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期末复习: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孟子三章》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阅读文言选段,回答相关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
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
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
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
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
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
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
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教版⼋年级上册(部编版)语⽂⽂⾔⽂对⽐阅读题⼋年级⽂⾔⽂阅读复习(⼀)《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阅读甲:《周亚夫军细柳》⽂帝之……..”称善者久之。
⼄:《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沛⼈。
⾼祖为沛公初起,从⼊汉中,拜为将军。
⾷绛⼋千⼆百⼋⼗户,号绛侯。
⽂帝即⽴,以勃为右丞相。
居⼗余⽉,乃谢请归相印。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勃为相。
⼗余⽉,上⽈:“前⽇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县⾄绛,绛侯勃⾃畏恐诛,常被甲,令家⼈持兵以见。
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帝,⽈:“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吏⽅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
孝⽂⼗⼀年薨,谥⽈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
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中画波浪线的句⼦的断句(两处)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A.军.细柳() B.已⽽..之细柳军()C.居.⼗余⽉() D.顾.欲反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法相同的⼀项是()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C.①其将固可袭⽽.虏也②吏⽅验⽽.出之 D.①亚夫乃.传⾔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4.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劳军。
⾄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5.从⽂中看,周勃、周亚夫⽗⼦⼆⼈的共同特点是:;⽂帝在对待⽗⼦两【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死于安乐也。
——《⽣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九年,太宗谓侍⾂⽈:“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珍玩,⽆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征求⽆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事,遂得徭役不兴,年⾕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 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内蒙古中考语文面对面文言文阅读题库15篇
文言文阅读15篇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5题。
(15分)【甲】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桔槔②。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又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③,鲜.有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
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
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所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郑鄙人学盖》)【注释】①盖:雨具。
②桔槔(jié gāo):井上汲水的工具。
③戎服:这里指穿军装。
1.选出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加点“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乃弃而.学为桔槔B.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者(《鱼我所欲也》)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3分)( )A.郑之鄙人学.为盖余幼时即嗜学.B.鲜.有用盖者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C.欲.学为兵。
鱼,我所欲.也。
(《愚公移山》)D.越有善农者.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4.【甲】文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乙】文郑人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5.纵观两个语段可知,【甲】文主要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乙】文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精练卷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ɡ)益其所不能。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财资缺乏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①段: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据此事实,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②段:孟子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自然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文章中心】本文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项正确,故选: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浙江衢州2008(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1.北京市(09)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一、文言文阅读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1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____ (2)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3)昭公出亡.亡:__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 1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77.(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7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6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孟子·告子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年北京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缺乏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能。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害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说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表达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
(划一处)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3)征求无已()(4)百姓不堪()3.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名题集训 答案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1.2 断句停顿翻译:名题集训答案版(一)(2019·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B.曾益/其所/不能C.必/先苦/其心志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B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C(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2021年中考上海一模之文言文 有答案
2021年中考闵行一模之文言文(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①,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甲词写于________朝(朝代),乙文则选自春秋时期的史书《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3分)A. 甲词的太守出猎答谢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体现了对民心的重视。
B. 甲词中作者自比“孙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刿。
C. 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主人公关心国家,积极请战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D. 甲诗和乙文都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人物特点跃然纸上。
9.乙文最后一段①处所缺的内容是,该“论”体现了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这也是这场战争胜利者胜利的一个原因。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舜发...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舜
发...
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①舍:住屋。
②市:市场。
③贾人:商人。
④炫卖:边喊边卖。
⑤学宫:学校。
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2分)
专注下一代成长。
文言文阅读训练15:《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月日用时:分钟得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敝。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必有过人之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C.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D.而轻用其锋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参考答案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超过/过失;B.被/看见;C.远大/远离,疏远;D.代词,他的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
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敝。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有过人之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参考答案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超过/过失;B.被/看见;C.远大/远离,疏远;D.代词,他的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
由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