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命题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学生应关注近五年的高考命题方向,为 2020 年的高考做准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希望大家喜欢!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

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1.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全卷选择题分成 3—4 个题组,或 3 个一组,或 2 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2.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利用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

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

工农业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历年高考题目中均有体现。

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推理性更强。

3.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试题从地图或材料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等,尤其等值线图常考不衰,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研究高考地理的命题发展趋势对于地理教学和引导学生正确复习应考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截止到 2010 年除广西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已进入新课程(见表 1 ), 2011 年到 2013 年全国有 30 各省区参加新课程高考。

(见表 2 )表 2地理新课程高考和大纲卷的省份变化年份新课程高考地区 大纲卷地区 2011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广西2012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 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2013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 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注:粗体字为当年新加入地区一、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从高考的性质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地理高考作为高校入学的选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要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考查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题目的命制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要符合高校对学生地理能力考查的需求,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中又要不断发展和变化,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有效区分学生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前提下,重在考查学科和一定的跨科学习方法和能力。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品位•经典教学实践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in试题分析O黄瑜馨张军余秋莲曹鑒杰(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荣登微博热搜,试题引发广泛讨论。

本文通过对2020年地理全国卷HI从内容、知识点、能力结构和核心素养四方面的分析,帮助广大教师及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全国卷皿。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皿;试卷分析一、全国卷III特点从2016年开始,四川地区采用全国卷皿作为高考地理试卷。

历年来全国卷皿主要分为两部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1道;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组成,其中36、37题为必考题、43题旅游地理和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其中2016全国卷ID为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护、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

总共分值为100分。

主要考查知识点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地理部分。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分析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范围主要包括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部分的“环境保护”“旅游地理”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即初中地理的有关内容⑴。

(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2020地理全国卷ID以总分110分统计考查内容,得出自然地理44分、人文地理40分、区域可持续发展6分、旅游地理10分、环境保护10分。

试卷皿没有设计单独考查初中地理的试题,而是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融入试题中,担当知识链接角色。

与以往相比,2020年全国卷ID仍然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查并重,但人文地理考查比重有所上升。

自需地理■人■区域可挣绫发展旅游地理”环境财图12020年地理全国卷III各模块分值占比(二)试卷知识点分析高考地理试卷往往由一段材料引领2~3个问题,但各问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不相同。

以2020年地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查内容为依据,对每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地得知各题考查的重点(见表1)o【作者简介】黄瑜馨,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是我国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图。

完成1~2题。

1.图中M点的日期最有可能是A.3月1日 B.2月24日C.3月15日 D.4月1日2.影响我国入春时间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A.地形纬度 B.大气环流地形C.纬度大环流 D.海陆分布降水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3~4题:3.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4.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干燥度是可能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读我国局部地区干燥度图,读图完成5~6题。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和南京的干燥度分别约为()A. 1.0,1.5B. 1.5,1.0C. 1.0,0.75D. 1.0,1.0 6.下列人类活动会导致局部地区干燥度上升的是()A.修建水库 B.植被破坏C.退田还湖 D.退耕还林下图为甲地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及其所在河流局部水系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6月至8月 B.3月至5月 C.12月至次年2月 D.9月至11月8.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储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入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9~10题。

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4.78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10.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水稻生产重心指的是某个时期水稻产量分布在某个区域上的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地理重心),图5为1978——2009年中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图1甲乙丁丙- 1 -- 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处于中国几何中心(103.50°E ,36°N )的东南方向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增长速度慢于其它地区C .1978—1990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朝西南方向缓慢移动D .2000—2009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12.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水稻生产重心空间布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稻生产技术 B .水稻产业政策C .气候、水源D .耕地面积泉州第一座跨海高速公路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栈桥工程2010年1月1日开工,工程起于晋江南塘村,止于惠安塔埔。

2020山东卷地理试题解析

2020山东卷地理试题解析

2020山东卷地理试题解析试题总体评价2020年是山东省全面深化高考改革的第一次高考,该试题紧紧围绕高考评价体系,精选素材、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如5-6题“同城化”是我国快速城镇化的缩影;8-9题“珠峰测量”体现了中国科技成就;11-12题“上汽集团发展”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等等。

二是立足地理学科本质,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1-2题关于“滑坡体”,需要学生从时空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12题本质上考查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地价水平或付租能力高低;16题“永昌盆地湿地与下游水库关系”问题,也需要整合各个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考查了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推理地理过程的能力。

三是不回避热点、贴合实际,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整套试题选材贴近社会热点和学科研究热点,如农村土地流转、珠峰测量、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同城化问题等都是选取了真实情境,体现了情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考查了考生在真实情境中整合利用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01滑坡体与地貌演化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及滑坡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由此可知滑坡最核心的特征是顺坡下滑,由高到低,因此本题需判断地势,读图可知,东南部古河道曾是本区域海拔最低,或根据树枝状冲沟发育可推测西北地势较高,综上可确定滑坡体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难度中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南半球纬线上的两点,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然后向东北 方向。(如下图所示)
(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 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 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1~2题。
B 2.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该关地键纬是度确高定达太6阳8°直以射上点,的冬位至置日及前移后动出方现向极。夜由现此象可,知所该以地会在出此现过有程些 日中子的只昼能夜夜长间短进及行日测出试方,位故的选变B化选,项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知识归纳】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对称点
材料P2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比如求过AB两点的大圆的 劣弧。就像切西瓜,你要 同时切中球心和AB两点
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 一经线圈上,作大圆劣弧。
先向东北
A
后向东南
B

最短航线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则先偏向极点,再偏离极点。
(2)没有现成的大圆
北半球纬线上的两点,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然后向东南 方向。(如下图所示)
B
50°
40°
A
20° 40°
C
100° 120°
20° 10°
②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 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2020北京卷评析及试(答案)

2020北京卷评析及试(答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评析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北京市2017级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为命题依据,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20年是北京市新高考实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第一年,地理从文科综合测试变为地理单科测试,实现了平稳过渡。

试题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同时考虑到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的真实情况,科学设置试题难度,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体现首都特色。

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选拔和育人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地理试题的主要特色(一)关注国家发展,突出立德树人价值导向试题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决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和悠久历史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选择题第1题,以“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

选择题第5、6题,以“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太阳辐射量日变化”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将二十四节气与地理学习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第6题中的选项涉及钓鱼岛,引导学生增强国土意识,培育家国情怀。

选择题第11、12题,以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北)的建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脱贫攻坚战,树立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023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评析

2023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评析

2023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评析一、概述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作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其题目设置和命题思路需要进行详细的评析和分析。

二、试卷命题与难度1. 命题思路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在试题命制上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特点,在选择、设计和命制试题时,广泛调查基础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学科界的意见,综合考虑学科的总体发展方向、教育教学改革方针以及社会实际需要。

试题材料选取了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并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突出了地理学科应用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2. 难度评析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部分试题突出了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

整体而言,试卷的难度设置符合新课标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考察目标。

三、试卷内容与评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设置合理、题量适中,题目设计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地理的各个领域。

题目选材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通联的融合。

整体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常识性问题的处理能力。

2.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设置紧凑,题目设计严谨,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记忆能力。

部分题目注重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考察了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情况。

3. 解答题部分解答题部分设计精巧,题目设置合理,注重了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部分题目设置了开放式问题,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整体而言,解答题部分设计贴近生活,注重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四、试卷评价与建议1. 试卷亮点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试卷在题目设计和内容命制上,紧密贴近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实际需求,有效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地理命题趋势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地理命题趋势

的匹配,供应链流程管理实现更高效的运转.
(规模优势)
②拥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其
产品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③采用自研模式,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
覆盖,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
和质量控制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
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并提高了利润率;树立了国内外
源汽车下乡。 A公司是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坚持“EV(纯电
动)+ICV(智能网联)”路线;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高端
答案: ①直接对接企业用户,减少无价值的中间环节,同时
产品;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 实现供应链全链条信息的实时流通,让资源实现精准
能耗持续降低,耗电量的1/4来自工厂太阳能屋顶。图示意 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
2023年 高考地 理试卷 结构统

全 国 乙 卷
新 课 标 卷

东 卷
广
东 卷

南 卷

北 卷
河 北 卷 22

宁 卷

南 卷
选择题 11/4 11/4 15/3 16/3 16/3 15/3 15/3 16/3 15/3

苏 卷

江 卷
23/2 25/3
1.试卷结构变化 北京 与全国卷相比 卷 ①新课标卷题型
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占比=内源类有机物/ 湖中溶解性有机物
答案: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莎拉巴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浅谈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作者简介:类延忠,在读本科,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地理学科在高中各个学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各个地方也对地理学科的发展加以重视,不管是在校本课程研发方面还是在课堂授课方面,地理学科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同时在地理高考命题方面也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思想逐渐普及,考试题目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综合。

下面将从目标要求、试题内容、题型类型和和试题特点等方面浅谈一下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发生的新变化的以及今后的命题趋势。

1.目标要求方面:首先,强调能力立意,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思想,立足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地理素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地理素养的提升时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必须把能力立意作为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1]。

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虽然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社会素材,但万变不离其踪,其考查的知识落脚点都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其次,地理试题的整体设计风格也逐渐趋于稳定,过渡非常自然,试题的设置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总之,不管试题怎样变化,考察的范围、考察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都要根据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来制定考察计划。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已很好地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渗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具体表现在命题者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度出发,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高考试题[2]。

2.试题内容方面:首先,地理试题的分值在逐渐增加,地理试题中的图幅数量在不断增加,每道题都配有图片或表格,使得试题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变化主要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内容上自然地理部分所占比重整体在下降,人文地理部分所占比重整体在上升。

其中,自然地理部分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逐渐降低,人文地理部分以综合题为主,难度有所升高。

在整个卷面当中,考察记忆性的知识所占比重在下降,大多数试题是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24届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全

2024届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3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 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必备知识: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
本方法
13
“四层”——考什么?(考查内容)
价值引领 素养导向
指明考查的方向和 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决定考查的深度与 广度
要求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 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使高考考 查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契合。
14
高考评价体系内在的三条逻辑线
核心价值金线——“无价值,不入题”
绕立德树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2、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3、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核心素养区分功能
4、核心价值引领,增强合格公民责任感
5、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生成性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 为呈现解题 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 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3绿洲冷岛效应探究(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3绿洲冷岛效应探究(解析版)

专题03绿洲冷岛效应探究【母题来源】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母题题文】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图3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试题解析】【答案】6.C7.A8.C【解析】6.读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 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

故选C。

7.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

故选A。

8.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

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篇1: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

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全国甲卷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全国甲卷4~5题,以我国三江平原农垦系统某农场为案例,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具体区域特点,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2.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全国甲卷第43题,以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试题聚焦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2020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5新农村建设——治沟造地(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5新农村建设——治沟造地(解析版)

专题05新农村建设——治沟造地【母题来源】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试题解析】【答案】1.C2.B3.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打坝淤地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作物产量。

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了耕地面积,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对。

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AC可直接排除。

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

结合图示“沟道覆土造地”信息可知,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为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

提高耕地肥力没体现,D错。

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排除①;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说明生态环境脆弱,②对;加上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命题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治理先后经历坡面治理,沟坡联合治理,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黄土高原局部地区过度退耕还林还草,导致人-地-粮食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乡村“空心化”日趋严重,农村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近几年湖南地理高考试题命题特点和趋势分析

近几年湖南地理高考试题命题特点和趋势分析

近几年xx地理高考试题命题特点和趋势分析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

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

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

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而都进行了改革。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考命题特点(1)科学性更高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化体现在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更加具有科学性,符合科学规律,更加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考试题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试卷不仅内含丰富、结构合理,而且具有更加合理的信度和效度,更适合于为各级各类高校选拔人才。

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高考地理科命题委员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的研究人员,以保证高考地理命题更加具有科学性。

(2)综合性更强综合化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不仅表现为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且还表现为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3 + 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实施和推进,许多省份实行了文综考试、理综考试,有的省份则进行人综合考试,高考试题考题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而且还包括跨学科之间的综合,人综合试卷包括了数、理、化、政、史、地六利之间的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命题基调是关注核心素养,与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要求高考命题继续渗透一点四面和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的情景材料的来源三个方面:即学习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地理学科发展的情景(学术情景)突出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地理认识,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对学科发展必备知识的掌握。

一、自然地理命题趋势(1)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题组中可能只有一个题考查地球运动,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轻计算、重思维。

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答案】10.B【解析】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

故选B。

【点睛】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气候考查趋向微观化、特殊化大气部分仍然是重点,对气候的考查应该会微观化、特殊化,一是考查区域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二是考查角度趋向微观化,如气温或降水的特征分析,气温或降水对农业、工业、交通的影响等。

2019年全国卷Ⅱ第36题“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Ⅲ第36题“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等,都是从微观角度考查气候的。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分)(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分)【答案】(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解析】考查地形特征的判读、影响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3)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

宾川县纬度在26°N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

(3)地形地貌、地质地层仍是热点。

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37题,根据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层层设问,涉及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形成的影响,里海盐度的变化及黑海、地中海未来的演化等;2018年全国卷Ⅰ6—8题呈现的是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 考查该河段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流速最大的时期以及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升降过程。

预测高考趋势依然是侧重地质地貌的演变、大地形区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泊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岸线的变化成因及其影响。

37.(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

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也仍是热点近几年高考中,从整体性、综合性思维考查地理环境诸要素的影响的试题增多,并且常对某一要素进行深挖,要求分析其对另一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考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运用整体性的思维分析问题,所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成为简答题的考查方向,应该深刻理解整差理论的核心概念。

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必考内容;2019年全国卷Ⅰ9—11题,以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结合的形式,从整体性视角,考查气候、河流、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37题考查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Ⅱ9—11题,考查汾河流域植被的恢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9.D 10.C 11.C【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察。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

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