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
项羽评课

白云六小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群文阅读——项羽
评课稿
在这一次的群文阅读实验课题课例展示活动中,燕黔仙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为大家提供了一节信息量超大的“群文阅读”课例《走进项羽》。
学生在崭新的阅读理念下,整合6个成语故事,多方位解读“西楚霸王”走向末路的原因,课堂突破以往“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将提升阅读能力作为学习的重心,激起了听课老师极大的兴趣,也给实验基地的课题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燕黔仙老师的这堂课之所以如此吸引我,原因有二:
一、选文思路
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借鉴的地方,而燕老师选择了这样一个“失败”的英雄,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为学生的进一步自主阅读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还可以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积累成语。
二、课堂教学设计
1.燕老师在整节课充当的是半个观众的角色,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由学生主持、引出各个环节的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并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看得出课前花了很多时间准备,非常充分。
2.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主要先给学生引导,完成图式一,让孩子们依葫芦画瓢,把后面的故事一一填入,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阅读并理解。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无论是解决字词障碍还是对人物性格的梳理都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4.对比阅读。
图式阅读的作用凸显。
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项羽的优点、缺点,人生的上坡路和下坡路,从而对人物形象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感悟。
整堂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时刻吸引着学生和老师们的眼球,是一堂高质量的群文阅读课例。
毛红玉
2014.4.。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掌握史记的基本特点,能够解读并分析史记中的重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法、问题驱动法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项羽的人物形象,体会史记作者对项羽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史记的特点,项羽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史记的文学性、历史性之间的平衡,项羽形象的多面性。
三、教学方法1. 对比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对比,突出史记的特点。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其主要内容。
3.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将项羽本纪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史记的特点。
4. 问题讨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项羽的人物形象、史记作者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总结史记的特点。
2. 深入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思考史记作者对项羽的评价。
3. 结合课后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程度,史记的特点,以及项羽形象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项羽本纪的内容,是否讲清楚了史记的特点。
2. 反思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和问题驱动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项羽形象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群文阅读: 《“刀光剑影”里的项羽》教学设计(教案) 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预设学生回答3:项羽的优柔寡断,找出相关的证据。】
【预设学生回答4:项羽的英雄末路,你有什么感想?理解“四面楚歌”的意思】
【预设学生回答5:项羽的残暴乖戾,项羽的高调行事、不听劝阻、妇人之仁、学艺不精、不听劝告、意气用事,不能忍辱负重。都要找出相关语句。理解“沐猴而冠”的含义】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上去板书:胸怀大志,学而不精,骁勇善战,残暴乖戾,缺乏预见性,优柔寡断,高调行事,妇人之仁等】
(二)教师小结:你们刚才的解读都很正确,合起来就很全面了,这就是项羽的性格,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你对项羽还有别的看法,那就要看你从哪方面去看了。【教师板书:性格】
2
从这个故事里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特征?在哪个情节中体现出来的?做一个你看得懂的批注。
3
项羽前期的成功和后期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你认为故事中项羽做得好不好,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他做得不好,那么以你的观点,怎样做才好?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成语?口头说一说成语意思。
备注:以上问题解决后分别记录在便利贴上面,贴在你认为最恰当的地方。
二、进入议题,小组分享读书成果
6个人一组,每个人读一个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内容,分享读书心得,每个人2分钟时间。【注意讲话的精要和语速,拣重要的说。】
三、比对整合,相互交流
每个同学把对项羽不同的评价做一个比对和整合,可以用句型:
项羽不仅是一个......还是一个......更是一个......的人,但是,他......他......
《读成语说项羽》课程教案

《读成语说项羽》案例一、教学过程: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1.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
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
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望梅止渴(曹操)精忠报国(岳飞)三顾茅庐(刘备)卧薪尝胆(勾践)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偷光(匡衡)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
(板书题目)2.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1.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2.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
3.简单体会成语意思,联系生活努力尝试运用。
4.说印象:读完这个故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简单批注。
(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一)出示阅读提示,自主学习1.读: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
2.勾: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
3.想:根据故事内容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4.批注: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二)出示图表,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共同完成表格。
(支持多种观点并存)四、全班分享,点拨引领1.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相机实施有效指导。
预设:《破釜沉舟》语句: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
意思: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概括人物性格:毅然决然的勇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计谋……《沐猴而冠》语句: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项羽听后非常生气,便叫手下士兵把那人扔进锅里烹杀了。
意思: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文言文二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二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群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文言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文以文言文作为教学对象,设计了两个群文阅读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案例一:《史记·项羽本纪》选段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选段,使学生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项羽的形象,激发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2)阅读文段指导学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选段,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生词意义,引导他们了解项羽的背景和个人特点。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思考问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例如:“项羽与刘邦相比,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项羽为什么会被称为‘霸王’?”等问题。
(5)总结归纳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案例二:《论语·述而》选段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论语·述而》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述孔子的名言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孔子思想的思考和讨论。
(2)阅读文段指导学生阅读《论语·述而》选段,解读其中的句子和隐含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3)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他们对孔子思想的思考和独立见解。
(4)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你认为孔子思想如何应用到生活中?”等问题。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巩固他们对《论语·述而》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将所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两个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和思想,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技巧,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项羽的故事趣味讲解教案

项羽的故事趣味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项羽的故事趣味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 通过趣味讲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项羽的成长经历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如何运用趣味讲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项羽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项羽,了解他的故事。
主体(30分钟):1. 分发学生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项羽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结合图片和动画,生动地讲解项羽的故事。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4. 利用问题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 项羽的战略和领导能力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 如果你是项羽,你会如何应对刘邦的挑战?-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扮演项羽和刘邦,模拟他们之间的对话和辩论。
总结(10分钟):1. 回顾项羽的故事和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观点和体会。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项羽的看法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项羽和中国历史的书籍或文章。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深入探讨项羽的影响和中国历史的相关主题。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小组活动的成果和讨论记录。
3. 给予学生书面或口头反馈,鼓励他们对项羽和中国历史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资源:1. 项羽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学生阅读材料和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备注:1. 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阶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4年级《“刀光剑影”里的项羽》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文本:取而代之项羽从小同叔父项梁一起生活。
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写字,可是才学了一半项羽就没了心思。
于是,项梁又教他剑术,可他还是不太感兴趣,不够专注。
项梁因此很是生气,责问他究竟想学什么。
项羽便说:“写字能够用来书写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都不值得深入学习,我要学的是能敌万人的本事。
”项梁暗自惊讶,觉得他有大志向,便开始教项羽兵法。
项羽非常喜欢,可是学了个大概之后他又不肯多学了。
后来,项羽随项梁辗转来到了吴中地区。
当时项羽身长八尺多,力气大得足以扛起大鼎,并且才气过人,所以吴中的人都很惧怕他。
一次,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去观看。
围观时,项羽说:“总有一天,我可以取代那个人!”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这是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也因此觉得项羽非比寻常,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破釜沉舟在秦朝残暴的通知下,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继位,继续施行暴政,民不聊生。
最终在公元前209年,各地诸侯、豪杰纷纷举起反对秦朝暴政的旗帜。
因为当年秦灭六国时,有“亡秦必楚”的说法。
为了师出有名,早已起义的项梁、项羽便在谋士范增的指引下,开始拥立楚怀王。
公元前208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派他们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实力强大,竟然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肯前进。
当时军中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士兵只得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
可是,宋义对此不仅视若无睹,还每天自顾自地举行宴会,大吃大喝。
项羽看不过去,便杀了宋义,自己当了上将军,带着军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军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
随后,他又亲自率领主力军队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带上三天干粮,然后便传下命令:把军营放把火统统烧毁,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凿穿沉入河里。
项羽故事教案

项羽故事教案教案标题:项羽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项羽的个人经历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项羽的角色和对历史的影响。
2. 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读相关事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项羽的故事相关资料和书籍。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项羽的形象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项羽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项羽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吗?探究(15分钟):1. 分发资料或书籍,让学生阅读有关项羽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他的失败和胜利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重要历史事件和他的角色。
2. 解释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如楚汉战争、刘邦、秦朝等。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回答与项羽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项羽的看法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项羽有什么新的认识?你们认为项羽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项羽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究项羽的影响和他所处时代的背景。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练习册答案。
3.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项目成果。
教学延伸:1. 将项羽的故事与其他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一、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师: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
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
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屏幕出示:教师读成语学生说人名师: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
(板书题目)师: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师:请同学们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师:请睁大你们的眼睛,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
生:项羽说:“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你真会发现。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味道, (生读) 师:这里是谁要取代谁呢,生:项羽要取代秦始皇。
师:你了解秦始皇吗?说说看。
生:秦始皇是个皇帝。
生:秦始皇派人修建了长城。
师:秦始皇的确是个大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绝对的权威。
那当时的项羽是个怎样的人,生:项羽当时是个小孩。
师:你以为项羽还很稚嫩,可惜不太准确。
生:我觉得项羽可能是个战士。
师:当时的项羽啊,22岁。
可他说了怎样一句话呢?生:“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
先把你想出的答案写在那句话旁边。
(生动笔书写)师:像这样,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语句旁边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
师:都写好了,谁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项羽胆大包天。
师:请说说理由。
生:当时是秦始皇的天下,周围都是秦始皇的人,要是这样的话被人听见,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认为项羽胆大包天。
师:分析很有道理。
一定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项羽很有抱负。
师:关键词——抱负。
生:我觉得项羽青年时候就有野心。
师:巨大的野心,对吗,生:我觉得可以是胸怀大志。
师;拎出关键词——胸怀大志。
师:同学们思维很活跃,词汇更丰富。
从《取而代之》这个成语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羽的胸怀大志。
(板书:胸怀大志)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哪个孩子来读读,生: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
师:可以采用跳读或者略读的方法,一目可以几行。
浏览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但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一些地方细读。
生: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
师:请注意,可以是语句,还可以是语段。
生: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生: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师:你们的辨别能力非常厉害。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概括出项羽的性格特征。
开始你们的学习之旅吧。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现在开始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图表格,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将你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填写。
特别提醒,如果小组内观点不同,请将不同的观点一并填入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表格。
(支持多种观点并存),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图表。
三、全班分享,点拨引领师:很多小组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能各抒己见。
那我们现在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看哪个小组能选择一个成语进行交流,生:我们交流的是《破釜沉舟》。
师:你们找到的语句是——生:(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
师:你是怎样看待破釜与沉舟的,谁更关键,生:破釜,只是没有做饭的锅;沉舟,便再也没有渡河的船了。
我认为沉舟更关键。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能败吗,生:不能败。
因为如果败了,后有兵,前有漳河,没有生之路。
生:如果败了,项羽就死定了,没有退路。
师:这退路是谁堵死的,生:项羽自己。
师:是啊,项羽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带着部队去打仗。
项羽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生:有勇气。
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生:足智多谋。
师: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看来项羽的计谋是成功的。
生:鲁莽。
师:不计后果,不留退路,你读出的是鲁莽。
我同意~师:那在《破釜沉舟》里的项羽,我们一起来概括:不留退路的勇气。
请继续交流。
生:我们交流的是《妇人之仁》。
我们感受到项羽的婆婆妈妈。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
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时候,他却不封了。
就是封了,他也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
所以说,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师:你们的证据极为充足。
但婆婆妈妈,却不是一个将军应有的风格。
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生:我觉得项羽优柔寡断。
在封官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
师:嗯,作战应该坚决果断,优柔寡断可是兵家大忌。
战功卓越的项羽,也有不可原谅的瑕疵。
(板书:优柔寡断)生:我们交流的是《一决雌雄》。
我们觉得项羽武艺高强,有霸气。
师:那你能读读你找到的语句吗,生: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
生:我觉得这里的项羽性格直爽,不转弯抹角。
师: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我还想让同学们读读刘邦说的那句话。
生: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也不愿与你直接斗勇。
”生;我懂了,项羽有勇无谋。
师:你的反应真快,立刻理解到了项羽在计谋上的不足。
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在《一决雌雄》里我们确实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板书:霸气十足有勇无谋)生:我们交流的是《四面楚歌》。
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觉得项羽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师:宁愿自刎,也要保留尊严,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我觉得项羽死要面子。
师:怎么这样理解,生:其实项羽可以安全地过江,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组织家乡的青年继续战斗。
师:这叫东山再起,从头再来。
生:我觉得项羽有自知之明。
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经历这次失败,项羽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所以自杀也是应该的,不要再等到别人来处罚。
师: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此处应该有掌声。
从《四面楚歌》的成语里,我们读到了保持尊严,死要面子。
好象还有一个成语在等着我们, 是谁呢?生:《沐猴而冠》。
师:“冠”还是“冠”呢,生:“冠”。
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这里的“冠”是帽子的意思,所以读“冠”。
师:真会学习。
这句话其实具有讽刺的味道,是讽刺谁的,生:项羽。
师:他想讽刺项羽的什么,生:只有君王的表面,却没有君王的才能与气度。
师:这个人劝说项羽成功了吗,生:没有成功,反而把小命给丢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项羽,生;心胸狭窄。
师:不能容天下之事。
生:倔强。
师: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也叫固执己见。
生:我还觉得项羽心狠手辣。
师:没错。
好心好意地劝说,结果命黄泉。
《沐猴而冠》让我们看到项羽固执己见、心胸狭窄的影子。
师(指板书):《取而代之》的胸怀大志,《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一决雌雄》里的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四面楚歌》保持尊严、死要面子,《沐猴而冠》的固执己见与心胸狭窄,让我们看到项羽的性格。
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一个人身上可以具有那么多的性格。
生:我觉得人物的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师:是啊,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五、紧扣性格特征,思辨人物成败师:这几个成语大致可以概括项羽的一生: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破釜沉舟的毅然决然,让秦朝成为历史,项羽成为西楚霸王。
楚汉相争,沐猴而冠的项羽要和刘邦一决雌雄,最终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师:项羽的人生很短,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长。
在你眼里,项羽是成了,还是是败了,生:败了。
师:就战争而言,项羽的确败得很惨。
(指板书)能在性格里找到项羽失败的原因吗,生:优柔寡断。
生:有勇无谋。
生:固执己见、心胸狭窄。
生:死要面子。
师: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毕竟是闪着光芒的人物,一定有他的成功之处。
我们来找找他成功的因素。
生:青年时期的胸怀大志。
生: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
生:霸气十足。
师:在我们看待问题时有时可以换换角度。
透过项羽最后的自刎,我们发现了项羽的失败,但同时也发现了项羽的成功。
生:项羽失去的是生命,却被后人称为英雄,这也是一种成功。
师:是的。
真正让项羽流传下来的,就是他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那种宁为玉碎,不为全的光芒。
我们一起读读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性格与成败的关系,生:我觉得人生性格可以影响人生成败。
生:我认为人生成败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师:其实,人生成败往往与人物性格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读读关于项羽的其他故事。
下课~课前准备:《读成语说项羽》这组文本,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所以事前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人生经历。
看来,这种铺垫是有效的。
学生在提炼项羽性格的过程中,能不拘一格,各抒己见,非常不错。
只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飞得过远,而我没能很机智地收回。
,以至于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同时,对项羽人物性格与人生成败的讨论,我尽量地做到学生简单体会即可,没能过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