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

读书心得——《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

读书心得——《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丰乳肥臀》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过程中备受世界文坛瞩目的作品。

该部小说讲述了上官鲁氏在上世纪遭遇的各种政治动荡,她的女儿在动荡的环境中进行恋爱。

故事历经抗日斗争、两党协作、我国数次政治变革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作品根据上官家族的变化描写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说最吸引人的一点是故事中含有众多地方性文化意象,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大量的文化意象都是利用隐喻性语言进行表达的。

这些隐喻已经超出了原本语言修饰的范围,体现了莫言的思想情感,影射出了小说的主题。

若完整的找出作品中的隐喻性语言,并将其作为线索去探究英译本对文中这些隐喻的把控,可明显看出英译本对原著的展现程度。

1.概念隐喻的概述对隐喻的深入探究最早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所出现。

他表示,隐喻性语言属于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方法。

从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森共同创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后,相关人士开始对隐喻的概念展开研究。

认知学专家打破了亚氏的隐喻范围,重新提出了关于隐喻的思维模式。

莱考夫和约翰森表示,隐喻实际上是以源域为基础来认知目标域。

源域按照人们的经验形成,有着完善且连续性的结构,其中的概念比较详细。

而目标域的整体结构相对来说不够清晰,其中的界定也比较抽象。

概念隐喻是一种抽象性的概述,在这一抽象界定下会存在许多详细的隐喻性表达。

由此能够看出,认知理论跨越了原有的修辞理论,更加注重隐喻性语言表达蕴含的概念隐喻。

2.《丰乳肥臀》的主题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大量隐喻性的表达都含在概念隐喻体系当中。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逃荒过程中,母亲曾说过:“娘活了大半辈子了,总结出了几个道理。

那就是天堂再好,也不如家里那三间破旧的屋子。

孤身野鬼,害怕正直的人。

”这句话让上官金童印象深刻,其准确地表达出了该部小说的主题。

即对家和破旧屋子的不舍是广大村民对家乡最深沉的依恋。

万事艰难,人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始终未变。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关键词】《围城》认知翻译隐喻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9—8534(2011)02—0034一04 一、隐喻——一种认知行为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理查兹指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日常会话 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乔治・莱考夫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 的语言中,思想中。我们赖以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 系统,从本质上讲,也是隐喻性的。”(【akoff& Johnson,1980:4)他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 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ibid:5)。 莱考夫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 解释隐喻现象.从而得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是 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参照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 概念去认识或思考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概念的认 知方式。隐喻实际上就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映射。 莱克芙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TIME IS
Mrs.
so
Sun said.
are
“She
has

fianc6 and
is
stiU
nirtatious?We
already antiques.At
new
least we’
Ve
leamed something
this
time.”
2.辛楣教训了李梅亭一顿,鸿渐背后对辛楣到: “那雌老虎跳出来的时候.我们这方面该孙小姐出 场,就抵得住了。” …“When

lener was sad
enough
to
moVe
hean of stone… 评价:该类隐喻
源语.目标域喻源域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074《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翻译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阐释翻译。

从文化翻译视角,对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英译本中文化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 键 词] 《围城》;文化意象;隐喻;翻译策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唐 甜 申卫华翻译是人类的一项活动,人类借助语言进行的交流包括文化交流、文学研究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伴随着多样化的翻译理论。

现代翻译理论在哲学、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诠释和再诠释,其成果丰富多彩,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语言学角度讨论的翻译理论已经转向文化角度。

随着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等翻译领先人物的出现,使20世纪90年代的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不再主要强调“对等”和翻译技巧,而是将翻译研究的范围从过去的文本分析扩大到对翻译中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译者个人对译文的影响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的研究。

文化研究理论家建立了翻译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在宏观翻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基于文化研究理论,笔者拟对小说《围城》(Jeanne Kelly 和Nathan K. Mao 译)隐喻翻译中的文化转译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翻译中的文化转译一直是文化研究的重点,隐喻通常承载着一种语言最突出的文化特征。

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隐喻蕴含大量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在不同情况下,有些隐喻的转译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主要论述了《围城》中隐喻的文化多样性、文化转译中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围城》隐喻翻译中的一些有效技巧。

一、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现代翻译理论涉及语言间的翻译,包括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语言学派将翻译视为“科学”。

语言学派的理论家从更系统的角度研究翻译,更关注语言的语法、句法和语义;关注文本,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并找到等效性。

《小王子》中的隐喻汉译初探 开题报告

《小王子》中的隐喻汉译初探 开题报告

《小王子》中的隐喻汉译初探开题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飞行员与降落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小王子相遇并相互交流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深刻的哲理和悲情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人性和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

在小王子的旅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来展现人类社会和人类内心的复杂状态,这些隐喻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更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深层次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小王子》中的隐喻展开初探,并试图分析这些隐喻在中文翻译中的表现与传达。

一、《小王子》中的隐喻《小王子》中的隐喻无处不在,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寓言和象征来揭示人类的深刻内心。

小王子的星球是一个象征着人类内心的神秘空间,每座星球上的花朵、狐狸、蛇等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朵自恋的玫瑰,代表着人类内心的虚荣和自恋;狐狸是小王子的好朋友,象征着友谊和情感的珍贵;而蛇则象征着死亡和永恒。

这些隐喻通过小王子的旅行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故事情节中领悟到深层次的内涵。

《小王子》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的隐喻在不同语言版本中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文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来恰当地表现隐喻所蕴含的深意。

有些隐喻因为文化差异或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在翻译中产生一定的困难,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

三、研究的意义研究《小王子》中的隐喻对于理解和解读这部经典之作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隐喻可以深化作品的内涵和表达,使读者更好地领悟到作者的意图。

在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分析《小王子》中的隐喻如何在故事情节中体现出来,更可以探讨这些隐喻在不同语言版本中的表现和传达,从而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四、研究的方法本研究将以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小王子》中的隐喻以及其在中文翻译中的表现。

以《檀香刑》为例,英汉动物隐喻对比与翻译

以《檀香刑》为例,英汉动物隐喻对比与翻译

以《檀香刑》为例,英汉动物隐喻对比与翻译1 概述在修辞学中,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

从广义上讲,隐喻就是“比喻”,是一种与其他比喻性修辞不同的修辞格,指的是“由于两个不同事物的特征上,存在着的某一类似的地方,所以可以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代另一个事物”。

而狭义中的隐喻则是指“比喻”中的一种类型,在英语的各种修辞格中,隐喻是最常用的一种。

18世纪Lakoff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隐喻认知观”,强调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

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现象比比皆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花到动物都存在着一定的隐喻。

“猫”“狗”之类的动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动物和人类的活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种相同就在语言层面出现了动物隐喻。

在英汉小说中,存在着大量对动物的描写,这些描写承载着相似或者相异的文化内涵,分析和探讨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我们进行翻译工作和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动物的认识将会大有裨益。

本文将以英汉中的常见动物为研究对象,从英汉“动物”隐喻的异同、异同产生原因进行对比,并希望对理解与翻译“动物”隐喻有所帮助。

2 英汉动物隐喻内涵对比与原因动物文化是各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虽然在有的方面动物的某些寓意是相同的,但是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别,大多数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

2.1 英汉动物共有隐喻表达在隐喻机制里,英汉中都设有“人是狗”这一隐喻概念,英汉中都存在着“行为卑劣,道德低下的人是狗”这一说法。

2.2 汉语中特有动物的隐喻“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与人类共同患难的伙伴,是一种通人性的动物,同时也有许多谚语可以说明例如“义犬救主”“犬马之劳”等。

但是在特殊的语境中也有其他的含义,例如狗仗人势中就将狗寓意为一种仗势欺人的小人形象。

“猪”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是指财富、吉祥的象征,中国还有“猪送元宝”一说,一头肥硕健壮、笑容可掬的猪,立于元宝钱堆之上,双手拱送一枚大元宝。

英译《围城》中的隐喻翻译解读

英译《围城》中的隐喻翻译解读

的形式转换之后藏着深层 的认知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都 是通过译者本身来完成 的,同样翻译也就是把不同的语
言 知识域 的概念相联系 ,在汉英读者 的思维 中形成 “ 映
射 ”的过程 。可见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 。翻译主体的认 知 能力 和思维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译者在透彻理解原 语语篇所表达 出的各类意义 的基础上 ,要尽量将其在 目 标语 中映射转述 出来 ,在译文 中应着力勾画 出作者所 欲
描写 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 王寅 :2 0 ) 05 由于人类一直生活在 同一个星球上 ,一定程度上有
书的英译本 ( 珍妮 ・ 凯利 茅国权译 ) 揭示 隐喻汉英 来
二 、 隐 喻 与 认知
翻译和认 知的关 系。 18 年 L kf 和 Jh sn 提 出的概 念 隐喻 理论 90 ao ono
收稿 日期:2 0 .21 0 91.0 作者简介:吴 桐 (9 7 ) 18 一 ,九江人 ,江西师范大学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 习海宇 ( 9 3 ) 1 8一 ,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 向:翻 译理 论与实践 。
7 8
1 直译 .
女人影 子就 怕了。 ”
“ v g r e t enjt y' me, eael e Hai cnl be ie b w n e y ld o n w r i k
疏 、寡陋 、愚笨都掩藏起来。( 钱钟 书 ,20 : 0 21 0)
T i i lma t s e d wo l u c in t e s me a h s dp o ,i e me , u d f n t h a s o
长篇小说 ,以犀利幽默的手笔描绘 了国难时期各个 阶层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围城》为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围城》为例

收稿日期:2020-8-27 1 《围城》简介1.1 《围城》及作者简介钱钟书,作家、文学研究家、清华大学教授,著有《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等。

其中,《围城》这部长篇小说深受大众喜爱。

该小说虽是虚构的,但却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缩影,被誉为中国现当代的《儒林外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中文系硕士珍妮 · 凯利(Jeanne Kelly )与华人学者茅国权(Nathan K. Mao )把《围城》译为英文,该英译本被美国图书协会选为1980—1981年度卓越学术著作。

1.2 《围城》隐喻的既往研究《围城》隐喻的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关联理论、认知学等方面。

喻婷婷(2008)表明,在隐喻翻译中直接翻译应是译者首先考虑的方法。

李军艳(2009)也指出,文学翻译的目的决定其翻译应以直接翻译为主、间接翻译方法为辅。

曾昱茜(2018)基于四种基本的情感因素——愤怒、快乐、悲伤和爱,分析了《围城》中的情感隐喻,发现概念隐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 生态翻译学 2.1 生态翻译学的定义根据胡庚申(2008:11)对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围城》为例□ 胡文婷江南大学[摘 要] 隐喻作为一个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英译策略进行研究。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研究范式。

生态翻译学认为生态、适应和选择是核心概念。

本文借由该理论框架,着重从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围城》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更好地探索隐喻翻译新路径。

[关键词] 隐喻;生态翻译学;英译策略;《围城》[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4-0025-03学的定义,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生态学方法,或是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翻译的研究。

汉英翻译中比喻的翻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汉英翻译中比喻的翻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8期总第634期汉英翻译中比喻的翻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摘 要: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以及散文。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在这些文学体裁中,散文因其短小精炼、语言朴素而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翻译家张培基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归化是更为常用的翻译策略,占主导地位;异化作为补充的翻译策略,适用于汉语散文英译。

本文将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高频率出现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张培基在翻译明喻和暗喻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而验证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否与其翻译的目的相符。

通过比较两对密切联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直译的适用范围比异化更广,而归化则比意译更为常用。

关键词: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修辞手法;归化和异化作者简介:盖栩晨,女,山东理工大学,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典籍翻译。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迅速,翻译成为连接中外的重要桥梁。

纵观中国近现代翻译事件的历史,不难发现,外文尤其是英汉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而汉译外活动则少之又少且缺乏被学者关注的注意力。

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解释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呢?答案肯定是通过翻译。

众所周知,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无形的,它渗透到一种语言中,而语言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

一、张培基和《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1921-2021)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文学系。

194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曾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起诉科担任翻译。

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完成了英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然后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据统计,《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共四辑,收录了179篇通俗精妙的现代汉语散文,均由张培基翻译。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随着人类思维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折射到文化学术层面,也就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高级英语文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想要使文章翻译的行云流水,尤其是在高级英语语篇中,就必须重视隐喻的翻译技巧。

隐喻,让文章显得更贴切,如果翻译得当,能更接近原作的地道表达;如果翻译不当,极有可能使文章晦涩难懂。

所以,掌握高级英语语篇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标签:高级英语;隐喻;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引言隐喻,在语言现象中很常见,因为它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由于隐喻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往往感觉很难把握,难以自如驾驭。

究其原因,还是对其本质特征没有十足的把控,所以,本文将从隐喻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实际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英语隐喻翻译的方法。

二、隐喻的特征及其翻译中的问题(一)隐喻的特征。

在我们所知道的修辞手法中,隐喻应该算得上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可否认的是,其在现代文章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英语翻译中。

隐喻,和其它修辞手法一样,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只不过,不同于明喻,隐喻是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从而做到形象比喻。

所以,概括起来,隐喻有三个特征:(1)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想要判断某个词是否用了隐喻,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备三个条件:即是否有主体、喻体以及喻意。

隐喻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找相似,然后以此为基础,转移意义。

(2)隐喻义往往与字面意思相对立。

作家之所以选择隐喻,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所使用的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境发生冲突,所以用和语境相符的另外一种理解来代替。

隐喻,毁灭的是字面意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会诞生新的意义。

(3)可以表达语言行为的各种微妙特征。

隐喻,应当从特定的语境中产生,这也就意味着情景因素对隐喻句的创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境造就主体意义,而主体意义又为隐喻做铺垫。

(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英译汉中隐喻译法探究

英译汉中隐喻译法探究
I u n s mm e t st e e r S i u d e e a mi o n t e b e s o ri i h a t q i y . r r i r a t f h’ l r h
nat r . u e 一
众所周知 ,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方式 , 被世界各种语言各
a dulOte a ( d et me f h n 给火上加燃料, 火上浇油。 【 译1 brs f a e 同一种羽毛的鸟)翻一丘之貉。 i a e hr do ft ( da r wwa rnai e t i sv ( e e 用筛子打 【 竹篮打水一场 空。 译] lo r ede hyt k草堆里找针)翻大海捞针。 o kf neli a as c( oa a n p tees o mo e i o t r(  ̄ 生烟) 无风不起浪。 hr k t u eL" in s wh f ) i [ 嗣 klWOb d i n o e i i s t o e tn ( lt r w h s 用一块石头打死 两只鸟) 】 降 一箭
1 喻体不同的习语 , 意义等同翻译
由于英汉文化间的差异 , 有些英汉 习语 的喻义相同或相近, 但 所用 的喻体却不同。 对于此类英语习语, 可以用汉语中的相关的习 语来翻译; 例如:
Dr a e ms
Ho df s t e ms l a t od a r F r f r a i 0 l i d e msde L f r k n w n e i i i ab o e ~ i z d br es d T a a n t Y h t n o . c l f
[ “ ” 罗 直嗣 熊国 俄 斯在欧洲棋格 中的蹩脚处境
【 意泽J 与熊共舞一 俄罗斯在欧洲格局 中的尴尬境地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1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1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2《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3《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姬的性格4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5Fea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Bilingual Teaching6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7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8《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9《蝴蝶梦》中女主角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10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11美国宪法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之研究12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1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14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15 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16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7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18耐克公司Ps营销策略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启示19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20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21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22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2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24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25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26《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27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28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29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30Shylock’s Tragedy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31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32论英语谚语的翻译33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34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35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谚语的英汉互译:动态对等36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37《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38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39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40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41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42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43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44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45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46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47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48On Mark Twain's Contributions to Realism49论“黑”字所体现的对美国黑人的种族歧视50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51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52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53《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5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55《围城》中文化词的英译策略56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57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58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59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60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61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62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63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64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65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66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67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68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6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70《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71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72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73“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74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75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76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77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78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79基于《生活大爆炸》研究合作原则的违反80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81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82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83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84Differences of Time Ori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Background 85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86论《红字》的模糊性8788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89英语中常用修辞格90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91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92《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93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94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95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96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97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方法98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99 A 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100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101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02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03《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104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105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106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107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108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109《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110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111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112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113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114《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115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116《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117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118《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119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20《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21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22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123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124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125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126对《红字》中罗杰齐灵沃斯的新认识127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128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129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130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131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132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133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134美国影视剧中的俚语翻译135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136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137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38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139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40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41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142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143论麦琪的悲剧144从《大卫科波菲尔》女性人物形象分析来看狄更斯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观145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146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147从《麦琪的礼物》分析欧·亨利的内心世界148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49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150《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151试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152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5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54《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155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156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157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58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59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160论被动句的翻译161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62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63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164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16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166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167文化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168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69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170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171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172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173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174《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175浅析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176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177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78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179《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180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181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82茶文化和咖啡文化183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84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85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186Th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ity of American Slang187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188《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189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190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191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192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193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194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95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196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与翻译研究197《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198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199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谢伯茂之死》中的隐喻翻译.doc

《谢伯茂之死》中的隐喻翻译.doc

《谢伯茂之死》中的隐喻翻译
本研究以作家鲁敏的短篇小说《谢伯茂之死》作为英译材料。

该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寻找信主人的故事,讽刺现代人精神意义上的死亡。

源语文本中存在大量隐喻,这是让国外读者难以理解的关节囊。

作者通过大量的隐喻书写人性的“暗疾”,刻画出人性丑陋的一面,力图还原底层民众生活的真实状态。

本研究结合关联理论,采用保留喻体加补充、直译法、替换喻体法、意译法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

本研究表明,在英译隐喻时,译者应尽可能地采取保留原喻体的方法。

译者的意图是让目的语读者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去获得语境效果,并扩大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

当目的语文化与源语文化有共通时,则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当目的语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源语隐喻的意象,但目的语中存在类似表达的情况时,则可采用替换隐喻意象的方法。

由于中西方认知的差异,保留喻体的方法无法让译语读者理解,且读者所作出的推理努力远大于其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以减少目的语受众的推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案例分析表明,保留喻体加补充与直译的隐喻翻译方法,凭借文化共性可以帮助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而中西认知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则通过替换隐喻意象与意译的方法,通过减少目的语读者不必要的推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在关联理论的原则下,保证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面对同一隐喻内容时能有相同的反应,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本文期望通过对隐喻翻译方法的分析,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帮助目的语受众准确地了解中国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翻译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翻译

课时训练5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基础夯实1.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在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回旋加速器B.日光灯C.质谱仪D.速度选择器答案:B解析:日光灯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2.德国《世界报》曾报道个别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电磁脉冲波武器——电磁炸弹.若一枚原始脉冲波功率10 kMW、频率5 kMHz的电磁炸弹在不到100 m的高空爆炸,它将使方圆400~500 m2地面内电场强度达到每米数千伏,使得电网设备、通信设施和计算机中的硬盘与软件均遭到破坏.电磁炸弹有如此破坏力的主要原因是()A.电磁脉冲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B.电磁脉冲产生的动能C.电磁脉冲产生的高温D.电磁脉冲产生的强光答案:A解析:电磁脉冲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使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电场.3.(多选)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穿过如图所示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d(d>L),已知ab边进入磁场时,线框刚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进入磁场过程和从磁场另一侧穿出过程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51130077)A.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B.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反C.线框穿出磁场产生的电能和进入磁场产生的电能相等D.线框穿出磁场产生的电能一定比进入磁场产生的电能多答案:AD解析:根据楞次定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线框穿出磁场时的速度比进入时的速度大,因此,线框穿出磁场产生的电能一定比进入磁场产生的电能多.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铜质小闭合线圈静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贴近线圈,沿线圈中线由左至右从线圈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线圈始终保持不动.则关于线圈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51130078)A.N先大于mg ,后小于mgB.N一直大于mgC.f先向左,后向右D.f一直向左答案:AD5.如图所示,线圈L的自感系数很大,且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在开关S的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灯丝不会断)()A.S闭合,L1亮度不变,L2亮度逐渐变亮,最后两灯一样亮;S断开,L2立即不亮,L1逐渐变亮B.S闭合,L1不亮,L2很亮;S断开,L1、L2立即不亮C.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亮度不变;S断开,L2立即熄灭,L1亮一下才熄灭D.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则逐渐变得更亮;S断开,L2立即熄灭,L1亮一下才熄灭答案:D解析:当开关S接通时,线圈L的自感系数很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相当于L1和L2串接后与电源相连,L1和L2同时亮,随着线圈L中电流的增大,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计,线圈L的分流作用增大,通过L1的电流逐渐减小为零.由于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通过L2的电流增大,L2变得更亮.当开关S断开时,L2中无电流,立即熄灭,而线圈L将要阻碍本身的电流变化,线圈L 与L1组成闭合电路,L1要亮一下后再熄灭.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6.(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固定一个“U”形金属框架,框架上置一金属杆ab,不计它们间的摩擦,在竖直方向有匀强磁场,则() (导学号51130079)A.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并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B.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并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C.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并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D.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并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答案:BD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当磁场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7.(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自感系数很大的电感线圈,N为试电笔中的氖管(启辉电压约70 V),电源电动势约为10 V.已知直流电使氖管启辉时辉光只产生在负极周围,则()A.S接通时,氖管不会亮B.S接通时启辉,辉光在a端C.S接通后迅速切断时启辉,辉光在a端D.S接通后迅速切断时启辉,辉光在b端答案:AD解析:S接通时,氖管不会亮;S接通后迅速切断时启辉,辉光在b端.8.如图甲所示,有一面积S=100 cm2的金属环与一电容器相连,电容C=100 pF,环中有垂直纸面向里均匀变化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多少? (导学号51130080)解析:Q=CU=CΔΦΔT =CSΔBΔt=1.0×10-11C.9.如图所示,MN为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贴着光滑金属导轨下滑,导轨的间距L=10 cm,导轨上端接有电阻R=0.5 Ω,导轨与金属杆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B=0.5 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若杆稳定下落时,每秒钟有0.02 J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则MN杆的下落速度是多大?解析:由平衡条件知mg=B BLv L得到mg=B 2L2v,mgv=0.02W得到v=mgvRB2L2=2m/s.能力提升10.面积S=0.2 m2、n=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内,磁感应强度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B=0.02t(T),R=3 Ω,C=30 μF,线圈电阻r=1 Ω,求:(1)通过R的电流大小和方向.(2)电容器的电荷量.解(1)由楞次定律知,Φ变大,线圈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所以通过R的电流方向为b→a.由E=n ΔΦΔt =nS ΔB Δt =0.4V得I=E R +r =0.1A(2)U C =U R =IR=0.3VQ=CU C =9×10-6C .11.如图甲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两轨道相距L=1 m,两轨道之间用R=3 Ω的电阻连接,一质量m=0.5 kg 、电阻r=1 Ω的导体杆与两轨道垂直,静止放在轨道上,轨道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2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现用水平拉力沿轨道方向拉导体杆,拉力F 与导体杆运动的位移s 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拉力达到最大时,导体杆开始做匀速运动,当位移s=2.5 m 时撤去拉力,导体杆又滑行了一段距离s'后停下,在滑行s'的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12 J .求: (导学号51130081)(1)导体杆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 m .(2)拉力F 作用过程中,通过电阻R 上电量q.(3)拉力F 作用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解析:(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撤去外力F 后金属棒滑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电能且Q R =12J,Q R Q r=R r =3 得到Q r =4J由12mv m 2=Q R +Q r 得到 v m = 2(Q R +Q r )m=8m/s . (2)由q=ΔΦ=BS=2×2.5C =1.25C . (3)设匀速拉动时拉力为F m ,则F m =B 2L 2v m =8N 由F -s 图象可得:力F 对金属棒做的功为W F =18J由动能定理知W F -W 安=1mv m 2-0 导体杆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电能Q'=W 安=W F -1mv m 2=18J -16J =2J 在拉力F 作用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Q'R =34Q'=1.5J .。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翻译隐喻作为一种独到的语言体制 ,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为哲学家、语言学家们的研究对象。

从公元前 30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月的 2000 多年中 , 隐喻向来被只是看作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 是一种“附带的” , 无关紧要的“装修”。

20世纪 30 年月 , 理查斯的《修辞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第一次将隐喻视为语义现象 , 并放到了句子层次观察。

1980 年 ,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研究专著《我们赖以生计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打破了将隐喻作为一种词( 语 )之间的相互替代的研究思路 , 以为隐喻不只是是一种修辞手段 , 并且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想方式。

隐喻在平时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平时看法系统 , 在实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Lakoff &Johnson ,1980 :4)。

传统的看法以为 , 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 存在着大批的隐喻。

而在介绍、阐述特意知识的谨慎、客观的文本中 ,仿佛就不允许隐喻这种夸饰语言的出现。

这种见解,究其本源,还是因为把隐喻只是视为一种修辞方法。

既然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想方式 , 在经济这一相对抽象、专业的领域中 , 人们就应当会利用相对熟习、简单掌握的经验领域去理解抽象的经济现象、经济理论。

事实上 , 和科技文件同样 , 经济文件中存在着大批的隐喻。

本文旨在阐述经济隐喻的认知功能、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策。

一、经济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文化内涵隐喻是两个不一样语义领域的互动 , 此中某一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领域。

被说明的领域被称作目标域 (target domain) ,说明的领域被称作源领域( source domain)。

隐喻意义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照到目标域, 进而达到从头认识目标域特点的目的。

比如,早在18 世纪 ,Adam Smith 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家财产》(The Wealth of Nation) 一书中 , 就用“无形的手”(invisible hand) 来比喻经济生活中支配资本切割的不行知力量 , 以后又引申为经济现象背后操控经济变化的规律。

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

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

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作者:赵红梅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从语言层面上对小说《洛丽塔》(片段1-3)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新批评”派的理论家威廉·K·维姆萨特对隐喻机制的细致分析为理论依托,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尽可能保留原作中生动有力的形象。

关键词:隐喻;新批评文论;《洛丽塔》引言隐喻(metaphor),以称为暗喻,是传统修辞学中极为普通的一种修辞格,同时也是“新批评”(New Criticism)派最博学的理论家威廉·K·维姆萨特(1907-1975)在其著作《具体普遍性》中论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隐喻与意象紧密相关,鲜明独创的隐喻有助于塑造丰满、鲜活的形象,有助于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身临其境,能闻其声、观其形,烘托氛围。

然而如何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保存比喻性语言形象、具体、简练及意义深刻的特点,成了译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新批评”为理论依据,主要对小说《洛丽塔》(片段1-3)的隐喻进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探讨隐喻机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在译文中尽可能重现源语文本(source language text)的“文学性”(literariness)[1],保持语言的生动性。

一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J·C·兰色姆(John Crow Ransom)《新批评》(1941)一书得名。

在该书中,兰色姆评论了艾略特(T·S·Eliot)、瑞恰兹(I·A·Rechards)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新批评”这个名称便从此流行开来。

新批评派强调诗(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或者内在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而应当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42 中美幽默的比较43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44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45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修辞风格的探析46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47 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48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49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50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5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52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53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54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55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政府调节——浅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56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57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58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59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60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61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62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63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64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65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66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67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68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6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71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72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73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74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75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76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77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8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79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80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81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82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8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84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85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艾丽丝•门罗的《逃离》86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87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8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89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比较90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91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92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93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94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95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96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97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98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99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00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01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102 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牧师的黑面纱》10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104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05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106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10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08 英汉“红色”与“黑色”词汇的对比研究109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11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11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12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113 《红楼梦》人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14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115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6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1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118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分析《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119120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121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122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23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124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125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126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27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128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2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0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131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132 中美人际关系比较133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134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35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3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7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38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39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140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141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42 传播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剧《复仇》为例14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144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145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146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147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48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149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150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151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152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153 非言语交际文化154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55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6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157 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158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159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160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61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62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16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16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165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66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1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68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69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70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7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172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7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4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5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17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77 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与翻译178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79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180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81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182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185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 d in A Christmas Carol 186 分析简爱的美187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188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89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特点探析190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91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193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194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95 从目的论看英文奇幻文学中专有名词的汉译196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97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198199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200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隐喻如何转化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隐喻如何转化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隐喻如何转化在翻译的广袤领域中,外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无疑是一座充满挑战与魅力的山峰。

而其中,隐喻的转化更是一个关键且复杂的问题。

隐喻,作为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元素,常常承载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情感和文化内涵。

因此,如何在翻译中准确、生动地转化隐喻,对于传递原作的精髓和韵味至关重要。

隐喻并非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现象。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隐喻的构建和理解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第一道难题: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找到目标语言中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原隐喻的意义和效果?首先,深入理解原作中的隐喻是成功转化的基础。

译者需要对原语言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等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英语中,“an olive branch”(橄榄枝)常被用作和平的象征;而在汉语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用“鸽子”来表达和平的意象。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可能在翻译时出现偏差,导致读者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理解了隐喻在原语言中的内涵后,译者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常见的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和替换三种。

直译是指在目标语言中尽可能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意象。

这种方法在原隐喻具有普遍性或在目标语言中能够被读者理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比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在汉语中也能被读者直接接受和理解,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简洁和生动,也传递了相同的概念。

然而,并非所有的隐喻都适合直译。

当原隐喻在目标语言中无法被读者轻易理解或可能引起误解时,意译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意译强调的是传达隐喻所蕴含的意义,而非拘泥于形式。

比如,“It is a hardnut to crack”如果直译为“这是一个难啃的坚果”,对于汉语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

此时,意译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则更能清晰地表达原意。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目标语言中找不到与原隐喻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这时译者可以考虑进行替换。

英汉隐喻对照及隐喻的作用

英汉隐喻对照及隐喻的作用

英汉隐喻对照及隐喻的作用——以《骆驼祥子》为参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汉字是有限的,汉字组合衍生出来的词和句子的意义却是无限的。

老舍先生著名小说《骆驼祥子》仅用了2413个汉字,将其扩展成一部近十万字的小说形式,传达了无限的意蕴。

据统计,我们常用汉字的使用区间大约是2500到7000之间,那么我们是如何在这些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的组合中领悟到不同的意义呢?许多词语和句子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而是有多重含义,这其中就包含字面义和隐喻义。

隐喻现象具有普遍性,语言据其本质而言存在隐喻性,因为它们的原义都可以追溯到某种具体的意义。

对于隐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念,对隐喻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

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

而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

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为人们理解隐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触发人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隐喻的翻译。

隐喻类推与人的主体感受密切相关,人利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依据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关联类推。

隐喻类推的思维方式是用我们熟悉的事物(经常用人的身体的某部位)来指称不熟悉的事物,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指称抽象晦涩的事物,英汉词义的变化大多是基于事物之间相似性的类比推理,即使在翻译具体作品的过程中对喻体的表达存在不同的形式,但英汉语言之间仍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相似的概念隐喻和文化限定性的概念隐喻。

如:原文1:钱这个东西像戒指,总是在自己手上好。

译文1:This thing called money was like a ring , it was always better on your own finger.原文2: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

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及其文化制约因素

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及其文化制约因素
认 知方 式 , 现 代 隐 喻研 究 的范 围 已经 扩 展 到 了认 知 语 言 学 等 学科 。相 对 隐喻 的研 究 而 言 , 隐 喻 翻译 的研 究 起 步 较 晚 , 但 近些 年也 取 得 了较 为 丰 硕 的研 究 成 果 , 迄 今 为 止 就 隐 喻
个完整的隐喻通常 由“ 本体 ” 和“ 喻体 ” 构成 , 有 时 作
喻。 l l 6 J 6 现 代 认 知 语 言 学 则 从 认 知 域 的角 度 剖 析 隐 喻 的 构成 。持 这 种 观 点 的学 者认 为 , 隐 喻 实 际 上 是 通 过 映 射 实 现来 自不 同范 畴 中 的概 念 在 语 义 上 的 迁 移 。“ 隐 喻 包 含 分 属不 同 范 畴 的两 个 认 知 域 : ‘ 目的 域 ’ 和‘ 源域’ 。
为隐喻根据的相似性也会 出现在隐喻话 语 中, 这 一 构 成 隐 喻 的基 础 就 是 “ 喻底 ” 。根据 本 体 、 喻 体 和 喻底 出 现 的情 况 , 可 以 区分 出 以 下 几 种 结 构 : 本体 、 喻 体 和 喻底 同 现 ; 本 体 和 喻体 同现; 只出现喻体 , 本 体和喻底都不 出现 , 即喻 体 式 隐 喻; 只 出现本 体, 喻体 和喻 底都 不 出现, 即 本 体 式 隐
利( J e a n n e Ke l l y ) 和 茅 国权 ( N a t h a n K. Ma o ) 英译本《 围城 》 中 的隐 喻 翻 译 为 例 , 依 据 纽 马 克 提 出的 隐 喻 翻 译 策 略 , 对 具 体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 探 讨 隐喻 的翻 译 策 略 , 并 探 究 影 响 汉英隐喻翻译策略的文化制约 。
容, 而 且 还 要 尽 可 能 地 再 现 源 语 文 本 中 所 蕴 藏 的 丰 富 文 化 内涵 , 因此 , 如何 有效 地 翻译 隐 喻就 成 为 了翻 译 中 的热 点 和 难 点 。《 围城 》 中 钱钟 书使 用 了大 量 的 比喻 以达 到 其 讽 刺 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摘要:隐喻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情达意,是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因此,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

本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理解隐喻,探索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英文小说;翻译方法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这种修辞手法表达出的语言比平铺直叙更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读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隐喻性的语言往往成为作者传达情感、展现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

对于文学作品的译者来说,能否在准确翻译原文的同时成功地传递出隐喻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喻意,也成为翻译作品传神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隐喻的定义和要素
(一)隐喻的定义
人们对隐喻的传统看法是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替代或者比较的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隐喻没有指明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而是用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直接称为。

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所以又称暗喻。

表达方法通常为:A是B。

(二)隐喻的要素
隐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义。

本体是对喻体比喻的对象,喻体用来类比本体,基本上是人们所熟悉的人或物,喻义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

想要充分的理解隐喻,需要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类似性是意义转换的前提,喻体的性质在阴雨中映射到本体上面。

三、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
纽马克 (Newmark) 指出:“隐喻的翻译展现了翻译家们各种选择方式,因此对隐喻的翻译是所有语言翻译的缩影,在对隐喻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隐喻可否保留,(2)如何传达喻体形象(转换或放弃),(3)修辞手法的表现方式,(4)隐喻的含义应该清楚的表达。

基于上述因素,在翻译隐喻的时候,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译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和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具有相似性,所以不同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基于这些相似之处,人们往往会选择相同的相同的喻体。

在这种情况下,直译可在例如一个好的翻译方法,即在翻译中,喻体形象和修辞意义以及隐喻方法都可以保留。

例如:The ghostly winter silence had given way to the great spring murmur of wakening life. This murmur arose from all the land, fraught with the joy of living.
译文:那阴森可怖的严寒寂静让位于复苏万物的伟大春天的低语,这种低语来自整个大地,充满着生活的欢乐。

在英文原文中,春天被比作人的“清醒”和“低语”。

直译既保持了本体的形象和特征又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转换
有的时候汉语和英语之间虽然有共性,但是对隐喻直译会比较生硬,容易让读者迷惑。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转换成明喻,使喻义更加清楚易懂。

如: She
has the faded look of a St. James’s Street illumination, as it may be seen of an early morning, when half the lamps are out, and the others are blinking wanly, as if they were about to vanish like ghosts before the dawn.
译文:她那样子很像清早看到的圣詹姆士街暗淡的灯光,一半街灯已经熄灭,其余的在忽闪忽闪,放着惨淡的微光,仿佛天亮之后就要隐没的幽灵。

(三)替代
由于语言差异等因素,英语隐喻的一些含义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汉语。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其他内容替代源语言或者通过其他的隐喻方式,在译文中表达出相同的效果。

如:The attack was so sharp that Matilda --as his Reverence expressed it--was nearly off the hooks. 用替代法可以译为:玛蒂尔达这一病害得真不轻,照牧师的口气说话,她差点儿没“翘了辫子”。

“Off the hook”本意为“摆脱困境,脱身”,但是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其他内涵,根据小说内容,玛蒂尔达病的很严重,因为我们可以把“Off the hook”理解为“死了,翘了辫子”。

(四)意译
在源语中的比喻形象不能被类比或取代的情况下,上述的三种翻译方法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

为了避免误译和模棱两可,译者还可以选择意译的方法,意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最大可能的表达出原文中隐含的意思。

如:The ship is plowing the sea. 如果这个句子直译的话,意思是船正在犁着海,但是在汉语中说不通,所以需要意译为“船在乘风破浪地前进”。

另如:“What vain weather-cocks we are!”“weather-cock”在西方指的是公鸡形状的风向标,可以比喻反复无常的人,汉语中没有对等的形象可以搭配,所以这句话可以意义为“我们人是多么自视甚高而又反复无常啊!”
四、结语
隐喻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很重要,在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隐喻翻译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品质和艺术效果。

因此,隐喻翻译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说中对隐喻的使用以及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

但是,英语小说数量众多,作品中的隐喻层出不穷,表达手法多种多样,需要译者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2]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 2000.
[3]武文芳.英文文学作品中的翻译[J]. 长江大学学报,2011,5: 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