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制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包括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和技术创新。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与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和管理机制。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包括培养政治人才、舆论力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6、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和更新、创造文化等方面。
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和XXX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9、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学生研究的榜样,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
因此,教师的主体性和示范性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5.个体性和群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经历,而教师也是如此。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许多老师,这些老师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具备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
道德素养包括具有道德标准;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科学文化和教育科学;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自我调控;心理素养包括心理健康。
1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主要关注人际关系;关注情境阶段主要关注教学情境和研究成绩;关注学生阶段主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也是教师成熟的标志。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30题
科目二.必背简答题30道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多现身1)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牛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且P MT 1权利3) 教育的民主化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所月)s 的文= 北4) 教育的多元化神生汪名= 化在新音r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的反映5)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决定教育的性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筒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展任务。
展任务。
教育」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刻光已性c、~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拥有鲜亮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够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合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经过对少儿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重视经典的识记和背诵,拥有必然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1)逐渐明确了小学教育为一般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凑近,采用修业年限为 6 年的“4—2学”制 ;(3)逐渐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获取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完满 ;(4)办学系统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4.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别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详尽包括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授课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组成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实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久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久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相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相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诚然要受必然社会的政治经济等要素的限制,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拥有其相对独立性。
【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备考建议——简答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小学教育的任务(★★)【口诀:观察学习,分辨价值】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
具体任务:1.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
2. 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3. 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大价值。
4. 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
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口诀:小鸡(小学教育特点)记(基础)忆(义务)特(特殊)全(全面)】(1)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2)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等,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3)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4)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具有发展可能性,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
3.简述学校在教育形态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4.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
【笔记】小学科二简答题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基础知识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龟速够防守)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③制约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两再一新促生产)①是劳动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体内两权一目的)①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②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决定受教育权⑤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5.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人鱼公主促政治)①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②促进政治民主化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两传选新促文化)传递、传播、选择、更新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两客观、主观、理论)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思想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社会、人、学制)9.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连长主动)复杂性和创造性。
连续性和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个体性和群体性。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心理能知道)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11.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微观专反)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教学反思12.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两爱两人)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13.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理念。
(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思)14.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内容。
(职业修养教育学生)职业理解与认识、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心理学基础知识1.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简述教师劳动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一)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二)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总结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权(3)决定教育目的(4)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决定教育体制(6)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政治功能(I)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观念影晌教育观念(2)具有价值定向作用(3)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4)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6)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5.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文化(2)改造文化(3)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更新和创造文化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3)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8.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9.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蒂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1)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保证方向;(2)额育,认识基础;(3)体育,物质前提;(4)美育,协调各育发展;(5)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础。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2.简述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2)查找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保存/传递功能;(2)教育的文化整理/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传播/交流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记忆口诀:包拯传新人4.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记忆口诀:科技小猪5.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口诀:归家寄腌菜6.简述五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2)智育。
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
(3)体育。
体育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起着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7.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记忆口诀:两爱三人四心8.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理念(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20世纪之后教育特点?P2521.教育终生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当代化❖小学教育特点?P2521.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方面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P25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标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学校文化功效?P2591.导向功效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影响教育制度原因(确定学制依据)?P264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影响❖注意品质?P2685.注意范围6.注意稳定性7.注意分配8.注意转移❖遗忘曲线规律?P275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刻发生,而且遗忘进程是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特点,而且达成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性?P278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适宜环境2.重视创造性个性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问题处理影响原因?P279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2.定势与功效固着 5.情绪与动机3.已经有知识经验❖意志四个品质?P283-P2841.意志自觉性2.意志果断性3.意志坚持性4.意志自制性❖影响能力发展原因?P2871、先天原因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原因)❖影响人格形成原因?P2881、生物遗传原因2、社会文化原因3、家庭教养原因4、学校教育原因5、个人主观原因❖课程标准概念及其组成?P296课程标准是国家依照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关于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序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提议、附录。
(其关键部分是课程目标)❖影响课程开发主要原因?P297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原因。
1.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收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P2991.实现课程功效性改变2.表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络4.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P306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法?P3071.观摩和分析优异教师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基本内容P308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备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推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教资笔试中小学科目二必背84道简答题
1、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3)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4)没有阶级性(5)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口诀:两生三没2、古代教育有哪些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口诀:阶道专刻象3、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4、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5、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口诀:段容摸狗(结构)肚(速度)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口诀:两权一目的7、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口诀:宣(选)传融创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口诀:三有教师控9、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速时开饭(规范)10、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看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简答题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条件及作用:(1)生理遗传,为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3)学校教育,是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简述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曲线”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1)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任务难度越低,动机水平越高;(3)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统一,高等要大众,终生要建立)(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双基+全而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了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9.教师职业素养:(身心能知道)①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
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的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要做到因材施教。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科目2简答题汇总
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兴趣、和思想境界。
1.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前苏联的维果基斯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告诉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所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和语言讲解密切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3.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教学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9.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1)教学原则:教学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和自觉性的一系列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共54题)1、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内,体段结)答;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答;(1)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答;(1)决定教育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决定受教育权、(5)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机制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人鱼公主促政治)答;(1)培养政治人才(2)舆论力量(3)推动民主政治建设(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6、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功能(两传选新促文化)答;(1)时间上——传递、保存(2)空间上——传播、交流(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产生新文化、培养创造性的人才)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单选)a)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b)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9、教师劳动的特点:答;(1)复杂性(多:目的、任务、对象)和创造性(变: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教育机智)(2)连续性(时间——从早到晚)和广延性(空间——校内到校外家纺)(3)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间接性(培养人才)(4)主体性和示范性:老师自身是一本教科书,向师性(5)个体性(独自完成)和群体性(从小到大经历很多老师)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口诀:心理能知道)答;(1)道德素养:具有道德标准(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本体性知识)、科学文化、教育科学(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自我调控(4)心理素养:心理健康1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答:(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人际关系(2)关注情境阶段(教学情境),学习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个别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成熟的标志12、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微观专反)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1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师生能终身)答;(1)师德为先(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2)学生为本(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14、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师德为先理念是什么意思(两爱两人)答;(1)热爱事业(2)关爱学生(3)为人师表(4)教书育人15、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能力为重理念是什么意思(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答;(1)理论实践的能力、(2)研究学生的能力、(3)实践反思的能力16、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答;(1)确定研究课题(2)文献检索(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计划,设计方案(5)收集整理、分析资料(6)做出结论(7)撰写成文17、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墓里多组戏精)答;a.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b.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c.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d.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e.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f.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8、防止遗忘的方法(法官及时,返回分配)答:(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1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脑激励法)2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口诀:思恋良方)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1、良好性格的培养(口诀:我的三观在集体,强化榜样因材施)答:(1)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强化行为(3)榜样示范(4)集体教育(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22、简述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答:(1)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专家(2)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领悟(4)运作的课程——教师实际实施(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23、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构成和地位可以简写也可以不写,前面重点)答: 1.课程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1.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P7(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的表现。
P12(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与手段。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13(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P14(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5.简述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
P16(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P20(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区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P23(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 简述教师知识素养的内容。
P25(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条件性知识。
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
P26(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1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P27(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1.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理念。
P27(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
(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1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P43(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P47(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4.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P49(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15. 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P50(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16.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P61(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个人勤奋的影响。
17.简述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
P62(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8.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P68(1)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
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19.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P73(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0.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P84(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
P951.知识观。
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3.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2.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P105(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3.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P106(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24. 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P106(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P110(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6. 简述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P112(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7. 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P138(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8.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P181(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P184(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0.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P187(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1.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P188(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2.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P194(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P196(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4.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P198(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5.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P198(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36.学习动机的培养。
P214(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37.学习动机的激发。
P215(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