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训诂学常识
训诂学是以训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训诂学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作为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 懂得训诂学,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如训诂学中词语训释的一种方式是声训.用音同或音近字解释词义.有助于识别通假字.如:《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毛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 字典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结构以及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加深对古书词语的理解. 书籍
苏轼《喜雨亭记》记叙喜雨亭建成后,苏轼与客庆贺:"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注:"属zhu,后来写作嘱,属客:斟酒给客人喝."其实"属"与"斟"无联系.将"属"讲成"嘱"不妥(古今字)."属","注"声母皆为"章"母,在《广韵》中同为"遇"摄(《广韵》16摄,每摄由发音相近的韵所组成)两字声同韵近,意义相通."属"通"注"即"斟""灌"之意.举酒:拿起酒.属客:斟给客人.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对方音作出解释.方音是古音的保留."街".古音j,q,x是见系g,k,h和精系z,c,s演变而来的.《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 "文水"为什么读成"门水"呢 因为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文"在唐宋时读轻唇音"微"母,在上古时就读成重唇音"明"母.于是,wén(文)就读成mén(门).今天有些方言还保留这一上古读法.湖南益阳方言就把"wén zi(蚊子)"读成"mēn zi".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颠":从页真声,"特":从牛寺声.(古无舌上音)."排"从手非声,古无轻唇音;蚊,又作蟁. 懂得诗词格律,对理解词义很有好处.如:近体诗要求平仄协调: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平仄必须交替: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的平仄必须对立.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杨"用的是修辞学上的借代,代语."杨"即"柳".用典,《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王先谦《集解》:"柳即瘤,声转借字.""柳"通"瘤",用"杨"代"柳",押声韵,写老将飞箭,使鸟无全目.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从诗歌对仗上看,"沉"应与"长"词性相同,"长林梢""沉塘坳"均应为偏正结构."沉"即"深",又沉思,即深思.飞得高的挂在高的树梢上,低的飘转到深水塘里.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部分】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文。

古代汉语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单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一个音节通常只对应一个汉字。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包括实词、虚词、代词、量词、副词等多种词性。

其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词汇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语序灵活: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句子成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谓语可以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等。

4. 语法简单:古代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现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复杂的语法形式。

但是,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5. 语义丰富:古代汉语的语义非常丰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阅读古代汉语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6. 修辞手法多样:古代汉语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科,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基础。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一、绪论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

大致分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二、文字1、汉字的性质: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

六书是六艺之一。

一般于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

六书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末、朱、兀、寸、甘、刃、旦。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武、信、及、从、休、步、逐、斗、莫、牧、采、出、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

杞、问、物、里、过、发E、转注:说法不一。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古今字的性质: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前一个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定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1 )时间范围。

古代。

下限:五四时期。

上限:远古。

语例。

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向熹):远古至夏代——远古汉语商周至两汉——上古汉语魏晋至唐宋——中古汉语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近古汉语2 )民族范围汉民族3 )语体范围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书面语: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所用的语言。

如儒家经典、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

(二)古白话:六朝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发展,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口语相应的书面语。

如白话小说等。

(二)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课程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性质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说它是基础课,因为它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今后在学业上进行深造所必备的文化功底。

说它是工具课,是由它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如同掌握一种工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就能用它去进行处理,去发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藏。

2 、古汉语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籍的能力。

3 、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侧重其中上古时期的文言。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基本理论,即语言知识部分。

二是客观材料,即文选部分。

三是常用词。

4 、教材参考教材: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5 、时间及内容安排6 、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满足精神上文化需求好奇心——认知需求。

熊猫-猫熊人;婚(二)满足现实语言生活的需要1 、言语交际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其基本建构与古汉语一脉相承。

学习古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减少语病。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二、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三、工具书: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共收47035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例是先音后义。

2)《中华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后的第二部大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辞书。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是一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4)《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汉字,1500多万字。

《汉语大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后来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贡献:1.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篆文、籀文、古文及其说解,是认识先秦两汉时的碑刻、铭文,进而研究金文、甲骨文的桥梁。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前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典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查阅古代常用词语的工具书,力求词条解释准确、简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收词原则1. 以《论语》、《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著作为主要词源。

2. 参考其他重要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hanshu》等。

3. 收录常用的古代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4. 对于同音异义词,分别列出。

词条示例1. 仁【读音】rén【义项】1.好善、有爱心。

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大学》)2.爱护、怜惜。

如"老老孰能无仁心。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2. 义【读音】yì【义项】1.正当、正义。

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礼记·曲礼》)2.应该做的事。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卫灵公》)3. 礼【读音】lǐ【义项】1.礼节、规矩。

如"礼之用,和为贵。

"(《礼记·曲礼》)2.祭祀、祭品。

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之。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4. 智【读音】zhì【义项】1.聪明智慧。

如"智者乐天知命,小人昧于天命。

"(《论语·尧曰》)2.有学问、有知识。

如"其曲有至词,其民好是纪。

"(《诗经·小雅·都人士》)5. 勇【读音】yǒng【义项】1.勇敢、勇猛。

如"勇往无惧,无恐于物。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2.力量、力气。

如"有虞氏,无勇力。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一般把汉语的历史发展分成四期:第一期,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第二期,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第三期,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第四期,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古代汉语作为历史语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既然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古代汉语应当囊括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文书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另—是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

这是由文言的特点决定的。

文言是与先秦口语—致的书面语,人类的口头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过了几百年、上千年或更长的—段时间,汉语的口头语不论在语法上还是词汇上、语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在长期的吉代社会里,口语虽然发生了变化,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儒家经典使用的先秦文献语言。

把这种模仿的语言规定为正统的书面语言,在政治领域和传统教育中,凡提笔属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献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这便形成了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叫做言文脱节。

这样,我们便可以认识文言的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

不论是哪个方言区的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带进这种文言;而且,文言既是目治的书面语,汉字又不是拼音文字,那么,方音的差异就更不会影响人们用文言来交流思想。

《古代汉语》课件

《古代汉语》课件

动宾结构
探索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灵 活运用,研究动宾结构在古 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倒装句
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倒装句 结构,探讨其在修辞和表达 情感中的独特魅力。
词序变化
了解古代汉语词序的变化情 况,分析其影响和演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文字和文化
象形文字 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
介绍古代汉字的象形部分,理解形状和意义 的关系。
古代汉语的主要方言
1 晋语
2 吴语
了解晋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卓越地位,探索 其特点和影响。
研究吴语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分布,掌握其 特殊音韵和词汇特点。
3 粤语
4 官话
了解粤语的地位和方言特点,在古代汉语 中的影响和地域性特色。
介绍官话的兴起和发展,探究其在现代汉 语中的影响和重要性。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古代汉语》PPT课件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探索其基本特点,追溯其发展历程,了解主要方言, 掌握其独特的语法特点,探究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并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的 运用。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影响,探索古文学、古典文化和文明观念,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
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1
音韵规律
探究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了解声母韵母的演变和变异。
探究古代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与 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研究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和艺术表现,了解 中国书法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古代汉语的现代运用
1
文学创作
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了解古文在当代作家中的影响。
2
文化传承
了解古代汉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其在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中 的使用。
3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许多特殊的名词,具有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 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品质纯净无暇,像玉一样洁白透明。

2. 鸢飞戾天:形容鸟飞得很高,远离尘世纷扰。

3. 月黑风高:形容夜晚天色阴暗,风势强烈。

4. 长夜漫漫:形容黑夜很长,时间过得很慢。

5. 寸草不生:形容环境贫瘠,没有生命迹象。

6. 北风呼啸:形容北风刮得很猛烈。

7. 大器晚成:形容人成就很大,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8. 恍然大悟:形容突然明白事理。

9. 心有余悸:形容惊吓之后,心里还有后怕的感觉。

10. 碧海青天:形容天空湛蓝而海洋湛蓝,景色美丽宜人。

11. 汗如雨下:形容大量的汗水如同雨水一般涌出。

12. 内忧外患:形容国家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和困扰。

13. 金戈铁马:形容战争形势严峻,军队强大。

14. 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高耸,接连不断。

15.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非常贪婪,像狼和虎一样。

16. 罗织密布:形容陷阱、困扰等周围十分严密。

17. 川流不息:形容河流奔腾不止,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18. 星火燎原:比喻力量小但起点高的事件,能够引起广大的影响。

19. 九泉之下:比喻人死后下葬的地方。

20. 迎刃而解:形容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非常得当容易。

21. 恨铁不成钢:形容对人或事物的期望很高但他们始终不能达到。

22. 屡试不爽:形容经验积累多次验证,没有失败。

23. 犹豫不决:形容思考问题或做决定犹豫不定。

24. 风声鹤唳:形容环境紧张,人心惶惶。

25. 碧血丹心:形容忠诚而坚定的信念和品质。

这些名词都有各自独特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语言特点。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2. 词汇和语法: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古代汉语的词汇中有 更多的古代词汇和文言词,而且语法结构更加复杂,使用了更多的古代文法。
名词解语受到了古代文学的影响,使用了更多的文言文表达方式,较 为庄重和正式。
古代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古代文献、经典和古代作品都 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在古代时期的形式和用法。它包括了从古汉语早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 元6世纪)到古汉语晚期(公元6世纪至14世纪)的语言变体。
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点: 1. 音韵系统: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受到了 梵语、阿拉伯语等外来语言的影响,有更多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有六声调。

古汉语

古汉语

古汉语广义的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

《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

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

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古白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这些古白话是现在汉语的源头。

此外,吴语、闽南语以及粤语〃、客家话素有语言化石之称。

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古汉语语法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一、词语解释
1.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ǒng)
解释:过分地奉承、谄媚。

2. 操戈持盾(cāo gē chí dùn)
解释:持戈执盾,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按照规矩、遵循成规。

4. 独孤求败(dú gū qiú bài)
解释:形容自己力量太弱小,独自寻求失败。

5.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解释:吃尽了苦头,忍受艰辛。

二、成语典故
1.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典故:羊已经丢了,只好补牢以防将来再丢羊。

后比喻事后防范,补救遗漏。

2.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典故:据说有个人对着牛弹奏琴曲,牛当然听不懂。

比喻向不懂之人解
释,是徒劳无益的。

3. 穷凶极恶(qióng xiōng jí è)
典故:形容行为极其凶恶,罪行极其严重。

4.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典故:古代君臣有失,下臣背负荆棘请罪以示诚意。

后比喻谦卑认错。

5.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典故:指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以上是一些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成语的解释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使用的汉语,时间跨度非常广泛,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都可以归为古代汉语的范畴。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1. 演变历程:古代汉语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先秦时期的汉语,其特点是古朴简练、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中古汉语是指唐宋元明时期的汉语,已经接近现代汉语,语法变得更加复杂,词汇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近代汉语是指明清以后的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的形式。

2.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的文字形式主要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使用的是古代的字形和字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有些字的用法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古代汉字的形式和用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理解。

3. 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式。

句子的语序较为自由,通常通过词序和上下文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动词形式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也有一些特点,比如使用古汉语的"者"、"乎"、"耳"等语气助词。

4. 词汇和表达方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中存在许多古词古义,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意义发生了变化。

古代汉语中也有许多典故和成语,这些成语在古代文献和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5. 文学价值: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在古代文献、诗词、古代小说和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汉语的美妙表达和丰富的意境。

古代文人通过运用古代汉语的技巧和特点,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峰-峯 松-枀 匯-滙 期-朞 册-冊 污-汙 鼓-皷
略-畧 秋-秌 阔-濶 棋-棊 冰-氷 朵-朶 万-萬
惭-慙 够-夠 蘇-蘓 概-槩 皂-皁 吴-吳 燈-灯
鹅-鵞 和-咊 群-羣 鞍-鞌 叙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用今废词: 古用今废词: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 大夫、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 僚、仆、台 。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 五月生羔; 黃肚羊;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 sān ,三歲牛;牭,四歲牛;豯 (三月小猪)豝(二 三歲牛; 四歲牛; 三月小猪) 三岁)。 岁)豣(三岁)。 祭祀名称 春祭; 夏祭; 祭天;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yuè ,夏祭;禪,祭天; 祭地。 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 膑、刖 。 其它: 耒耜、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 意思是, 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 的事物, 的事物, 特点( )是合体字, 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2)字 )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析 男 秉 妇 友
4.形声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是也。 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古代汉语必背10篇

古代汉语必背10篇

古代汉语必背10篇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10篇必背的古代汉语文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魅力。

第一篇:《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三个部分。

其中的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第三篇:《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楚地的民歌和乐府诗为主。

这些诗歌形式多样,内容包括了爱情、离别、忧伤等多种主题,反映了楚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篇:《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庄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自由、自然、人生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六篇:《列子》《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列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人生、修身、修道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行和追求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篇:《管子》《管子》是法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管仲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八篇:《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了纪传体和表等多个部分。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方面的记述,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九篇:《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政治、战争、外交等方面的记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汉语全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全文及翻译

《夫子至于是邦也》【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求教得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温和、善良、恭敬、谨慎、谦让,是凭着这些德性得到的。

先生求取的办法,大概不同于别人求取的方法吧!”《贫而无谄》【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其斯之谓与: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译文】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哀公问社于宰我》【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站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

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评析】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通论(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目标:掌握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了解常用的字典辞书
课时:2课时
字典辞书的作用:解决语言的形、音、义方面的问题,以及例证、出处、源流等问题。

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汉语拼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是20世纪50年代制订出来的)
注音字母
平水韵106韵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四角号码检字法:王云五发明,他于1925年著《号码检字法》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顺序: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左下角,最后右下角。

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例如:端0212
常用的字典辞书:
1、《康熙字典》
由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任主编,奉康熙圣旨编撰的。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

收字47000多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在当时被奉为圭臬。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200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康熙字典》作了修订,《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000多个。

2、《中华大字典》
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它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增删、修订的,有胜过《康熙字典》之处。

3、《辞源》
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

《辞源》(修订本)收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

4、《辞海》
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书,百科性比《辞源》强。

《辞海》在不断的修订,能反映社会的发展。

2009年第六版,由夏征农、陈至立任主编。

封面上十分醒目的“辞海”两个大字,是江泽民同志亲笔所书。

全书总字数约2200万字,总条目近12.7万余条,按拼音编排而成。

5、《汉语大字典》
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收单字56000个左右。

在字形方面,收列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不仅标注了现代读音,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上古的韵部。

因此,它能反映汉字字形、字音的历史演变。

6、《汉语大词典》
是一部大型的汉语语文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词语,全书5000余万字,收词目37万条左右。

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

7、《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收字约1万个,是供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使用的。

8、《现代汉语词典》
是由国务院下达编写指示,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工具书,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其权威性、科学性至今无出其右。

它的两任主编吕叔湘和丁声树,皆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它的审订人员均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和学者。

《现代汉语词典》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

最新版本为2005年第5版。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它是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础上编写的。

10、《古代汉语词典》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和商务印书馆共同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单字10000余个,除常用的单字外,还兼收一些难字和常用的异体字。

收复音词24 000余条,在以语词为主的原则下,又兼收了少量的百科性条目。

11、《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东汉许慎撰。

收字9353年,重文1163个。

许慎用540个部首来统率9353个字,这是他的一大创举。

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许慎所说解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大部分是可信的。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12、《经籍籑诂》
(清)阮元主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13、《故训汇纂》
武汉大学古籍所编写的,历时18年,2003年完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全书共收字头近2万个,引用的训诂资料有50万条,篇幅达1300万字,是一部汇辑了先秦至晚清古籍文献中故训资料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与《经籍籑诂》相比,《故训汇纂》内容更丰富,编排更合理,检索更方便。

14、《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偏重于讲解虚词的特殊用法。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结论。

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5、《词诠》
杨树达著,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虚词五百多,讲解虚词的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引例丰富,通俗易懂。

16、《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一部研究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的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