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四大悲剧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读完《长生殿》,我深受触动,感悟良多。

首先,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长生殿》中,作者通过对爱情和人性的探讨,展现了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贞不渝和忠贞爱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也十分深刻,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人物的对白,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这些思想内涵使得《长生殿》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文学作品。

其次,作品的艺术表现也十分精湛。

《长生殿》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精彩的台词和动人的音乐,深深打动了我。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在爱情场景和悲剧结局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动人心弦。

此外,作品中的音乐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使整个作品更加感人至深。

最后,通过《长生殿》这部作品,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作品中,作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佛家智慧,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品中对忠贞爱情、孝道伦理和人性善恶的思考,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对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读完《长生殿》,我深受触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长生殿》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戏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段悲壮的爱情传奇。

在《长生殿》中,汤显祖通过对爱情、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世界,让人深思不已。

首先,汤显祖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

唐明皇和杨贵妃是一对相爱深切的情侣,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最终却因为权力和命运的纠缠而以悲剧收场。

这种对爱情的描写,让人深切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和悲剧性,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类似的爱情悲剧,这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其次,汤显祖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命运之殇,揭示了权力的腐蚀和命运的无情。

在《长生殿》中,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是身居高位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受到了权力的影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这种对权力和命运的揭示,让人深刻认识到权力的腐蚀和命运的无情,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权力的腐蚀和命运的无情,这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最后,汤显祖通过《长生殿》这部戏剧,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长生殿》不仅在戏曲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在《长生殿》中,汤显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爱情、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总之,《长生殿》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戏剧作品,通过对爱情、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世界,让人深思不已。

这部戏剧不仅在戏曲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长生殿》,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长生殿读书笔记因为最近古代文学课上对于中国古代戏剧的学习,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

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决定在这个学期剩下的日子里多读些戏剧,选择的第一本便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经典爱情故事《长生殿》。

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

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

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

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

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

"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

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

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

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作者采用的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

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

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

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

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读完洪昇的《长生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作品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长生殿》中的爱情,是那样的凄美动人。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超越了寻常帝王与妃嫔之间的关系。

他们不仅仅是权力与美貌的结合,更是两颗心灵的相互交融。

在华清池的温泉中,他们共享着温馨与甜蜜;在长生殿的誓言里,他们许下了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承诺。

然而,这份爱情却在乱世的风云中备受考验。

安禄山的叛乱,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也让他们的爱情陷入了绝境。

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唐明皇的孤独悔恨,让人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悲剧而落泪。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爱情的伟大与脆弱。

伟大在于,唐明皇为了杨贵妃可以不顾江山社稷,不顾群臣的反对,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予了她。

而脆弱在于,在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政治的压力时,他们的爱情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这让我思考,真正的爱情究竟能否经受住现实的种种考验?是在风平浪静时的花前月下,还是在风雨交加时的相互扶持?《长生殿》中的爱情给了我答案,那便是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爱情才能变得更加坚贞不渝。

除了爱情,《长生殿》还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唐明皇,作为一国之君,既有前期的英明果断,也有后期的沉迷享乐;既有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也有在关键时刻为了保住皇位而舍弃爱情的无奈。

杨贵妃,美丽动人,却也因得宠而骄纵。

安禄山,野心勃勃,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而那些朝中的大臣们,有的忠诚正直,有的阿谀奉承。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他们在权力、欲望、爱情、责任之间挣扎徘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安禄山的叛乱中瞬间崩塌,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品质,更与整个社会的制度、文化、民心息息相关。

当统治者沉迷于个人的享乐,忽视了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疾苦,那么灾难的降临也就不可避免。

的读书笔记_长生殿读书笔记

的读书笔记_长生殿读书笔记

的读书笔记_长生殿读书笔记长生殿1500字读书笔记一因为最近古代文学课上对于中国古代戏剧的学习,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

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决定在这个学期剩下的日子里多读些戏剧,选择的第一本便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经典爱情故事《长生殿》。

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

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

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

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

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

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

“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

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

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

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作者采用的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

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

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

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

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篇一:《长生殿》读后感这是一本令人异变的历史小说,主角是青年书记丁大锋,最终,他被国朝将军赵志赞派到长生殿来参加一项怪异的活动:自然之行。

这次旅行和他以前的旅行不同,这一次是专为传播自然精神的旅行,并让丁大锋充分储备体力,同时发现其中的自然之美。

在这次旅行中,丁大锋聆听了睿智的宋总理涉及到的自然概念,体验了仁宗本源词汇之美,感受到了不同年代的生活方式及其丰富历史文化所带来的争论。

他通过接触自然的神奇细节来理解生命,同时也开拓了一种新的思维,让他开始慢慢理解这个世界的精妙之处。

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你我都是有生命的东西,而且拥有独立的精神和特性,我们拥有优雅而多变的精神,可以探索生命的秘密,充分展现自我,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完善自我,发掘更多美好和灵性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彩、更完整的价值。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从中体会到有关自然的精神,启发着我对自我追求的重要性,以及用细节去完善自己的可能性,概括的讲就是“爱自然,才可以自我升华!”篇二:《长生殿》读后感读完《长生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丁大锋的“活着,就是在奔跑”。

他从一位普通的书记,一次自然之旅让他对自己放眼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他走过繁华的都城,经历了历史大家般的磨难,从而体会到如何和自然融为一体、互相尊重,从而给自己塑造一副新的形象。

另外,丁大锋及其他自然追求者们把“让生命回归自然”变为行动,他们关注自然,把生命尊重当作山水之间的自然定律,也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教训:“学会学习,尊重自然”。

篇三:《长生殿》读后感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惊喜,这是一本非凡的历史小说,作者竭尽全力记录了当时丁大锋及其他自然爱好者所发起的“自然之行”,这个想法使他们从里丁家族的“关西”穿越中山杨家村一出现在了时间之外,从而获得了自然的力量。

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应该学会去融入大自然,因为她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去把握和保护她,我们将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和身体力量,以及获得更多的智慧,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长生殿读后感800字1《长生殿》的作者洪昇生于清顺治二年(_45年),一生郁郁不得志,于康熙四十三年(__年)六月一日在吴兴浔酒醉落水而死,而这一天正是杨玉环的生日,也是唐明皇在长生殿上命梨园小部演奏《荔枝香》新曲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巧合.洪昇为人疏狂孤傲,不趋时流,他才高八斗,在当时很有知名度,但他却很少与权贵交流,他的朋友王泽弘说他:〝性直与时忤,才高招众忌.〞他的生活一直很困顿,有时卖文为生,有时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就是在这种困顿潦倒的日子里,洪昇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创作了著名的传奇《长生殿》.《长生殿》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长生殿》给洪昇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厄运.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在佟皇后丧期内,洪昇因邀约众多的朝彥名流在生公园观看内聚班为他专场演出的《长生殿》传奇,而被革去国子监籍,并被迫回到故乡杭州,悲苦地打发着他的晚年时光.可以说《长生殿》的戏里戏外都是一出大悲剧.从思想上看,《长生殿》是丰富而复杂的.对理想化的至情的讴歌是洪昇的创作主旨,这种〝情〞,不受空间的束缚,超越生死的界限,可以感动金石,挽回天地,如白日不朽,如青史长存.这种〝情〞主要是男女之间〝精诚不散〞.生死不渝的情,其次还包括忠臣孝子〝昭白日.垂青史〞的情,最后作者还借对这种〝情〞的讴歌表达了他的历史兴亡感.它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由浅入深.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李杨爱情的发展.在上半部分中,李.杨爱情作为帝妃爱情,是有缺陷的,作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描写.首先,李.杨爱情最初是肤浅的,唐明皇不过是爱杨玉环的美色,而杨玉环不过是为了得宠于君王,一门荣耀.唐明皇最初也是不够专一的,他曾与虢夫人来往,偷幸梅妃,并由此引起了杨贵妃的怨愤,造成了爱情的波折.此外,李杨爱情最致命的缺陷还在于他们身为帝妃,迷恋爱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唐明皇〝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仙乡,〞寄情声色,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他穷人欲,〝占了情场〞,导致〝朝纲〞.为了他心爱的妃子,他又〝逞侈心〞,大封杨氏一门,造成了杨国忠的专权,杨氏一门穷侈权欲.特别是为了满足杨贵妃的朵颐之乐,他竟不惜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涪海南两道每年进贡新鲜荔枝,以致贡使昼夜奔驰,驿马为之疲羸,驿吏因之逃亡,甚至为此踏坏禾苗,踩死人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和士兵的怨恨.唐明皇为了迷恋杨妃,也使安禄山得到了重用,发展了其野心,造成了叛乱,激化了民族矛盾.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帝王后妃这种特定爱情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反过来也造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但是,在上半部分,李杨爱情也是逐步发展的,他们的爱情缺陷也在逐步克服中.他们的爱情由浅入深,逐渐趋向成熟和专一.李之爱杨,开始是出于对杨的美貌的爱慕;谪逐之后,李开始感到知音人去;《制谱》中,又感到杨聪明绝伦;《舞盘》中,一个跳舞,一个击鼓,志趣相投;《絮阁》中,又感到杨的〝情深〞;至七夕盟誓,则爱情已达到了真挚专一的阶段.但身为帝妃,他们的爱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一致命的,缺陷并未克服,则是转而又导致了马嵬驿之变的恶果,在这场巨变中唐明皇被迫赐死了杨妃,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因此,作品的下半部继续描写李.杨爱情的进一步发展,把他们的爱情发展到理想化地境界,并使他们克服了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首先,作品极力描写唐明皇赐死杨妃后的痛苦,反复描写唐明皇的刻骨相思和无限深情,突出强调唐明皇爱情的专一和坚守前盟:〝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惟只愿速离尘埃,早赴泉台,和尹地中将连理栽〞.杨玉环也死抱痴情:〝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迥万转情难变〞,〝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作品把李杨笢到了生死不渝.感天动地的理想境界.同时,李杨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也得到了克服,唐明皇交出了帝位,杨玉环也不再是贵妃,他们脱离了帝王后妃的地位,与政治脱离了干系.他们认识并忏悔了自己的罪恶.唐明皇自责〝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杨妃更真诚地忏悔自己是〝罪孽沉重〞.逃亡途中的艰苦跋涉和野老所献的粗麸麦饭,使唐明皇由往日只顾个人的享乐,开始体恤群众的疾苦,杨玉环也一再忏悔〝弟兄姐妹,挟势弄权〞所造成的恶果.这样,作品便使李.杨爱情与国家.人民群众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之变成了非帝妃的理想爱情.同是,作品还对李杨的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表达崇高的爱情理想.作品认为,李杨爱情的缺陷,有的是帝妃身份不可避免的产物比如唐明皇之所以偷幸梅妃,是因为他不得不去安慰这个痛苦寂寞的女子,作为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专情一人与其他嫔妃有关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絮阁》对唐明皇偷幸梅妃的批判是轻松的.李杨的爱情缺陷虽然关系到国计民生,但作品认为,这种穷人欲.逞侈儿.弛朝纲,都是由至情至致,而这种至情是十分难得的:〝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因而,驿这一点的批判也并不严厉.《褉游》.《进果》等出所描写的现象,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严肃的批判意义,但作品却经喜剧式的轻松笔调加以描写,这就淡化了其批判作用,也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是轻松的批判,安史之乱和被迫处死杨妃,是对李杨爱情缺陷的惩罚,但作品以悲剧笔调加以描写,可谓有批判,也有同情.而且,作品最后让李杨有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可见作品的批判并不占主要地位.对李杨理想化的爱情的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才是主要的.作品写李杨的相思和深情,直至生死不渝,感动了织女,让他们月宫团圆.真情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天上人间之隔,即达到了所谓〝至情〞,从而实现了〝天人之合〞的团圆.艺术上,《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上半部分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安吏之乱前夕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面貌.作者人历史素材出发,又不拘泥于历史细节,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剪裁.概括和虚构.如对杨玉环做的〝净化〞处理.驿杨国忠,把他由杨玉环的从兄改为亲兄,把他在安禄山封王后才拜相改为早已拜相,把曾屈事安禄山改为与安禄山势均力敌,成为各种关系和矛盾的集合点,从而把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有机地联系起来.作品下半部分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李杨感一动地的爱情,把李杨爱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就把一个存有缺陷的爱情悲剧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或以为后半部虚无缥渺,缺乏现实基础,实际是没有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总体思想,也没有从传奇的结构方法上着眼.《长生殿》以钗盒为线索结构全篇.在剧情开始的第二出,唐明皇就拿出金钗钿盒,与杨玉环定情,最后一出唐明皇和杨玉环又各执钗盒之一半会合于月宫:〝收拾钗盒旧情缘.〞中间部分,金钗.钿盒的实物出现八次之多.几乎在每个重要关节,都有金钗的出现,钗盒作为李杨定情的信物和至情的象征,如同乐曲的主音,在乐曲中不断地反复出现.作品围绕钗盒描写李杨爱情的离合,全剧由三离四合构成.李杨钗盒定情是合,杨玉环妒而被谪是离,复召进是第二次合,偷幸梅妃是第二次离,重归于好是第三次合,马嵬自缢是第三次离,最后月宫重圆是最后的合.从而使全慢衔接紧凑,针线绵密,伏笔照应,极具功力.其次,它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社会政治为副线铺展剧情,描绘人物.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有机统一,又错综发展,互相交插.李杨爱情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矛盾的发展又促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长生殿》的语言以清丽流畅为基本特色.它善于化用前人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但又不堆砌词藻.典故.文词优美.充满诗章而又晓畅自然.音律精妙绝伦.因此,《长生殿》自问世以来,一直流行剧坛,盛演不衰,直到今天,《长生殿》若干片断经常在昆剧舞台上演出.长生殿读后感800字2看了《长生殿》,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作者采用的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就像历史上,某种程度上真正败坏了杨玉环名声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那些胡作非为跟着升天的鸡犬.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缓缓唱着那兴亡故事,呕呕哑哑霓裳歌舞,扑扑突突渔阳战鼓.贵妃在天上继续反省着自己的罪过,玄宗在人间继续沉浸于自己的思念.最终李杨重聚,霓裳曲再起虚步瑶台上,飞琼引轻狂,人间爱情总如梦,行至结尾,看似圆满,几多悲凉.长生殿读后感800字3《长生殿》是清人洪升所著,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整部剧共五十出,大致可分作三段:李杨厮守死别伤情觅魂重圆;两条叙事线索李杨爱情(主线)和安禄山反叛(辅线).说来惭愧,我没能把这部〝学子才人一齐俯首〞的〝绝好文章〞读完,只读到第二十九出《闻铃》,后面的草草看了看.为感动,更为愤慨.随着年龄渐长,读书渐多,心中早没了中学时向往浪漫.憧憬爱情的少女情怀,取而代之的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而今对社会.对现实了解得越深,越觉得所谓的浪漫.生死不渝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是说爱情不好,也不反对浪漫,但前提是要先尽了肩上的责任.男人爱女人无可非议,更何况男才女貌,又是音律知音,〝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无可厚非.但,他是她的丈夫之前,他还是一个君王,他一句话便可让人荣.让人辱,可让人生.让人死,可福泽天下,也可颠覆苍生.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寻常人家的宠爱尚且有度,何况天家,更应如此.却〝姊妹弟兄皆列土〞,国舅专权,一时杨家权势滔天,直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千里单骑送荔枝,可知这一篮荔枝坏了多少麦苗.累死多少马?他和她自是情切切.意浓浓,哪曾想到供给他们奢华的百姓是如何的呕心沥血?他们的爱情,以天下作交换,代价太大,他们付不起,所以注定要分离.试想,若李隆基再勤政爱民一点,少些偏听偏信,也不至于如此.不是红颜祸水,怪只怪,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的爱情,再凄美我也不会同情.回到剧本,我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曲文.它继承了诗词的传统,糅合了散文.白话元素,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语言生动.直白,节奏感强.人物形象基本上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如第二十一出《窥浴》〝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活脱脱一个面貌丑陋.地位低微.胡搅蛮缠不懂事的宫女.《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闲暇时可细细品读,必可得满口余香.长生殿读后感800字4《长生殿》初名《沉香亭》,更名《舞霓裳》,后专写钗合情缘,定此名.姑苏徐灵昭曾为之审音协律.取材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或许一切的开始都缘由于,杨玉环从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的那一刻为了保卫自己与李隆基的完美爱情,她开始妒忌其他得宠的妃子.并且开始打压,迫害其他妃子.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吵闹.白班挑唆,消灭一切可能对她得地位构成威胁的妃子甚至宫女,使得天怒人怨,但是她当时正得宠,没有人能动得了她的根本;同时作为天子的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 .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朝纲废弛,其兄杨国忠因此得宠,位至宰相,行奸纳贿,致使安禄山被赦且重用.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洪升笔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作者把《长生殿》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剧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在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历史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对于这部震古烁今的著作,我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时代的变迁,国君碌碌无为不仅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战火,一个国家的破败显得那么容易,这是本文作者对国君溺情误国的心痛和失望;同时,他也对于这段旷世奇缘大力讴歌,真爱难得,在现实中难以寻觅,所以他就把这份期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仙境,从这个角度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当时的社会有所逃避,对于社会的不平有着许多不满,他只能把自己的志向深藏在作品中.长生殿读后感800字5《长生殿》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在艺术的殿堂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这部由洪升创作的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喜爱情故事.作为一个历史的看客,洪升只是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一段人们熟悉的历史用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没有去评判这样的爱情实在是天理不容,亦或是祸国殃民.然而,即便作者没有评判,却免不了被历史被世人横加指责:好一个红颜祸水,好一个沉迷声色,又好一个国破山河.看完长生殿,我想我是极为同情杨玉环的,同时也为明皇叹息.人们将安禄山的造反添油加醋最终竟归结到一个女人身上,我实在不清楚人们是如何在历史中运筹帷幄的,总能在一个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找到一个女人做垫背.自古有言——红颜祸水,这未免太主观了,实之对女人也太不公了.在被男人操控的历史中,试问有几个女人可以翻云覆雨,恐怕真正能一时站在男人上面的拨指数来也不过有个武则天罢了,却也因此糟了几世的骂名,至于其他女流,更多的不过是历史千钧一发时的附属品罢了.然而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毫无话语权的女人一次一次的被历史左右.人们熟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中,怕只有王昭君没有背上着红颜祸水的骂名吧.大美人西施权衡在吴越之间,最后的失败者却总能将罪过推到其身上;貂蝉一舞倾城却害得兄弟同僚反目,何等冤枉;杨玉环生的国色天姿害得国之动荡只能自缢于马嵬坡;王昭君算是名声极好的,可又有谁知倘若汉元帝当时一个狠心将这美人留下,恐怕后来的王莽之变也扣在王昭君头上了吧.美人们个个倾国倾城,却在历史的铁蹄下羞了容颜,叹一声,只愿来生不再生得这害人的皮囊.长生殿读后感800字6一直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十分感兴趣,而今读了之后,却是心酸也心哀.我惊羡于他们的爱情,却也愤怒他们给黎民百姓带来了灾难.我是先看了通俗本,然后才去看文言本的.看完后,只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本较之通俗本,无论是意境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更有韵味.《长生殿》应该算是历史剧,但它也没有完全按照历史来,省略了杨玉环作为寿王妃的时候,也略写了她与安禄山的私情,将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更为纯粹.本书在歌颂他们爱情的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玄宗后期荒淫奢侈,任奸臣当道的形象,凸显了一种爱国情怀.书中最让我深刻的便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情节,那些官吏对人命的漠视让人对杨玉环愤怒不已.细细想来,作者本身的看法是不是无形中将读者导向了红颜祸水这一条路呢?我认为历史是不会因为一个女子改变的,就如罗隐的诗谈到:〝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一个国家的衰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应片面地将其归咎于女人.从书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爱情是在一步步推进的,从吃醋风波到长生殿的誓言,再到命陨马嵬坡.全书的高潮便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纵然三千宠爱于一身,也不过落得个香消玉殒的下场.作为一个帝王,玄宗的选择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作为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好,何以保护天下百姓?即便后来的种.种,将玄宗对贵妃的忏悔与相思写到了极致,我始终心有芥蒂,无法释怀.结局里,运用鲜明的神话色彩,在天孙织女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得以比翼双飞.本书以有情人终成眷属来结尾,似乎是对这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的最好安慰,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愿望终究也只是愿望,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如他们一般相爱相守?有多少情侣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终而分道扬镳.即便最后如童话一般在一起了,他们是否能将这份感情持续下去?当生活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爱情,当风花雪月败给了财米油盐,又当如何?流传千古的爱情,备受争议的帝妃情深.无论后世如何评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旷世爱恋,终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生殿个人读后感800字。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自序“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情缘总归虚幻",“遽然梦觉”?例言“专写钗盒情缘”;“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一部闹热牡丹亭”;“义取崇雅,情在写真”第一出传概“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情而已”意在写情。

“情至”一一“至情说”?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此情应当是通过爱情与政治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品也确实使用了爱情与政治的双线叙事。

儿女之情与臣忠子孝之情终究都是“情”的方面。

“国风好色不淫,故孔子不删郑卫,即离骚兴美人之感,辞则男女,义则君臣。

”“孔子不删郑卫,所以示刺示戒也”一一香草美人?“吾侪取义”“情而已”一一有情而已,是否还有“发乎情,止乎礼”的意思?第二出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升平早奏……行乐何妨”——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一开场正是升平之世思及享乐,伏下后文乱起之兆。

“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白云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穆天子传》西王母与周穆王。

之后有徐偃王作乱,穆王回车一日千里以救乱。

也是以此典故伏写“乐极哀来”、“嘉其败而能悔”之意。

“升平数语足为晏安之诫”“机务余闲,寄情声色”一一明皇并非“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之主,寄情声色也只在机务余闲之时。

“昨见宫女杨玉环……册为贵妃”完全删去了杨玉环曾为寿王妃的历史,得宠纯为“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凡史家秽语,盖削不书”的表现之一。

“欢赏,……千秋万岁捧霞觞。

”一一“昭阳殿里第一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装成”隐含“咫尺长门”,也是乐中隐哀,暗含乐极哀来之意。

金钗钿盒首次出现。

“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钗分二股盒一扇。

第三出贿权安禄山与杨国忠第一次出场。

“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置。

异志十分难屈服,悍气千寻怎蔽遮。

权时宁耐些。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西游记读书笔记第一章《西游记》开篇,以大段大段的文字讲述了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规律,让人读罢,不得不感叹自然的伟大。

使人不解的是,这天地为何多事生出一只石猴莫非规律果真是为了有一天被打破而制定的看那石猴出生之后,玉帝恩慈的称其为“天地精华所生”,彼时又怎能料到此猴有一天会打上凌霄宝殿“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水帘洞中又有天造地设的家当,连自己置办家当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省下了,真真是世间仙境,但凡我能在此地居住,夫复何求偏那美猴王又开始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要从此访道求仙,寻个长生不老之法。

可以说,这时的美猴王,并不晓道为何物,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执着的到处寻访名师,只为求个长生不老。

菩提祖师是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樵夫口中可知,菩提祖师不仅自己道行深,还用这道行去指点别人,是个爱惜万物的高人。

只是这祖师指点樵夫一二,无非使其忘却忧愁,每日开开心心劳作及孝顺母亲,盖因其是个安分守己之人,那悟空却是只不肯顺应自然的猴子,从这一刻开始,将生出多少事端来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前三回给我的感触颇深: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30333061一石猴。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长生殿》,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之作,当我读完它之后,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说起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那真叫一个曲折离奇。

以前对于他们的了解,不过是只言片语,一些零碎的片段,从未深入去探究过其中的种种。

但读了《长生殿》,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段历史的大门,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爱情的热烈与无奈。

在书中,那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就像是在我眼前上演的一出出精彩大戏。

杨贵妃的娇柔妩媚,唐明皇的深情款款,宫廷中的繁华与争斗,都被描绘得如此细致入微。

就说那华清池的初遇吧,唐明皇眼中的杨贵妃,宛如仙子下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唐明皇的心弦。

而杨贵妃呢,面对这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心中或许也有着几分敬畏与期待。

他们的爱情,就在这一瞬间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再看看他们在宫中的生活,那真叫一个奢华无度。

各种珍馐美味,绫罗绸缎,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可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人的心酸与泪水。

那些宫女太监们,为了伺候好这对恩爱的帝王妃子,整日提心吊胆,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而唐明皇和杨贵妃,却沉浸在他们的爱情世界里,浑然不觉。

然而,好景不长,安禄山的叛乱打破了这一切的宁静。

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匆忙出逃,一路上的狼狈与艰辛,与之前宫中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时候的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妃子,而是一群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还记得马嵬坡下,杨贵妃被逼自尽的那一幕。

唐明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却无能为力。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仿佛能穿透书本,直刺我的心窝。

他悔恨,他痛苦,可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爱情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

唐明皇和杨贵妃,他们曾经爱得那么热烈,那么不顾一切,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真爱,以为可以相伴一生,可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出各种各样的难题,考验着我们的爱情。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读完洪昇的《长生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作品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又凄美动人的历史画卷。

在《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被描绘得细腻而深沉。

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与考验。

从最初的相见倾心,到后来的恩宠有加,再到马嵬坡的生死别离,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

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帝王与妃子之间的情爱,更是一种超越了身份与地位的灵魂契合。

然而,这份爱情在政治与权力的交织中显得如此脆弱。

唐明皇,作为一国之君,本应心系天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但在爱情面前,他却沉迷其中,甚至为了取悦杨贵妃而不惜劳民伤财。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的懈怠朝政,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让自己失去了皇位。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是多么重要。

在权力的巅峰,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正确地权衡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那么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杨贵妃,她的美丽与温柔令人陶醉,但她也在这宫廷的争斗与权谋中逐渐迷失。

她享受着帝王的宠爱,却没有意识到这份宠爱背后隐藏的危机。

她的家族因她的得宠而飞扬跋扈,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最终,在叛军的逼迫下,她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她的命运让我感到悲哀,同时也让我明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独立是多么不易。

然而,《长生殿》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看到了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以及人性的复杂。

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爱情与责任、权力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洪昇的才华也让我赞叹不已。

他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优美而富有感染力。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此外,《长生殿》中的其他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忠心耿耿的郭子仪、奸诈狡猾的安禄山等。

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节,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读完洪昇的《长生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传奇,让我沉浸其中,感慨万千。

《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李隆基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在爱情面前变得温柔而痴迷。

杨玉环则以其倾国倾城的容貌和温婉的性情,赢得了玄宗的宠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宫廷的权谋争斗、政治的风云变幻,都给这份爱情蒙上了阴影。

在作品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被描绘得细腻而真挚。

从“定情赐盒”到“马嵬之变”,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甜蜜与磨难。

玄宗对玉环的宠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赏赐,更在于他对她的体贴入微和深情款款。

而玉环对玄宗的感情,也是真挚而深沉的,她愿意为了玄宗承受宫廷中的种种压力和委屈。

他们之间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权力和欲望,是一种纯粹的心灵契合。

然而,正是这份过于炽热的爱情,导致了朝政的荒废,引发了安禄山的叛乱,最终酿成了“马嵬之变”的悲剧。

“马嵬之变”无疑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幕。

在这一情节中,玄宗迫于形势,不得不下令赐死玉环。

那一刻,爱情在政治的重压下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奈。

玄宗的痛苦与挣扎,玉环的绝望与不舍,让人为之动容。

这一悲剧不仅揭示了爱情在权力和命运面前的无力,也反映了封建王朝的黑暗和腐朽。

除了爱情,《长生殿》还展现了丰富的人物群像。

杨国忠的奸诈贪婪,安禄山的野心勃勃,高力士的圆滑世故,以及众多宫女、太监的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宫廷斗争的残酷。

从艺术角度来看,《长生殿》的语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

洪昇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在情节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通过巧妙的伏笔和转折,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然而,这部作品也让我思考了许多。

爱情与责任,个人与国家,究竟该如何平衡?玄宗因为沉迷爱情而荒废朝政,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爱人的离世。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第1篇:《长生殿》读后感《长生殿》读后感《长生殿》初名《沉香亭》,更名《舞霓裳》,后专写钗合情缘,定此名。

姑苏徐灵昭曾为之审音协律。

取材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或许一切的开始都缘由于,杨玉环从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的那一刻为了保卫自己与李隆基的完美爱情,她开始妒忌其他得宠的妃子、并且开始打压,迫害其他妃子、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吵闹、白班挑唆,消灭一切可能对她得地位构成威胁的妃子甚至宫女,使得天怒人怨,但是她当时正得宠,没有人能动得了她的根本;同时作为天子的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

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朝纲废弛,其兄杨国忠因此得宠,位至宰相,行奸纳贿,致使安禄山被赦且重用。

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

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

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

《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

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

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

洪升笔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

作者把《长生殿》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

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剧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长生殿》读书笔记篇1《长生殿》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部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凄美爱情故事的戏曲。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白居易的文笔所吸引,同时也被故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所感动。

《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始于相互吸引,历经磨难,最终因杨玉环的死亡而结束。

在故事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宫廷斗争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我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

首先,作者通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其次,作者通过对宫廷斗争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最后,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在个人观点方面,我认为《长生殿》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白居易的文笔细腻、流畅,情感表达深刻、真挚。

我认为这部作品对于现代人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珍视真挚的爱情,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我、追求幸福。

总之,《长生殿》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佳作,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唐诗宋词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长生殿》读书笔记篇2《长生殿》读书笔记《长生殿》是洪昇的历史剧,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全剧五十五场,演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长生殿》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复杂,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盟誓,后又因安禄山之乱,两人被拆散,后被李白的神力相助,两人终于在海上相见,最终重归。

在《长生殿》中,洪昇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玄宗和杨玉环。

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整日与杨玉环寻欢作乐。

安禄山想叛乱,但又惧怕唐玄宗,就在唐玄宗面前假装忠心,唐玄宗信以为真,安禄山就真的反叛了,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长生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长生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4
第十六出 舞盘
06
第十八出 夜怨
05
第十七出 合围
卷下
01
第二十六 出献饭
02
第二十七 出冥追
03
第二十八 出骂贼
04
第二十九 出闻铃
06
第三十一 出剿寇
05
第三十出 情悔
01
第三十二 出哭像
02
第三十三 出神诉
03
第三十四 出刺逆
04
第三十五 出收京
06
第三十七 出尸解
05
第三十六 出看袜
01
第三十八 出弹词
02
第三十九 出私祭
03
第四十出 仙忆
04
第四十一 出见月
06
第四十三 出改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
第四十二 出驿备
附录 长生殿原跋
谢谢观看
长生殿序
长生殿题辞
长生殿自序
长生殿例言
卷上
01
第一出 传概
02
第二出 定情
03
第三出 贿权
04
第四出 春睡
06
第六出 傍讶
05
第五出 禊游
01
第七出 幸恩
02
第八出 献发
03
第九出 复召
04
第十出 疑谶
06
第十二出 制谱
05
第十一出 闻乐
01
第十三出 权哄
02
第十四出 偷曲
03
第十五出 进果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长生殿》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信第
弹词
吴人
觅魂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摘要与概述《长生殿》是清代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一部传奇作品,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两人从相知相爱到被迫分离的悲欢离合。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长生殿》不仅是一曲爱情哀歌,更是一部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制度弊端、探讨人性复杂性的经典之作。

大纲序章:《明皇登极》简述唐玄宗初登帝位时的辉煌与理想。

引出李杨二人相识的过程,奠定情感基础。

第一章:《定情·迎春》李杨二人通过“温泉赐浴”的情景加深了解和感情。

描述了两人从最初的宫廷生活到私下交往时的甜蜜与温馨。

第二章:《哭像·寿宫》着重描述杨贵妃死后的悲痛,唐明皇对旧日情缘的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变化。

李杨二人灵魂在阴间的相聚,进一步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第三章:《絮阁·闻铃》通过“马嵬坡”的事件揭示了封建帝王的无情和无奈。

描述李杨之间无法逾越的社会鸿沟及个人命运悲剧。

第四章:《重圆·团圆》虽然二人在生前未能如愿,但通过梦境的形式实现了一次心灵上的团圆。

以虚幻的重逢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与坚守。

尾声:《悔缘·归仙》真实历史与想象中的理想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终,李杨二人化为神仙,结束了人间悲剧,并寄寓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追求不灭的主题思想。

重要经验教训爱情的纯真与无奈:《长生殿》通过李杨二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纯粹爱情的向往以及其在封建礼教压制下的脆弱和无常。

权力与人性的复杂性:该剧揭示了帝王地位虽然能够带来巨大的权力,但同时也限制了个人情感的发展。

它强调了权力对于人性扭曲的作用,提醒人们警惕过度追求权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性:通过李杨爱情故事反映了个人选择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结语《长生殿》不仅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美好与丑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它让我们反思历史、审视社会,并思考如何在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

长生殿读书笔记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写的。

读了长生殿,大家怎么写笔记?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长生殿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长生殿读书笔记篇一十七世纪的最后十余年里,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这便是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作为清代乃至全部戏曲史上体大思精、“气味深厚”的两大悲剧,南北双星同时闪烁着凛冽而又凄凉的点点寒光。

《长生殿》的作者洪升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一生郁郁不得志,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一日在吴兴浔酒醉落水而死,而这一天正是杨玉环的生日,也是唐明皇在长生殿上命梨园小部演奏《荔枝香》新曲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巧合。

洪升为人疏狂孤傲,不趋时流,他才高八斗,在当时很有知名度,但他却很少与权贵交流,他的朋友王泽弘说他:“性直与时忤,才高招众忌。

”他的生活一直很困顿,有时卖文为生,有时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就是在这种困顿潦倒的日子里,洪升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创作了著名的传奇《长生殿》。

《长生殿》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长生殿》给洪升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厄运。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在佟皇后丧期内,洪升因邀约众多的朝彦名流在生公园观看内聚班为他专场演出的《长生殿》传奇,而被革去国子监籍,并被迫回到故乡杭州,悲苦地打发着他的晚年时光。

可以说《长生殿》的戏里戏外都是一出大悲剧。

艺术上,《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上半部分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安吏之乱前夕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面貌。

作者人历史素材出发,又不拘泥于历史细节,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剪裁、概括和虚构。

如对杨玉环做的“净化”处理。

驿杨国忠,把他由杨玉环的从兄改为亲兄,把他在安禄山封王后才拜相改为早已拜相,把曾屈事安禄山改为与安禄山势均力敌,成为各种关系和矛盾的集合点,从而把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品下半部分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李杨感一动地的爱情,把李杨爱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

《长生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长生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4
第十六齣 舞盘
06
第十八齣 夜怨
05
第十七齣 合围
附录一 徐序(据光绪庚寅上海 文瑞楼刊本)
附录二 吴序(据光绪庚寅上海 文瑞楼刊本)
附录三 汪序(据人民文学出版 社影印稗畦草...
附录四 毛序(录自毛奇龄《西 河合集》序二...
封底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7 奇龄《西河合集》序 二...
附录三 汪序(据人民
06 文学出版社影印稗畦 草...
08 封底
“清初剧坛的双璧”之一的《长生殿》,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白朴的剧作《梧桐雨》,情致深 厚地演绎了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传达了作者故国之思。本书以稗畦草堂原刊本为底本,校以文 瑞楼刊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加以详实确切的注释,是目前最好的整理本。本次修订另加多幅彩色插图, 如《明皇幸蜀图》《明皇弈棋图》《贵妃出浴图》《贵妃晓妆图》等等。书中所选插图大多出自明清画家之手, 经处理后色彩还原度较高,能带给读者生动的审美体验。
文前插图
例言
长生殿传奇
01
第一齣 传 概
02
第二齣 定 情
03
第三齣 贿 权
04
第四齣 春 睡
06
第六齣 傍 讶
05
第五齣 禊 游
01
第七齣 倖 恩
02
第八齣 献 发
03
第九齣 复 召
04
第十齣 疑 谶
06
第十二齣 制谱
05
第十一齣 闻乐
01
第十三齣 权哄
02
第十四齣 偷曲
03
第十五齣 进果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长生殿》
思维导图PPT模板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进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与。

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婚后,两人的生活甜美美满。

杨玉环还为李瑁生下两个儿子。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快五年了。

唐朝时宫廷里“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似乎也不算希奇事,“爱情面前人人同等”,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

但这究竟不是一件光芒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

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

这样做是为了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

好不简单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

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是不被认可的,一个本很有作为的明君,却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并占为己有,完全不顾天下人的眼光。

从今帝王沉迷于女人香,不仅荒废了朝政,还引起了安史之乱。

虽没有断送一个朝代,但径直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所以人们都咒骂杨玉环,是第二个苏妲姬,祸国殃民,从今“红颜祸水”也成了帝王躲避责任的最好借口。

而作为一个女人,她要的仅仅是一份纯洁的爱情。

没有掺杂任何权利与金钱的爱情。

唐太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是纯净的,是一步步进展而来的,他们从“公媳关系”走到了“携手夫妻”,当中背负了千万吨重的道德指责;从盛世恩爱到乱世“共患难”,期间挂上了贵妃的虚名也烙下了“祸水”的罪名;从华清池泡温泉碾转至马嵬坡生死离别。

这里的种种都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我想说的是:人们赞美爱情,沉溺于爱情并不由于它给人们什么社会功利,而是感动于那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比如人们之所以歌颂弄玉和萧史、韩凭夫妇、梁祝等人,并不由于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社会功利,而是由于他们缠绵徘侧、顽艳凄丽的挚爱深情给人们的感情世界以人性的熨贴;而受蜀人歌颂的李冰父子,通西域的张赛,造纸术、印刷术的发现者蔡伦、毕升等人,却也并不见他们在爱情婚姻上有什么特别感人之处。

《长生殿》的读后感

《长生殿》的读后感

《长生殿》是清代文学家洪昇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物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沉的历史画卷。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震撼,对人生、爱情、权力、欲望等诸多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我对洪昇的才情深感敬佩。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挣扎。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指人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他们的爱情之美,又能体验到他们的悲剧之痛。

其次,我对《长生殿》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唐明皇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他既是一代明君,又是一个深陷爱情的痴人。

他对杨贵妃的痴迷,使他忽视了国家大事,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而杨贵妃则是一个美丽而悲剧的女性,她的美丽和才华吸引了唐明皇,但也使她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这些人物的形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再次,我对《长生殿》中的主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生死、道德等主题的探讨。

它让我明白,爱情虽然美好,但也不能忽视责任和义务。

权力和欲望虽然诱人,但也不能忘记道德和良知。

生死虽然无法避免,但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我对《长生殿》的艺术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虚构与真实、悲剧与喜剧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小说的张力,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鲜活。

这种艺术价值,使我对《长生殿》有了更深的欣赏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生殿》读书笔记自序“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情缘总归虚幻”,“遽然梦觉”?例言“专写钗盒情缘”;“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一部闹热牡丹亭”;“义取崇雅,情在写真”第一出传概“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情而已”意在写情。

“情至”——“至情说”?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此情应当是通过爱情与政治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品也确实使用了爱情与政治的双线叙事。

儿女之情与臣忠子孝之情终究都是“情”的方面。

“国风好色不淫,故孔子不删郑卫,即离骚兴美人之感,辞则男女,义则君臣。

”“孔子不删郑卫,所以示刺示戒也”——香草美人?“吾侪取义”“情而已”——有情而已,是否还有“发乎情,止乎礼”的意思?第二出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升平早奏……行乐何妨”——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一开场正是升平之世思及享乐,伏下后文乱起之兆。

“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白云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穆天子传》西王母与周穆王。

之后有徐偃王作乱,穆王回车一日千里以救乱。

也是以此典故伏写“乐极哀来”、“嘉其败而能悔”之意。

“升平数语足为晏安之诫”“机务余闲,寄情声色”——明皇并非“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之主,寄情声色也只在机务余闲之时。

“昨见宫女杨玉环……册为贵妃”完全删去了杨玉环曾为寿王妃的历史,得宠纯为“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凡史家秽语,盖削不书”的表现之一。

“欢赏,……千秋万岁捧霞觞。

”——“昭阳殿里第一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装成”隐含“咫尺长门”,也是乐中隐哀,暗含乐极哀来之意。

金钗钿盒首次出现。

“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钗分二股盒一扇。

第三出贿权安禄山与杨国忠第一次出场。

“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

异志十分难屈服,悍气千寻怎蔽遮。

权时宁耐些。

”“一起尽奸雄失路之苦。

”头角:这里应该是“头角峥嵘”少年气概才华之意,而不是徐朔方校注中的“高贵相貌”。

开头就点明此时安禄山异志已生,摆明与贵妃无涉。

权时忍耐以在低谷时暂时遮蔽悍气。

因此之后见杨国忠现出媚态?因此得权后便演了出《权哄》。

“孽龙”、“莽龙蛇”——“猪龙”为孽龙。

“翻江搅海便惊人”——并非“无能为也”自述灵异、身世。

私生子。

冒领他姓。

《旧唐书》:“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

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

少孤,随母在突厥中,将军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

开元初,与将军安道买男俱逃出突厥中。

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获之。

年十余岁,以与其兄及延偃相携而出,感愧之,约与思顺等并为兄弟,冒姓为安。

”《新唐书》:“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母阿史德,为觋,居突厥中,祷子于轧荦山,虏所谓斗战神者,既而妊。

及生,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望气者言其祥。

范阳节度使张仁愿遣搜庐帐,欲尽杀之,匿而免。

母以神所命,遂字轧荦山。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

开元初,偃携以归国,与将军安道买亡子偕来,得依其家,故道买子安节厚德偃,约两家子为兄弟,乃冒姓安,更名禄山。

”《安禄山事迹》:“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是夜赤光傍照,羣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

时张韩公使人搜其庐,不获,长幼并杀之。

禄山为人藏匿,得免。

怪兆奇异不可悉数,其母以为神,遂命名轧荦山焉。

突厥呼斗战神为轧荦山。

少孤,随母在突厥中。

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兄延偃。

史思明令伪史官官稷一譔《禄山墓志》云,祖讳逸偃,与此不同。

”《资治通鉴》:“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初名阿荦山。

其母,巫也;父死,母携之再适突厥安延偃。

会其部落破散,与延偃兄子思顺俱逃来,故冒姓安氏,名禄山。

”《梧桐雨》:“自家安禄山是也,积祖以来为营州杂胡。

本姓康氏,母阿史德,为突厥觋者,祷于轧荦山战斗之神而生某,生时有光照穹庐,野兽皆鸣,遂名为轧荦山。

后母改嫁安延偃乃随安姓,改名安禄山。

”自述灵异出身这一段与之前作品的异同。

“早知道……不争待半路枉摧折。

”依旧失意奸雄,“倒不如”句是不愿受缧绁之辱的意思,是“奸雄”中“雄”的方面的表现?还是畏死之意的委婉表达?评点将此一悔与李斯陆机相提并论,私以为不妥。

见杨国忠时“理当跪禀”不经意处“权时宁耐些”的媚上之颜淋漓尽致,这一出安禄山的姿态与《权哄》一出对读一地下一天上。

逆臣与权奸。

“不提防番兵夜来合围转”——《陷关》时却也是“番兵夜来合围转”。

第四出春睡“梦回初,……羞被粉脂涴”——新承恩泽娇慵情态。

倒不一定是“怙宠”。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又是化用怨情诗句。

仍是乐下隐哀。

评点认为“原名字之由,与禄山同一写法,是作者微文”,个人认为是受之前大多作品中安杨之间必有私情的刻板印象影响,作出的过度解读。

洪昇已明确表示“凡史家秽语,盖削不书”,且二人都自叙名字由来也实在不算私情的暗示。

梳妆更衣占去整整二支曲子,又“闲谈中引出关目”。

(梅妃)“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引用杜甫《宿昔》后半部分。

以此暗含讽喻之意?以王母喻贵妃。

暗中伏下禊游后明皇临幸虢国夫人。

安禄山得到赦罪也在此带过。

在这件事中杨妃依然没有任何作用,明皇的过失也只在过于相信杨国忠之言。

《沉香亭》在此一带而过,“亦是避熟处”,用赏花接下一出《禊游》,顺畅无缝衔接。

第五出禊游高力士第一次出场。

游幸曲江。

安禄山与杨国忠再次出场。

安禄山“圣恩宠眷”也在这里念白带过。

其他作品中杨玉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被完全删去。

三国夫人出场。

“遗珥堕簪”,与下文众人拾得凤鞋套、金簪等呼应,微文讽刺出游的统治者的奢靡,暗示上巳禊游淫乱行为,为明皇与虢国夫人私情张本。

三月三上巳禊游原本也是与性和生殖有关的民俗节日。

(金盒子中“黑黑黄黄的薄片儿”徐朔方认为是助消化的槟榔,个人觉得沉香也有可能,且沉香更可突出游幸者的奢靡。

)“回瞬,……不免挥策频频。

”——“由是禄山心动”。

只是引发安禄山心动的是三国夫人而非杨玉环。

“群花归一人,方知天子尊”“于闲中露包藏窥窃之意”。

安杨之间的嫌隙也在这一出中发端。

杨国忠意识到安禄山“无礼厮混”。

“偏背了春风独近”,“不枉你淡扫蛾眉朝至尊”。

虢国夫人承宠。

李杨爱情第一个波折与唐朝政治的波折都在这一出里酝酿。

第六出傍讶以高力士与永新为视角,从二人对话中叙出虢国承恩一事,借由第三者视角评价分析此事。

“怎这一点儿也难分爱”是从旁观平心者口里映射出杨玉环对明皇爱情的深切以致带有独占性,即便姐妹也难分爱。

“且和你从旁看来”。

第七出幸恩虢国自称“瑶池陪从”,仍是以王母代贵妃。

“奈谣诼蛾眉未容”:“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未容”?大约指其“朝天素面”。

字字锦:字字是偷情语。

“只是他如此性儿,恐怕君心不测”。

引出忤旨遣归。

“我与你姐妹之情,且是关系大家荣辱”,大家荣辱恐怕才是真正有关系的所在。

第八出献发杨妃忤旨出宫。

李杨爱情的第一个波折,名为忤旨,其实仍是因虢国承恩而起。

“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刚遭遣出即起长门团扇之叹,又自登高眺望宫墙,静似思妇伤远。

而明皇亦才见覆旨即有悔意,对杨妃亦是情深,只恨当时亦是多情。

高力士是解意人,也是小人。

欲献泪而不可得,献发以表依恋,离别未久而已有“残丝断魂”之感。

定情物钗盒在此并未出现,可见这也并非大波折。

姐妹嘲讪之语而故作“情切”是“赵家姐妹多相妒”的反映。

第九出复召献发后即接复召,献发出是杨妃视角,复召出就是明皇视角。

在明皇眼里杨妃不愿分爱的心理是娇妒,这应是站在男权视野下的认知。

然而“自他去后,触目总是生憎,对景无非惹恨”,一代英主只因相思甚至无端惩罚内侍,也是情深体现。

分别一日即如此,马嵬变后又当何如。

杨妃复归后“今自抑,愿承鱼贯,敢妒蛾眉”,到梅妃承恩处仍是不能自抑。

“从今识破愁滋味,这恩情更添十倍”,李杨感情第一次波折圆满解决,二人感情由此甚至更进一步。

第十出疑谶郭子仪第一次出场。

大约是“臣忠子孝”之情的代表人物。

以郭子仪视角慨叹世道浑浊,急欲报国而不得。

“几回家听鸡鸣,起身独夜舞”:闻鸡起舞。

闲陶令、莽灌夫:陶潜,灌夫。

郭子仪自认既非隐者,也非游侠。

以郭子仪视角写杨氏戚里烜赫豪奢、安禄山滥膺宠眷,读出李遐周所作谶语,并作出对安禄山这一人物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也成功地使郭子仪本人形象得以展开。

正意踌躇时受天德军使一职,正是沉抑中扬眉吐气,正可肩担日月,报效朝廷。

第十一出闻乐跳出人间,第一次叙写仙境之事,由实入虚,虚实相生。

点明杨妃前身,为后半部张本,引出霓裳羽衣曲,引出后文《偷曲》、《弹词》等出。

也以此点明了杨玉环的音乐才华。

杨妃月宫闻月是其梦中之事,仙境中事也是梦境中事。

第十二出制谱杨玉环记梦中所得《霓裳羽衣》谱,转折处又由莺啼声得来灵感衔接,是杨妃才情的深入表现。

明皇“细按音节,不是人间所有,似从天下”,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证明其有极高的音乐素养。

经过制谱与看谱,李杨二人的感情继续加深。

此处再次提到梅妃,即使其从未真正出场,杨玉环不愿分爱的妒意仍然没有丝毫减弱。

同时,杨妃将月宫所传《霓裳羽衣》“攘为心得”,以与梅妃《惊鸿》争胜,也令人一窥其心计。

第十三出权哄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终于爆发,直接导致安禄山出镇渔阳。

“狼子野心难料,看跋扈渐肆咆哮,挟事辜恩更堪恼,索将忠言入告。

”“外面假作痴愚,肚里暗藏计狡。

”“禄山异志腹藏刀,外作痴愚容貌,奸同石勒倚东门啸。

他不拜储君,公然桀奡,这无礼难容圣朝。

”由杨国忠口中道出安禄山的劣迹。

虽然在文本世界中是杨国忠因与安禄山争势而生发的感叹和评价,但也未尝不是作者借杨国忠之口代言了对安禄山形象的评价,点明作者希望在作品中塑造的安禄山形象。

《晋书》:石勒“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

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

’”说安禄山将效石勒故事,将为天下之患。

石勒与安禄山石勒和安禄山都为谋求天下且称过帝的胡人。

他不拜储君:“臣愚,向者唯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储君”。

以此不着痕迹向明皇表忠心,是“假作痴愚,肚里暗藏计狡”的表现,诡计多端,扮猪吃虎。

这里借杨国忠奏请之辞带出这一事,而不作正面详细描写,也是洪昇“纯是侧写”一路写法。

这也确实是“无礼”表现。

令安禄山出镇范阳的错误决定也仍错在明皇,尽管这一出里明皇确实没有直接面对安禄山与杨国忠二人。

第十四出偷曲这一出看起来是闲笔,写李謩于宫墙外偷学霓裳羽衣曲。

然而引出李龟年等人,为后文《骂贼》、《弹词》等出作张本。

同时这一出夹在《权哄》与《进果》两出政治线的严肃内容中间,也有调节剧作演出节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