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际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际关系 ppt课件
![人际关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ccdefa26925c52dc5bf50.png)
三、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一)定向阶段 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注意、抉择、初步沟通。能 激起我们兴趣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 注意也是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 。(我的眼里 只有你)
• 抉择是理性的决策。 初步沟通 谈表面,初步了解 ,尝试建立更深刻的关系,良好的第一印象。
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 面时很快就完成。有经常的接触机会但都有较强的 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的沟通 才能完成。
2020/5/24
(二)情感探索阶段 双方探索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 情感联系:情感卷入,发现共同情感领域, 沟通越来越广泛,自我表露的深度与广度逐 渐增加,但不涉及深层方面。交往模式仍具 有正式交往特征,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
2020/5/24
(三)感情交流阶段 关系性质实质性变化:安全感和信任感确立, 沟通内容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有较深的 情感卷入。交往的行为可以超出正式交往的范 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提供真实的 评价、建议、真诚的赞赏和批评。如果关系在 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 力。
2020/5/24
• (四)互动理论
• 认为社会是由一群互动的个人所组成的, 个人的互动行为不断地在修改和调整,所以 社会因此而不断发生变化。
• 个人的互动过程是这样的:开始时个体 的观点与团体的观点有所差距,当得知团体 的观点后,个体就会将自己的态度加以修正 以符合团体的观点,互动过程就是这样不断 修正和改变的过程。简而言之,个人影响社 会,社会也影响个人;个人创造社会,社会 更创造个人,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 2. 选“波斯猫” 平时你给人的印象是温和的,一副柔弱的模样,但其
实你的内心深处刚强,你有自己固执不易动摇的原则,简言之,你的“外柔 内刚”有时会吓到某些人,有时会使某些人对你刮目相看。你的朋友不多, 但是个个绝对是你知心的好友;一旦你恋爱了,你会因此缩小了你的社交圈 ,得失要自己衡量一下啰。 •
人际关系沟通(PPT117页)
![人际关系沟通(PPT1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62f4069af705cc175527098f.png)
人际交往理论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爱因斯坦说他自己的创造性思想中 80%
来自于和别人交谈的时候。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理论
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 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 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 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 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 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 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类型一:按照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分
1.不可选择型人际关系主要由血缘和其他社会因素决定的, 比如父子关系。 2.可选择型人际关系是指按交际主 体选择交际对象而形成的 人际关 系,如夫妻关系 。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类型二:按照人际关系连接的纽带分 1.血缘关系 2.地缘关系 3.业缘关系 4.趣缘关系
家庭 关系
观察行为
最后有五人应征参加实验。 其中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 呆了两个小时,三个人呆 了两天,一个人呆了八天, 这个人说:“如果再让我 在里面呆一分钟,我就要 发疯了。”
蒙塔尔的人生哲学
1995 年 7 月 29 日 , 40 岁 的 意 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 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 一年。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 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 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 人事纠葛。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 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 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 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 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 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 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
人际关系概述PPT课件
![人际关系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50d2bbb0717fd5360cdccc.png)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除了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 其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利益关系决定政治关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3、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利 益关系。
4、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
(2)信息媒介,也叫符号媒介。 包括语言、文字、第四媒体等。信息媒介在现代 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情感媒介,也叫人体媒介。 通过人体显示出来的信息,表情、装饰、 举止、态度、体语。古人说“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即是情感媒介在起作用。
3.交往方式。就是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直接的、间接的,封闭的、开放的
静态结构分析:
人际关系形成的三大因素: 1、认知因素。认知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 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关系。人际 关系是从对人的认知开始的,彼此互不认识、毫无 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认知阶段就是人际 关系的起始阶段,就是与陌生人打交道的阶段。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互不认识
人际关系学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营销大师卡耐基先生, 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15%的专业技术知识+85%的为人处事 即:一个人要想成功,15%依靠专业技术 知识,85%依靠为人处事的技巧。
人际关系---一生的需要
心理学家Weiss(1968)指出,人有6种人际关系的需要: 通过隶属于同伴或朋友而获得安全感; 通过参加社团或集体活动而获得社会完整性; 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或帮助他人而获得改善人际 关系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班级或团体中得到承认而获得 自我价值感; 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可靠支持; 从教师或咨询员处获得指导以帮助自己处理好各 种问题。
人际关系学 课件(共96张PPT)
![人际关系学 课件(共9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4f893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1.png)
很快,新的制度出台了,停车问题解决了,医院节省了100万开支,但是,没 过多久,小王就向医院提出了辞职申请。
问题1:小王为什么要提出辞职申请? 问题2:换了你,该怎么做?
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提意见不要越级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有人就有人际关系
在办公室:
同事们要小张请客,上个季度销售业绩突出,
得到了公司的奖励,小张说:没时间。心想: 我的业绩好是我能力强,也是我努力的结果, 凭啥请你们的客。
讨论:拍马屁是否应该提倡?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 (一)理解人情世故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西方人际关系比较:
西方人:个体重于群体,个体先于群体
中国人:群体重于个体,群体先于个体
西方人:强调平等
中国人: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其文化以科学、法律、宗教为主; 中国人:其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及时 西方人:求真,重视证据、数字和事实 中国人:求善,重视直觉、感受和仿效
下的交往,即社会交往。
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 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二、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
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专门指出交往与生产力。
三、交往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他尊)既包括渴
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 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力、地 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5)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称为创造性的 需要)
(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
(7)追求完美的需要
2、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
问题1:小王为什么要提出辞职申请? 问题2:换了你,该怎么做?
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提意见不要越级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有人就有人际关系
在办公室:
同事们要小张请客,上个季度销售业绩突出,
得到了公司的奖励,小张说:没时间。心想: 我的业绩好是我能力强,也是我努力的结果, 凭啥请你们的客。
讨论:拍马屁是否应该提倡?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 (一)理解人情世故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西方人际关系比较:
西方人:个体重于群体,个体先于群体
中国人:群体重于个体,群体先于个体
西方人:强调平等
中国人: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其文化以科学、法律、宗教为主; 中国人:其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及时 西方人:求真,重视证据、数字和事实 中国人:求善,重视直觉、感受和仿效
下的交往,即社会交往。
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 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二、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
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专门指出交往与生产力。
三、交往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他尊)既包括渴
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 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力、地 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5)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称为创造性的 需要)
(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
(7)追求完美的需要
2、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a1b401650e52ea54189805.png)
高
2018/10/24
3
(1)零接触——双方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完全无关,没
有任何个人意义上的情感联系。
(2)注意阶段——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到对方,获得初步印
象,不过彼此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感情卷入。
(3)表面接触阶段——双方开始直接谈话起,彼此有了直
接的接触,不过是表面的,几乎没有情感卷入,是双方感情关系 发展的起始点。
(三)功利原则——交换的对等 1、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2018/10/24
9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雷维奇(P.Lewicki)的分类 舒兹(W.C.Schuts)的分类
2018/10/24
10
雷维奇(P.Lewicki)的分类
主从型 合作型 竞争型 主从—竞争型 主从—合作型 竞争—合作型 主从—合作—竞争型 无规则型.
2018/10/24 12
五、人际关系的深度
(一)自我暴露的范围与深度
对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 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 对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 围内涉及亲密话题。 对亲密的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 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 注意!对于任何人,无论我们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 露的领域。
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2018/10/24 8
(四)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更 广泛深刻。 此阶段,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 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 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PPT课件
![人际关系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05e361b7360b4c2f3f646b.png)
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 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
亲合:较低层次 喜欢:中度程度
爱情:最高水平
14
二、影响人际吸引(喜欢)的因素
❖ 熟悉与邻近:熟悉性与邻近性增加人们之间 交往的频率
❖ 相似性:决定了双方早期交往关系的形成 ❖互 补:决定了双方交往稳定发展(需要、
✓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
条件是:①人目际标的互一动致专②指人们在心理和✓争行夺为中方可面能出的现交零流和、冲交突,
共 合识作往与范。规围范互③动相是互由信自赖的我互动、人际互也动可和能社出现会双互赢动结组局成。 的。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竞动争。是有理性的,按一定
的社会规范进行。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
2.象征符号和说明动作; 3.情感呈现或面部表情; 4.行为调整 5.行为调适
6.副语言 非身体要素:1.区域空间
2.服装
4
三、沟通的结构
信息 源
障碍
背景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5
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who ) :是信息的发送者,是 人际沟通的主体——编码者
(二)信息(what) :认知与情感 (三)通道(way):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
20
• 格式: • 场景:描述具体的情景,要有具体的细节使
你过后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坚持客观事实, 而不是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 想法:把你的想法记下来。 • 感受:生气?害怕?厌恶?高兴?可能还并 只是一种感受。每种的感受程度如何? • 行动: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你采取某种 行为。 • 后果:你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后果。
人际关系心 理 学
人际吸引
亲合:较低层次 喜欢:中度程度
爱情:最高水平
14
二、影响人际吸引(喜欢)的因素
❖ 熟悉与邻近:熟悉性与邻近性增加人们之间 交往的频率
❖ 相似性:决定了双方早期交往关系的形成 ❖互 补:决定了双方交往稳定发展(需要、
✓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
条件是:①人目际标的互一动致专②指人们在心理和✓争行夺为中方可面能出的现交零流和、冲交突,
共 合识作往与范。规围范互③动相是互由信自赖的我互动、人际互也动可和能社出现会双互赢动结组局成。 的。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竞动争。是有理性的,按一定
的社会规范进行。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
2.象征符号和说明动作; 3.情感呈现或面部表情; 4.行为调整 5.行为调适
6.副语言 非身体要素:1.区域空间
2.服装
4
三、沟通的结构
信息 源
障碍
背景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5
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who ) :是信息的发送者,是 人际沟通的主体——编码者
(二)信息(what) :认知与情感 (三)通道(way):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
20
• 格式: • 场景:描述具体的情景,要有具体的细节使
你过后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坚持客观事实, 而不是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 想法:把你的想法记下来。 • 感受:生气?害怕?厌恶?高兴?可能还并 只是一种感受。每种的感受程度如何? • 行动: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你采取某种 行为。 • 后果:你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后果。
人际关系心 理 学
人际关系PAC理论PPT课件
![人际关系PAC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ad920131126edb6f1a10dd.png)
P
偏见
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赏
A
必须经验快乐而非痛苦
不愉快全由外界环境所造成 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标准答案
C
缺乏目标 害怕失败 怕被拒绝 埋怨责怪 否定现实 半途而废 悲观未来 空想幻想
幻想
污染的后果: 我这几天失眠,情绪糟糕之极,我完了什么 都没了。心口隐隐发痛,我怀疑是心脏病, 但医生说没问题,可我不相信。
PAC理论内容—C
儿童自我状态(C)
—— 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可爱,一会儿发脾气,使人讨厌。
1.行为表现: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
怒。雀跃欢呼、拍手叫好或逃避困难是儿童式自我的 行为举止。
2. 语言表达:总是“我猜想……”、“我不知
道……”语调比较急促,语气冲动,间或装腔撒娇, 或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
P
P
A
A
C
C
2.交叉型交往
(3)P——C
—“去收拾好你的铺!” —“你不能支使我做这做那,你没有这个权利!”
P
P
A
A
C
C
3. PAC理论—应用交往改善
结论:
平行交往是和谐关系; 交叉关往是矛盾关系 ——交往的改善: 从交叉型交互作用
平行型交互作用
我感到
我担心 我好奇
怎么样 是什么
牛眼沟通
我
他
P
FC(自由的儿童)
冲动、天真、充份表达感情。
AC(顺从的儿童)
为适应权威规定的标准,使自己生存的环境更好, 养成的幼时习惯。
1.自然的儿童(Free Child ego state,简称 FC)
它存在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儿童“C”人格部份,反映 出其本能之需求、欲望、情感或行为来,直接真实的表 达自己的感觉,自然的情感反应,此种人格称之为“自 然的儿童”。有如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玩什么就玩 什么,想嘟噘起嘴巴就嘟得鼓鼓的,这一切几乎是受自 然率性、喜乐、直观的支配,且立即要求满足其感觉与 行为。
人际关系ppt课件
![人际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1162430b1c59eef8c7b458.png)
三、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医生以 及其他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因工作关 系而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 1、了解自己 2、控制环境 3、提高工作效率 4、增进身心健康 5、促进行为改变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仪表因素:包括相貌、仪态、风度、穿着、言谈 举止等。 2、距离 3、交往频率 一般来说,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 较密切的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 理论 (一)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1、包容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感的需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有 不同的爱。
(二)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需要 主动性 包容需 要 支配需 要 情感需 要 主动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 主动表示友好 行为倾向 被动性 期待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支配 期待他人情感表达
第三节 人际关系理论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仪表 是指人的外表,包括相貌、仪态、风度、 穿着等。 2、空间距离 3、交往频率 4、相似性 5、互补性 6、能力 7、个性品质 这是影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因 素。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一、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辩证关系 1、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是人际沟通最直 接的目的和结果。 2、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顺利交往与沟通 的基础和条件。 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 侧重点
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应该做到:1、要对事不对人 2、给情绪降温,做合理的让步 3、要当时当地解决冲 突 (五)在冲突后放松的技巧 1、反思 2、遗忘 3、犒劳自己 三、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瑞总结出了八种人际关系行 为模式: 1、由管理、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尊敬和服从等 反应; 2、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 反应 3、由赞同、合作、友谊等行互补性 (六)个性品质 (七)情感因素 是指交往双方相互之间在情绪上的好恶程度、情绪 的敏感性、对交往现状的满足程度以及对自我成功 感的评价态度等。 五、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辩证关系 1、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手段 2、建立人际关系是人际沟通的目的 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相互影响 4、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中学生人际关系ppt(共24张PPT)
![中学生人际关系ppt(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d2aa6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d.png)
一筹莫展的母亲
亲子矛盾——谁的错?
主要是你 的错!
子女
父母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1、父母习惯把子女当成未长大的孩子,规定 子女的人生目标。
2、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无端干涉,采取 一些令子女最“不能忍受”的行动。
3、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对子女的要 求过于完美。
从子女角度看
1、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逆
3、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 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 雷霆背后的理由。
4、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 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5、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 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 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班干部,许多同学不服我
进入高中后,我的成绩不再优秀,表现不再突 出。
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 ……
如何解决
一、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你,而要主动地与 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
二、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 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尊重。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世界,同学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我们失意时送来慰藉, 在我们伤感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友爱的 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声,因此,处理好同 学关系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学叫我的绰号
我和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
中学生如何处好与父母同学 老师之间的关系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 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 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亲子矛盾——谁的错?
主要是你 的错!
子女
父母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1、父母习惯把子女当成未长大的孩子,规定 子女的人生目标。
2、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无端干涉,采取 一些令子女最“不能忍受”的行动。
3、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对子女的要 求过于完美。
从子女角度看
1、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逆
3、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 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 雷霆背后的理由。
4、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 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5、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 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 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班干部,许多同学不服我
进入高中后,我的成绩不再优秀,表现不再突 出。
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 ……
如何解决
一、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你,而要主动地与 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
二、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 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尊重。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世界,同学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我们失意时送来慰藉, 在我们伤感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友爱的 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声,因此,处理好同 学关系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学叫我的绰号
我和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
中学生如何处好与父母同学 老师之间的关系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 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 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PPT
![人际关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ee9685a0116c175f0e4839.png)
以下几点:
1、常持诚恳的态度 2、谦卑温柔的心
3、适度自我表达
4、尊重别人并欣赏自己 5、寻求共同价值观的伙伴 6、排除人际障碍 7、服务的人生观 8、遵守团体规则
人际关系的作用
1、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
因为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使得他们生 活得更幸福。
※ 根据人际需要和表现形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有六种。
(四)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1.主动包容式 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 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3.主动支配式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4.被动支配式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5.主动感情式 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6.被动感情式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 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人际关系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 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建立的直 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 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 领导关系等。
4、四圈麻将
所谓“四圈麻将”,就是说一个人要爱好广泛,跟什么 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他玩的东 西你也要会玩,他喜欢的东西你必须去了解,但是 你可以不用精通。
5、五方交友
所谓“五方交友”,就是说在和同事搞好关系时,不能 排斥交友,你永远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跟什 么样的人交往到什么样的程度你自己心中要有个衡量 的标准。
7、主从—合作—竞争型 这种混合型的人际关系兼有三者的特点,矛盾较 多,双方易于陷入困境。 8、无规则型 这种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关系毫无 规则,不清楚要做什么。
《人际关系概述》PPT课件
![《人际关系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d6ca5cf84b9d529ea7a41.png)
人怎么对待你?
24
课间休 25
18
(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需要
5
4 3、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2、安全需要
1、生理需要
19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 合力功能; • 互补功能; • 激励功能; • 沟通功能
20
五、人际交往的健康标志
• 乐于交往; • 善于交往 • 学会角色互换; • 有一定幽默素质; • 恰当的礼仪礼节; • 积极的处世态度。
9
•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 为主体是个人; (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 私人关系; (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 人的交际技巧; (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 限于人际传播。
10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P7-9)
2
很有哲理的三词经
• 有三种东西必须捍卫:祖国 荣誉 家庭 有三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 语言 行为 有三种东西必须思考:生命 死亡 永恒 有三种东西必须摒弃:罪恶 无知 背叛 有三种东西必须避免:懒惰 野蛮 嘲讽 有三种东西必须挽救:圣洁 和平 快乐 有三种东西必须尊敬:坚毅 自尊 仁慈 有三种东西必须培养:理性 谦恭 好学
每课一禅 • 关于修行
1
• 曾有拜访者问慧海禅师:“您也用功修道吗? • 慧海禅师回答道:“用功!”
拜访者又问:“怎样用功呢?” • 慧海禅师回答道:“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拜访者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 所有人都和您一样用功了?” 慧海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 拜访者继续问道:“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 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百般忧虑; 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 佛说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4
课间休 25
18
(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需要
5
4 3、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2、安全需要
1、生理需要
19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 合力功能; • 互补功能; • 激励功能; • 沟通功能
20
五、人际交往的健康标志
• 乐于交往; • 善于交往 • 学会角色互换; • 有一定幽默素质; • 恰当的礼仪礼节; • 积极的处世态度。
9
•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 为主体是个人; (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 私人关系; (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 人的交际技巧; (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 限于人际传播。
10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P7-9)
2
很有哲理的三词经
• 有三种东西必须捍卫:祖国 荣誉 家庭 有三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 语言 行为 有三种东西必须思考:生命 死亡 永恒 有三种东西必须摒弃:罪恶 无知 背叛 有三种东西必须避免:懒惰 野蛮 嘲讽 有三种东西必须挽救:圣洁 和平 快乐 有三种东西必须尊敬:坚毅 自尊 仁慈 有三种东西必须培养:理性 谦恭 好学
每课一禅 • 关于修行
1
• 曾有拜访者问慧海禅师:“您也用功修道吗? • 慧海禅师回答道:“用功!”
拜访者又问:“怎样用功呢?” • 慧海禅师回答道:“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拜访者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 所有人都和您一样用功了?” 慧海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 拜访者继续问道:“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 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百般忧虑; 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 佛说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克服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阻碍人际交往的各种 因素的总和。根据人际交往障碍的起源 可以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
1、客观因素
A、年龄差异 B、文化差异 C、性别 D、职业 E、阶层 F、教育程度 G、地域
.
2、主观因素
A、认知障碍:个体的认知会受到个性的 影响,同时会存在选择性知觉。 B、情感障碍 C、性格障碍:性格测试
任务的难度 "这很容易" "这太难了"
不稳定的
努力 "我下了功夫" "我实际上没努力"
运气 "我运气好" "我运气不好"
.
一、人际冲突
4、冲突的原因 (3)报复 报复是人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给他一个教 训” (4)信息沟通不良 由于沟通渠道不同,彼此又不通气造成 冲突是群体内冲突的主要原因。
.
5、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环境中个体或一部分人试图 满足自身需要而使另外的个人或群体受到挫折 的心理现象。
布瑞克和凯利区分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冲突。即双方对于某个 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
第二个层次是关系原则或角色上的冲突,即双 方对于如何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在关系中各自 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
一、人际冲突
4、冲突的原因 (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在高度需要但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通常 会发生某种形式的冲突。 (2)归因 个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 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
.
韦纳的归因理论 模式
控制点
内部的 成功: 失败:
外部的 成功: 失败:
稳定性程度
稳定的
能力 "我很聪明" "我很笨"
.
一、人际冲突
B、有害结果 1)会给某些当事人带来情绪压力,当这个人 际冲突压力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影响其身心 的健康。 2)剧烈的人际冲突常常会造成组织资源的不 合理分配,给组织的整体效率带来损失。会浪 费很多时间,也可能浪费一些钱。 3)当冲突当事人的立场走向极端时,会造成 人际冲突的组织系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甚至 使组织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进而造成不可弥补 的损失。
.
一、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 1)“零—总和”冲突 指一方的收获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得 益和损失加起来为零。这种冲突的形式 完全是竞争的。 2)“非零—总和”冲突 指一方的得益不一定是对方的损失。双 方的得益和损失相加不等于零。
.
7、人际冲突的解决
1)妥协 2)权威评判 3)拖延冷处理 4)不予理睬 5)和平共处 6)转移目标 7)压制冲突 8)重建人际关系 9)教育缓解冲突
.
8、冲突解决方案的修正:双赢原则
§是否真诚地承认了冲突的客观存在 §是否准确无误地阐释了冲突的性质 §是否考虑并制定了所有可能选择的行 动方案 §是否需要退回解决方案实施的某个步 骤,阶段,使解决方案更有效
.
9、避免处理人际冲突的不正确方式
冲突周围人都出现唯唯诺诺的倾向 简单地把人际冲突,意见分歧与不忠诚 和背叛赞同起来 不加分析,对冲突一概予以平息 粉饰太平,制造和谐合作假象 对矛盾冲突双方采取不同的解释 为增强个人影响和削弱他人地位而故意 扩大冲突
.
一、人际冲突
(2)冲突的结果
A、有益的结果 1)在很多情况下,冲突的解决有利于消除分裂因素, 取得一致意见,人际之间重新形成团结的气氛。 2)冲突之后,人际群体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领导核心。 3)冲突的结果使旧的不合适的目标被修改,代之以更 为合适的新目标。 4)在冲突的影响下,可能增加人际群体完成组织任务 的干劲,使组织加速运转。 5)冲突可以促进创新。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A、自我为中心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B、多疑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Hale Waihona Puke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C、孤僻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D、嫉妒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第三章 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克服
一、人际冲突 1、冲突的定义: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 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 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 斗关系。 2、冲突的性质:从性质上看,冲突包括: ①建设性冲突(目标一致手段不同)② 对抗性冲突(目标不一致)
.
一、人际冲突
3、冲突观念的演变及其结果 (1)冲突观念的演变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是双刃剑。
E、自卑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F、自负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G、世故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一、人际冲突
1)、妥协
当个体间发生冲突时,通常有被双方都 接受的第三人来充当仲裁人。个体与群 体冲突的解决办法:从众。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这往往
牵扯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因此是比较
深层次的冲突。
.
一、人际冲突
6、人际冲突的形式 (1)个人内部的动机冲突 1)接近—接近型:(又叫双趋冲突)对两个具有差不多等同吸引 力的正价的目的物(即两个有利无害的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 生的心理冲突。 2)回避--回避型:(又叫双避式冲突)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 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 3)接近--回避型: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 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只涉及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有吸引的方面 又有不吸引的方面。” 4)双重接近--回避型: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 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涉及两 个目标中选一个,但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
从众:在群体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 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 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 的意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就叫从众。
.
24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 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
(一)真从众:这种从众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 持一致,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于群体。 (二)权宜从众:在有些情况下,个人虽然在行为上 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 误的,真理在自己心中,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 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 (三)不从众:不从众的情况有两类。一类是内心倾 向虽与群体一致,但由于某种特殊需要,行动上不能 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另一类不从众是内心观点与群 体不一致,行动上也不从众。
二、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克服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阻碍人际交往的各种 因素的总和。根据人际交往障碍的起源 可以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
1、客观因素
A、年龄差异 B、文化差异 C、性别 D、职业 E、阶层 F、教育程度 G、地域
.
2、主观因素
A、认知障碍:个体的认知会受到个性的 影响,同时会存在选择性知觉。 B、情感障碍 C、性格障碍:性格测试
任务的难度 "这很容易" "这太难了"
不稳定的
努力 "我下了功夫" "我实际上没努力"
运气 "我运气好" "我运气不好"
.
一、人际冲突
4、冲突的原因 (3)报复 报复是人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给他一个教 训” (4)信息沟通不良 由于沟通渠道不同,彼此又不通气造成 冲突是群体内冲突的主要原因。
.
5、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环境中个体或一部分人试图 满足自身需要而使另外的个人或群体受到挫折 的心理现象。
布瑞克和凯利区分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冲突。即双方对于某个 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
第二个层次是关系原则或角色上的冲突,即双 方对于如何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在关系中各自 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
一、人际冲突
4、冲突的原因 (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在高度需要但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通常 会发生某种形式的冲突。 (2)归因 个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 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
.
韦纳的归因理论 模式
控制点
内部的 成功: 失败:
外部的 成功: 失败:
稳定性程度
稳定的
能力 "我很聪明" "我很笨"
.
一、人际冲突
B、有害结果 1)会给某些当事人带来情绪压力,当这个人 际冲突压力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影响其身心 的健康。 2)剧烈的人际冲突常常会造成组织资源的不 合理分配,给组织的整体效率带来损失。会浪 费很多时间,也可能浪费一些钱。 3)当冲突当事人的立场走向极端时,会造成 人际冲突的组织系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甚至 使组织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进而造成不可弥补 的损失。
.
一、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 1)“零—总和”冲突 指一方的收获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得 益和损失加起来为零。这种冲突的形式 完全是竞争的。 2)“非零—总和”冲突 指一方的得益不一定是对方的损失。双 方的得益和损失相加不等于零。
.
7、人际冲突的解决
1)妥协 2)权威评判 3)拖延冷处理 4)不予理睬 5)和平共处 6)转移目标 7)压制冲突 8)重建人际关系 9)教育缓解冲突
.
8、冲突解决方案的修正:双赢原则
§是否真诚地承认了冲突的客观存在 §是否准确无误地阐释了冲突的性质 §是否考虑并制定了所有可能选择的行 动方案 §是否需要退回解决方案实施的某个步 骤,阶段,使解决方案更有效
.
9、避免处理人际冲突的不正确方式
冲突周围人都出现唯唯诺诺的倾向 简单地把人际冲突,意见分歧与不忠诚 和背叛赞同起来 不加分析,对冲突一概予以平息 粉饰太平,制造和谐合作假象 对矛盾冲突双方采取不同的解释 为增强个人影响和削弱他人地位而故意 扩大冲突
.
一、人际冲突
(2)冲突的结果
A、有益的结果 1)在很多情况下,冲突的解决有利于消除分裂因素, 取得一致意见,人际之间重新形成团结的气氛。 2)冲突之后,人际群体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领导核心。 3)冲突的结果使旧的不合适的目标被修改,代之以更 为合适的新目标。 4)在冲突的影响下,可能增加人际群体完成组织任务 的干劲,使组织加速运转。 5)冲突可以促进创新。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A、自我为中心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B、多疑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Hale Waihona Puke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C、孤僻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D、嫉妒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第三章 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克服
一、人际冲突 1、冲突的定义: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 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 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 斗关系。 2、冲突的性质:从性质上看,冲突包括: ①建设性冲突(目标一致手段不同)② 对抗性冲突(目标不一致)
.
一、人际冲突
3、冲突观念的演变及其结果 (1)冲突观念的演变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是双刃剑。
E、自卑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F、自负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3、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G、世故 ⑴表现 ⑵原因 ⑶危害 ⑷克服
.
一、人际冲突
1)、妥协
当个体间发生冲突时,通常有被双方都 接受的第三人来充当仲裁人。个体与群 体冲突的解决办法:从众。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这往往
牵扯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因此是比较
深层次的冲突。
.
一、人际冲突
6、人际冲突的形式 (1)个人内部的动机冲突 1)接近—接近型:(又叫双趋冲突)对两个具有差不多等同吸引 力的正价的目的物(即两个有利无害的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 生的心理冲突。 2)回避--回避型:(又叫双避式冲突)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 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 3)接近--回避型: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 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只涉及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有吸引的方面 又有不吸引的方面。” 4)双重接近--回避型: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 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涉及两 个目标中选一个,但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
从众:在群体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 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 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 的意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就叫从众。
.
24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 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
(一)真从众:这种从众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 持一致,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于群体。 (二)权宜从众:在有些情况下,个人虽然在行为上 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 误的,真理在自己心中,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 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 (三)不从众:不从众的情况有两类。一类是内心倾 向虽与群体一致,但由于某种特殊需要,行动上不能 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另一类不从众是内心观点与群 体不一致,行动上也不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