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经抗药性遗传标记法筛选出的转化体中,往往会出现无载体或无重组DNA分子的菌落,其原因很可能是A.标记基因发生突变B.载体或重组DNA分子整合到了受体染色体C.载体空载D.载体或重组DNA分子不稳定E.筛选药物诱导受体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解析】略2.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重组,所需要的两种酶是①限制酶②连接酶③解旋酶④还原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略3.已知某mRNA有90个碱基,其中A+G占40%,则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应有嘧啶A.28个B.42个C.56个D.90个【答案】D【解析】略4.5’ACG’密码子的反密码子是A.5’uGC3’B.3’uGC5’C.5’CGu3’D.3’CGu5’【答案】B【解析】略5.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 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若发现该细菌细胞中有一个含4000个碱基对的DNA,其中A有1350个,则:该DNA的杂合链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重链DNA小___________,该DNA连续复制三次需要_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两个)。

【答案】(1)对照(2)半保留复制(3) 4000 18550 酶、ATP、适宜的温度、PH(至少写2个)【解析】(1)实验一与实验二是分别获得14N、15N的DNA分子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与实验三作对照。

(2)实验三,结果C是15N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后处于结果A与结果B之间,结果D是15N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DNA分子在中带和轻带位置,说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遗传的分子基础参考答案

遗传的分子基础参考答案

遗传的分子基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腺嘌呤的数目是10000×20%=2000个,则G的数目是3000个,则释放100个子代噬菌体需要的G为3000×(100-1)个,A错误;噬菌体增殖不需要细菌提供模板;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2、A【解析】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应该是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32P标记噬菌体DNA。

3、B4、B5、A解析: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6、B解析:某种酶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说明控制编码该酶的基因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才有,在其他突变体中没有该基因。

野生型和突变体①共有的基因有a、b、c,突变体②、③中分别有a、c和d基因,都没有b基因,而b基因野生型和突变体①都有,说明编码该酶的基因就是b基因。

7、D解析:A项中尿嘧啶参与构建核糖核苷酸,不参与构建脱氧核苷酸。

进行DNA复制的场所除了细胞核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是互为倒数关系,D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复制后的DN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平分子细胞中。

二、填空题8、I.(1)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Ⅱ.(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①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 DNA是遗传物质9、①排除干扰②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2)①核糖体此时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②同位素标记法(3)①酶的活性②(环境仅影响了酶的活性,)遗传物质没有改变③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略10、(1)噬菌体致流感病毒瘤病毒(2)复制解旋聚合 ATP及四种脱氧核苷酸(3)转录翻译(4)逆转录逆转录酶对中心法则的补充(5)DNA→DNA RNA 蛋白质细菌解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进入细菌后的DNA能够自我复制,转录形成信使RNA,并利用细菌的核糖体翻译形成蛋白质;由此推知甲为噬菌体。

高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训练含答案

1.用32P 或35S 标记T 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高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训练含答案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

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B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 .搅拌不充分会使35S 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 .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 ,而部分可含有32P2.将S 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S 型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B .无毒的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 型菌属于基因突变C .在培养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 型菌的DNA 后出现的只有S 型菌落D .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 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3.右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 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 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NA 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B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 上C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 +G)/(A +T)为3∶2D .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 的DNA 分子占1/84.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线粒体内也能发生翻译过程B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C .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 的不同D .一个含n 个碱基的DNA 分子,转录的mRNA 分子的碱基数应小于n 25.下列有关双链DNA 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 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B .DNA 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D.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密码子B.每一种密码子都与一种反密码子相互对应C.D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密码子和氨基酸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7.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 loop结构有关。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基因工程的定义,下列名词中不能替代基因工程的是A.基因诱变B.分子克隆C.DNA重组D.传工程E.基因无性繁殖【答案】A【解析】略2.下图是人体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过程①称为,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2)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3)与过程①相比,过程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4)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答案】(1)转录 RNA聚合酶(2)氨基酸 GCU (3)U-A(4)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肽链)【解析】(1)图中过程①表示以胰岛素基因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所以过程①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2)图中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再结合题图可知,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

(3)与过程①(转录)相比,过程②(翻译)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4)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肽链)。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生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B.T2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被水解将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花生的遗传物质是DNA,故A错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故B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故D错误。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能量B.需要酶C.需要原料D.不需要模板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通过直接控制激素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以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这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2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1∶2∶2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A.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C.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D.只要碱基配对出错就会引起性状改变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B.密码子、反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上C.tRNA上只有3个碱基,其余RNA上有多个碱基D.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3种RNA共同发挥作用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B.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C.DNA复制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DNA复制的时间只能是有丝分裂间期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篇A组1.(2022河北,8,2分)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双(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答案A2.(2022广东,12,2分)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答案C3.(2022海南,13,3分)某团队从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材料及标记T2噬菌体大肠杆菌实验组①未标记15N标记②32P标记35S标记③3H标记未标记④35S标记未标记A.①和④B.②和③C.②和④D.④和③答案C4.(2022河北,9,2分)关于中心法则相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形成氢键B.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均由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C.在解旋酶协助下,R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RNA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在体外发挥催化作用答案C5.(2022海南,11,3分)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

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图1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6.(2022湖北,6,2分)BMI1基因具有维持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能力。

专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2021-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2021-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11.(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②和④D.④和③【答案】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根据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根据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说明第二组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即C正确,ABD错误。

2.(2022·湖南·高考真题)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合成新的噬菌体DNA,A正确;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T2噬菌体会用自身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等来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B正确;噬菌体在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C错误;T2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然后通过转录,合成mRNA 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翻译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此侵染过程中会发生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D正确。

3.(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B.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 +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向高考要高分(一)
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被15N标记。
(4)科学工作者欲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2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的表达过程包括。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DNA的结构与复制〖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系中进行复制。

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①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

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

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①和①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B.甲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可能相等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一定相等D.①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答案】D【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①短,图乙时①比①长,因此可以说明①和①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A正确;B、①和①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①短,但①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因此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可能相等,B正确;C、①和①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新合成的单链①与①等长,图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一定相等,C正确;D、①和①两条单链由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而来,其中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那么另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5'端指向解旋方向,D错误;故选D。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

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

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修复过程中需要将损伤部位的序列切断,因此需要限制酶的参与;同时修复过程中,单个的脱氧核苷酸需要依次连接,要借助DNA聚合酶,A正确;B、填补缺口时,新链即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到3’的方向进行,B正确;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中进行修复,保证DNA复制的正确进行,对细胞最有利,C错误;D、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累积突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D正确。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麦生命活动中具有下列图示的碱基配对行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该过程在细胞核内完成C.若X链中的碱基改变,则密码子一定改变D.若Y链中的碱基改变,则氨基酸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该图为转录过程,表示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故A正确;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故B正确;图中X链为DNA模板链,Y链为RNA链,DNA模板链中的碱基改变,一定会造成mRNA的改变,即密码子一定改变,故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改变,对应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或GUC,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醴,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A.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B.甲硫氪酸和缬氮酸分别对应一种密码子C.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D.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剪切和拼接【答案】C【解析】甲硫氪酸和缬氮酸分别对应一种密码子,A错。

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醴,可能是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去掉,C正确,B 错。

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剪切和拼接,但不能将起始密码子剪切,否则不能转录,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B.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C.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段DNA是表达抗原的基因,那么这个基因表达出来的就是抗原,由于此段抗原并不具备一定的致病性,但他依然会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他的免疫,这样就可以达到疫苗的作用了。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DNA分子表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苷酸分子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C.转录时DNA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答案】B【解析】DNA中脱氧核苷酸分子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均为A、T、G、C构成的4种脱氧核苷酸,B正确;转录时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之间形成的氢键数有2个,而G 与C之间形成的氢键数有3个,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就越稳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与特点。

2.蜂毒素是由工蜂毒腺分泌的由26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一条多肽。

下列有关蜂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蜂毒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蜂毒素的合成过程中要失去水分子C.蜂毒素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D.蜂毒素水解后最多得到26种氨基酸【答案】D【解析】每条多肽链都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B正确;翻译过程的直接模板是mRNA,C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D错误。

【考点】蛋白质及其合成3.下列关于遗传学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数均相同B.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1)(A/2-m)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相连D.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100%【答案】D【解析】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数不一定相同,如体细胞的DNA分子数是2N,生殖细胞是N,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个DNA分子片段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A-m)个,完成n次复制共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2n-1)·(A-m)个,B项错误;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项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都含14N,D项正确。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某mRNA有90个碱基,其中A+G占40%,则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应有嘧啶A.28个B.42个C.56个D.90个【答案】D【解析】略2.真核细胞内所有的遗传信息( )。

A.可被称为基因组B.都具有可表达的潜能C.都能作为DNA分子的一部分贮存并世代相传D.其中有些始终都仅在DNA水平上发挥其功能【答案】ACD【解析】略3.与tRNA的反密码子ACG相对应的mRNA中的密码子为( )。

A.UGC B.TGC C.CGT D.CGU【答案】A【解析】略4.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转录的模板是〔〕中的_ 链,在转录过程中遵循原则。

(2)翻译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翻译的模板是〔〕。

【答案】(1)[4]DNA A 碱基互补配对(2)[2]核糖体 [3] mRN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②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DNA分子。

(1)根据③上的碱基序列可知,转录的模板是④DNA分子中的A链;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②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对应DNA片段,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多肽链:“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DNA片段: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段多肽链中有5个“一CO—HN一”的结构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密码子位于①链上C.这段DNA转录时以②链作模板D.该片段若发生基因突变,该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起始密码子)可知,mRNA的前三个碱基是AUG,则转录形成该mRNA的模板链的前三个碱基为TAC,结合题图可知这段DNA中的①链是模板链,所以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这条多肽链是由5个氨基酸脱去4分子水形成的,同时形成4个肽键(—CO—NH—);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多肽链的结构发生改变。

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1. 以下关于DNA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DNA存在于所有生物的细胞中。

B. DNA可以传递遗传信息。

C. DNA由氨基酸组成。

D. DNA是双螺旋结构。

答案:A、B、D2. DNA复制是指什么过程?A. 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分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B. RNA转录成DNA的过程。

C. DNA分子通过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的过程。

D. DNA产生变异的过程。

答案:A3. DNA的完全复制过程中,哪个酶起到了连接新合成链和模板链的作用?A. DNA聚合酶。

B. DNA剪切酶。

C. DNA连接酶。

D. DNA修复酶。

答案:C4. 下列关于RNA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RNA分子是单链的。

B. RNA可以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 RNA存在于所有生物的细胞中。

D. RNA可以复制自身。

答案:A、B、C5. RNA的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什么?答案:mRNA、tRNA、rRNA6. 以下关于基因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基因是DNA的一部分。

B. 基因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C. 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

D. 基因只存在于人类细胞中。

答案:A、B、C7. 请简要描述基因突变的定义及作用。

答: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错误,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对个体的性状或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引起一些遗传性疾病。

8.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答: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组合,决定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表现型是指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可观察到的性状。

9. 将下列基因型转录为相应的表现型:AAAaaa答案:AA - 显性表现型Aa - 显性表现型aa - 隐性表现型10. 什么是等位基因?答:等位基因是指在相同位点上编号不同的基因,它们决定了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11.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规律。

高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有答案

、选择题1 •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 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 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 型(记为Penr S 型)。

现用Penr S 型细菌和R 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PwSSm菁通 的DNN 和厝的 培养站尺靈・・ 乙A •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 •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 .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 Penr S 型细菌D •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2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 )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Jft 祀水10r*RNA —正常——感染病毒 1MVJ 蛋白质w --草 —未感染崭竜A •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B • TMV 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 .侵入烟草细胞的 RNA 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 • RNA 是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3 .用一个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 31P 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 上有m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 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B •噬菌体DNA 含有(2m+n )个氢键C .该噬菌体繁殖4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D •噬菌体DNA 第4次复制共需要8(m-n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 (2017辽宁沈阳期末,23)下图中DNA 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 构成,另一条链由 “N 构成。

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 片段,从而获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 Pair £空细幫 的DX 丸和侶的 只凰*茵.亠 ----- ^内Ptar $覘飪芾fi^DNA.活 的R 里即曲和 DW① ②A •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B •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D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5•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1oop结构有关。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重温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核心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1.理清两个经典实验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DNA 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R 型细菌――→相互对照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DNA 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3)S型活细菌才具毒性,切不可认为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致死。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5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3.比较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

(2)不同点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设计1围绕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2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答案C解析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2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2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322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2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为编码链,另一条链为模板链B.真核细胞中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得到的子代DNA与转录得到的RNA是等长的C.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D.DNA分子只能与DNA聚合酶结合【答案】C【解析】DNA在复制时,两条链都是模板链,故A错误;DNA复制时,合成的子链与模板链长度相同,而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转录合成的mRNA比DNA复制合成的子链短,故B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故C 正确;在DNA复制时,DNA聚合酶与模板链结合,而在转录时,DNA模板链与RNA聚合酶结合,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

(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有(供选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 解旋酶)。

(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答案】(1)DNA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DNA特有碱基为T,RNA为U。

(2)DNA聚合酶(3)G-C(4)DNA双螺旋结构较稳定,RNA单链较不温度。

【解析】(1)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RNA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为ATCG,核糖核苷酸含核糖,含N碱基为AUCG。

(2)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为RNA,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形成DNA,促使磷酸二酯键形成,DNA解旋酶作用于DNA双链的碱基对氢键,促使氢键断裂,DNA解旋。

高考复习(生物)专项练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生物)专项练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7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从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最终认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中的探索过程非常耐人寻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建立在艾弗里实验的基础之上,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B.艾弗里的实验创造性地引入了DNA酶,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C.赫尔希和蔡斯根据病毒的组成及其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D.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遗传物质内涵的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用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T2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了M个子代T2噬菌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与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相同B.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1/MC.若子代T2噬菌体均同时含有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D.若培养足够长的时间,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标记会发生完全互换3.(2021山东聊城模拟)下图为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甲、乙、丙、丁是4条脱氧核苷酸链,DNA聚合酶只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核苷酸链的3'-端,不能将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进行连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图2图3A.据图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引物、DNA连接酶等B.若图3中脱氧核苷酸甲链中(A+G)/(T+C)=m,则丙链中(T+C)/(A+G)=1/mC.上图过程体现了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T2噬菌体、肺炎链球菌体内可进行图示过程和转录、翻译过程4.(2021山东泰安高三期末)启动子是基因的组成部分。

启动子通过与转录因子及聚合酶结合,来控制基因表达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程度,而单独的启动子本身并不能控制基因活动。

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中部有一段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DNA序列,其碱基序列为TATAAA(TATA框)。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础练习(含解析)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础练习(含解析)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础练习1.如图是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并且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B.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促使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答案:C2.在生物体内,控制tRNA合成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tRNA前体经过核糖核酸酶P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tRNA。

据此分析,核糖核酸酶P()A.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B.通过破坏氢键剪切前体RNAC.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D.可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解析: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其破坏的是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B错误;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形成,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形成,因此对tRNA 前体进行加工的核糖核酸酶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核糖核酸酶P不能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D错误。

答案:C3.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

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答案:B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连接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的化学键⑤是肽键B.A链、B链的方向相反,且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遗传信息是指图中①和②交替排列的顺序D.将图示DNA分子(含14N)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1/8答案:B5.克里克研究发现在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三对有一定自由度,配对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密码子ACGB.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可能少于61种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严格遵循U与A配对,G与C配对D.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一个碱基改变,反密码子和氨基酸不一定改变解析:分析题表可知,与密码子ACG配对的反密码子有UGC和UGU,A正确;这种配对使得反密码子可能少于61种,B正确、C错误;由于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并不严格互补配对,因此可以减少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20.将某一经3H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C.植物DNAD.动物DNA
15.(2015秋•洛阳月考)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出现PR﹣5蛋白,研究人员从干旱胁迫与恢复水供应(复水)后的番茄植株的根茎叶细胞中提取的总RNA,测定细胞中PR﹣5蛋白基因的转录 情况如下表.正确的说法是
注:“+”表示检出;“﹣”表示未检出,“+”越多表示相对含量越多.( )
①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2分)
②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模型。包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片段,理论上最多可排列出种脱氧核苷酸序列。
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
⑥RNA病毒基因的表达都会发生逆转录的过程
⑦性别这一性状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B.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 +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A.2或4个 B.2、4或6个 C.4、6或8个 D.4个
17.以下关于生物学现象中“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5H101O16N17S3的多肽(可考虑环状)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B.光合作用合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6个三碳糖分子,至少需要固定6个CO2
C.n个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C,则该DNA分子最多有4n种
(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请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
24.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碱基间配对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表示______过程。
(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是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常酗酒的夫妻生下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会增大。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现诊断出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 - -”),其父亲为“+ +”,母亲为“+ -”。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________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减数分裂第____________次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l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7.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A.图中+RNA有三方面功能
D.控制一百肽合成的基因中ຫໍສະໝຸດ 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303个嘧啶
18.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4对基因独立遗传,且B与b为不完全显性)其后代有( )
A.27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B.81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C.16种基因型,81种表现型 D.81种基因型,24种表现型
19.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⑧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
A.④⑧B.①④⑦C.⑥⑧⑨D.④⑤⑥⑨
13.已知某DNA 分子片段,一条链为15N标记,另一条链为14N标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此DNA片段在14N培养基中复制1次,经离心后检测密度带分布可否定全保留复制
A.0条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细胞内一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该图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方框A最可能代表核糖体
D.图中链①上可能存在密码子
5.下列生命活动与右图模型不符合的是
A.某杂合髙茎豌豆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
A.干旱导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破坏
B.对照组说明在叶分化过程中PR﹣5基因丢失
C.复水后根比茎叶产生了更多的PR﹣5基因
D.干旱后复水促进了PR﹣5基因的表达
16.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被32P标记的精子数可能有几个( )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2.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9.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 占3/4
C.若此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一定会改变
D.若此DNA 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的个数为m(p-2)/2
14.基因工程在DNA重组中最常用的载体是
A.病毒DNAB.细菌染色体DNA
B.基因型XWXw和XwY的果蝇杂交后代产生的两种卵细胞的数量之比
C.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
D.通常哺乳动物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
6.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的表达过程包括。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被15N标记。
(4)科学工作者欲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向高考要高分(一)
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①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DNA均含3H;
②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DNA均含3H;
③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④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结果;
⑤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
A.2项B.3项C.4项D.5项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