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课件中华书局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1.原因: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红军 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 内因 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红军长征路线: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 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 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 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1)目的:解决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内容:取消了博古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 主张。 (3)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 里 ( )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 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六、红军长征(1934—1936年)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27年8月1日(后来定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人物:周恩来、叶挺、朱德等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 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 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 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 队归共产党领导。
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②农村敌人势力比较薄弱,农村人 口多,群众基础好。
因此,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为 落脚点,可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简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意义?
1927年,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 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 确道路
7、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 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 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 碑。”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重点】: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 和遵义会议。
【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一、南昌起义
自主学习、了解历史 快速阅读 ,找出下列知识 点,要求了解历史事实、梳理 历史线索。并在课本上圈点批 画出来,力求准确。
请同学们看课本66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党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2、时间是什么时候? 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哪些? 4、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1930—
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 领导人 数
10万 20万 30万
4万 3万 3万
1.5万 3万多 3万多 3个师
周恩来 朱德
毛泽东
50万
7万
红军长征:
原因
初中历史八上13课课件
毛泽东为什么选 择到农村去开展 革命斗争?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建立之初会遇 到哪些苦难?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一、阵痛篇——汪蒋当年起异端 血雨腥风戮英贤
二、起义篇——忽闻南昌枪声骤 又听湘赣战鼓擂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四、燎原篇——八一起义铸军魂 星火燎原定河山
四、燎原篇——八一起义铸军魂 星火燎原定河山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1927年 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等
失败
1927年 9月9日
面对秋收起义的 巨大损失,毛泽 湘赣边界 东应当何去何从? 失败 毛泽东等
一、阵痛篇——汪蒋当年起异端 血雨腥风戮英贤
二、起义篇——忽闻南昌枪声骤 又听湘赣战鼓擂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一、阵痛篇——汪蒋当年起异端 血雨腥风戮英贤
二、起义篇——忽闻南昌枪声骤 又听湘赣战鼓擂 三、寻路篇——工农武装树旗帜 红色政权挂锤镰 四、燎原篇——八一起义铸军魂 星火燎原定河山
当堂训练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 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B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
)
D. 上饶
4、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 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D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美课件
经过
意义
随堂训练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 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 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
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 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 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 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
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 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 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 精神的精髓吧!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外争国权”
反帝
“内惩国贼”
反封建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 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彻底的不妥协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 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课件中华书局版
中考链接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红军长征及长征的胜利说明: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4、红军长征精神遭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恶劣的自 然环境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2006年中考题) 5、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保 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吉安八中周桂花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 C )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吉安市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 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
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
材不当的是( D )
长征走向胜利 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柳暗花明又一村
纠正错误思想 确定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 赤水
巧渡金 沙江
意义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陕北 会师
1935、10
会宁 会师
过草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群众基础较好的农村。
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底 地点: 永新三湾村 经过:毛泽东将秋收起义的部队整编为
一个团,在军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实 行民主改革。 意义: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 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
立革命根据地? 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2、附近农产品丰富 ; 3、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根据地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五四运动》精品课件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五四运动过程
1.爆发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 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 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 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 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 团体占满。记者忙即下车,近前 一看……”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陆去。”这段资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C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00多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由青年学生为挽 救中国危亡而掀起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给我们留 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请结合实际 情况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再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三 五四运动的意义
4.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
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 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 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 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 义壮歌。
时受到热烈欢迎
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 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
——上海一理发店
诸位学生是爱国的,你们想一想,难道我们工人就不是爱国的 吗?
——上海沪宁铁路工人
五四运动的结果
放人
免职
拒签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五四运动的爆发
根据课文,补充下列表格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 结果
第一阶段 1919 (爆发) 5.4
第二阶段 (扩大)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
示威游 行罢课
镇压逮捕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小结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 四 运 动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为 先锋
第二阶段 :6月5日 上海;工人为主力
结果: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性质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
作用 :促进了……;促进了……;为中共……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D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5、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A )
八上13课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83张PPT)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 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 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 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 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 色。
sài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句赏析
恬淡自然的 田园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近景;动态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 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课件
划时代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研读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 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 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
样的性质?为什么?
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
五
外交的失败
四 运
经过:北京(中心)
5.4
学生(主力)
上海(中心) 工人(主力)
动
结果:
初步胜利
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旧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
五 四 运 动
新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
第13课 五四运动
时 间
兴起 标志
口号
新
主要 代表 人物
思想 阵地
活动 基地
文 化 运 动
1 9 1
陈独秀
在上海 民主
创办
《青年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新 青年》
北 京 大
5 杂志》
鲁迅
学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戊戌 辛亥 新文化 运动 变法 革命 运动
新课导入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 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 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 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 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 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 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 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 的精髓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课件(19张PPT)
11世纪前后,西
欧社会人口持续增长。
1050-1350年间,欧
洲人口增加了3倍。 原有的庄园所拥
有的土地已不能养活
如何解决越 来越多的人口 的吃饭问题呢?
所有人,庄园中出现
开发荒地
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增加耕种面积
流浪汉增加。
1 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
垦殖运动
时间 11世纪以后
内容
欧洲许多农村开始大量开发林地、荒 地,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 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他 们成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的主人。
货币取 代土地 成为农 村生产 方式的 核心纽 带,雇 佣关系 出现。
租地农场的性质(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最典型
租地农场越来越多 农场规模越来越大 农产品的数量也随之增长……
农副产品市场化
农产品越 来越多,吃不 完,怎么办?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 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 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世纪的农村
流行
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 布欧洲各地
西欧庄园
性质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和政治单位
概况
居民 土地 庄园法庭
农民和农奴
领主:直领地 佃户:份地
维护公共秩序 和领主利益
阅读课本,找一找中世纪晚期的农村出现了什 么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 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 市民阶层 城市市民阶层的变化(13、14世纪)
组成 手工业者、商人
权利 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影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思考: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总结
当堂训练
1.“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C )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学习任务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利用
时空观念 数轴知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2023年课程标准:
唯物史观 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 历史解释 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
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 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 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 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尊判服罪。”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思考:火烧赵家楼对不对?
学习任务二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
⑤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13张)
启
超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课堂小结 爆发
五 四 运 经过 动
意义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第一阶段: 北京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中
国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说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6月5日,愤怒的上海工 人首先起来举行罢工,声援 学生的爱国斗争。
上海各界2万余人声援北京学生 (1919年5月7日)
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了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除国贼”
示威 日派卖
“誓死力争,
结合教材还p我60青,岛小”组合作填充表格, 上台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
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废除二十一条”
章宗祥
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爆发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主力: 青年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13课 五四运动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科的校舍,已经成为
学生上街游行
学生在进行爱国宣传 第二临时拘留所;文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科所在也被武装军警
重重包围。学生遭遇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镇
压时,丝毫未表现出
要妥协的迹象……北
京多数学生做好了决
心不屈、随时入狱的
被捕学生
关押学生处
准备。—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02 扩大的表现:
材料: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 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
中国近代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空观念: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 01 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等基本概况。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 02 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
课后练习
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 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课后练习
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
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 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精品优质课件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精品优质课件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中,深入学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直接原因、主要经过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和结果。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提高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以及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第一环节:背景介绍(1)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
(2)讲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原因。
3. 第二环节:经过讲解(1)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爆发、发展和高潮。
(2)分析五四运动主要诉求和取得成果。
4. 第三环节:历史意义阐述(1)让学生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积极影响。
5. 第四环节: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五四运动知识掌握。
(2)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2)经过:爆发、发展、高潮(3)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等(4)历史意义: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社会变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和结果。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理解。
2.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第13课《卖油翁》课件
一读课文:读对字音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 /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 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 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 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他, 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三、疏通文意
• 默读课文。要求: • 1. 疏通文意: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
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标出疑难字词。 • 范例:但 微 颔 之
• 2.小组合作,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卖油翁
擅长射箭。
凭借。 自夸。 曾经。 在。 园子。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放下担子。释,放下。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发射。
怎么。 轻视。
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老 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 这个(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 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 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泽东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长征走向胜利 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柳暗花明又一村
纠正错误思想 确定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 赤水
巧渡金 沙江
意义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陕北 会师
1935、10
会宁 会师
过草地
爬雪山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小结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军旗升起的地方 人民军队的摇篮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块
农村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 (1934年---1936年) 原因、经过、历史意义。
中考链接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红军长征及长征的胜利说明: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4、红军长征精神遭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恶劣的自 然环境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2006年中考题) 5、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保 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3.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转移,这
里的“转移”是指B(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4.右图是在长征路上发现的一块 当年红军所刻的一块残缺标语。 据此判断红军长征的又一重要目
7万
3个师
周恩来 朱德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三、红军长征(1934年--1936年)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战略进攻中
王明“左” 战略防御中 倾错误
战略转移中
冒险主义 保守主义 逃跑主义
2、长征历程
瑞金 出发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 乌江
召开遵 义会议
领导思想错误 损失惨重,濒临绝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
吉安八中周桂花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 C )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吉安市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 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
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
材不当的是( D )
• 时间: 1927年8月7日 • 地点: 汉口 • 内容 : 确立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
针,并决定派毛泽东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 意义: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秋收起义
1. 时间:1927年9月9日 2.地点:湘赣边 3.领导人:毛泽东 4.队伍:工农革命军 5.结果:失败 起义军被迫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革命摇篮 1、时间 1927年11月——1928年一二月间
2、范围 3、巩固
以宁冈为中心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朱德将 军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这是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 伍。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 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
利会师的喜悦心情?D(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彝海结盟 D.吴起镇会师
7.有一位伟人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请你说说 看,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 么?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
一.南昌起义
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时间: 1927年 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
。 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 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 表
(1930——1933)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 数
领导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1.5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3万多 毛泽东
第三次 第四次
30万 50万
3万 3万多
鸡鸭 猪 狗牛羊 马 兔
说一说: 我知道的雪山 草地上永远的故事
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
红
红军攀
军 经
越终年 过
积雪的 的
梦笔山
水 草
地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乐观主义 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
更金五红 喜沙岭军 岷水逶不 山拍迤怕 千云腾远 里崖细征 雪暖浪难 ,,,, 三大乌万 军渡蒙水 过桥磅千 后横礴山 尽铁走只 开索泥等 颜寒丸闲 。。。。
的是( C )
A战略转移 B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C北上抗日 D准备建立新根据地
5..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 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 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这栋房子 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B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群众基础较好的农村。
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底 地点: 永新三湾村 经过:毛泽东将秋收起义的部队整编为
一个团,在军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实 行民主改革。 意义: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 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
立革命根据地? 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2、附近农产品丰富 ; 3、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