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第七章 人和生物圈1.ppt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课件
桫椤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树干为圆柱形,直 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桫椤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 阴湿之地。
三、我国植物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1. 森林覆盖率低
我国的有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总蓄积量居世 界第八位,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量的4.1%,但我国却是世 界上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
3.建设规划
建设阶段及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8—2000
2001—2020
工程分期
一期(1978—1985) 二期(1986—1995) 四期(2001—2020) 三期(1996—2000)
营造林面积 (万hm2)
2177.4
807.7
第三阶段 2021—50
523.2
4.成效(1978—1995年)
植被: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
参天的森林
丛生的灌木
沃野的禾草
一、我国的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叶片终年 常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我国的台湾、海南、云南都有热带雨 林分布,其中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以常绿阔叶乔 木为主。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很广,以长江流域最 为典型。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从空中到陆 地乃至海洋,从 热带到温带乃至 极地,到处都有 生物的存在。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维持生命活动 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呢?
生物圈中生活着各种生物, 所有生物都需要能量,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贮存 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 的能量源泉。因此,有人 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
《七年级科学生物圈》课件
生物圈的保护
环境污染
我们将介绍人类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保护措施
我们将提出保护生物圈的措施和建议。
结语
1 总结本次内容
我们将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复习和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重视生物圈保护
我们将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圈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七年级科学生物圈》 PPT课件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联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本课程将介绍生物圈的概念、成员、功能及如何保护生物圈。欢迎来到本次 课程。
引言
1
生物圈概念
我们将介绍生物圈的定义及其在地球上的作用。
2
生命起源
我们将简述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生物圈的成员
动物
我们将介绍动物的分类、特征, 并举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
植物
我们将介绍植物的分类、特征, 并举例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
微生物
我们将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征, 并举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
生物圈的功能
பைடு நூலகம்
1
能量的流动
我们将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作用和过程,并展示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2
物质的循环
我们将介绍物质的循环和重要性,简述氮循环和水循环的过程。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一节生物圈素材2浙科版必修3(new)
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一定的群落外貌
植物长期受一定的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出 的生长形态(阔叶林与针叶林)
一定的群落结构 • 垂直结构:指群落的成层现象 • 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空间配置状况 • 生态结构:指群落的以层片为单元的三 维空间配置状况
第四节 生态系统
• 概念: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赖而 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尺度——海、陆;河、湖、山、林 • 特点——多层次性、开放性、反馈机能、
动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成分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
物。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
物的异养生物。植食动物与肉食动物 分解者: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接近 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范围,就成为其的限制因子。
※生态幅——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广生态幅生物(杂食)与狭生态幅生物(单食)
植 物
阳 光
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故阳光对植物 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喜光植物
2、光对陆生植物分布的影响
喜阴植物
3、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群落结构非常简单,通常仅1~2层,植 物多贴伏地面
三、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PICTURE
BACK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 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总称。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教学课件PPT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消费者 以及分解者
生物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
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 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大量细菌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细 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习题
下列哪种情况,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A.减少捕食上保持平衡 C.生物的种类繁多 D.生物的种类较少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 光,水,空气,土壤等
植物:生产者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人类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 汞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如DDT等,可以通过 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地积累,使其浓度随着 消费者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危害生态系 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强。(牢记)
食物链的书写
1.食物链的组成部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 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 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2.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植物), 终止于高级的消费者。
3.食物链的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链
做课本22页观察与思考中的题目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人教版 生物圈 精品PPT课件120
卷柏
海金沙
知识运用
藻类 植物,由类似茎、叶的 1.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 苔藓 分化,但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植物。
知识运用
2.下列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C )
A.玉米 B.肾蕨 C.海带 D.葫芦藓
随堂检测
1.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 容易找到葫芦藓,这是因为(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 B.葫芦藓不适应工厂的噪声 C.葫芦藓叶薄,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 D.葫芦藓茎中没有输导组织
1.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七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这是动物还是植物?
本节目标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反馈
苔藓 1、___________ 植物能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自主学习反馈
2.我们经常食用的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其特征是(C A.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能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只有茎、叶的分化
探究新知
现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多为土生、石生 或附生,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喜阴湿温暖的环境。高山、平原、森林、 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都有蕨类植物生活。
探究新知
蕨类植物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蕨类植物叶片下表面的褐色隆起里面, 含有大量的孢子(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成熟以后就从叶表面散放 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物。
探究新知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阴暗潮 湿的地方。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水绵、海带、紫菜、发菜、石花菜、裙带菜、鹿 角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人与生物圈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全球变化现象及其效应 三、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定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3、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 (2) 人类造成的灭绝
自1600年至今,已有83种哺乳动物及113种鸟类遭人为灭 绝(相当于哺乳动物种数的2.1%和鸟类种数的1.3%)。特别 近150年丧失最多,1600—1700年间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率大约 是每10年1个种,到了1850—1950年,上升到每年1个种。如 果人类威胁不停止,则现在世界鸟类种的2%和哺乳类物种的 5%将处于危在旦夕的灭绝境地。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4、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 人口膨胀,资源利用不断增加 (2) 物种赖以生存的生境受破坏,热带雨林受威胁 (3) 生境片断化、生境退化与污染 (4) 外来种引入和外来病害的入侵和传播 (5)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1、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格局研究 2、生物多样性形成、发展、衰退和丧失的机制研究 3、物种濒危状况、灭绝速率、原因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 4、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生物多样性指示物种”的寻找及其监测
6.生物种类的评估等级: ① 1UCN濒危等级结构 见下图 ② 世界保护自然协会评估系统 ③ 其他类型等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图:1UCN濒危等级结构
灭绝(Extinct)(EX) 野生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
已评估
数据足够(LR) 受威胁 低危
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 濒危(Endangered)(EN)
易危(Vulnerable)(VU)
依赖保护 接近受危 略需关注
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DD)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3、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 (1) 自然灭绝
地史上5个时期(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 白垩纪)自然大灭绝概况。
恐龙灭绝的假说。
目前鸟类和哺乳类每世纪的灭绝率为1%或每年0.01%。 自然灭绝是绝对的。生物只有灭绝才能进化,离开了进化,
生物学是毫无意义的。
▪ 最大分布格局——由于历史原因或生境适宜某一些生物类群所 达到的最大多样性。
▪ 相关分布格局——不同有机体类型之间,物种丰富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的相 关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2、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测度主要是对生物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的测度,常用的普通方法如下3 种:
(1) 物种丰富度指数(d)——有4种指数:
(3) 伦理价值——精神和美学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1、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1) 时间分布格局——主要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的变 化.
(2) 空间分布格局:
▪ 纬度梯度格局(地球总体分布格局)——指不同地理纬度生物 多样性的变化,海拔高度不同的变化。
▪ 具体地说,目前全球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是从热带、亚热带 温带 、 寒带的地理梯度减弱。在全世界中,有12个国家的物种多 样性最为丰富,它们拥有全世界60~70%的物种。
手段(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的指示关系)。这些“指示物种需具备 下列特征: ① 具有足够的敏感性来指示早期的环境变化 ② 具有较广的地理分布范围 ③ 具有提供连续评价环境威胁的能力 ④ 应比较容易收集和量度 ⑤ 能够用来指示由于人类干扰趋势而产生的自然循环周期的变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手段研究 ① 保护政策: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调整,保护管理政策 ② 保护手段:就地管理与保护,异地管理与保护,建立濒危物种基 因库(克隆)等。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2、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2) Simpson指数(D)——又称优势度指数 D=1-∑Pi2=1-∑(ni/N)2 Pi 为第I物种被抽中的概率 ni 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 N是样方内所有个体数
(3) Shannon—Wiener指数(H) H=-∑(ni/N)log(ni/N)=-∑Pi log Pi ni 、N与上同义
全球生物物种估计有1400万种,而目前发现并描述了的只有175万种。
(表)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直接经济价值——为人类提供最广泛最重要的资源直接 享用。
(2) 间接经济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公益 情况。主要是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和处理废物。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 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与未来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1、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 (ecological complex)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具体包括下列三 个层次: ▪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最基本层次)——包括地球 上整个空间的物种,它指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 遗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微观层次)——指物种内基因的变 化,包括同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 传变异。 ▪ 生物群落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宏 观层次)——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 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变化。
Dgl =S/lnA
(Gleason,1992)
dma=(S-1)/lnN (Margalef,1958)
dme=S/N1/2 (Menhiniek,1964)
dmo=S/N
(Monk,1956)
这里:d—指物种数目随样方增大而增大的速率
s—为物种数目
N—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A—为样方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