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位PPT课件
• 前室间隔支(septal S):前降支在 前室间沟内沿途向室间隔发出5~10支 室间隔支,其中第一支较粗大。
可编辑课件
7
可编辑课件
8
•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从左 主干发出后沿左房室沟向后走行至后室间 沟附近,若为左优势型,则回旋支延伸至 后室间沟成后降支终止在心尖部。回旋支 在左室侧壁分出钝缘支。
• 房室结支(A-V node,AVN):从后房室沟 “U”形弯曲处发出至房室结和房室束。若 为左优势型,则此分支由回旋支发出。
可编辑课件
13
可编辑课件
14
可编辑课件
15
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血流的 比例不同,取决于左回旋支或右冠状 动脉远端分支的数量和大小,即所谓 冠状动脉优势。
若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来源于右冠 状动脉则称为右优势型,此时,左心 室后、下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回旋 支细小,房支可缺如。
• 由于每个人的心脏位置、体型以及冠状动 脉分布不同,冠状动脉造影应因人而异, 以看清楚为原则。
可编辑课件
2
二、投照角度的定义
• 以X射线行经路线命名,即按X射线发生至 接受位置命名。常以接收器相对于人体位 置命名。 如:后-前位(正位)、左侧位、 左前斜位等
• 造影机的X球管位于导管床下方,影像增强 器位于患者上方。因此造影体位的命名以 影像增强器的位置来定。
• 圆锥支(conus branch CB):右冠第一 个分支,可单独开口于右窦,发出后向上 前走行至肺动脉圆锥和右室流出道。
可编辑课件
10
• 窦房结动脉(sinus node SN):为 右冠第二个分支,向上向后走行至右心 房表面,然后分为上下两支向窦房结供 血。60%由右冠状动脉发出,40%从左 冠状动脉发出。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护理PPT课件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 险。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 维的饮食原则,多摄入蔬菜水 果,保持营养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 累,保持心情愉悦。
05
结论
03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 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合 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 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或 镇痛措施,缓解疼痛不适。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遵
04
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
生活方式的调整
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 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等,以降低再次患病的风险。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 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 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造影剂过敏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处理
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紧急手术等。同时,患者也需要在术后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定期回诊复查,以及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护理 ppt课件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44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有受伤的危险:与高血压,眼外伤有关。 予病人防跌倒健康教育,如下床时动作慢 点、加床栏 、有家属在床旁协助活动。
【常规术后护理】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 •检查足背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 况,周围皮肤温度、颜色及穿刺口有无渗血 •股动脉穿刺者:弹性绷带压迫6小时,穿刺肢体制动 12小时,卧床24小时 桡动脉穿刺者:腕关节勿用力活动及弯曲, TR-Band 止血于1小时后开始放气,每小时放 2ml,床边观察1-2分钟,放气7次后 若无出血则在1h后解除TR-Band。
【护理】
胸闷 :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1.休息: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 动,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 2.吸氧。 3.心理护理:安慰病人,解除不安情绪,以减 少心肌耗氧量。 4.疼痛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 间,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观察病人有无 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 5.用药护理:发作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遵医嘱静推硝酸甘油,注意推注的速度和量,用 药后注意观察病人情况。
•ALLEN试验
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 完好。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 •方法: 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 ,嘱其握拳数次待手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紫绀,松 开尺动脉后10秒内颜色转红润恢复正常为阳性。如 阴性提示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良,则宜改 为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前及 术后护理
主要内容
1
2
小课目标 相关知识 病例 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3 4
【小课目标】 •了解冠状动脉造影的概念 •熟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症及适 应症 •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前及术后 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感谢观看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脉造影》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6
4 冠状动脉分段
• 右冠状动脉 • 近段 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
或右冠第一个弯曲部 • 中段 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
缘支动脉发出处 • 远段 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精选课件ppt
17
左前降支动脉分段
• 近段 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支 发出处
• 中段 第一间隔支到左前降支转角处 • 远段 左前降支转角处以下部分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 造影后小于15 mmHg。 •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精选课件ppt
35
左心室收缩压增高常见于
• 高血压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 主动脉狭窄
精选课件ppt
36
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常见于
• 休克 • 血容量不足 • 心力衰竭
精选课件ppt
11
精选课件ppt
12
3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3.1 左主干
•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 走行于左心耳下到达前室间沟
•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 左上方是左心耳,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 环的前内侧部分。
•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 斜位或浅左前斜位,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精选课件ppt
33
2 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
• 无明显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 扩血管作用好 • 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无明显影响 •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很少引起窦性抑制和房室传导阻滞 • 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 价格昂贵
精选课件ppt
34
压力测定及压力曲线
• 左心室造影前后需测定左心室压力及压力曲线 • 正常的左心室压力曲线呈高原型曲线 • 正常左心室收缩压为90~140(平均130)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左冠状动脉的解剖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 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有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 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 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 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2]。
• 注意观察足背股动脉搏动情况,因穿刺股动脉植入动脉鞘 管,可有股动脉血栓形成。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或较术前减弱,应考虑股动脉血栓形成,结合肢体皮肤温 度及颜色,迅速做出判断,及时发现并通知值班医生。动 脉血管鞘拔除后要加压包扎,并用1 kg沙袋按压8 h。应用 抗凝剂时要特别注意,有无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血肿情况 。除注意局部穿刺部位出血外,还要观察身体各部位有无 出血倾向,尤其是消化道溃疡出血。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其具有易于止血、 不需要卧床、术后恢复快、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低、出血 及周围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应用,现 已被广泛应用。而寻求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病 人耐受性好的止血的装备成为需要搜索的问题。
• 目前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手术后多采用“8”字绷带 加压包扎和桡动脉压力止血器两种止血方法。桡动脉压力 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止血应用上 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
•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冠状动 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 ,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 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 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 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 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PP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 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其目的 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 的详细情况,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 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状动脉间和冠状动脉内的侧 支交通情况,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 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 择奠定科学依据。
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
观测心脏 头位、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
1-4支钝缘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 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 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 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3.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正位(AP)+头位(Cra)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4.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1.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 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其目的 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 的详细情况,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 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状动脉间和冠状动脉内的侧 支交通情况,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 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 择奠定科学依据。
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
观测心脏 头位、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
1-4支钝缘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 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 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 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3.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正位(AP)+头位(Cra)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4.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1.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冠脉造影ppt课件
18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
短及管径也有很大差异 •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下血管
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19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最常见 70% •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 均衡型
17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概念
• 冠脉造影正常指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 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 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 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 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 很高
•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 准确的病变情况方使用
•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 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20
Proudili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 一级,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大于90% •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
1
•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 左心室造影
2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 造影时的视角体位与心脏的相对关系 • 正常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走行与变异
3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
短及管径也有很大差异 •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下血管
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19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最常见 70% •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 均衡型
17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概念
• 冠脉造影正常指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 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 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 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 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 很高
•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 准确的病变情况方使用
•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 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20
Proudili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 一级,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大于90% •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
1
•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 左心室造影
2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 造影时的视角体位与心脏的相对关系 • 正常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走行与变异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8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病人的准备 血管入路的选择 导管的选择 药物的应用 造影剂
9
2020/10/18
病人的准备
12导联心电图 电解质和肾功能 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准备行CPI者,服阿司匹林75-325mg,术
前2天服抵克力得 应用华法令者,术前2天用肝素代替
TABLE 12–3.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CONTRAST AGENTS
BRAND NAME
OSMOLAL ITY mOsm/kg H2O
VISCOSIT
Y AT 37° C
IODI NE (mg/ ml)
SODIU M (mEq/lit er)
ADDITIVES
Hypaqu 1690
Ioversol
Optiray 702
5.8
320 2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Iodixanol
Visipaqu 290
11.8
320 19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 0.15
e
mEq/L calcium
Modified from Hill J, Lambert C, Pepine C: Radiographic contrast agents.In Pepine C, Hill J, Lambert C (eds): Diagnostic and
冠状动脉造影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
1
2020/10/18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 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
1959年Sones首次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目前在心血管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每年几乎要完成200万例冠脉造 影
择期冠脉造影
急诊冠脉造影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塞
5
2020/10/18
明确病因诊断的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还可应用于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功 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以明确病因诊断,除外冠 心病的可能性。此类病人需同时进行左室造影和 左室舒张未压测定外,还应同时作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右心各压力指标,必要时还应进行肺动脉造 影或右心室造影,疑为心肌病者进行心内膜心肌 活检术
Th1er3apeu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Baltimore, Williams 2&0W20ilk/i1n0s,/118994, pp 182–194.
TABLE 12–4. TOXICITIES ASSOCIATED WITH RADIOCONTRAST AGENTS
高通气综合症(过度换气综合征)病人有心肌缺血指征者
T波异常或非特异ST-T改变需排除冠心病者
为安全或职业特殊需要,需除外冠心病者,如飞行员或高 空作业人员有胸部不适者
4
2020/10/18
指导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
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各种无创性检查证实有心肌缺的 冠心病病人,冠脉造影可提供确切的冠脉病变和范围以 及左室功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其它非心血管疾病,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需排 除冠心病
7
2020/10/18
冠脉造影术的禁忌症
不明原因发热,尚未控制的感染。
严重贫血、血红旦白<8g/dl。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严重的活动性出血。
尚未控制的高血压。
洋地黄中毒。
对造影剂过敏及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8
3
2020/10/18
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病人胸痛不适或憋闷,与劳累等因素无关,不能随硝酸盐 制剂或休息等措施缓解
上腹部症状,无食道、胃与胆道疾患, 或经治疗不能缓解, 需与心绞痛鉴别
有缺血性心绞痛症状,但运动试验或同位素心肌断层显像 无缺血客观指征者
Holter动态心电图或运动试验有心肌缺血客观指征,但无 临床症状者
9.0
e
Renogra 1940
8.4
fin
370 160 370 160
Calcium disodium EDTA Sodium citrate, disodium EDTA
Nonionic or Low Osmolar
Sodium meglumine Hexabri 600
7.5
ioxaglate
6
2020/10/18
非冠脉、重大疾病手术前的冠脉造影
中年以上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前, 年轻患者若有胸痛症状也应于术前作冠脉造影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若同时有冠 脉严重病变者应同时作冠脉搭桥术
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术前,尤其是法鲁氏四联症, 大血管转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脉畸形者
冠脉造影也由以前单纯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发展到介入心脏
病治疗前后病变特征的精确解剖学评价指标。这对血管造影
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质量的影像视觉效果,进行冠脉
造影的医师应该既是血管影像学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心血
管临床方面的专家
2
2020/10/18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适应证
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指导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 明确病因诊断的冠状动脉造影 非冠脉、疾病重大手术前的冠脉造影
Hypersensitivity (Anaphylactoid) Reactions Grade I: Single episode of emesis, nausea, sneezing, or vertigo
Grade II: Hives, multiple episodes of emesis, fevers, or chills
x
320 150
Calcium disodium EDTA
Iohexa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mnipa 844
10.4
350 5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que
Iopamidol
Isovue 790
9.4
370 2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10
2020/10/18
血管入路的选择
经股动脉途径 经挠动脉途径 经弘动脉途径
11
2020/10/18
药物的应用
镇静剂 抗凝剂 抗心肌缺血药物
12
2020/10/18
COMPOUND
Ionic Agents Sodium diatrizoate
Sodium meglumine diatrizo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