供氧供养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渗透压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3.1 渗透压调控药物输送速率渗透压可以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渗透速率。

在药物传递系统中,可以调节药物溶液的渗透压,改变药物的输送速率,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长效作用。

3.2 渗透压控制药物在组织中的渗透渗透压可以用于控制药物在组织中的渗透。

通过调整给药溶液的渗透压,可以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到目标组织,提高药物的疗效。

4. 渗透压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4.1 利用渗透压增加人工血管等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渗透压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细胞渗透压差,提高人工血管等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通过调节材料的渗透压,可以减少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2 利用渗透压控制组织工程结构的形成渗透压在组织工程中可以用于控制组织工程结构的形成。

通过调节细胞培养液中的渗透压,可以控制细胞聚集和组织生长的形态,促进组织工程结构的形成。

5. 总结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诊断中,利用渗透压可以快速测定生化指标,提供诊断依据。

在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领域,渗透压的调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组织工程结构的形成,为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摘要:渗透压力作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对医学上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众多文献介绍了相关论证和成果,很多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很多努力进行科研开发。

而且,渗透压力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等,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综述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等进行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的相关综述。

关键词: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前言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力具有依数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在溶液中的质点数目,与溶质本性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也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先介绍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再介绍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如血浆渗透压力,最后介绍一些和渗透压力测定相关的技术,借此大致展示一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下面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等进行阐述。

1.1 等渗溶液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总渗透压力为标准测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0.28mol/L~0.32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例如,临床常用c(NaCl)为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c(C6H12O6)为0.28mol/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对于血浆渗透压力而言都是等渗溶液。

【1】而且,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溶液依然是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等渗溶液,因为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使细胞形态稳定,不会因失水过度死亡或吸水过多而胀裂。

多数病例,尤其是肠道问题,如拉稀呕吐等,要输等渗溶液。

1.2 低渗溶液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低于0.28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摘要:渗透压力作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对医学上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众多文献介绍了相关论证和成果,很多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很多努力进行科研开发。

而且,渗透压力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等,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综述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等进行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的相关综述。

关键词: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前言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力具有依数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在溶液中的质点数目,与溶质本性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也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先介绍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再介绍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如血浆渗透压力,最后介绍一些和渗透压力测定相关的技术,借此大致展示一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下面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等进行阐述。

1.1 等渗溶液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总渗透压力为标准测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0.28mol/L〜0.32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例如,临床常用c(NaCI)为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c(C6H i2O6)为0.28moI/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对于血浆渗透压力而言都是等渗溶液。

【1】而且,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溶液依然是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等渗溶液,因为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使细胞形态稳定,不会因失水过度死亡或吸水过多而胀裂。

多数病例,尤其是肠道问题,如拉稀呕吐等,要输等渗溶液。

1.2 低渗溶液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低于0.28mol/L 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中的应用1. 引言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之间存在的压力差。

在生物体内,细胞的渗透压与周围环境的渗透压之间的差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因此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2. 渗透压调节水分平衡渗透压在维持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会导致水分的自由流动,通过渗透调节可以控制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在临床中,渗透调节可以用于控制体液的容量和浓度,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机体造成损害。

以下是一些渗透压调节水分平衡的临床应用:•水肿的治疗:水肿是由于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引起的,可以通过增加渗透压来促进水分的回流和排出,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血液透析:透析是一种通过渗透和超滤来清除体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水分的方法。

在透析过程中,通过控制透析液的渗透压,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

•高渗透溶液的应用: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可以使用高渗透溶液来促进水分的流动和排出,从而减轻病症。

•低渗透溶液的应用:在某些手术中,使用低渗透溶液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组织损伤。

3. 渗透压调节细胞代谢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在临床中,可以利用渗透压来调节细胞的代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渗透压调节细胞代谢的临床应用:•药物透过细胞膜: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影响药物透过细胞膜的速率和效果。

通过调节溶液的渗透压,可以改变药物透过细胞膜的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细胞保护剂的应用: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影响细胞的稳定性和保护能力。

在某些治疗中,可以使用渗透保护剂来保护细胞,减轻病症和损伤。

•细胞灌流和冷冻保存:在组织移植和冷冻保存过程中,渗透压的调节可以减少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提高移植和保存的成功率。

4. 渗透压调节药物输送渗透压的调节可以影响药物的输送过程和效果。

在临床中,渗透压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吸收和运输,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渗透压调节药物输送的临床应用:•渗透促进剂的应用:通过增加渗透压,可以促进药物在皮肤或黏膜上的吸收和渗透。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2、红细胞形态变化
=0.154mol/L
Cos NaCl= iCB=2×0.154mol/L=308mmol/L
葡萄糖溶液:
50g/L =0.278mol/L 180g/mol
葡萄糖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其校正因子i=1 Cos = 葡萄糖 iCB=1×0.278mol/L=278mmol/L 答:所以9g/L的NaCl溶液和50g/L的葡萄糖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浓度都是0.1mol/L的NaCl溶液和 FeCl3溶液。 Cos FeCl3 =3× 0.1mol/L ×103 =300mmol/L NaCl溶液的渗透压低于FeCl3溶液,因此把NaCl溶液叫做 低渗溶液,FeCl3溶液叫做高渗溶液。
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是以正常人体 的血浆渗透压来做比较的。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特殊情况: 可使用少量高渗 溶液。
临床上在治疗脑水肿时,常使用20%的甘 露醇高渗溶液。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溶液有: 2.78mol /L (500g /L即50%)葡萄糖溶液。 0.60mol /L (50g /L) NaHCO3溶液。
注意:
用静脉注射高渗溶液治疗疾病时,为避免 造成局部高渗引起红细胞皱缩,注射时用量不 能太多,速度要缓慢,少量的高渗溶液才能被 人体体液稀释。
(胀大→溶血)
(正常形态) (皱缩→胞浆分离→血栓)
二、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用 方法之一,许多生物膜都是半 透膜。人体血浆中的红细胞膜 是半透膜,若输入低渗或高渗 溶液,都会使红细胞的形状发 生改变,影响人体健康。
输液时必须遵循一个根本原则: 要根据病人具体的血浆渗透压 来输入相应的液体。

渗透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渗透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渗透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1. 引言在医学领域,渗透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如药物递送、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等。

本文将介绍渗透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并描述其原理和方法。

2. 药物递送2.1 渗透增强剂渗透增强剂是一种可用于改善药物在组织中渗透的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并促进药物的吸收和转运。

常用的渗透增强剂包括辣椒素、聚合物和脂质体等。

2.2 渗透调节剂渗透调节剂是一种可以调节组织渗透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渗透压、细胞间隙的扩张或减小细胞膜的渗透性来调节组织的渗透性。

常用的渗透调节剂包括甘露醇、硝酸甘油和肾上腺素等。

3. 肿瘤治疗3.1 靶向药物输送渗透原理可以用于提高肿瘤靶向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通过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性,可以使药物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并发挥其治疗作用。

渗透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变肿瘤组织的细胞间隙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实现。

3.2 热疗法渗透原理在热疗法中也有应用。

渗透剂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组织的渗透性,使热疗药物更容易渗透到肿瘤细胞中,并提高热疗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热疗时间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4. 组织修复4.1 渗透修复法渗透修复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修复方法。

通过使用渗透剂,可以改变受损组织中的水分分布和渗透性,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渗透修复法还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帮助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4.2 组织工程学渗透原理在组织工程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渗透剂,可以增加人工组织和器官的渗透性,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高组织工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

渗透原理在肾脏、心脏和神经组织等器官的修复和再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 总结渗透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递送、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等多个方面。

通过使用渗透增强剂和渗透调节剂,可以改变组织的渗透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和转运,提高治疗效果。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渗透压是生物体内外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参数,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上,渗透压的测定和调节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从渗透压的定义、测定方法、生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向溶剂分子扩散的能力,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浓度成正比,与温度和压力成反比。

二、渗透压的测定方法1.冰点降低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冰点降低来计算渗透压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和准确的测量仪器。

2.蒸发法:是通过蒸发溶液来测定渗透压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精确的称量和温度控制。

3.折射率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折射率来计算渗透压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精确的测量仪器和常数。

三、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渗透压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

当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时,水分会从低渗透压的溶液向高渗透压的溶液扩散,导致细胞膨胀或萎缩。

2.调节血容量和血压:渗透压可以影响血液的渗透压和容量,从而调节血压和血容量。

当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时,水分会从组织向血液中扩散,增加血容量和血压。

3.调节肾脏功能:肾脏是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渗透压可以影响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当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减少体内水分。

4.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渗透压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当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神经细胞的萎缩和功能障碍。

四、渗透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渗透压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会导致尿液中的渗透压异常,通过测定尿液中的渗透压可以判断肾脏的功能状态。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调节渗透压可以减轻肾脏负担,促进康复。

2.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渗透压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渗透压异常,通过调节渗透压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康复。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1. 什么是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也可以理解为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浓度。

渗透压是维持细胞和组织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渗透压在临床上的意义
渗透压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节渗透压,可以影响细胞内外液体的分布,调节细胞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个渗透压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2.1 脱水治疗
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溶质,以达到治疗、预防或减轻病情的目的。

脱水治疗通过改变组织和胞内外液体间的渗透压差,促进体内水分的流动,并有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溶质。

2.2 脑水肿的治疗
脑水肿是指脑组织内的大量液体积聚,导致脑组织体积增大。

通过控制脑组织内的渗透压,可以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少脑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2.3 透析治疗
透析是一种通过人工方法代替肾脏的排泄功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通过控制透析液中的渗透压,可以实现对血液中溶质和液体的清除,达到治疗目的。

2.4 药物输液的设计
在药物输液中,渗透压的调节对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节药物溶液的渗透压,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吸收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3. 总结
渗透压原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节渗透压,可以影响细胞内外液体的分布,调节细胞功能,调整体液平衡,治疗多种疾病。

渗透压在脱水治疗、脑水肿的治疗、透析治疗和药物输液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渗透压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正常人体血浆的渗透压 (720~800Ka)
相当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280~320mmol/L)低渗溶液Fra bibliotek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280
320
cos(mmol/L)
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0.154mol / L (9g /L即0.9%)NaCl溶液(生理盐水) 0.278mol /L (50g /L即5%)葡萄糖溶液 0.167mol / L (18.7g /L)乳酸钠溶液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特殊情况: 可使用少量高渗 溶液。
临床上在治疗脑水肿时,常使用20%的甘 露醇高渗溶液。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溶液有: 2.78mol /L (500g /L即50%)葡萄糖溶液。 0.60mol /L (50g /L) NaHCO3溶液。
注意:
用静脉注射高渗溶液治疗疾病时,为避免 造成局部高渗引起红细胞皱缩,注射时用量不 能太多,速度要缓慢,少量的高渗溶液才能被 人体体液稀释。
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为什么临床上常使用 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呢?
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用 方法之一,许多生物膜都是半 透膜。人体血浆中的红细胞膜 是半透膜,若输入低渗或高渗 溶液,都会使红细胞的形状发 生改变,影响人体健康。
输液时必须遵循一个根本原则: 不能因输入的液体影响人体血 浆的渗透压。
而 0.1mol/L的NaCl溶液和0.1mol/L的 FeCl3 溶液,因0.1mol/L 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低于 0.1mol/LFeCl3溶液的渗透压。因此,把 0.1mol/L的NaCl溶液叫做低渗溶液,0.1mol/L 的FeCl3溶液叫做高渗溶液。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差异所引起的压力差。

在生物体内,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差异会导致渗透压的形成。

渗透压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渗透压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同所致。

溶质的浓度越高,溶液的渗透压就越大。

生物体内外的细胞溶液浓度差异会导致水分的渗透运动,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移动。

这种水分的渗透运动称为渗透。

当细胞外的溶液浓度较高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透,细胞就会发生萎缩;而当细胞外的溶液浓度较低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内渗透,细胞就会发生膨胀。

细胞渗透压的调节对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非常重要。

在人体内,细胞渗透压的调节主要依靠肾脏的功能。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渗透浓度来维持体内的渗透平衡。

当体内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渗透浓度,以排出多余的溶质,降低体内的渗透压。

当体内渗透浓度过低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渗透浓度,以保存体内的水分,提高渗透压。

渗透压的调节还与体内的水盐平衡密切相关。

水分的进出对细胞的功能和稳态维持都至关重要。

通过调节渗透压,细胞可以控制水分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在人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对维持血液容量、血压稳定以及维持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平衡都起着重要作用。

渗透压还对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异会影响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过程。

渗透压的改变会导致细胞内外溶质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的基础,渗透压的调节对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压的形成及调节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通过调节渗透压,细胞可以控制水分的进出,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渗透压的正常调节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之一。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引起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压力差。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高于溶剂浓度时,溶质分子会吸引溶剂分子,使溶剂分子向溶质浓度高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浓度成正比,与溶剂浓度成反比。

渗透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会发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当溶质浓度高时,溶质分子会吸引溶剂分子,使溶剂分子向溶质浓度高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渗透压。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渗透压就越大。

渗透压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首先,渗透压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水分平衡的关键因素。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可以决定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向,保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当细胞外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时,水分会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移动,细胞会失水;相反,当细胞外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时,水分会从细胞外向细胞内移动,细胞会吸水。

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水分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渗透压还参与维持血液压力和血容量的调节。

当血液中的渗透物质浓度增加时,血浆的渗透压也会增加,从而使得水分从组织液中进入血液,增加血液的容量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供氧和营养。

渗透压还与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有关。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对渗透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足时,植物细胞内的渗透物质浓度会增加,细胞壁会受到渗透压的作用而变硬,从而使植物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和生长。

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浓度引起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压力差。

渗透压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渗透压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调节血液压力和血容量以及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对渗透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功能调节机制。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意义(综述)工作总结.doc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意义(综述)工作总结.doc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意义(综述)工作总结.doc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应用
渗透压力——简称渗压,是一种液体在相应的膜层或者管壁上的作用,重力和非重力
力作用在上面,会导致液体的渗透。

在医学上,渗透压力已经广泛的应用。

它的表现为液
体的流动:渗透力往往能够运动液体,如血液、体液。

首先,渗透压力在生物学和医学上比较重要,它在心血管系统中起着调节血管容量、
促进液体循环的作用。

其次,渗透压力在生物体内保持细胞渗透平衡、调节细胞水和矿物
质的运动。

第三,渗透压力在药物传输学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药物给药技术上。

渗透压力可以帮助药物迅速渗透到细胞膜中,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四,渗透压力可以
支持生物体正常的发育和生长。

此外,渗透压力在许多其他医学领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外科、放射性
疗法、肾脏疾病和眼病学等。

特别是,在放射性治疗中,渗透压力被广泛用于诊断和评估
客观放疗疗效,可以提高治疗的客观效果,减少放射性治疗中的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调节细胞的渗透平衡,促进液体的循环,而且还可以提升药物给药技术的效果,在诊断
和评估放射性治疗疗效上发挥作用。

而且,渗透压力还可以改进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过程,对生物体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简述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渗透压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于我们了解细胞的状态、识别细胞活动的机理以及进行病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发展,渗透压在医学领域上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渗透压描述的是物质或分子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变化,由此形成的压力是渗透压。

它是由渗透系数的变化以及细胞壁的抵抗决定的。

渗透压对生物体的血液和细胞有重要的影响,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细胞的运动能力和活动。

在医学上,渗透压被用来诊断多种疾病,包括细菌性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和高血压病。

此外,渗透压也用于监测变化并确定疾病发展的时机及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病人的外周血渗透压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那么这意味着体内的血液流量出现了异常,从而提示医生应立刻采取措施。

另外,渗透压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指标之一,它可以衡量血液液态和流动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血液细胞和细胞液体中物质的营养吸收能力。

它也可以用于证明变态反应病和血液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用于监测血液路径,以确定血液病发展的趋势。

此外,渗透压还可以用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渗透压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人类病理的有用信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血液和组织样品的渗透压来对疾病的发生及进行的过程进行分析,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方
法。

总之,渗透压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于诊断疾病,监测血液路径,分析营养吸收能力以及研究病理等。

渗透压的准确测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病理,诊断和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确保最佳的护理和治疗结果。

血浆渗透压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简称渗压)是测量动脉血水介质(即血液)中有害成分
与有益成分运动的相对压力的物理量的衡量指标。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
值范围在6-8mmHg左右,有三大生理意义:
一、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血液的渗漏
血浆渗透压可以保护血液免受潮湿环境的渗漏,从而保持血浆的正常
运行。

人体血液渗透压越高,血液越易膨胀,从而可以起到形成能量、维持稳态以及防止渗漏的作用。

二、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蛋白质的被降解
血浆渗透压过低,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从膜糖蛋白分离而被降解,从
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正常的血浆渗透压却可以将膜糖蛋白
保持在溶液中,这样它就可以正常的发挥作用。

三、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电解质和水分子的流动
血浆渗透压具有明显的过滤功能,我们能够施加内力或改变外力以改
变血液中电解质、水分子或者其他成分的活性或分布状态。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在于它可以控制我们摄入的水份及电解质的移动,保持血液的pH值,保持血液流动性的均衡性,以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为了保证健康,应当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液中的渗透压,是血液中质量和电荷的指标,它受到血浆中各种溶质的分布和调节,以及血液壁的渗透性和毛细血管的微粘性的影响。

组成:血浆渗透压由四个成分组成:机体浸润压,血液壁渗透压,血液微粘度压力和溶质压力。

机体浸润压:指血液在机体内的浸润作用,由蛋白质、血管壁和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而形成。

血液壁渗透压:指血液在血管壁内的渗透作用,主要受到血液壁和毛细血管的微粘性程度的影响。

血液微粘度压力:是指血液中的溶质沉淀的作用,受到血液中质量和电荷的影响。

溶质压力:是指血液中各种溶质的分布和调节,其中氯化钠是关键溶质,它受到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是血液流经血管时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重要反映。

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水解作用、消化系统的水解作用和血液循环的顺畅性。

此外,血浆渗透压的变化也会影响机体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机体的血管出血压和毛细血管反应。

渗透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渗透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渗透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1. 引言渗透原理是指物质通过渗透压差驱动,在不同浓度或压力的环境中,从高浓度(或高压)自由扩散到低浓度(或低压)的过程。

这一原理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渗透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列举具体的临床案例。

2. 渗透原理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渗透原理在药物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药物透皮给药领域。

例如,透皮给药贴剂通过药物在透皮给药剂中的溶解-扩散过程,借助皮肤的渗透性将药物输送到人体。

•用于减少局部组织渗出物的药物也常用渗透原理。

例如,局部渗透剂可通过提高渗透压,降低局部渗出物的渗透压,从而减少渗出物的产生。

3. 渗透原理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渗透原理在病理诊断中用于鉴定组织和细胞的渗透性变化。

例如,在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观察肾小球滤过毛细血管壁的扩张,以及渗透物质对肾小管的渗透性的改变,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肾小球损伤。

•渗透原理还可用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

肿瘤细胞对外界组织产生侵袭性转化,其机理之一就是通过改变细胞的渗透性,使得细胞能够穿过周围组织。

4. 渗透原理在脑脊液的吸收和排出中的应用•渗透原理在脑脊液吸收和排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在脑室内形成,并通过蛛网膜下腔和静脉窦等路径进入血液循环。

这一过程涉及到脑脊液和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使得脑脊液能够被有效地吸收和排出。

•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渗透原理的改变可能导致脑脊液排出障碍,从而加重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因此,通过调节渗透压差,可以改善脑脊液的吸收和排出,减轻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5. 渗透原理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渗透原理在组织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创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渗透原理可用于促进局部组织的灌注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渗透原理还可用于组织再生和移植领域,帮助细胞和组织在不同渗透条件下恢复正常功能。

6. 结论渗透原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药物传递、病理诊断、脑脊液的吸收和排出以及组织修复等领域。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摘要:渗透压力作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对医学上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众多文献介绍了相关论证和成果,很多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很多努力进行科研开发。

而且,渗透压力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等,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综述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等进行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的相关综述。

关键词: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前言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力具有依数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在溶液中的质点数目,与溶质本性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也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先介绍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再介绍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如血浆渗透压力,最后介绍一些和渗透压力测定相关的技术,借此大致展示一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下面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等进行阐述。

1.1 等渗溶液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总渗透压力为标准测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0.28mol/L~0.32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例如,临床常用c(NaCl)为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c(C6H12O6)为0.28mol/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对于血浆渗透压力而言都是等渗溶液。

【1】而且,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溶液依然是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等渗溶液,因为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使细胞形态稳定,不会因失水过度死亡或吸水过多而胀裂。

多数病例,尤其是肠道问题,如拉稀呕吐等,要输等渗溶液。

1.2 低渗溶液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低于0.28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有效渗透系数意义医学

有效渗透系数意义医学

有效渗透系数意义医学
有效渗透系数在医学上的意义是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

药物的有效渗透系数是指药物分子穿过人体皮肤或黏膜的速度和程度。

这个参数可以助力医生和药物研发人员判断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被吸收,并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通过测量药物的有效渗透系数,可以了解药物在体表或黏膜上的透过能力和速度,从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为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这对于指导药物的局部给药(如皮肤贴剂、眼药水等)以及口服或肠内给药(如胶囊、片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摘要:渗透压力作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对医学上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众多文献介绍了相关论证和成果,很多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很多努力进行科研开发。

而且,渗透压力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等,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综述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等进行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的相关综述。

关键词: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前言
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力具有依数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在溶液中的质点数目,与溶质本性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也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先介绍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再介绍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如血浆渗透压力,最后介绍一些和渗透压力测定相关的技术,借此大致展示一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下面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等进行阐述。

1.1 等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总渗透压力为标准测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0.28mol/L~0.32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例如,临床常用c(NaCl)为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c(C6H12O6)为0.28mol/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对于血浆渗透压力而言都是等渗溶液。

【1】而且,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溶液依然是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等渗溶液,因为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使细胞形态稳定,不会因失水过度死亡或吸水过多而胀裂。

多数病例,尤其是肠道问题,如拉稀呕吐等,要输等渗溶液。

1.2 低渗溶液
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低于0.28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细胞处于低渗溶液中时,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不相等,细胞会吸水。

例如,将红细胞置于c(NaCl)为0.07mol/L 的NaCl溶液中时,红细胞会逐渐充盈、胀大以致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溶液染成红色,即细胞溶血。

【1】因此,输液时基本不输低渗溶液。

有临床专家曾经做了“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在一百多名患儿中的试验中,药剂有效率和患儿病情改善率接达95%以上,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国产低渗口服补液盐(ROORS)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有临床意义,并且能减少静脉补液量,降低发生高钠血症的风险。

【2】这说明低渗溶液在医学的某些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1.3 高渗溶液
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高于0.32mol/L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时,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不相等,细胞会失水。

例如,将红细胞置于c(NaCl)为2.6mol/L 的NaCl溶液中时,红细胞会逐渐皱缩,并可能聚结成团块。

【1】因此,输液时也一般不输高渗溶液。

但是,医学上也有使用高渗溶液的情况,如c(C6H12O6)为2.8mol/L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纠正低血糖情况。

还有人体大面积被烧伤时,也要输入高渗溶液以补充流失的组织液。

当然,高渗溶液的使用不一定得静脉输液。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进行了“肠内输入与静脉输入高渗盐葡萄糖溶液复苏犬烧伤休克的疗效比较”的研究,发现肠道输入盐糖溶液可以达到与静脉相似的一些治疗效果。

【3】
但是,输入高渗溶液毕竟对人体细胞可能产生伤害,尤其在不规范输液时。

因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发表了“高渗溶液输注管理的探讨”一文,呼吁对输注高渗溶液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提高输液的安全性,促进护患和谐。

【4】
2 血浆渗透压
人体正常血浆渗透压力约为773kPa,相当于7个大气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力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力两者构成。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力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力,约为705.6kPa。

细胞膜对膜内外的分子和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如细胞膜可以允许水分子自由透过,而钠、钾离子不易自由透过,因此晶体渗透压力在维持细胞内外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与晶体渗透压力相关的情境。

例如,如果人体大量饮水,细胞外液电解质的浓度就要降低,晶体渗透压可能减小。

这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子就要透过半透膜进入细胞内液,严重时可产生水中毒。

还有,向高温作业的工人供给含电解质类物质的汽水就是为了保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相对恒定。

【1】
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力称为胶体渗透压力,约为2.93~4.00kPa。

由于
胶体渗透压力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而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了胶体渗透压力的大小。

毛细血管壁与细胞膜不同,它允许水分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透过,对于蛋白质等大分子溶质不表现通透性,因此胶体渗透压力对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和小分子物质的分布,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力的应用在医学中同样常见。

例如,如果由于某种疾病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和低分子溶质就会过多的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造成血容量降低而组织间液增多,这是形成水肿的原因之一。

【1】又如,低蛋白造成的低胶体渗透压情况下,总渗透压的正常维持常需伴有钠离子浓度升高,而高钠会引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引起血糖升高,损害肝脏糖原异生功能以及减少乳酸的清除。

可见,血浆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血浆渗透压力不仅和人体的稳态调节息息相关,在一些重症上也有临床意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心搏骤停后综合征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的研究,发现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这说明动态监测渗透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5】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血浆渗透压增高对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及脑功能损害的影响。

血浆渗透压增高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并发高渗性昏迷是危及患者生命的。

神经内科急重症常常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极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使脑卒中后的治愈率降低,因此监测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对脑卒中的病情转归及治疗和预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直接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力比较困难,从理论上讲,欲知某种生物体液中所含的溶质颗粒数值,可以利用蒸汽压降低法、沸点升高法、冰点下降法和渗透压半透膜测定法四种方法进行测定,然而,由于冰点下降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样品量少和对生物样品无变性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冰点渗透压力计”测定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进行推算血液、胃液、唾液、尿液等的渗透压力。

毫无疑问,这个技术的发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冰点渗透压力计是用于测定溶液晶体渗透压或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的仪器,主要部件有半导体制冷装置、高精度测温系统和过冷引晶装置。

在医学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尿液、胃液、脑脊液、唾液、汗液以及各种注射液、透析液、婴儿饮料、电镜固定液、组织细胞培养液和保存液等溶液的渗透压。

冰点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以冰点下降值与溶液的摩尔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为基础,采用高灵敏度的感温元件测量溶液的结冰点,通过电量转化为渗透压单位(mOsm/kg)而实现测量。

【6】从上可以看出,通过冰点渗透压力计测定渗透压力,对于研究水盐代谢平衡,评价肾功能紊乱,监护糖尿病,观察ADH内分泌失调,了解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等外科危急病情的变化以及对人工透析、输液疗法的监护和药物(尤其对中草药)的药理分析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而类似冰点渗透压力计这些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仪器的发明,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换言之,冰点渗透压力计的发明离不开对渗透压力的深入研究。

至于以后有没有能取代它的仪器的发明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渗透压力的理论研究。

由此也可体现出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渗透压力的原理并不难理解,但渗透压力对人体的稳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人体一些疾病症状的重要指标,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渗透压力的研究,把相关理论应用于医学临床,或者为医学仪器和技术的发明提供理论支持,都在医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能为医学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祖期,刘德育.基础化学[Basic Chemistry].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6年4月第4次印刷:19-21
【2】杨道锋,郭威,田德英等.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第45卷,第4期
【3】胡泉,胡森,柴家科等.肠内输入与静脉输入高渗盐葡萄糖溶液复苏犬烧伤休克的疗效比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第33卷,第5期
【4】齐迎梅,祁标,陈晶等.高渗溶液输注管理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7期
【5】张迪,陈伟,余追等.心搏骤停后综合征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第44卷,第6期
【6】沪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326号.YZB/沪1946-40-2010.FM-8P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上海医大仪器有限公司.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