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 第7次课 德国电影2分解共47页文档
中外电影史完整版.ppt

3.从剧作方面看,在“十七年”那种政治气 氛下,是没有条件去深入探讨电影的各种 艺术形式问题的。剧作单一。
到了60年代,从1961年6月“文艺工作座 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到1963年12月毛 主席发表关于文学艺术的第一个批示下达,
这期间电影创作有很大发展。,艺术上主 要特点是强烈要求创新。
《上海姑娘》是北影厂第一部反映现实生 活的彩色故事片。是成荫为首的主创人员 在苏联学习一年之后,受到意大利新现实 主义影片及苏联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 影片的影响,而做的使电影不仅适宜表现 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 卷,更适宜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次有 益的尝试。
影片有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清新、淡雅 的风格。
并且在色彩、环境、服装、道具方面有看 头有嚼头。
彩色音乐故事片《刘三姐》是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的歌仙 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创作的。影片将人物、 山歌与优美的山水结合在一起,使整部影 片人美、歌美、风光美。在第二届百花奖 中荣获最佳电影摄影、最佳电影音乐、最 佳电影美术和最佳配角奖。
2.艺术上的大胆突破
重新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人。在英雄人物 形象塑造方面,不仅写出了英雄人物的英 雄行为,而且写出了他的成长,他的内心 世界,它的优点和缺点,使英雄人物成为 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总之,中国电影从一度离开人,写政策和策 略,写重大事件又回到了写人,写人情人 性,使电影艺术家重新显示了各自的艺术 才能和个性,使得电影艺术重新获得了感 人的力量。
《南征北战》开创了史诗式的战争片的先 例,以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众多的人物 群像为主要表现手段,形成了史诗性和纪 实性的独特风格。
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的第二次发展,带来 了不同于之前和之后的独有的艺术特点, 如果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大胆 突破。
德国电影鉴赏

11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2.美学风格
新德国电影以 4 位著名导演为中坚力量,他们是法斯宾 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和文德斯,他们的创作风格 代表着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12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2.美学风格
其一: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历史、社会生活的关系,赋 予叙事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了现实主义排斥 叙事的弊端; 其二: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性,注重影片的观赏价值和思 辨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 封闭性; 其三: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选材上从现实生活出发, 从客观真实出发,以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为主; 其四:其电影创作存在着纪实化、哲理化、心理化的倾向。
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1.发展历程
1962年的《奥伯豪森宣言》发表之后,1965年,在克鲁 格等人的努力下,德国政府开始资助德国电影发展, 在联邦内政部电影质量促进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青 年德国电影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的“青年电 影基金”,资助德国青年导演的电影创作。 从 1965 年 —1967 年,一批德国年轻导演拍摄完成了 20 多部电影,其中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沙莫尼的 《宅》,施隆多夫的《青年托尔勒斯》先后在威尼斯、 戛纳、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引起世界关注。
德国电影
第一节:德国电影发展概况
一、20世纪20—50年代的德国电影 二、20世纪60—80年代的德国电影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德国电影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美学风格
1
第一节:德国电影发展概况
一、 20世纪20—50年代的德国电影 1896 年,德国人梅斯特尔开创了电影机械制造 业和制片业,为德国的电影工业打下了一定的 基础。 一战以后,德国胶片质量、光学和机械技术方 面都有极大的发展,使得战后德国建立起了欧 洲最大的电影工业。
德国电影概述1

• 代表作:
• 《人人为自己, 上帝反大家》 • 《陆上行舟》 • 孤独和疯狂、异 域疆土的自然风 光成为赫尔措格 影片的一贯的主 题。
二、福尔曼〃施隆多夫
• 1978年《锡鼓》影片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 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 有力的批判。这部史诗般的巨幅画卷与 1979年同《现代启示录》并列戛纳国际电 影节金棕榈大奖,1980年又赢得美国奥斯 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 德国国产胶片质量的提高,光学和机械技 术的进步也大大提高了电影的技术性能和 表现手段。 • 这一切都增强了德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竞 争能力,使德国电影在20年代出现了空前 繁荣的局面,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流派纷 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 内剧电影。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 《盖努茵》(Genuine)、《从清晨到午夜》 等等。
• 1998年,新锐导 演汤姆•蒂克威 用《罗拉快跑》 创造了一个电影 奇迹。获得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提 名的《毁灭》, 以及获奖的《何 处是我家》《窃 听风暴》 等都是 享誉国际的作品。 (右图:《毁灭》 海报)
径筹集资金,拍摄出了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的、至今仍有意义的作品。
• 7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 影进入创作高潮,为许 多中国电影爱好者所熟 知的赖纳-威尔纳-法斯 宾德就是在这一时期大 放异彩。 • 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 年轻的西德电影人过度 追求艺术性,渐渐失去 了观众。由此西德的新 电影开始衰落。
• 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
一战前夕,德国电影的创作开始繁荣,并 从1910年开始,吸引了一些戏剧家的加入, 包括著名的莱因哈特。他拍摄了《幸福岛》 和《威尼斯之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电影在中欧市场有着绝对优势,公司 数量和制片数量激增。1917年,德国多家 电影公司合并为“环球电影公司” ,简称 乌发(UFA)公司。
中外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开展简史—— 一、形成期
• 1、世界第一部电影 • 片名:工厂的大门 • 内容:表现当时法国里昂卢
米埃尔工厂放工时的情景, 片长仅一分多钟 • 时间:1895年12月28日 • 地点: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 • 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
第十四页,共51页。
第四十一页,共51页。
中国电影开展史——
• 〔2〕难夫难妻——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
〔3〕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第四十二页,共51页。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火 烧 红 莲 市
小城之春
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国电 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 誉。
第四十八页,共51页。
电影佳作
第四十九页,共51页。
电影推荐
当幸福来敲门 华尔街 华尔街之狼 大而不倒 魔鬼营业员
第五十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1页。
第十五页,共51页。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斯 大道14号咖啡馆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 第一次以售票的方式正式向公众放映了工 厂大门、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片子。这 标志着电影的诞生,也标志着电影院的诞 生。
第十六页,共51页。
世界电影开展简史—— 一、形成期
3.大卫·格里菲斯
美国电影之父,被认为是美国默片 时代最伟大的导演。 因为他将电影从简单的记录层面提 升到复杂的叙事层面,电影中开场有 了文学观念,也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 独立的艺术〔第七门艺术〕。
第十一页,共51页。
世界电影 —— 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 电影视镜〞的根底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介绍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着重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中外电影的历史,以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帮助学生在将来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并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成果,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2、适合本课程的工学结合项目:根据所学内容,写国产片、进口片影评各一篇、中国当代电影、欧洲当代电影现状分析文章各ー篇。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配合主要影片的重点段落分析。
重点讲述各个时期的电影流派与产生原因、特点。
着重分析蒙太奇学派、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中国新时期电影(第五代、第六代、新生代)。
结合写作作业安排,影评与现象分析各两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基本观点正确。
(四)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三次以上)与考试(命题写作)相结合,平时成绩乘以40%考试成绩乘以60%合计为学期成绩。
第一单元(一)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2) 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3)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4)“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一1966年)(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年一1976年)(6)“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一1989年)(二)实训教学内容1、目的和任务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以及课后影评或论文的撰写,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2、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中西电影史讲稿

中西电影史讲稿世界电影(一)、电影的形成期(1895-1927)第一节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电影一、卢米埃尔的影片内容:1、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从内容上讲,多数是简短的生活纪录片,多拍摄诸如车站、大街、公园、家庭乃至浴室等日常生活的片断景象。
2、此外,他们还拍摄社会新闻。
《代表们的登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对声音的无意识尝试. ■二、卢米埃尔对于电影的贡献和遗憾: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的历史。
2卢米埃尔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拍摄原则,展现出电影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能力,由此确立了电影纪实主义风格,卢米埃尔也被视为西方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
3、卢米埃尔的电影还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道路。
4、卢米埃尔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技术上,他们发明了最初的特技摄影,并使用了移动摄影,影片的画面已经有“远景”、“中景”、“近景”甚至“特写”之分,层次清晰;在艺术上,他们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手法创作电影。
5、卢米埃尔过分拘泥于电影的纪录功能,使得他的影片停留在一种原始记录的水平上,没有给电影带来更多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节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一、梅里爱被称为西方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
二、梅里爱电影中的戏剧元素:1、戏剧电影就是以戏剧的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的电影。
2、梅里爱将戏剧创作和演出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设置以及景和幕的划分等等,都应用到电影上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戏剧化的叙事性影片。
*在他的电影里,情节发展的顺序常常不是按照实际生活情况而是根据戏剧的习惯编排的,整部影片往往由几个场景组成。
*摄影机经常被放在摄影棚的最后面,一点也不移动,拍摄影片总是从同一视角,将由远到近的一切景象,统统都拍摄进去。
(乐队指挥的视角) 梅里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德国电影史

景常呈阶梯式排列。影片布景绘有强烈的明暗光效,影片中的光影也主要是通过奇
形怪状的线条画在布景上的。
(3) 影片完全摈弃了外景,全部在摄影棚里拍摄。影片在服装、化妆和表演上也向表现
主义风格靠拢。演员的服装奇形怪状,如凯撒的紧身裤、卡里加里博士的黑斗篷和
1979年,施隆多夫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以独特的视点──一个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奥斯卡的眼睛,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市民阶层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影片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隐喻和象征的色彩,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将纪实、荒诞、讽刺、闹重新认识和反思那段历史。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取材于历史上一个名叫卡斯帕•豪泽的真实人物的经历。赫尔措格在影片中,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试图从人类学和人性本质等哲理的层次,对人、人性和既有的文明道德、社会秩序进行研究、反思和批判。
赫尔措格的影片题材奇特,内容怪诞,大多表现一些超乎常人常规,或处于远离人类文明、文化的某种异常极端环境中的人和事件。他的影片大多选择遥远的、陌生的、人迹罕至的、富于异国情调的地方拍摄,主人公大都是些身心异常或不健全的人、精神错乱者、侏儒、残疾人、幽灵、身世不明的弃儿以及冒险家、幻想家等。但赫尔措格的影片也没有因为题材和人物的怪异性而使影片流于猎奇和平庸,其影片都具有一个强有力的哲理内蕴支撑,体现出深广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1)《卡里加里博士》被称为电影美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布景成为这部电影首要的表
现手段。三位美工师:赫尔曼•瓦尔姆、瓦尔特•吕利希与瓦尔特•莱曼都是表
第7讲---世界电影史PPT课件

2021/7/24
7
第三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 和实验 精神。
❖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 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 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根于 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2021/7/24
8
❖ 先驱者:雷内.克莱尔
《巴黎屋檐下》在德国、 美国、日本,甚至整个欧 洲都受到了欢迎。影片尽 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 思想和含义 都在人物的 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 暗流
❖ “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 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
❖ 《贝壳与僧侣》(1927年) (谢尔曼·杜拉克)被看作是 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 《一条安达鲁狗》 (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尔
❖ 它成了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 愤怒呼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人 间悲剧的气氛。
❖ 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
2021/7/24
2
第二节 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 一、以后,法国在美国电影的冲击下变得日薄西山。法国印 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 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情怀,从中激发了他振 兴法国电影的热情,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于是通过他 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 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代表作品:《狂热》(1921 年)、《流浪女》(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