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与进化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与进化的分子基础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主题:遗传与进化的分子基础引言: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分子基础对学生深入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备课教案,帮助教师为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遗传与进化教学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理解DNA复制与转录的过程;2. 理解遗传信息的编码及传递方式,包括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过程;3.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基因突变的影响;4. 了解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理解进化的分子基础。
二、教学内容1. DNA的结构与功能a. DNA的化学组成b. DNA的结构特点和双螺旋模型c. DNA的功能和作用2. DNA复制与转录a. 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b. DNA转录的过程和意义c. DNA复制与转录的异同3. 遗传信息的编码与传递a. 基因的定义和特点b. DNA到RNA的转录过程c. 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 编码决定蛋白质结构和性质4. 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类型a. 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原因b.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影响c. 基因突变与进化的关系5. 进化的分子基础a.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b.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c. 分子钟和分子系统学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分子基础知识,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交流。
3. 实验演示:设计适合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遗传与进化分子基础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a.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b. 影音资料和多媒体投影仪c. 实验室及实验器材d. 图表和模型2. 评估方式:a.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生物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
3. 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4. 能够解释和预测遗传变异的产生。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3.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 遗传的分子基础;
2.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草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用品及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利用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和父母长得不一样?
2. 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RNA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孟德尔遗传原理;
2. 随体遗传规律;
3. 极性遗传规律;
4. 基因互补规律。
四、总结
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后记】:
1. 强化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学的发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3. 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和变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了解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详细探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形成原因和对进化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课件、白板、教科书、图片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实验用具等。
三、教学过程1. 概念介绍a. 遗传的基本概念: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b.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携带遗传信息等。
2. DNA的复制a.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旋、复制、连接。
b. 意义和目的:保证遗传稳定性、提供变异基础。
3. 基因突变a. 形成原因:化学物质作用、辐射、DNA复制错误等。
b. 类型和影响: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重组等;对进化的推动和创新作用。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遗传的分子基础的主要内容。
b. 关联其他生物学相关概念: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
四、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结构、复制过程的动画和实验截图。
2. 图片、图表辅助解释各个概念和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生动呈现基因复制和突变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现象,并描述其中涉及到的遗传分子基础。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于性状表现的影响,拓展学生思维。
3. 综合评价: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学科实践任务,包括解析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章,总结学科前沿发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 建议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突变类型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高考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1.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R型菌与S型菌中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3)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
( ×)(4)分别用含32P、35S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搅拌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6)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每个碱基都连接一个脱氧核糖。
( ×)(7)DNA复制合成的子代DNA一条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相等。
( ×)[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R型菌和S型菌都是原核生物,其基因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3)加热杀死的S型菌只能转化一部分R型活菌,另一部分R型活菌在小鼠体内也繁殖产生后代。
(4)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
(5)在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6)DNA双链的两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
(7)DNA双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由mRNA转录而来的。
( ×)(2)每种氨基酸都对应多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都决定一种氨基酸。
( ×)(3)白化病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 ×)(4)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复制、转录,并翻译出蛋白质。
( √)(5)某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高中生物_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证实DNA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2)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3)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4)能概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及意义。
(5)掌握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其中的数量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实验过程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思路、遵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类、分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准确的归纳、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验证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主要实验;(2)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教学难点(1)几种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2)在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 所处的位置;(3)在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见图1)图1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给出本内容的考点和相应知识点,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相应的问题 逐一分析讨论各考点对应的知识点和由学生分析回答相应的练习巩固提出问题:在本章所学的内容中提及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所学遗传相关物质的种类,作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二)复习对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内容进行简要的重温目的:让学生在填表、看图的过程中,对大纲要求的识记、理解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回忆。
复习内容:(1)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过程;(2)DNA、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投影内容,填写图表并回答。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填写) (a) R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不死亡R型菌无毒性(b) S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死亡S型菌有毒性(c) 灭活S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小鼠不死亡灭活的S型菌无毒性(d) R型活细菌+灭活S型细菌感染小鼠,小鼠死亡灭活的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菌(e) R型活细菌+S型细菌DNA→有S 型细菌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所以DNA是遗传物质(f) R型活细菌+S型细菌蛋白质→只有R型细菌(g) R型活细菌+S型细菌荚膜多糖→只有R型细菌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看图填空)(3)DNA的复制过程和转录、翻译过程之间的比较(填写表格)(三)练习巩固对本章节出现的常见题型分类、整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理解DNA和RNA在遗传中的作用;3.掌握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4.分辨常见的遗传模式。
二、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模型三、教学过程第一节: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遗传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了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
通过对遗传物质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规律。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2. 遗传的研究内容(1)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和R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性状的表现和传递方式:遗传性状可以通过基因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表现和传递。
第二节:DNA和RNA在遗传中的作用DNA和R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DNA负责存储并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1. DNA的结构(1)DNA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缠绕而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过程(1)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过程是通过DNA聚合酶在酶的辅助下进行的,每条模板链作为新合成的DNA的模板,使得新合成的DNA分子保留了原有DNA分子的一部分序列信息。
(2)复制的特点:复制是半保留的、半连续的、半保守的。
3. RNA的类型和功能(1)mRNA:负责将DNA的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tRNA:将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匹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rRNA:组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三节:常见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是指某个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
常见的遗传模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基因突变等。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3.了解RNA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5.发掘遗传信息,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6.探究分子遗传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1.DNA的结构和功能;2.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3.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
三、教学难点1.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4.观察法。
五、教学内容1.D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组成DNA是由核苷酸(nucleotide)构成的。
核苷酸的组成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五碳糖,磷酸基和一种氮碱基(nitrogenous base)。
DNA的花式组合构建了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和传递信息。
DNA通过氮碱基的排列来编码蛋白质的合成指令,从而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
2.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1)DNA复制的重要性DNA复制是生物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时,DNA会被复制并分配到新的细胞,从而确保基因的传递和稳定性。
(2)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分为三个阶段:解旋,复制和连结。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酶和蛋白质参与其中。
(3)DNA复制的控制机制DNA复制的控制机制是复杂的。
在复制过程中,有一系列酶和蛋白质来监测和纠正错误,从而保证基因的准确复制。
3.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一个指定蛋白质合成的指令。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启动子,编码序列和终止序列。
(2)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转录和翻译。
转录将DNA转化为mRNA,翻译将mRNA转化为蛋白质。
(3)基因的调控机制基因的表达可以被诱导或抑制。
调节基因表达的因素包括DNA甲基化,转录因子结合和RNA 后转录调控。
4.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1)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教学设计(共118张PPT)
证据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最重要的经典实验之一,也相对 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策略:
1.变分析实验为探究实验,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探
究的过程。 2. 加入研究史的素材,还原课题研究背景,用“问题引导,自主 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先搭建起整体实验思路,再细化具体过 程,始终领着学生“重走探索之路”。 3. 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验探究中的细节问题。
将标记DNA组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你怎样 知道DNA进入细菌了呢? 搅拌、离心使未侵染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噬菌体侵染细菌多长时间时进行搅拌和离心呢?
回忆T2噬菌体的生长包括“潜伏期”、“生长期”、“释 放期”的知识,让学生领会时间要在子代噬菌体在细菌里,也 就是在“生长期”内,掌握好培养时间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具
2.设计实验方案:
同位素示踪法
你会选取哪种元素的同位素来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蛋白质: C、H、O、N、32S
DNA: C 、 H 、 O 、 N 、P
补充实验背景资料:
在T2噬菌体的化学分析中发现,外壳蛋白质 分子中含有甲硫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中 含有S元素。
同位素示踪法
你会选取哪种元素的同位素来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接下来实验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成为 怎样做标记?侵 染细菌多长时间?去哪里找子代?标记物怎么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
赫尔希 和 蔡斯
1.实验假设(推测):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传给子代
噬菌体本身只能靠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向细菌内注入什 么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么知道它注入什么物质呢?
高三生物总复习遗传的分子学基础教案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适用学科生物适用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概念及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2.使学生在分子角度找到遗传的答案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2.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难点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复习此处知识要注意:一是应明确经典实验过程,掌握经典实验的方法与结(推)论;二是应明确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掌握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就相关计算进行归纳,做到透彻理解、掌握方法。
二、复习预习答案: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②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③沃森、克里克④规则双螺旋结构⑤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⑥主要在细胞核⑦半保留复制⑧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⑨细胞核、细胞质⑩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⑪主要在细胞核⑫DNA的一条链⑬RNA ⑭mRNA ⑮多肽或蛋白质⑯⑰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三、知识讲解考点1 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1.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实验过程与结论实验名称操作对象操作过程结果结论①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无35S,体外有35S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有32P,体外无32P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部实验名称操作对象操作过程结果结论①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分离到S型和R型两种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S型菌DNA混合培养分离到R型和S型细菌“转化因子”是DNA S型菌其他物质分离到R型细菌S型菌DNA和DNA酶分离到R型细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3.艾弗里的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较实验比较项目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相同: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实验原则都遵循对照原则处理方式从S型菌中直接提取、分离各种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间接分离实验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4.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易错点分析: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高考二轮复习全攻略 1-3-6《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
知识互联网专家支招内连外展:本专题常将变异的内容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育种和进化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与航天育种等结合起来考查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育种方面常常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各种育种知识;结合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及染色体组的内容,考查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判断与探究;生物进化以选择题为主,主要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联系?第六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纲点击】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常考点10 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5年15考★)高考经典)1.(2012·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 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解析:孟德尔并没有弄清楚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遗传因子(即基因)是DNA的事实是艾弗里首先在实验中证明的;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并没有把DNA和蛋白质进行分离提纯,但使用同位素示踪的技术将DNA和蛋白质进行了分开研究,说服力更强;在沃森、克里克之前,查哥夫已证明DNA中嘌呤的数与嘧啶的数是相等的;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说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
答案:B2.(2011·广东理综,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 蛋白质R型②R 荚膜多糖R型③R DNA R型、S型④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DNA 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荚膜多糖有酶活性,故A、B错误。
高中生物遗传讲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遗传讲课教案模板教学内容:遗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作用;
3. 理解遗传变异、遗传传递规律以及遗传的分子基础。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遗传传递规律;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豌豆实验等;
3. 学生练习题和讨论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举例引入遗传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遗传的兴趣。
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
1. 遗传的定义和意义;
2. 孟德尔遗传实验。
三、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作用(20分钟)
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3. DNA和RNA的作用。
四、遗传变异、遗传传递规律和遗传的分子基础(20分钟)
1. 遗传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2. 遗传传递的规律;
3. 遗传的分子基础。
五、实验操作和讨论(15分钟)
进行豌豆实验等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讨论实验结果。
六、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
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遗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探讨遗传的相关内容。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合格考复习6:遗传的分子基础-1教案
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C.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复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3.下图展示了什么过程?两个过程的区别是什么?4.如果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那么此RNA转运的氨基酸是A.丙氨酸(GCU) B.谷氨酸(GAG)C.精氨酸(CGA) D.酪氨酸(UAC)5.右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
字母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
请回答问题:(1)①所示过程以_______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作为原料合成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
(2)②所示过程由[C] _______识别B的序列,并按B 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序列的D。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素材积累】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案(含解析)1
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上,其次对遗传基本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判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结合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7年,仍然集中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命题。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材恰当: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研究方法由简到繁:先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分离定律,再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③科学地运用数学统计原理: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遗传,把遗传的研究由以往的描述推进到了定量分析。
④严密地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实验的操作程序: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2.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鉴定(1)性状显隐性判断:②杂交法: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此法最好在自交法基础上,先确认双方为纯合子前提下进行)。
(2)显性性状基因型鉴定:①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3.相关概念辨析(1)自交和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如右图中A-a、B-b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在发生交叉互换情况下,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5. 能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DNA的结构和功能。
3.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基因的编码过程。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
教学准备:1. 染色体模型。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 基因表达过程图解。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听说过DNA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介绍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包含了遗传信息。
2. 讲解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3.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染色体的结构。
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DNA的概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 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长长的链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3. 讲解DNA的功能: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
四、基因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2. 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五、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通过复制自身,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2. 讲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了DNA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三遗传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案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根底1.说明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 分子上。
4.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存方式进行复制。
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概述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7.活动:(1)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疏漏诊断]1.DNA结构与复制的正误判断(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3)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4)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5)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解旋酶( √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2.基因表达的正误判断(7)转录和翻译都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 )(8)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 )(9)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 )(10)tRNA上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 )(11)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 )(12)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 )►[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2)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分子复制的意义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遗传的分子基础简介遗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特征以及种群的遗传变异。
而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在于基因和DNA分子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物质的单位,而DNA分子则是基因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习生物学、了解生物进化以及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链状结构,并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
DNA双链以氢键相互连接,两个链呈对称互补的关系,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胞嘧啶。
这种碱基的配对规则保证了DNA复制时的准确性。
DNA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储存遗传信息,即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遗传信息以特定的顺序编码在DNA分子中,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二是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自我复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三、基因的表达与控制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从DNA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在基因转录阶段,DNA双链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合成mRNA(信使RNA)。
mRNA然后通过RNA剪接修饰并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为下一步的翻译过程做好准备。
在基因翻译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依照密码子的配对规则,将氨基酸顺序逐步连接起来,形成蛋白质。
这一过程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主要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和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情况。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结合并影响基因转录过程的蛋白质。
通过结合到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能够控制基因的转录速率,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最新考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对应学生用书P]108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深度思考](1)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提示:提示:①所用实验材料相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续。
③两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题组一考点诊断(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13·高考江苏卷)(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2·高考福建卷)(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2009·高考广东卷)(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2015·大连模拟)( )答案:(1)(×)(2)(√)(3)(×)(4)(√)(5)(√)题组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2016·长春高三质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解析:选A。
体内转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没有得出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2.(2016·滨州模拟)艾弗里将R型细菌置于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解析:选B。
艾弗里实验中将S型细菌中的荚膜多糖、蛋白质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时,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这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解析:选B。
①中DNA酶水解S型菌的DNA,所以R型菌不能转化成S型菌,所以小鼠存活;②中加入S型菌,所以小鼠死亡;③中高温加热杀死R型菌,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存活;④中S型菌被高温加热杀死,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存活。
走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误区1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误区2 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误区3 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2.实验结论: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1)分析噬菌体增殖的条件。
提示:①模板:噬菌体DNA 。
②合成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③合成蛋白质⎩⎨⎧ 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结果异常分析。
①用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②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3)比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提示:题组一考点诊断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2013·高考海南卷)( )(1)T2(2)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2的半保留复制。
(2014·高考江苏卷)( )(3)噬菌体是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2012·高考重庆卷)(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高考江苏卷)( )(5)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成功的关键是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2012·高考上海卷)( )(6)DNA和RNA都是T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013·海南卷)( )2答案:(1)(×)(2)(×)(3)(×)(4)(√)(5)(√)(6)(×)题组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1.(2016·东城区期末)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解析:选C。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32P用来标记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若混合时间较长,噬菌体被释放,则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放射性;本实验结果可说明DNA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噬2.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B。
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此实验是一个“不知”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因此,两组实验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等位基因,所以它们都不遵循遗传定律。
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B(上清液)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中,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应注意的三个易误点1.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而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
2.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题组三噬菌体侵染细菌中的同位素标记情况3.(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期中)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分析正确的是(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解析:选C。
DNA分子中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A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3H、15N标记了噬菌体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 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不含有S,D错误。
4.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 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 h解析:选B。
磷脂也可以被32P标记;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故一定具有放射性;培养9 h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说明噬菌体繁殖了6代,故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为1.5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