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美学和存在主义文论
哲学考研复习建议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解读
哲学考研复习建议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解读哲学考研复习建议: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解读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派别,它们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对于考研的同学而言,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学派的思想对于哲学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入手,为考生提供复习建议。
一、现象学的基本概念现象学是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立的哲学学派,主要研究人类意识和经验的本体性质。
现象学认为,人类的意识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而是通过主动的觉察和直观来获得和构建经验。
在复习现象学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习:1. 现象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回顾胡塞尔创立现象学的背景和动因,对现象学的发展和影响进行梳理,理解现象学对于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2. 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意向性"、"识别"和"再现"等概念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人类的意识和体验。
3. 现象学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现象学的主要方法——"回退"和"彻底问询",这些方法被用来剥离常规的假定和预设,去除意识中的幻觉,从而对事实和真实进行直观和深入的分析。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思潮中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萨特、海德格尔等。
存在主义关注人类的存在和自由,并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
以下是存在主义的复习建议:1. 存在主义的起源和流派:介绍存在主义的起源并对不同的存在主义流派进行梳理和对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
2.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存在优先于本质"、"绝对自由"、"责任和选择"等核心概念,复习这些思想有助于理解存在主义对于人类意义和行为的解释。
3.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探讨存在主义对于伦理学的贡献,比如如何理解"自由选择"的道德意义以及存在主义中的道德观。
第六讲 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文论
一、现象学和现象学文论
1.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 1938)。现象学“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 哲学的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
(1)何谓“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 所谓的“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首先是针对“自然的
态度”而言。 ‚自然的态度‛不加思索地相信意识中的对象是独
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相信我们关于它们的知识 是可靠的。胡塞尔指出这种信赖和肯定是没有依据的 独断,因此,适当的哲学思维态度是暂时放弃这种自 然的态度,对客体的独立自在性问题存而不论,即所
谓‚存在的悬置‛。
其次,“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又是针对“历史的态
度”而言的。 ‚历史的态度‛总是不加思索地相信历史给予的观念 与思想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看待事物,相信如 此得来的知识的正确性。胡塞尔认为,防止这种自以 为是的盲视,必须将既有的观念与思想放在一边,暂
其二是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确立文学研究的
对象; 三是将意识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主要对象。
20世纪现象学文论的主要代表有:波兰哲学美学家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法国哲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 现象学文论以及日内瓦学派的理论与批评。
3.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罗曼· 英伽登(1893—1970),波兰杰出的哲学家、 美学家、文学理论家。英伽登出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 1912至1917年就学于波兰里沃夫大学、德国哥廷根 大学等,曾师从胡塞尔,并在胡塞尔指导下完成博士
(1)文学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英伽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对作品的本体论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一般观点认为:一是物理主 义的思路,二是心理主义的思路。前者将作品看作物理实在, 后者将作品看作观念客体。英伽登不同意这两种看法。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导论部分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西方文艺理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本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和重建个体的精神史(瓦莱里)2.意象派:强调诗歌意象应表达诗人感情与理性的“复合”(庞德)3.表现主义: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理论(克罗齐)4.精神分析:“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弗洛伊德)5.现象学6.存在主义文论科学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掲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2.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3.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两大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从二三十年代起,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派的崛起,西方文论研究的重点开始发生悄悄的变化,即从以作家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作品研究为主。
如俄国形式主义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而不关心有关作家的生平与心理,英美新批评的“意图谬见”说和“感受谬见”说把文学作品与作家、读者两方面的联系一刀切断,只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筝到了结构主义, 更是把文学文本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罗兰・巴尔特声称,作品诞生“作者死了”作者意图与文本无关。
➢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在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 已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如英伽登认为读者也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创造,萨特也对读者的再创造给予高度评价。
结构主义文论后期也开始注意读者的阅读问题口到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则完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第二次研究重点的转移,即从作品文本转到读者接受上来。
两个转向:1.非理性转向2.语言论转向。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72.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什么?(1)理论缘起:①现象学哲学出现在20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
②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典型的哲学方法。
③现象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西方精神文化的全面危机,其实质就是知识的基础性危机: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和主观主义对立,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横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萎缩为实证研究,艺术迷茫找不到方向。
④胡塞尔认为,拯救这一形势的办法必须来源于回到实事本身的哲学思维方法,也就是回到知识的确定性基础的思维方法。
(2)主要主张:①“存在的悬置”:a在哲学研究中存在一个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自然态度就是其批判的对象之一。
b所谓自然态度是指不假思索的相信意识中的对象是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并相信我们关于它们的知识是可靠的。
c胡塞尔认为这种态度是没有依据的独断,但单纯否定这种态度也是没有根据的,所以应该采取悬置的方法.d胡塞尔认为,适当的哲学思维态度是暂时放弃这种自然的态度,对客体的对自主性问题存而不论,即所谓“存在的悬置”。
②历史的悬置:a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还批判历史的态度,即不假思索地相信历史给予的观念与思想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看待事物,相信如此得来的知识的正确性。
b胡塞尔认为应当将既有的观念和思想放置一边,暂时对它们的正确与否存而不论,此即所谓的历史的悬置。
③纯粹意识:a在经过两个悬置之后即可面向实事本身,此“实事”即是纯粹意识。
b胡塞尔认为既然我们不能直接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也不能确定先入之见是否可靠,那么我们就要直接面对纯粹意识。
④“现象学还原的方法”:a现象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保证我们走向实事本身的可能,从而最终把握实事,胡塞尔称为“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b它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现象的还原;二是本质的还原,三是先验的还原。
c现象学还原最后的剩余是“纯粹的先验意识”或“纯粹的先验自我”,它是知识得以可能的最终的确定性基础。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对话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对话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的一种重要思潮,而现象学则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对话,通过对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一、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它认为人类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对于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负有责任。
存在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客观主义观点,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独特性。
它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个体需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二、现象学的基本原则现象学是一种研究现象的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直接观察和描绘。
现象学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
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试图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实。
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对话源于它们共同的关注点:个体的存在和主观体验。
现象学通过对个体的直接观察和描绘,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而存在主义则通过对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的强调,赋予了存在以意义。
在现象学的视角下,存在主义的观点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现象学认为,人类的存在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抽象的理性思考。
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个体需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主义可以被看作是现象学的一种应用。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的关注,赋予人类的存在以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现象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
同时,现象学也可以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得到启发。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它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客观主义观点。
现象学通过对个体的直接观察和描绘,揭示了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实。
这种对个体的关注和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可以为存在主义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支持。
四、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意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共同关注个体的存在和主观体验,试图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
[作者简介]郑军,男,辽宁沈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郑军(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 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对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诸多社科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它尤其对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8-0037-02引言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发起的现象学运动对整个世纪的人文思潮流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美学方面,现象学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存在主义、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拟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概括现象学要义,尝试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胡塞尔现象学根据中国黑格尔专家贺麟先生的研究成果,现象学(Phano m eno l og ie)一词,始见于18世纪德国哲学家朗贝尔特的!新工具∀(1764)。
后在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那里得到逐步阐发,遂成流行词汇。
后来费希特在!伦理学∀(1812)中提出:现象学当称#自我现象学∃,因为它从自我意识出发,向外推演出现象世界。
而现代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在对前辈哲学的批判与反思中形成的。
埃德蒙 胡塞尔(Ed m und H usser,l 1859-1938),德国犹太人,现代最具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的现象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现象学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现象学运动在西方文论史上与结构/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并称20世纪三大思潮。
总体来说,胡塞尔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于现象学研究,著述浩繁丰富,他不但独创术语而且还常常赋予普通概念以特定含义,加上其思想又曾数度转向,更使得他的现象学晦涩繁琐,难以把握。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两大主潮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先驱。
他们沿袭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变为强力意志,提出一种带有悲剧情调但又充满生命冲创力的哲学。
在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本能冲动的绵延成为最基本的实在,要把握永恒的生命之流只能靠直觉,这种崇尚直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现象学家胡塞尔则从方法论上系统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内在直觉法,他宣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现象,并要求将一切外在传统“悬置”,这是最早对于本质主义的颠覆。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使一向被视为高贵的人性遭到无情践踏,人生的价值只能在孤独、烦忧、死亡中去体验,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自由、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上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的完备形态。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心理哲学,力求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人的本质,对人的无意识精神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从历史文化系统的崭新视角去研究人文科学,对理解的历史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历史是主客观视域的交融或统一。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乐观预言,力求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弥合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缝。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研究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理性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
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
文学理论教程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笔记填空:人本主义文论:强调主体性作用,追求文学的超越与自由,用非理性因素·表现主义美论:20世纪西方第一位重要的美学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为代表,以“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点著称。
·直觉主义美论:西方生命哲学主要代表,法国柏格森·“移情”说:德国学者立普斯、古鲁斯、美国美学家浮龙·李为代表·“心理距离”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精神分析文论:佛洛依德·“原型”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现象学文论:波兰美学家茵加登·存在主义文论:萨特·解释学美论:伽达默尔·法兰克福学派:把以上拼凑起来的以人道主义为核心。
·科学主义文论·实证主义:孔德·自然主义:乔治·桑塔亚那·新自然主义:托马斯·门罗·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符号学:苏珊·朗格、卡西尔·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论:考夫卡、鲁道夫·阿恩海姆·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书中提出了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三因素”说,即种族环境时代·文学的审美属性在魏晋才正式确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文学的自觉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范晔“情志既动,篇辞为贵”·诗源情:陆机·滋味:钟嵘·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1747年,查理斯·巴托作出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从此,手工艺、科学都不再是“艺术”,而只有“美的艺术”才是“艺术”文学的审美属性被认可。
1、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西方文论是中国当今文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包括马列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在内,是三大文论来源之一。
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多于或高于此前所有的文论。
学科内容主要分为四个系统:作家系统、作品系统、读者系统和文化——社会系统。
作家系统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生命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
作品系统包括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
读者系统包括文学现象学、文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
文化——社会系统包括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学、存在主义和社会批评理论。
此外,还有后现代系统,包括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从总体上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现代到后现代,包括三个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解体、1991年前苏联解体。
二是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即从知识文化到意识形态文本。
此外,还有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的转变,文学理论批评自成体系。
总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对于中国当今文论的研究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诗学文化是从艺术性出发,研究文学在语言、结构和形式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在象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派、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文论中,隐藏着文化的内涵。
文化诗学则是以非文学系统和视角分析、研究文学现象,展示文化与文学和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探索文学的独特性和文化性,表达文学对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和功能。
精神分析、现象学、阐释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多重视角介入文学研究和批评。
20世纪下半叶文化诗学的五个关键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解构和后现代。
以意识形态为轴心,从世界和历史、文化、男权和女性、建构和解构等多重维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文化诗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20世纪文论呈现出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向。
从现代到后现代,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整体上呈现出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向。
2023学年青岛市即墨区高二语文(下)期末质检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即墨区高二语文(下)期末质检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7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美学界长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生与发展,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很多时候只是亦步亦趋地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译介与搬运,抑或是运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为其作注解。
因此,西方美学不仅是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学科形态的主要依据,也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大厦的建造基石与主体结构。
对西方理论的过度依赖以及本土理论建构的乏善可陈,致使整个20世纪中国美学,并非真正的“中国的美学”,而不过是“西方美学在中国”。
应该说,上述观点对20世纪中国美学思想原创力不足、身份标识性不强的问题与症候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诊断。
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一看法不仅忽视了中国学者不断尝试从西方美学话语影响的“焦虑”中突围,并主动寻求本土性美学理论建构的长期努力,而且未能充分注意到中国学者译介和借鉴西方美学话语时,结合中国现实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之所进行的取舍、改造与转化。
可以说,任何一种理论在经历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形态、内涵或指向的变迁。
由此,20世纪中国美学绝非简单的“西方美学在中国”。
回望中国美学现当代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紧跟中国美学先驱王国维、蔡元培的步伐,在介绍、阐发西方理论话语的同时,都曾积极地尝试与中国固有之文艺材料、传统的审美经验等嫁接、融合,并为中国美学理论话语构建与主体性生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理论贡献。
但受制于时代历史、文化环境及现实境况等多重因素,他们在美学的学科建制、理论建构等方面不得不参照西方先在的模式与方法,他们有限的理论创新相较于西方的强势话语而言,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不过,他们有意识地接续传统、自觉利用本土美学资源进行理论话语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无疑为中国当下的美学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与路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
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美学论文:探析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
美学论文:探析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摘要】以下为为您编辑的美学论文:探析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敬请关注!!一、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的时代背景萨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些经历对他以后的哲学道路影响深远。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信仰开始动摇,各种矛盾不可调和,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幻想破灭,整日生活在迷茫、惊恐的状态之中。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开始向人们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思想,这种思想重视对人的生存与关怀,由于这种思想适应了时代特征的发展,影响也日益扩大。
存在主义美学的思想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存在主义美学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在美学上的反映。
二、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美学是在存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分支,存在主义美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一)存在先于本质。
他认为人首先是存在,这种存在是绝对的。
人首先他必须存在,然后才能创造自己,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造就自身。
人的本质并不是天生的,它不同于物的本质,物的本质是事先被人规定好了的,而人的本质是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二)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的本质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所以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从出生开始,所有的科学、理性、道德都对人们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所以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身。
人的本质就是由他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每个人都要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从而达到自身的自由;(三)他人是地狱。
他人不同于物体,他人是一个存在的客体,虽然人是绝对自由的,但他人和社会总是限制人的这种绝对自由,而且还会对自身构成威胁。
因此,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冲突的。
他人是地狱,存在是虚无的。
人面对的是一个虚无的世界,一个荒谬的世界。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典型的哲学文论
如何回到事物本身?p126
胡塞尔提出一种“回到事物本身”的哲 学思维态度与方法。他曾指出,现象学 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 典型的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
“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两次悬置
“存在的悬置”、“历史的悬置”。
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1、现象的还原
2、本质的还原
3、先验的还原
事例分析
存在主义 p131
存在主义的概念——原为哲学流派,20世纪 20年代在德国开始兴起,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传入法国,战后进入鼎盛时期。
广义、狭义之分 海德格尔——广义 萨特——狭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
萨特(1905-1980)法国著名 的存在主义者哲学家、文学家、 文艺理论家,主要理论著作有: 《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 评》《想象心理学》《什么是 文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
一、文学本质论 1、艺术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写作与阅读) 2、艺术作品是对自由的召唤 二、文学介入原则——文学的社会功能 1、“介入说”的含义 2、自由与“介入”的关系 三、文学接受论
《禁闭》与“他人即地狱”
1、意识与自我意识 2、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为他之在” 3、“他人即地狱”——我与他人的冲突不是你
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 的“自由”。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宣称,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个人存在, 人是通过自由选择来造就自己的本质,“存在 先于本质”就成了基本原则;人只有在畏惧、 焦虑、死亡状态中才能真正领悟到自己的存在; 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得不畏惧死亡,因为只有自 由地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上的目标,要不 就借助宗教和上帝的力量来抗拒畏惧。
死我活的决斗,而是若即若离,又即又离的 “悲欢离合”。两者的冲突主要不表现为现实 的利害冲突,更多地表现为意识和情感上的不 适和困扰。在“为他之在”中,完全的利己主 义和完全的利他主义一样不可能。
7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0112、现象学文论是什么?(1)20世纪上半叶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之后,其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影响很大,产生了现象学文论。
(2)理论渊源:现象学文论受到现象学哲学的影响主要有三:①以严密的科学理性精神从事文学理论的研究,以便使这种研究成为一门科学。
②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确立文学研究的对象。
③将意识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主要对象。
(3)主要代表:①波兰哲学美学家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②法国哲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现象学文论。
③日内瓦学派的理论与批评。
0113、荒诞派与存在主义的关系?(1)区别:①荒诞派特别强调以荒诞手法表达荒诞的喜剧原则,从而与一般的存在主义文论拉开了距离。
②尤其是反传统戏剧的问题上表现出与存在主义相异的旨趣。
(2)联系:①荒诞派文论原则上可以归为存在主义文论。
②荒诞派有一个存在主义的哲学背景与基础。
0114、简述作品是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的一项召唤。
(1)萨特提出,作品从来不是一个天生的已知数,不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是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的一项召唤。
(2)召唤读者把作家借助语词进行的揭示,转化为客观存在:①作品召唤读者用自由协同它一起生产审美对象。
②作品召唤的自由是同谋者的自由,即与作家有相同境遇,相同追求的读者的自由。
(3)萨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道理,对我们的文论具有借鉴意义。
0115、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的特征(1)萨特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存在主义,而人是存在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
他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把人即主体性作为一切的前提。
(2)萨特的文学作品,是他这种人道主义哲学的感性表现;他的美学思想则是这种人道主义这些的理性表现,他把自由看作一切写作活动的题材。
(3)萨特认为人们之所以当作家,并不是由于要表达某些东西,而是决定要以某种方式去表达它们。
(4)其美学思想主要是:其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二,文学作品是写作和阅读、创作和欣赏的统一;其三,想像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0116、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是一种自由学说:(1)萨特的文学理论以其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存在主义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