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联想与想象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

内容感知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就是“想象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文学作品写作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在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大胆想象。联想与想象,是写作中发散思维的动力。联想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所反映的内容与话题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则没有直接表面的因果联系,但与话题的某个角度或侧面具有共性;第三个层次则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凝聚着哲理性思考。想象,能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联想可以使我们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思维活跃。本文还谈到“虚构”,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虚构,可以培养和发展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的写作智慧飞得更高、更远。

要点阐释

1.什么是联想与想象?

提示: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与想象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了丰富的联想能力,想象才有了可靠的基础,想象能力增强了,又能促进联想。大胆的联想,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篇里概括得尤为形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如《月光曲》一文,写皮鞋匠听到贝多芬弹乐曲时产生的联想,“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光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贝多芬美妙的琴声使皮鞋匠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也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

联想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若联想恰当、准确,就会使满文生色。但仅有联想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可以使思维无拘无束,任意驰骋;可以通过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意象。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一文,描述儿时和小伙伴们爬上驼背榕树,把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孩子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这些丰富、浪漫、多姿多彩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加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联想的方法一般有几种?

提示:联想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类似联想。就是类比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相似点,通过类似联想,可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巴金的散文《灯》,作者由深夜燃着的灯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为触发点,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灯,想到了欧洲古代传说——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同时又想到了希腊古代传说中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还想到了一位投河遇救的友人看到了陌生人家的灯光,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由绝望、悲观,变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以上两种灯光的相似点,就是灯光能给人以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无论是生活中的灯光,还是人生意义上的灯光,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联想在文章中运用得比较普遍。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类似联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写作

中,能把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更深邃,意境更广阔。

(2)对比联想。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以表达鲜明的爱憎之情。唐弢的《琐忆》一文,在表现鲁迅关怀鼓励青年时的一段对话时,用的就是对比联想的方法。有些青年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鲁迅便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小溪和烂泥塘,文学青年和夸夸其谈的学者,恰是对立鲜明的比照,通过这种对比联想,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因此,文章也就有了较强的说服力。

(3)因果联想。即对事物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的一种联想方法。壶井荣的《蒲公英》一文,作者由蒲公英的遭遇联想到“蒲公英的儿子”的遭遇,用的就是因果联想的方法。蒲公英之“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的姿势”,是“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的结果,因而联想到蒲公英儿子刚来家时的情景。“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作者通过因果、类比联想,强烈地控诉了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突出了反战主题,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例文赏析

【例文一】有这样一则笑话:在小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争先回答:是鸡蛋,是太阳,是碗……在中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大家都低着头不愿意回答,就算是被老师点了起来,也只是深深地沉默着……在大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大家回答,是一个圆。

看似一则笑话,其实给我们很深的启示,由于教育制度的不恰当,学生就这么一步一步被塑造成了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也丧失了想象的能力。

例文一的这道题设计得巧妙,同学们的写作也表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个片段的作者把圆想象成一个“圈”,写了人们为了看争吵而围成了一个很不规则的圆圈,对社会上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最后又点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紧扣题目“圈”。

第二个片段的作者把圆想象成“眸子”,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着力描写眸子。“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语言优美,比喻恰当。

第三个片段的作者把圆想象成晶莹剔透的“露珠”,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露珠的可爱、迷人。

第四个片段的作者把圆想象成“石拱桥”,“它的圆拱恰好是半个圆,倒映在清清的溪水中,构成一个整圆”,想象合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例文二】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揠苗助长”的真谛。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只有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翅膀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去。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世上时,就是带着哭声而来的,这其实也就诠释了人生的含义:苦难会充斥着人的一生。确实,煎熬、磨炼、挫折、挣扎,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要不然,怎有“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哲理?

苦难,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走得最远的人!

学生E的《经历苦难》符合这一立意。学生A和B从美好的初衷(动机),不好的结果方面立意,学生C从爱心与伤害的角度立意,与学生A和B的立意有相似之处,学生D从无知往往造成悲剧的角度立意。由此看来,一个材料,往往可以提炼出几种立意,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