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有哪几种

合集下载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 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 某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 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 约占90%。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 潜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 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 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 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 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 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 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 的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首先报告扫 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1895年德国医 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 的职业线索。
癌性。
Ames试验
DNA修复试验
染色体结构 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试验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 行病学调查,表明β-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 ---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 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 室研究相互佐证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一、职业肿瘤及其致因 1、生产过程中接触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为职 业性肿瘤。 2、我国职业病名单的职业性肿瘤 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 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 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及焦炉工人肺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及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 业所致肺癌等八种。 业所致肺癌
1)动物实验 ) 目前已有标准化的动物诱癌试验研究程序,通 过可靠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是否对被测动物具有致 癌性。从而进一步研究分析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 癌是否有相关一致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动物与人 体的种类差别,实验条件、试验剂量与人体接触的 生产环境、剂量迥异,因此对致癌物的反应可能不 同。如DDT可诱发试验小动物的肿瘤,但迄今未见 职业人群有与之相关的肿瘤的报告;反之,砷、苯 已经流行病学证实对人致癌,但动物试验诱发肿瘤 未见成功。
2)体外试验 ) 根据肿瘤的发生是由于DNA的突变引起,选用 短期体外试验可检测某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性 和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其致癌性。优点 是省时、经济。 常用的试验有:Ames试验可检测化学物诱导 DNA基因突变;DNA修复试验可用来证明DNA暴露 于一种化合物是发生的损伤;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 可检测化学物对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姊妹染色单 体互换(SCE)试验,可判定化学物对遗传物质的
脆、甲面成沟并凹陷,有时可出现溃疡,称为χ线皮 炎。在皮炎的基础上,有时可出现癌变。但目前认为, 电离辐射引起皮肤癌,其剂量需高达30Sv,在一般 职业条件下,不常见。 1希沃特=1焦耳/kg 三、职业性膀胱癌 职业性膀胱癌在职业肿瘤中占有相当地位,在 膀胱癌死亡病例中有20%可找出可疑致癌物的接触史。 主要的致膀胱癌物质为芳香胺类。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 的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 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 的电缆、电线行业等。

第六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第六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carcinogens&Occupational tumors研究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Pott首先报告扫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开始,至1895年德国医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的职业线索。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第二阶段:1915~1918年日本人山极与市川用煤焦油涂布家兔耳朵,诱发出皮肤癌---开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

第三阶段: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β-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开展大规模致癌筛选实验;★建立了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制度;★对肿瘤的发生过程、机制、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逐步建立了预测制度。

★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第一节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s人们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等三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我国目前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有8种:①联苯胺所致膀胱癌;②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③苯所致白血病;④氯甲醚所致肺癌;⑤砷所致肺癌、皮肤癌;⑥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⑦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⑧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指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的能够引起肿瘤的因素。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1.按性质分为物理性(5%)化学性(90%)生物性(<5%)2.按化学结构分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芳香烃☆多环烃☆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氨基偶氮染料类☆亚硝胺类☆其他四、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典型作用特征1. 潜伏期肿瘤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1.2 阈值问题 对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一个阈值或阈剂量, 即超过这个剂量时便可引起健康损害。 但对于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主张致癌物无阈值: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 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 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 发生。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 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肿瘤
我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 肿瘤有10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①实验动物数量较少,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比较相
对不敏感; ②实验剂量往往高于人类职业和环境暴露剂量; ③给药途径有可能不同于人的实际接触途径;
④用动物实验资料推测对人的致癌性要谨慎。
动物与人类具有种属差异,对致癌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如:DDT可诱发试验小动物的肿瘤,但迄今未见职业人群有 与之相关的肿瘤的报告;反之,砷、苯已经流行病学证实对 人致癌,但动物试验诱发肿瘤未见成功
如:一项关于砷接触致癌问题的调查
在1948~1975年期间先后调查了13个厂和居民区, 包括8个铜冶炼和三氧化二砷生产工厂,3个含砷农 药厂,一个应用含砷农药现场和一批冶炼厂周围居民, 调查中发现共同的因子是砷,并发现肺癌死亡率都 明显上升,从而说明砷最有可能是引起肺癌的致癌物。
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潜隐期(年)
20~24 50~54 15~18 20~24 25~48 20~30 15~23 11~17 10~15 25~40 20~40 10~24 40~50 11~15
2. 致癌阈值
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 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 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 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一般为2年);
(1)动物实验
4)在实验组中,施加的剂量至少有2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剂量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如条件允许最好设3个剂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有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用恰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将动物致癌实验外推到人的时候要考虑: ①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该化学物质也能引起人类癌症。 ②引起动物致癌的剂量是否对人也同样致癌。 满足以上2点,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较好的相关性。 如砷已在人类证明可致皮肤癌和肺癌,但动物实验未能成功。 如联苯胺可使大鼠、苍鼠及小鼠发生肝肿瘤,但对人和狗则发生膀 胱癌。
3.剂量-反应关系
• 大多致癌物都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暴露于同一致癌物总剂量大(累加上 非职业途径接触剂量)的人群比接触剂量小的人群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 接触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奶油黄)30mg/d,34天诱发肝癌,接触总量为 1020mg;若1mg/d,700天发生肝癌,接触总量为700mg,说明职业肿瘤发生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第一节 概述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又称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carcinogen),经过较 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7.焦炉工人肺癌 A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B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潜隐期10年以上( 10年 10年以上 C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A B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年 以上( 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4年以上(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间皮瘤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A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B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15年以上( 15年 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15年以上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联苯胺所致膀恍癌 A B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 上 (含 1年 )。 C D 潜隐期3年以上(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 输尿管移行上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Tumors
一、概念
职业性肿瘤( tumor): ):指工作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指工作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 种特定的肿瘤。 种特定的肿瘤。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有一定的潜伏期 3、阈值问题 剂量---反应关系 4、剂量--反应关系 5、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2016版)2

职业性肿瘤(2016版)2

职业性肿瘤(2016版)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肿瘤,又称职业癌,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肺癌、胸膜间皮瘤。

从接触石棉至发病的潜伏期约20年,呈明显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石棉致癌作用的强度与石棉的种类及纤维形态相关。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联苯胺是一种白色或淡红色的粉状或片状晶体,可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芳香胺或酚偶联可得多种联苯胺染料。

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联苯胺,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膀胱癌称为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苯所致白血病多见于长期、高浓度接触作业者,发病时间短者为4个月,长者可达23年,个别作业者在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发生苯中毒所致造血异常。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见,初期刺激骨髓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裂,引起核型异常或多倍体,最终发展为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氯甲醚、双氯甲醚均为无色液体,具有高度挥发性,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职业环境中长期反复接触低剂量或高剂量的氯甲醚、双氯甲醚可导致肺癌。

职业性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常见的组织类型为燕麦细胞型癌(未分化小细胞),恶性程度高。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所致肺癌常见于含砷采矿业、冶炼业及农药砷接触工人,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主要组织类型表现为腺癌,燕麦细胞癌亦有所增加。

长期反复暴露在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环境中可致手或脚掌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表现为手掌的尺侧缘、手1 / 3。

【职业卫生】三 职业肿瘤

【职业卫生】三 职业肿瘤
1、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CT检查 、MRI(磁共振) 、放射性 核素扫描 、放射免疫显像 、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超声 波检查 、介入放射学 ;
2、内镜检查:纤维鼻咽镜、喉镜、支气管镜、纵隔镜、食管 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胆管镜、阴道镜、官腔镜、输 卵管镜、肾盂输尿管镜、膀胱尿道镜等 ;
2020/11/20 Friday
22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 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联 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可参照 本标准。
3.苯所致白血病:
经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苯作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如有慢性苯中毒史 者所患白血病即可诊断。
皮肤癌: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 5年以上(含5年),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有慢性砷中 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即可诊断。
2020/11/20 Friday
24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从事聚氯乙烯
生产,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接触史,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7.焦炉工人肺癌:
2020/11/20 Friday
12
3、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线索: ⑴出现非正常集群肿瘤病例: ⑵癌症高发年龄提前:一般提前10-15年 ⑶肿瘤发病性别比例异常: ⑷肿瘤发病均与某一因素有关: ⑸存在着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⑹出现罕见肿瘤高发现象:
2020/11/20 Friday
13
3、流行病学调查
2020/11/20 Friday
34
15
职业性致癌物分三类: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 参加这个大协作调查的单位多达99个, 对23个省市的456个厂矿企业,接触焦 炉逸散物、氯甲醚、石棉、联苯胺、 苯、无机砷、氯乙烯、铬酸盐等8种化学 致癌物的93500名职工和63000名对照 职工,共计156500名职工的恶性肿瘤 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 性的流行病学队列调查研究。
• ②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细则的相关规定。 • ③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
断。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 因素:石棉 •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 致肺癌、间皮瘤 • 2、行业举例: 建筑、交通运 输、石油、化工、电器、军工、尖 端等工业。
•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 联苯胺 •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 胱癌。 • 2 行业举例:染料制造业:酸性染料 合成、硫化染料合成、胺类中间体合 成。
4 氯甲醚所致肺癌
• 工业产品中常杂有双氯甲醚,通过呼 吸道进入人体,除其对上呼吸道、眼、 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外,长期接触可 诱发肺癌。
• 诊断标准: • 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 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含1年)。
• 3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 4 工作场所中甲醛、盐酸及水蒸气 共存时产生的二氯甲醚所致肺癌可 参照本标准。
• 诊断检查: • 1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 1年以上(含1年)。 • 3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 4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 行上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3 苯所致白血病
• 苯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可作为 溶剂和稀释剂,用于油漆、涂料和粘胶 剂,主要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吸入。苯 的急性毒作用为中枢神经麻醉,慢性毒 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致白血病作用。苯可致 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而以急性白血病较 为多见。

职业肿瘤

职业肿瘤

5、砷所致肺癌、皮肤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砷所致的肿瘤中可定为职业肿瘤的是( D )
A 肺癌 B 皮肤癌 C 肝癌 D 肺癌和皮肤癌 E 肝癌和皮肤癌 说明 砷可致肺癌、肝癌、皮肤癌等多种癌瘤,但可定为 职业性肿瘤的仅有
肺癌和皮肤癌
可认定为职业性肿瘤的是( B )
p.276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cancers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熊敏如
第一节


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 Pott首次报告 扫烟囱工阴囊癌
揭开职业肿瘤研究序幕
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临床观察发现 扫烟囱工阴囊癌发病率高与儿童时代长年 接触煤烟灰和沥青有关
上世纪,日本人山极等实验研究发现煤 焦油涂沫兔耳可致皮肤癌。
4、致癌部位
常有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呼吸道和皮肤 也可累及邻近器官或远隔部位 如致肺癌因素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鼻窦的 肿瘤
同一致癌物可致多部位肿瘤
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电离辐射可致白血病、 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5、病理类型
不同致癌物所致肿瘤的病理类型各异 铀矿工肺癌 : 未分化小细胞癌 铬致肺癌:鳞癌 家具工鼻窦癌:腺癌 苯致白血病:急粒比例最大,慢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较少见
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接触可疑致癌因素的剂量或水平越高,癌症的 发病率越高。接触水平-反应关系越密切,因果关系 越易确立。
生物学合理性
即研究结果基于致癌机制而非生物学谬误 所致。
时间依存性 “接触”必须先于“效应”。 癌症高发年龄提前 提示致癌物潜伏期较短或致癌性较强 癌症发病的性别比例改变
四、职业致癌因素的最终确认与分类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特定类型肿瘤。

职业性肿瘤具有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职业暴露历史:职业性肿瘤往往发生在一些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的人群中。

例如,矿工长期暴露在有害矿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尘肺和肺癌的风险。

2. 特定致癌物质:职业性肿瘤与特定的致癌物质密切相关。

不同职业中的致癌物质种类不同。

举例来说,农药生产工人暴露在大量农药中,会增加患肝癌、泌尿系统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3. 延迟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的时间累积有关,通常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患者在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后,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生肿瘤。

4. 特定肿瘤类型:不同的职业暴露会导致患特定类型的肿瘤。

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间皮瘤;焊接工人容易患上肺癌;印刷工人容易患上白血病和肺癌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1. 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职业危害监测系统,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源调查和评估,掌握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管理:实施有效的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3. 个体防护: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应定期对有职业暴露史的工人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性肿瘤。

6.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加强对职业病的疫情分析和研究,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康复:对患有职业性肿瘤的工人,应提供合理的康复服务,包括手术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8. 严厉执法: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工人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具有职业暴露历史、特定致癌物质、延迟潜伏期和特定肿瘤类型等特点。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肿瘤指从事某种工作的职业人群,因工作需要而较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所引起该职业人群中某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增高的肿瘤疾病。

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化学物质因素最为常见。

一、容易引发职业肿瘤的作业接触角闪石石棉的作业;酸性染料、硫化染料的合成及胺类中间体合成等可能接触联苯胺的工种;使用氯甲基化原料的化工行业;造漆、喷漆、粘胶剂生产与使用;砷矿的开采与砷化合物的制造、应用;氯乙烯生产、聚氯乙烯合成等;焦炉炼焦、熄焦、煤气净化等;铬酸盐制造、铅铬黄化合、锌铬黄制取、铅铬绿制取等。

二、我国法定的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三、职业性肿瘤的特点职业性肿瘤与其他职业病一样,具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接触致癌物的人群相应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不接触人群;职业性肿瘤的病因明确,其发病率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强度(工作环境污染、致癌物的毒性、进入人体的途径与方式、工作环境其他因素的职合作用)和持续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职业性肿瘤与一般肿瘤在临床表现上、发病部位上、病理组织学类型上并无多大区别,但职业性肿瘤的特点是发病的病人年龄较轻、肿瘤的恶性程度也较高;职业性肿瘤的诊断,除了利用各种现代诊断技术方法进行临床诊断以外,主要还应根据病人的职业史、工种、工龄、肿瘤发病的潜隐期、作业现场职业有毒有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进行综合诊断;职业性肿瘤的潜隐期是指从职业性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到临床上查出职业性肿瘤的时间。

不同的职业性肿瘤的潜隐期有长有短,短者3-5年,长期可达30年以上。

如苯所致白血病的潜隐期为1年以上,石棉所致间皮瘤的潜隐期为15年以上。

我国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平均潜隐期为1-15年以上。

四、职业性肿瘤的防控制措施从职业病危害的源头上预防控制,严禁或严格限制生产和使用某些致癌物;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效控制或消除工作环境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尤其是致癌物的污染源;在暂时无法降低或消除工作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管理,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重提高防护效果。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职业病诊断是收集并综合分析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资料等各项证据材料,最终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定。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一、石棉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肺癌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2)胸膜间皮瘤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联苯胺职业暴露史,生产或使用联苯胺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三、苯所致白血病无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白血病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含6个月);潜隐期2年以上(含2年)。

四、氯甲醚、二氯甲醚所致肺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职业暴露史,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1)砷所致肺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3年以上(含3年);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2)无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5年以上(含5年);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职业暴露史,氯乙烯单体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范文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范文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范文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物质而导致的肿瘤发生。

不同于普通肿瘤的病因,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特定职业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的长期接触有关。

职业性肿瘤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并且对工人群体和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特定职业的相关性: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特定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肺部肿瘤,接触放射线的医生容易患上甲状腺肿瘤。

不同职业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生。

2. 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通常较长,从接触有害物质到发生肿瘤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这使得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延误了许多患者的治疗时机。

3. 产生严重后果:职业性肿瘤通常发展迅速,病情进展较快。

由于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较长,往往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并且生存率较低。

4. 可预防性强: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接触有直接关系。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率。

因此,职业性肿瘤有较强的可预防性。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1. 监测和识别潜在的职业性致癌物质:针对不同的职业活动,应该加强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识别潜在的职业致癌物质。

通过对职业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有害物质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具有危险性的职业,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例如,对于接触石棉的工人,应该使用防护装备,减少石棉纤维的吸入。

对于接触放射线的医生,应该加强辐射防护,减少辐射的损害。

3. 健康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具有危险性职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加其对职业性肿瘤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提高员工的健康素养,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暴露,从而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4.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

哪些职业人群易患职业性肿瘤

哪些职业人群易患职业性肿瘤

哪些职业人群易患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是由工作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所引起的肿瘤,是职业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暴露时间和暴露剂量有关,而不同的职业对应不同的致癌风险。

那么哪些职业人群易患职业性肿瘤呢?
1. 化工人员
化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接触到一些有害物质,例如苯、甲醛、甲苯、氯化乙烯等,这些物质对身体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作用,特别是对呼吸道、肝脏和皮肤等组织有害。

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引起肺癌、肝癌、鼻咽癌等职业病。

2. 金属冶炼工人
金属冶炼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暴露在高温熔融金属和炭烟中的气体中,如铅、汞等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道、皮肤和口腔进入身体,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引起荨麻疹、铅中毒、水银中毒等并增加患白血病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3. 矿工
矿工长期暴露在煤炭尘、萤石、石棉、二氧化硅等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带来呼吸系统和肺部的损害,长期暴露在这些物质中,会增加患肺癌、结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4. 农民
农民长期接触农药、化肥、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多含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会引起很多疾病,如皮肤病、肺部疾病、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等。

农民常使用农药,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例如DDT和二噁英等,这种暴露容易引起癌症和肝腹水等职业病。

5.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石棉、石膏、水泥、铝粉等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在这些物质中,很容易引起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

总之,在职业卫生领域中,职业性肿瘤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已被公认为是诱发职业性肿瘤的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职业性肿瘤的发生,应该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管理,提高职业者防护意识,降低患病风险。

职场中的“杀手”你们知道吗

职场中的“杀手”你们知道吗

382020-8《生命与灾害》39你们知道吗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职业性肿瘤有哪些特点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潜伏期较长首次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明显的潜伏期。

潜伏期最短为4〜6年,如放射线致白血病;最长可达40年以上,如石棉诱发间皮瘤。

多数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通常在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12〜25年发病。

发病年龄提前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如职业接触芳香胺引起的膀胱癌,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较非职业性膀胱癌提早10〜15年。

固定的发生部位和范围职业性肿瘤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部位发生。

皮肤和肺是职业性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所以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职业性肿瘤也可发生在非接触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物引起肿瘤的范围很广,如职业性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特殊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恶性程度有特殊性,如:强致癌物或高浓度致癌物所致的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接触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

这些病理特点,可供鉴别职业性肿瘤时参考。

如何预防职业性肿瘤与非职业性肿瘤不同,由于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因素清晰可辨,所以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加强职业性致癌物控制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度,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接触致癌物质。

提高原料选用标准,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替代有毒的致癌物质。

对于无法替代的致癌物质,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控制工作人员接触水平。

健全医学监护制度肿瘤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检出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早期阶段的肿瘤,可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职业性肿瘤八种

职业性肿瘤八种

职业性肿瘤八种
寿南山
【期刊名称】《人生与伴侣:新养生》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早在18世纪,英国医生就发现部分清扫烟囱的童工,到了30-40岁时,发生了阴囊癌。

从而揭示了职业与肿瘤的关系。

后来逐渐发现接触煤焦油的工人易患皮肤癌,经常接触氯甲醚可致肺癌,这就更明确了生产环境因素和发生肿瘤的关系。

长期在某种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

【总页数】1页(P9)
【作者】寿南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职业性肿瘤ABC
2.当心职业性肿瘤成杀手
3.职业性肿瘤(苯白血病)\r停工留薪期确认的典型案例分析
4.小资料:我国颁布的职业性肿瘤名单
5.职业性肿瘤的监测
和预防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是指接触职业性因素引起的肿瘤。

判定某职业与肿瘤发生有关系,是指该职业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超高,肿瘤发病和死亡年龄提前,频发罕见肿瘤,在个体身上有多发肿瘤。

职业性肿瘤一般具有如以特点:⑴职业性肿瘤,有明确的病因可寻;⑵职业性肿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病低,但很少有自律性;⑶与特定的接触毒物方式有关,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癌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⑷职业性肿瘤有固定的癌变部位;⑸通常在接触职业因素15-20年发病。

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⑹职业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和临床经过也有相对的规律。

职业性肿瘤一旦发生,即按其自身规律演进,少有自愈,故应及早治疗。

预防职业性肿瘤,首重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使其不超标或降低到最小量。

其次,对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严格执行就业前体检,筛选出敏感者并使其不接触。

再次,对已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第 2 页共 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3 页共3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肿瘤有哪几种
根据国家《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所知,我国法定的职业性肿瘤包括:石
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
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
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
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

职业性肿瘤的控制措施:
1、从职业病危害的源头上预防控制,严禁或严格限制生产和使用某些致
癌物。

2、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效控制或消除工作环境职业性有毒有害
因素,尤其是致癌物的污染源。

3、在暂时无法降低或消除工作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加强作业
人员个人防护管理,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重提高防护效果。

4、加强对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工人建立个人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

5、企业要依法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人进行
职业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职业性肿瘤。

6、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要依法加大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自觉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