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精选)

1.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一1、教学儿歌手势导入新颖、生动、直观。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进取思考的氛围中。

另外,从杜教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检查计算结果”话中,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篇二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师姓名:XXX•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 (星期X) 上午/下午•授课对象:X年级 X班X号二、教育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XXX2.能力目标:培养XXX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三、课堂内容(一) 教师引入教师在上课前先向学生们问候,引入课堂主题。

通过发问或引入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 学习活动1.学生自主展示教师要求部分学生展示他们本周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回顾上一周所学的知识点。

2.课堂讲解教师对于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解释,配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互动练习教师出示针对本节课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另外,老师会针对难点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4.课后作业布置老师在讲解完毕后,会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预习,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三) 教师总结教师在本堂课结束前,对于学生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强调本节课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较高。

教师在上课时与学生互动频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问形式也创新,使用了“毒瘤问题”的方法,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但是,互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够自主,未能融入小组讨论中,需要继续优化课堂设计,激发更多学生参与。

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做出帮助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PXX页2.通过智慧树APP完成“小学数学”第X周的学习和测试3.思考一下本节课中,哪些知识点不太明白,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向老师请教。

六、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教材》•《小学数学练习册》•智慧树APP。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

1.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同学们都大声回答:“喜欢!”老师接着说:“那咱们今天就来玩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

我心里想了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你们可以问我这个数比你们猜的数大还是小,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数字哦。

”2. 一个小男生先举手说:“老师,这个数字是50吗?”老师回答:“这个数字比50小。

”然后又有一个女生说:“那这个数字是25吗?”老师说:“这个数字比25小。

”就这样,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着这个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 (二)新授部分。

1. 在游戏玩了一会儿后,老师说:“同学们,像这样通过不断缩小范围来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里也经常用到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课题相关概念]。

”2. 老师拿出了一些小棒,说:“同学们,我这里有12根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呢?”然后老师请了一个同学上台来分一分。

这个同学很认真地把12根小棒分成了3份,每份4根。

老师说:“非常棒!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分的过程,就是12÷3 = 4。

那这个除法算式里,12叫什么呢?3叫什么呢?4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讨论着。

3. 老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些苹果,说:“假如这里有15个苹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3袋!”老师说:“那这个算式怎么列呀?”同学们齐声说:“15÷5 = 3。

”老师又详细地讲解了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还举了好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像分糖果、分本子之类的,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 (三)练习部分。

1.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除法算式的练习题,像20÷4、24÷6之类的,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并且请了几个同学上台来板演。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模板(精选6篇)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阅读参考!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篇1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xx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word版本 (3页)

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小学上学期听课记录

小学上学期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六年级一班
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
讲课题目:
分数乘整数
时间:
2018年8月27日
一,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用动漫龟兔赛跑来导入课程,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数与整数的乘法。
二,板书:3/10×3=3/10+3/10+3/10=(3+3+3)/10=9/10(米)
得出: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㈡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
2、请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20÷18的得数,验证谁估计的最准确。
3、交流验算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三)归纳算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干脆利落。
教学中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模式来探索新知,不断的发问,不断地解决,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的正向发展,易懂,易接受
评价意见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师
课题
线的认识
时间
2018年9月12日
教学过程记录
评点与建议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算一算: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通常会出现两种算法:
⑴60 + 60 + 60 + 60 = 240(厘米)
⑵60×4 = 240(厘米)
也可能出现第⑶种方法:(60 + 60)×2 = 240(厘米)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1. 情景引入。

老师一进教室就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这个地方呀,到处都是数字宝宝的秘密。

”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城堡,城堡门口写着“数学城堡”四个大字。

同学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都好奇地盯着黑板。

老师接着问:“想不想进去看看呀?”同学们齐声回答:“想!”老师笑着说:“那可不容易哦,要先回答一个小问题才能拿到城堡的入场券。

”这个问题是“10以内的加减法,3 + 4等于多少呀?”一个小男生马上举手回答:“等于7。

”老师夸奖他:“真聪明,那这张入场券就归你啦,其他同学加油哦。

”2. 点评。

这个导入非常有趣,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用画城堡这种直观又充满童趣的方式,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用简单的数学问题作为入场券的要求,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顺利引出新课。

# (二)新授(20分钟)1. 知识讲解。

进入“数学城堡”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有小兔子、小猴子、小松鼠等。

老师说:“在这个城堡里呀,小动物们都在忙着收集果子呢。

小兔子收集了5个果子,小猴子比小兔子多收集了3个,那小猴子收集了多少个果子呢?”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有的在小声讨论。

老师请了一个小女孩回答,小女孩说:“5 + 3 = 8,小猴子收集了8个果子。

”老师点头说:“非常正确,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小女孩回答:“小兔子有5个果子,小猴子比它多3个,那就用5加上3就得到8啦。

”老师接着说:“那如果小松鼠收集的果子比小猴子少2个,小松鼠收集了多少个果子呢?”同学们又积极地思考起来,这次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8 2 = 6,小松鼠收集了6个果子。

”老师说:“你真棒,那这个减法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男孩回答:“就是小松鼠的果子比小猴子少2个,从8个里面去掉2个就是小松鼠的果子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

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明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局部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老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老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In this world, no one is easier to live than anyone, but some people are clamoring for the sky and some peopleare working silent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讲课评比”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

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

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热门资讯】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导语】教师听课是⼀种向优秀教师学习的⼀种⽅法,在听课结束后⼀般都会写⼀份听课评语。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前谈话: 1、组织学⽣整理学具。

2、⽼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下⾃⼰?“五⼀⼩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故事,叫做“⼩故事,⼤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象的重量,结果去称⽯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嘛不直接称⼤象啊?⼤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头,就可以称出⼤象的重量了。

…… 评:⽤⼩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法,为后⾯学⽣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积》⼀课,探索“圆的⾯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思想⽅法便是⼀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揭⽰课题,认识圆⾯积。

1、出⽰圆形纸⽚,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积。

板书课题。

2、请⼤家想⼀想,什么是圆的⾯积? 请⽣上台指出来。

揭⽰:圆所占平⾯的⼤⼩就是圆的⾯积。

评:开门见⼭,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经历圆⾯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积,在⼤脑中检索⼀下,咱以前要研究⼀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的是哪些⽅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以三⾓形转化为平⾏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组合作(估计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张、蓝⾊圆形纸⽚若⼲、剪⼑⼀把、双⾯胶⼀个、直尺等) 3、⼩组代表上台展⽰⽅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个扇形的⾯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积。

师:有什么问题? ⽣1:扇形⾯积不会算。

⽣2:看成三⾓形。

师:⾏不⾏?为什么?但是还是⽐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法在以往《圆的⾯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的环节中经过学⽣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积的计算公式,⽽且⽐较容易理解。

2018年小学5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word版 (5页)

2018年小学5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5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意思是计策、谋略。

该词语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以及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也用来表示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 5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决问题的策略,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1.读课题:谈话:以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采用哪些策略?【板】画图、列表、操作2.飞镖激趣:如果让你来投一次,可能得几环?【板】10、8、6、0列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为什么要把它们列举出来呢?3.揭示课题【板】一一列举回顾旧知:【课件】认识小数和四年级搭配的规律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谈话:用一一列举的策略玩中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教学例1师:苏州乐园的管理员王大叔家想在一块空地上围一个花圃,他用什么来围呢?解决18 ÷ 2= 9(米)周长一条长宽之和(1)四人小组研究、操作。

可以用你熟悉的方式探究,如画图、列表,有困难用小棒围围看。

将你的想法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投影展示作品(巡视中选择学生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填到长5米宽4米时,追问:还有不同的围法吗?为什么?重点交流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与上一张比较好在哪里?有顺序地列举有什么好处?(或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明确:不重复、不遗漏也是一一列举策略的基本要求。

(3)屏示:直观图形与有序表格,初步感受有序的优越性。

伺机比较表格:长(米)8765宽(米)1234长(米)8765宽(米)1234引思:都有序思考,你喜欢哪一种(更合理容易些)?为什么?感悟:从宽最短1米,也就是长最长8米思考起比较方便。

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什么?比较:是最大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有趣又吸睛)1. 开场方式。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你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呀?”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神秘的小盒子吸引住了,七嘴八舌地猜起来,有说糖果的,有说小玩具的。

2. 导入与课题的联系。

老师等大家猜得差不多了,就打开盒子,拿出了一把小棒,说:“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小棒来开启我们的数学之旅,学习[课题名称]哦。

”这小棒就像一把魔法钥匙,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入到数学的世界里了。

# (二)新授知识(深入浅出)1. 知识讲解。

(1)老师拿着小棒开始讲解,比如说要教加法。

老师先拿起3根小棒,说:“同学们,这是3个小棒,代表数字3哦。

”然后又拿起2根小棒,“这是2根小棒,代表数字2呢。

”接着就把这两堆小棒放在一起,问大家:“那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呀?”同学们都大声回答:“5根!”老师就趁机在黑板上写下3 + 2 = 5,说:“对啦,这就是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数。

”(2)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老师还特别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

比如说解释加数的时候,老师说:“就像我们刚刚的3和2呀,这两个数字就是加数,它们就像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凑在一起就变成了5这个大家庭呢。

”2. 师生互动。

(1)老师提了好多问题呢,像“谁能再举一个加法的例子呀?”一个小男生举手说:“1 + 4 = 5。

”老师就给他一个大大的赞,说:“你可真是个数学小天才,那你能上来用小棒摆一摆这个式子吗?”小男生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去摆小棒了,摆得又快又准。

(2)有个小女生不太明白,举手问老师:“老师,那如果是很多很多的小棒,数不过来怎么办呀?”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来代表很多小棒啦,这就是数学的神奇之处。

”然后老师又详细地给小女生解释了一遍,小女生听了之后恍然大悟,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例-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例-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例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信阳市实验小学一、《倍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角》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一、复习准备。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笔算。

56-13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

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退位减法>)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练习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

(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

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

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

(也只能用横式表示)67—39= 26(×)32-8= 20(×)81-15= 76(×)93-27=66(√)(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

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

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

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

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

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四、《小数的意义和产生》一、铺垫复习1.教师边提问边把下面提到的数写在黑板上:“过去我们学过一些数,像0、1、2、3、4、10、100、1000等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还学过一些数,像0.1、0.2、0.13、2.56等,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小数。

)像0.6、0.3这样的小数我们过去学过一些,但都比较简单,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方面的知识。

二、自学新知:1、自学小数的产生。

2、操作:师拿出米尺,让两个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

如果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1米,提问:“余下的不足1米了,怎么办?”(小组讨论)“6分米可以表示成小数吗?”“那么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在量黑板的长度和量课桌的长度时,都出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需要用小数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2.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操作:教师拿出米尺,同时也让学生把带来的米尺拿出来(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一把尺也可以)。

先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

〈二〉出示问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2)多少分米是1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3)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那么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三〉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1)把1米子均分成100份,每-份在米尺上是多少?(2)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米?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3)把1米分成1000等分,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以自己的尺为标准,回答问题。

3.师生共同概括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0页中间两段。

三、课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2.做练习十二的第l、2、3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

四、作业练习十二的第4、5题。

板书设计:例1:1角是十分之一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2分是百分之二元,用小数表示是0.02元;点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议、比、读”等方法,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抓住三点:(1)抓住位数的扩展规律这根主线,界定能仿照整数写法的特定分数的范围;(2)通过小数的特征,建立抽象的概念——小数的意义;(3)联想、分析、概括小数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