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

合集下载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文新10.2一、填空1、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2、柏拉图:“任何事物只要它展现了自己的理念,它就美”3、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中心是把美善有用混为一谈,把功用或目的性看作美的基本前提。

4、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的问世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黑格尔:美是理念6、19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7、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美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9、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美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开始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10、美学流派: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11、20世纪,西方美学三大转折:①形而上→形而下②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自下而上的科学研究③哲学美学→科学美学12、近代美学代表: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李泽厚《美的历程》“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3、(1)客观论:形式说理念说典型说完善说(2)主观论:快感说判断说直觉说情感符号说(3)关系论: 美在关系美在距离美在生活14、黄金分割律:毕达哥拉斯学派15、克莱夫 .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6《文艺对话录》:柏拉图1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评价17、英国经验主义休漠18、桑塔耶那《美感》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美是一种客观化的快感”1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a 美是潜意识的宣泄b.泛性论的审美动力和早期经验有着密切关系,即“力比多”原则(libido)人的本能是性欲,性欲要宣泄,艺术家追寻压抑的宣泄与精神病人相似 c.人格结构一个人格结构牢固的人就是一个正常人,本我自我超我20、狄德罗:美在关系21、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及评价(1)“美是生活”;(2)“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3)“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4.文章反驳“西方美学在中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5.请结合材料谈谈,当下,我们应怎样来建构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鹿回头
蒙福森
相传,在高良村后面不远的灯盏山上,有一处佳穴——鹿回头。远远望去,那座山头就像一头奔跑如飞的麋鹿,飞越了千山万水,突然间停了下来,回头眺望,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老爷深鞠一躬:“多谢先生。 ”
大师双手作揖:“若他日富贵,还请告诫后人,谨守五戒!”
“何为五戒? ”
“五戒为:戒奢,戒贪,戒骄,戒恶,戒纵。有此五戒,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后人必定世泽绵长,名登科甲,功名通达,鹏程万里。古人有云:有德能司三昧火,无私可达九重天!”
范老爷沉吟道:“五戒,五戒……”
他沉思良久,忽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临别,大师说:范老爷宅心仁厚,福泽广布,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如,我为老爷点一处佳穴,如何?”
范老爷问:“在哪里?”
大师携范老爷出到门外,遥指灯盏山,吟道:“高良风水无人知,龙隐凤藏百岁余;为报范家救命恩,沉吟再三泄天机。”大师手指灯盏山上一处松林繁茂之处说:“此处山奇水秀,林木葱郁,有一佳穴,名曰鹿回头。老爷请看,那座山头,山势巍峨,状似一头麋鹿,奔跑如飞,蓦然回首,故名:鹿回头。若葬先人骨骸于此处,后人非富即贵,前程似锦,人才迭出,非比寻常。 ”

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美学1. 简介现象学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美的哲学学科,它以现象学的方法探讨美的本质、艺术经验以及审美感知。

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现象学美学中,我们关注艺术作品如何通过感官经验和主体参与来产生审美效果。

2. 美的本质现象学美学认为,美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体验。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因个体差异而异。

然而,现象学也强调了共享的审美经验和普遍性原则。

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普遍性特征。

3. 艺术经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经验涉及到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者会通过感官接收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产生情感、思考和反思。

艺术经验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

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艺术家通过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是普遍性的,观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去感知和理解。

4. 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现象学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审美感知涉及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以及情感、思维等心理过程。

在审美感知中,我们通过直接观察艺术作品来获得信息,并通过情感参与来产生审美效果。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思考和反思。

5.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现象学美学研究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绘画以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为表现手法,通过平面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

音乐以声音、节奏等听觉元素为表现手法,通过时间的流逝传达出情感和思想。

舞蹈以身体动作和空间布局为表现手法,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戏剧以演员的表演和剧本为表现手法,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传达出深层次的意义。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于美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填空)什么是美学?(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1。

艺术哲学(黑格尔)2。

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

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

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3、对风骨。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两大主潮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先驱。

他们沿袭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变为强力意志,提出一种带有悲剧情调但又充满生命冲创力的哲学。

在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本能冲动的绵延成为最基本的实在,要把握永恒的生命之流只能靠直觉,这种崇尚直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现象学家胡塞尔则从方法论上系统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内在直觉法,他宣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现象,并要求将一切外在传统“悬置”,这是最早对于本质主义的颠覆。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使一向被视为高贵的人性遭到无情践踏,人生的价值只能在孤独、烦忧、死亡中去体验,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自由、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上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的完备形态。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心理哲学,力求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人的本质,对人的无意识精神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从历史文化系统的崭新视角去研究人文科学,对理解的历史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历史是主客观视域的交融或统一。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乐观预言,力求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弥合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缝。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研究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理性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

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

美学常识介绍

美学常识介绍

美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真与善的内容同和谐的形式相统一的,丰富独特的,能引起人的愉悦心情的生活形象。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一、发展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

因此,我们要了解美学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去,开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

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

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但现已荡然无存。

惟洞穴壁画与陶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

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

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

人们总是先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尔后才开始思考、探讨,并在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科。

00037《美学》全书知识重点——通过必备

00037《美学》全书知识重点——通过必备

第一章绪论【知识解读】“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人类的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美学不是科学,即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其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单一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知识解读】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是人类诞生以后才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美学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不是从人类诞生之前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美学产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历经数千年的人类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的积累之后,真正意义上成为独立学科的美学于18世纪中叶诞生。

美学是人类美学思想逐步积累的基础上诞生的,这是美学研究者们的共识。

它与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以及审美意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内容,人的审美意识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促成了新的美学思想的产生,同时也促成了美学这门特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知识解读】(1)美学的原初意义。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参与了美的探讨和争论。

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

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常常夹杂在政治、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甚至史传、书札、批注等论著中。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

在 康 德 、 希 特 和 黑 格 尔 那 里 得 到 逐 步 阐发 , 成 流 费 遂 行 词 汇 。 后 来 费 希 特 在 《 理 学 》( 8 2) 提 出 : 伦 I1 中 现
象 学 当 称 “自 我 现 象 学 ”, 为 它 从 自 我 意 识 出 发 , 因
向外推演 出现象 世界 。而现 代胡塞 尔 的现象 学正是
常 赋 予 普 通 概 念 以 特 定 含 义 , 上 其 思 想 又 曾 数 度 加
象 学 研 究 , 述 浩 繁 丰 富 , 不 但 独 创 术 语 而 且 还 常 著 他
海 德 格 尔 存 在 主 义 美 学 马 丁 ・海 德 格 尔 ( r Ma-
t ie g r 1 8 — 1 7 i Hed g e , 8 9 n 9 6)出 生 于 天 主 教 家 庭 ,
11 9 3年 在 弗 莱 堡 大 学 获 博 士 学 位 并 留 校 任 教 。
上 来 。 现 象 学 的 核 心 概 念 是 “ 象 ”, 他 所 谓 的 现 可 “ 象 ” 不 是纯粹 客 观经 验 又不 是 纯粹 感 觉材 料 , 现 既
而 是 “ 粹 意 识 的 存 在 ” 2 换 句 话 说 , 塞 尔 认 纯 - 。 ” 胡 为客观 经验 和外部 世界都 不 可靠 , 暂 时 “ 搁 ” 应 悬 对 外 在 客 体 的 信 念 。 对 此 , 采 用 了 所 谓 的 “ 象 学 他 现
在 对 前 辈 哲 学 的 批 判 与 反 思 中 形 成 的 。 埃 德 蒙 ・胡 塞 尔 ( d n sel 8 9— 1 3 E mu d Hu sr,1 5 9 8), 国 犹 太 人 , 德 现 代 最 具 深 远 影 响 的西 方 哲 学 家 之 一 。他 的现 象 学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1、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现象的构成是由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三个要素组成。

2、论述审美对象、审美主体的结构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关系。

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4、西方美学史经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5、本体论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6、古希腊早期的毕达哥拉斯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

8、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

9、普洛丁主张神或太一是美的根源。

10、在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的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

11、经验主义拒绝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否认真理的先验理性法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质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培根、夏夫兹博里、休谟和博克等人。

12、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理论代表培根认为: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两种灵魂:一种是理性灵魂,一种是感性灵魂。

前者是上帝吹入的气息,后者为物质实体自身所具有,前者不能从哲学上加以认识,后者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13、夏夫兹博里重视人的感官,但他认为人审察美、丑、善、恶的能力依赖于天生的内在的“第六感官”。

14、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自身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不同人的心灵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15、理性主义美学的思想代表法国的笛卡儿以怀疑为起点,提出“我思故我在”。

16、法国启蒙主义美学以狄德罗为思想代表,他的美学思想集中地体现于“美在关系”说。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一、引言:介绍美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1. 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2. 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3. 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三、美学研究的本体论问题1. 美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2. 美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3. 美的归属和定义的问题四、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 美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2. 美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五、美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1.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 美学研究的实践应用3. 美学研究的前景展望六、结论:美的发现与证明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言:美学研究是关于美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学问,它探索人类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思考。

美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而在现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着现象学和本体论两个重要问题。

现象学问题解决了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的经验和意识结构的问题;本体论问题解决了美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归属和定义的问题。

本文将就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现象学问题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感知和体验美的过程,涉及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以及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

一、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好之物能对人类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然而这种美的体验是否完全存在于被美的物品本身,还是存在于主体心理中是否存在着完全独立的美感主体存在?现象主义认为,美感主体不存在,所有美的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存在,主体并非依据自身的意志创造出美的物品。

而主体主义则认为,美的体验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

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反应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过程。

双方共存的观点主张,对于同一美的事物,不同的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即主客双方共同作用。

二、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是指人类感受到美的物品时的心理活动。

人类经常从美的物品中获取快乐和满足,因此美是能够对人类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的事物之一。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一)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一)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一)中国美学晚近100年的道路,既蜿延曲折又内涵丰富。

100年的历程留下了堪可承继的珍贵的精神财富,100年的历程也同样留下了可以继续开拓的广泛空间,留下了诸多值得细加咀嚼的世纪难题。

揭示美学在中国晚近10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固然是总结中国美学历程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指出中国美学尚存的那些最关键也最有争议的问题,同样是对近100年中国美学历程的一种总结。

一“美学”是什么任何一个学科的成立,首先需要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业内人士对学科研究对象有基本的认同,构建一个共享的学术话语空间。

但是当我们回顾并考察中国美学近100年走过的历程时,不得不指出,就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看,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这个在学术研究领域最为起码的要求,如果说中国从事美学研究的学者们在“美学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因素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学科定位,使得美学研究领域充满了误解。

所谓美学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三大类对象的说法,由此再生发出来的关于所谓“科学美”的讨论,以及以这三个方面或四个方面对象构成整个美学研究领域的理论构想,至今还充斥于各种各样的美学教科书。

我们每年都能读到许多其实与“美学”这门学科并无多大关系,却藉“美学”为名的著作论文,这些文献以十分认真的态度研究“美”(漂亮)的本质以及它的制造方法。

更令人遗憾的是,像这类与表现为某种理论形态的人文学科——美学(Aesthetic)毫无关联、与艺术与审美这一特殊精神活动毫无关联的文献,经常可以很轻易地混迹于美学界以及一些本该地位很高的学术杂志、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学术文献索引中,加剧了美学研究领域的混乱,使得美学作为一门完整而独立的学科更难以成型。

当然,中国美学发展历经百年而学科定位尚未完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中国美学确立学科定位之步履艰难,首先,或许是因为“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科定位方面本就包含了与生俱来的困难。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

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精品文献】西方美学流派

【精品文献】西方美学流派

西方美学流派形式主义美学一种强词美在线条、形体、色彩、声音、文字等组合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

与美学中强调美在于模仿或逼真再现自然物体之形态的自然主义相对立。

形式主义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思潮之一,而现代带有科学倾向的结构主义、格式塔美学、符号主义和现象学等美学思潮,以及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运动",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形式主义的色彩。

如结构主义和现象学美学坚持作品的美学价值存在于作品本身之中的主张,格式塔美学对“完形”之特性的心理学阐释,符号美学提出只有作品的外在形式才是人们把握其内在含义的唯一科学根据和可靠信息的见解等等,就是这样。

形式主义美学是某些现代美学流派的先导。

在文学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文学领域中,主要指语言的声响模式或暗喻的意象,与之相对立的则是内容、意义、观念、思想等等。

文学领域中的形式主义主张最早由古希腊的诡辩派提出。

形式与内容比较,形式起主要作用。

19~20世纪以来,这种文学上的形式与内容二分的理论便与上述音乐和造型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合流,形成一股极端的形式主义思潮极端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认为,形式是艺术之唯一重要的东西,内容则无关紧要。

即艺术的题材、记事、思想、再现的事物甚至感情表现等,统统都是无关宏旨的。

H.弗西伦提出,真正的形式不能称为符号和意象,因为它不指向或表达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而这种形式才是艺术唯一需要的。

.康德则明确指出,“在所有美的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形式”。

康德极力强调形式美使以后的一大批美学家认识到,过分强调模仿和再现,就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艺术品再现的事物,而不是艺术品本身,这样一来,艺术品就会失去本身的价值。

康德之后,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美学家J.F.赫尔巴特(1776~1841)及其门徒奥地利哲学家R.齐默尔曼(1824~1898)。

赫尔巴特主张,美只能从形式来检验,而形式则产生于作品各组成要素的关联中。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

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6.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

2)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和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7.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其区别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8.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就是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9.自由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10.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8、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
9、普洛丁主张神或太一是美的根源。
10、在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的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
11、经验主义拒绝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否认真理的先验理性法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质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培根、夏夫兹博里、休谟和博克等人。
20、黑格尔认为,美就根源于绝对理念,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21、当代西方美学的ຫໍສະໝຸດ 言学阶段分为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
22、当代人文主义美学的思想先导是十九世纪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美学,直接发端是克罗齐所创立的表现主义美学,以后又产生、形成了心理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符号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解释学诸美学流派。
32、中国当代主客观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33、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
34、蔡元培出了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说”。
35、朱光潜在《谈美》、《文艺心理学》、《诗论》等著作中,运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直觉说、心理距离说、移情说、内模仿说,对审美心理和艺术创造心理作了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36、建立美学的哲学基础,在我们看来,要从人生在世这一存在论维度切入。
5、本体论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6、古希腊早期的毕达哥拉斯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郑军,男,辽宁沈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
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对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诸多社科领域产生深远影
响。

它尤其对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8-0037-02
引言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发起的现象学运动对整个世纪的人文思潮流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美学方面,现象学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存在主义、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拟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概括现象学要义,尝试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胡塞尔现象学根据中国黑格尔专家贺麟先生的研究成果,现象学(Phano m eno l og ie)一词,始见于18世纪德国哲学家朗贝尔特的!新工具∀(1764)。

后在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那里得到逐步阐发,遂成流行词汇。

后来费希特在!伦理学∀(1812)中提出:现象学当称#自我现象学∃,因为它从自我意识出发,向外推演出现象世界。

而现代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在对前辈哲学的批判与反思中形成的。

埃德蒙 胡塞尔(Ed m und H usser,l 1859-1938),德国犹太人,现代最具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的现象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现象学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现象学运动在西方文论史上与结构/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并称20世纪三大思潮。

总体来说,胡塞尔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于现象学研究,著述浩繁丰富,他不但独创术语而且还常常赋予普通概念以特定含义,加上其思想又曾数度转向,更使得他的现象学晦涩繁琐,难以把握。

简言之,胡塞尔现象学体现着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排斥任何间接的中介而直接把握#事实∃本身,#将被误认为独立于意识的世界存在还原到世界的合乎意识之显现上去∃[1]。

所谓#实事∃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指显现在人意识中的东西,即#现象∃,所以面对#实事∃本身,就是面对#现象∃,就是回到意识层面
上来。

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现象∃,可他所谓的#现象∃既不是纯粹客观经验又不是纯粹感觉材料,而是#纯粹意识的存在∃[2]19。

换句话说,胡塞尔认为客观经验和外部世界都不可靠,应暂时#悬搁∃对外在客体的信念。

对此,他采用了所谓的#现象学还原法∃(pheno m eno l og ica l reduct i on)。

此法又称#悬搁∃或#加括号∃,即把外部世界、感觉经验等先放在一边,#悬搁∃或#括起来∃,存而不论,只凝神于#现象∃本身。

他认为,通过这种还原,就能直观到纯意识的本质,最终发现意识的一种基本结构:#意向性∃,即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是有关某对象的意识[3]394。

现象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直接呈现在意识中的内容作非因果性的描述。

现象既非自然客体,也非主观感觉而是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一切东西,是包含主观客观的#中性意识∃。

胡塞尔思想不但直接为英加登的现象学文论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对存在主义美学和接受理论等影响深远。

谈到存在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就不能不提胡塞尔两位大名鼎鼎的#叛逆∃弟子%%%海德格尔和英伽登。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马丁 海德格尔(M ar tin H eidegger ,
1889-1976)出生于天主教家庭,
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

作为存在主义开山鼻祖的海德格尔曾是胡的得意门生,胡塞尔一度把他看成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并宣称#现象学,就是海德格尔和我!∃但后来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的#纯粹的先验自我∃只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理想,事实上并不存在。

为此他以时空中#人的存在∃为思想回溯的终点,将其称为#此在∃即我的存在。

这一#此在∃存在的本体论分析即海
%
37%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2010年第8期
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也成为后来一般存在主义的基础[4]387。

这样一来,他与老师胡塞尔在学术上分道扬镳,各走一方,可是他的存在主义美学依然深受现象学浸染。

海德格尔把胡塞尔现象学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孤独的个体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个体存在为核心的#此在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即存在,但它不是在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义上的所谓#此在∃(Des e i n),即#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5]。

客观地说,现象学在海德格尔手里有了新的发展。

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海德格尔则认为现象即存在。

同时,胡塞尔的先验意识现象学被海德格尔改造成#此在∃现象学,用解释学代替了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为其美学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追问存在、超越传统,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他关注人的生存,关切人类命运与精神家园。

海德格尔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并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梅洛一庞蒂,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如德里达、福科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罗曼 英伽登(Ro m an I ngarden,1893-1970)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曾师从胡塞尔。

1918年取得博士学位。

他的著作有!文学的艺术作品∀、!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艺术本体论研究∀、!经验、艺术作品与价值∀等。

英伽登作为胡塞尔的学生,后来虽然在哲学上与胡塞尔观点迥异而趋向实在论,但他的美学观还是建构在胡塞尔的意向性(i n tentionality)理论基础上的。

因此,他的美学被称为#较为纯净的胡塞尔现象学美学∃[4]439。

英伽登一方面同意胡塞尔把问题#悬搁∃起来的现象学方法,从作品本身出发,强调作品的本体地位;并将现象学还原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对作品的本质结构和审美经验的完整过程加以描述。

另一方面,英伽登不同意胡塞尔那种否定有独立于主体意识的客观对象的观点,他坚持认为作品尽管是一个意向性对象,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

而作品是一种意向客体,既有实在客体的性质,又有观念客体的性质,这是文艺作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对此英伽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他著名的文艺作品四层次说:(1)语音层;(2)意义层;(3)图式化观相层;(4)再现的客体层。

这四个层次之间彼此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在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中,英伽登强调读者的创造作用,即读者的意向性作用。

文艺作品中的客体总是图式化地呈现,是一种#纯意向性客体∃,其中包含大量#未确定点∃(s po ts o f i ndeter m inacy),它们有赖于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地充[7]。

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体系严谨、方法论独特并具有的普遍意义,它对伊瑟尔接受美学的影响最为突出。

伊瑟尔正是按照英伽登的思路,对文本进行了现象学的透视,从中发现了文本的#召唤结构∃,并创立了包括#空白∃、#空缺∃和#否定∃等概念的文本不定性理论,使接受理论广为流传[8]。

结语胡塞尔现象学以其深邃缜密的#还原方法∃,对哲学方法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意向性学说突出人类自我意识的主观创造性,在认识论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9]。

在文论方面,胡塞尔现象学不但直接影响了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接受美学、结构主义、日内瓦学派以及英美新批评等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现代的诸多理论家都不得不对胡塞尔哲学做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M].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
译文出版社,2002.
[2]张帆,李建群.中外哲学原著导读[M].西安交通大学出
版社,2001.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M].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
[5]李醒尘.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2000(4).
[6]张贤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
文科学版),2001(4).
[7]陈登.论罗曼 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J].四川外语学院
学报,2001(4).
[8]方汉泉,游南醇.伊瑟尔的文本%%%读者观及其在英诗
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
[9]张秉民.胡塞尔现象学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7(1).
%
38
%
文学研究郑军/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