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刘学红

一、问题的发现与描述

(一)一封封没有发出的信

一天,在四年级老师的办公桌上我发现了许多没贴邮票的信封,出于好奇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真的有信。哦,原来是老师在教学生写信和写信封呢!既然写好了为什么不真的发出去?学生在信中写了什么,会不会真的有要紧事要告诉收信人?但我想如果学生知道他们的心血、心声就这样随意地被搁置在这里,下一次再有这样的学习任务时,他们还能像这次一样去认真对待吗?

(二)一种难写的习作

开学初我在新接的四年级班里做了一份问卷,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认为哪类文章写起来困难?全班36份有效问卷,13人认为写景文章困难,百分比最高。数据验证了我平时的观察结果,学生们看到过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为什么还认为写景文章难?张志公先生对此有过明确的阐述:“北京的老师时常出‘北海’之类的题目,这当然可以。不过,为什么要写北海?写给谁看?还是不大管。我认为,不管不好。

学生熟悉北海,却对着《北海》发愣,就是因为写作既无对象,又无目的,叫他从何处说起?

其结果,学生只能憋出一些话来说说”。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写作的对象和目的”就是所谓的“读者意识”,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定位、阅读需要、阅读期待等因素纳入自己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过程,教师有了读者意识自然也就不会把学生写给收件人的信搁置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了。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读者意识缺失的现状

通常,学生的习作写完之后,除了教师几乎没有第二个读者。而即使是教师,读完以后也很难通过几句评语反映出真实多样的感受;教师费尽心思整出的评语也引不起学生的关注,造成了读者意识的缺失。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我国作文教学从不规定读者对象。这种做法不仅抹杀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意义上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在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时,从来不考虑要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样一来,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失去了其交际性,这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性文章的写作,把习作训练当作必须完成的“作业”和“任务”来对待,使习作变成了脱离社会需要的任务,学生不知道写文章是为了什么,根本体会不到写文章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按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习作教学却明显少了“为什么写”这一程序。“为什么写”的问题,实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写给谁看,二是写了有什么用,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也就是写作的目的问题。

作文写好交给老师后,学生得过几天才可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在第一个案例中,如果教师指导学生真的把信寄了出去,或许还能得到收信人的回信,寄信人再写再发,这样的交流互动、循环往复必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读者意识功能的探讨

在中国的语文教育史上,夏丐尊、朱自清等曾力导“读者意识”写作观。夏丐尊在《文章作法》中认为“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英国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阶段学习大纲中要求:“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

以及想象中的读者,”胡根林在《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一文中说日本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对象意识训练。

(一)读者意识是习作教学的基点

认识读者意识还要从最基本的论题开始:人为什么要写文章呢?写文章是一种繁复的表达活动,如果没有需要我们还要不要动笔写文章?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这就需要与人联系和交流,写作正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己、沟通他人、维系社会的一种手段。写作的成果是文章,因为文章的价值只有读者的参与才能得以体现,只有读者参与,文章的语言符号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说写作实际是应用于读者,记忆的储存目的是为了自己(自我读者)和读者能长期保持;情感的抒发和宣泄需要赢得读者的共鸣和理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需要读者的接受和互动;思想表达和沟通需要读者的认可和对话。作者写作实际就是有想法要告知读者。作者的文章被读者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作者和读者合作、对话、交流的过程。

(二)读者意识的主要功能

1.选择功能。为了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我们不可能没有表达和交流对象的乱写一气。写作教学中同样不可以不顾“写给谁看”的问题,不加选择地就要求学生写、写、写。

2.驱动功能。如果学生在写作时更多地关注阅读对象,赋予习作更多的社会交际方面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

3.反馈功能。读者的阅读反应影响着作者后续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作者后续的写作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当他们的习作获得他人的评价,他们就会从中发现自己习作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还会在下一回的练笔中进一步思考自己要怎样写得更好。如此一来二去,不知不觉间,其作文水平就会因读者的影响而慢慢得到提高。读者意识使学生找到了习作的对话者,而每次对话后的反馈,可能都是学生习作冲动的起点。

四、读者意识的树立与实施的阶段性策略

习作教学如何让读者“在场”呢?

(一)习作命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

习作命题是习作的开始,更是树立读者意识的最早契机。比如,自我介绍类的作文学生写过不少,但为什么要写?写过之后给谁看?有一次作文考试是这样要求的:班里要设立一些为同学服务的岗位,如体育委员、劳动委员、语文课代表、图书管理员

教师鼓励大家自我推荐。请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岗位,写一篇自我题荐稿,争取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可。这样的命题把传统的自我介绍稍作“变脸”,它却传达给我们很多的信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习作的读者意识和应用价值追求。朱自清在《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中说过:“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这种自我推荐稿类似于个人简介、求职信息,这样的练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真正的事实,一定会有真正的读者。学生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命题习作呀!

再比如,学生经常被命令要写“我们的学校”这类作文,但这不是他们自愿要写的,如何变被动的写为主动的写?我利用每学期都会有新同学转来我班的契机,把这类命题作文稍作改变:李玲同学即将从湖南长沙转到我们班,为了让她尽快地融人我们的校园和班级,请你为她介绍一下西辛小学的情况,让她在未进校门之时就了解学校、了解大家。

另外还有很多生活命题,具有小、实、适的特点,都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每出台一项班规,都要先经过辩论,言之成理、支持率高的就给予采纳。逢年过节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好友写贺卡、信件,并评选出优秀信使。这种习作训练本身具有很强的对象性,也很讲究交流互动,对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有立竿见影之效。

(二)习作指导:让学生知晴写什么,怎么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