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初三化学《微粒构成物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微粒构成物质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依据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微粒构成物质”是初中阶段形成微粒观的重要阶段。
微粒观的建立是化学学科中的一条重要思想,是课程标准中的“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核心主题中的重要内容。
微粒观主要内容在教材中编排在第三单元,其余少部分穿插在其他单元。
初中阶段学生构建微粒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的建立为标志,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微粒在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微粒聚集构成物质;物质的宏观状态、特性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排列方式以及运动决定的;物质的变化是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阶段,以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建立为标志,学习者要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定量的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三阶段,学习者能自觉地应用为例观解释一些现象。
而本节课正是进入第一阶段后的一节复习课,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对微粒构成物质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知道两个名词,记忆两段概念那么简单。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从习惯了的宏观视角走进微观视角,从全新的角度去观察物质、变化,还要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去体会、感知、描述,逐渐习惯运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微粒模型图”这种表达微观特征的技术手段。
这些都将对他们后面两个阶段乃至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节课如何落实课标:在这节复习课上采用的大量时间让学生识图、画图,将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描绘出来,就是希望学生能主动地把对“微粒构成物质”的主动认识调动出来,并能运用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将物质宏观层面的表面与微观粒子的特征形成对应,在这样的表达中活动深化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识初三是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但这些分类还都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
学生见过并记忆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但是为什么这样书写化学式,化学式与物质构成之间的关系学生并不清楚。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 使学生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2. 物质的宏观表现与微观粒子的关系3. 实例分析:生活中的微观粒子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及其性质、特点。
2. 教学难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微观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直观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2. 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结构示意图。
3. 分析微观粒子与宏观表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微观粒子如何组合成不同的物质,并影响物质的性质。
4.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微观粒子现象,如水的沸腾、空气的污染等。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思考和探究一些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粒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实例分析等。
2. 模型:实物模型或卡通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微观粒子的构成。
《2.2-2.3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说课稿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三节《构成物质的微粒(Ι)(Π)》学完的复习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复习内容分析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学生对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初学完后感觉很困惑,为了消除学生学习障碍,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进一步落实“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学会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统一起来认识物质,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三者的概念及之间的联系,以便加深知识印象,建构知识体系。
这部分内容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许多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
引导学生复习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微观世界,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很重要。
二、复习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种微粒的性质特点;会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较熟练的画出常见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理解三种微粒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应用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复习内容再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上述复习目标,我确定了本课题的复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
复习难点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三、学情分析在认知规律上,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对物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的认知上,学生一下理解微观世界中的粒子的概念、特征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生在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部分学生学完本部分内容后仍有很大的困惑,甚至个别学生学完该部分内容后出现掉队现象,为了排除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让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后续课的学习,及时复习很必要。
四、复习方法依据本节复习内容特点及学情实际,我借助希沃白板,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教法学法。
将重、难点通过Fash动画模型、列表、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呈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复习,复习中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启发引导,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意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课题微粒构成物质教师赵迎春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含原子团)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5.知道各微粒间的关系,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类、想象、比较、讨论、模型化、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学会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复习课中知识构建的过程,体验求知的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物质是可分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及各微粒间的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板书】微粒构成物质【出示】学习目标思考回答阅读引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环节一微粒与物质的关系微粒与物质的关系哪些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小结:物质原子离子练习:请判断1.硫是由硫原子组成的。
2.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例说明通过例子共同总结讨论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物质与微粒关系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并使其更好地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语言描述进行更规范化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活动一:连着看1.看现象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思考这些现象可用微粒的什么知识解释?②给出一些性质思考微粒的这些性质又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练习: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为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过渡)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物质,出现的题目中很多是把物质模型化,然后大家来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实验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逐渐加入食盐,让学生观察食盐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它们在微观层面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较高,教师可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微粒的概念。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交流、协作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场景认识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拓展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推荐相关书籍、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外了解化学发展的前沿动态。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学实验室、开展环保项目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如观察分子的扩散、原子的颜色反应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多方面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5.学会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实验仪器,观察和检测基本微粒的存在和性质。
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微粒构成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粒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3)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究微粒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学会用微粒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微粒的概念及特点(1)微粒的定义;(2)微粒的性质及特点。
2. 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1)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系;(2)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微粒的概念及特点;(2)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微粒的性质及特点的深入理解;(2)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粒的概念、性质及作用;2. 实验法:观察微粒的性质;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微粒观点解释日常现象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微粒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粒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微粒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微粒的性质及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微粒的重要性和意义。
4.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微粒的性质,加深对微粒概念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微粒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描述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内容: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的特征
2.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学业要求: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学情分析(明确期望学生去哪里,而学生现在在哪里)
(1)分子和原子学生在物理中所学:“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理老师说化学老师会讲到)”“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原子是看不到的”“扩散:不同的
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二
氧化氮与空气、硫酸铜与水现象、煤球放墙角处墙变黑)”“扩散现象说明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不能说分子扩散”。
(2)一些物理上学过的可以快速讲,如小、动、间隔等,主要讲与物理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以致用留时间。
4.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生活现象和“点小点”等可视化手段,引导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说出分子等微粒的特征,并反过来利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通过分子的特征和生活现象的双箭头,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相结合的化学观念。
5.评价任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反思
1.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要做,最起码拿浓氨水,否则学生不知道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会污染空气。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酒精、水、量筒3个、注射器2个、废液缸、烧杯、胶头滴管
2.科教版用到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素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原子、离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物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本质。
2. 讲解物质的概念和分类:介绍纯净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
3. 介绍微观粒子: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特点。
4.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微观粒子的存在和作用。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微观粒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分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结构。
2.4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
3.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分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原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征。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的相互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原子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
3.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原子的存在和作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原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教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微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微粒与物质的关系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与分类微粒的定义与特点微粒与物质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概念、分类和微粒的定义、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微粒与物质的关系1.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本质2. 讲解物质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3. 讲解微粒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4. 引导学生思考微粒与物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物质由微粒组成第二章:原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性质2.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与特点原子的结构:核子、电子云原子的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模型展示法: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2.4 教学步骤1.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2. 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讲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3. 讲解原子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第三章:分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性质3.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与特点分子的结构:共价键、双键、三键分子的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模型展示法: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3.4 教学步骤1. 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2. 展示分子结构模型,讲解分子的结构和组成3. 讲解分子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分子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第四章:离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性质4.2 教学内容离子的定义与特点离子的形成: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离子的性质:电荷、溶解性、反应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离子的定义、形成和性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4.4 教学步骤1. 讲解离子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概念2. 讲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离子是如何形成的3. 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性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微粒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微粒研究的兴趣5.2 教学内容回顾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结构和性质介绍微粒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微粒研究的兴趣5.3 教学方法展示法:展示微粒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微粒研究的意义和前景5.4 教学步骤1. 回顾本章内容,让学生巩固对原子、分子、离子的理解2. 展示微粒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粒的实际应用3. 引导学生讨论微粒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激发学生对微粒研究的兴趣第六章:元素与周期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6.2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与特点周期表的构成与分组元素周期律的原理与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律的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视觉辅助法:使用周期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6.4 教学步骤1. 讲解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特征2. 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强调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4. 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性质第七章:化学键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性质7.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定义与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化学键的性质与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分类和性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7.4 教学步骤1. 讲解化学键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2. 介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3. 分析具体例子,展示各类化学键的特点和作用4. 引导学生探讨化学键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晶体结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8.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与特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等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定义、结构类型和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模型展示法:展示晶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晶体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8.4 教学步骤1. 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2. 展示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3. 讲解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第九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9.2 教学内容物质性质的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原因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展示物质性质和变化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9.4 教学步骤1. 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性质2. 通过实验演示物质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3. 引导学生探讨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性质与变化的联系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物质的基本微粒、元素、化学键、晶体结构以及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化学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介绍这些知识在化学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10.3 教学方法展示法:展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科学的意义和前景10.4 教学步骤1. 回顾本章内容,让学生巩固对物质基本微粒、元素、化学键、晶体结构以及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2. 展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关于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微粒的概念介绍,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复习9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9: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和性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设备;3.学生课前复习材料。
教学流程:Step 1 问题导入(5分钟)1.教师提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物质构成的问题的兴趣。
Step 2 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用PPT展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并解释其含义;2.通过对比人和物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点。
Step 3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20分钟)1.教师介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并简单解释每种微粒的性质;2.学生自主研究课本上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点总结;3.学生展示总结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4 实验演示(30分钟)1.教师进行一系列实验演示,如化学反应、物质的变化等;2.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3.教师问答,巩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
Step 5 实例分析(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实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并给出解决方案;3.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6 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解答几个有关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问题;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彼此解答问题。
Step 7 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重点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种类和性质;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3.教师进行点评,并为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课本内容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微粒构成物质》复习教案
《微粒构成物质》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记住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判断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能清晰地认识微粒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复习过程[引入]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要引用一定量的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过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复习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3、______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4、______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课件展示几张图片,问: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板书][提问]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离子构成_______。
氢气氯化钠二氧化硫铁氯化钙硫粉氦气二氧化碳[过渡]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那你们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下列现象吗?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2、加压情况下,可以将25m3石油气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3、湿衣服在太阳下晒比在阴凉处要干得快。
[小结]一、微粒的性质[幻灯片]展示相关练习。
二、分子和原子[提问]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是两种不同的变化,从宏观上这两种变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吗?[多媒体展示微观过程][讲述]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间间隔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提问]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师生共同归纳。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二、重点、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自制多媒体课件。
②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
③印发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
学生:①复习初中物理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
②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原子弹的相关知识。
③做好本节适当的预习。
四、五、教学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课》教学反思物质的构成属于化学的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要学生认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并且要让学生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虽然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物质的微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体会或感受物质的微粒性是不容易实现的,由于是复习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把所有构成物质的微粒放在了一起复习,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联系起来,组成知识体系。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但是分子、离子又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就使它们三者之间有了联系,通过回顾有关的实验,从宏观的现象引入微观的本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并进一步熟悉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再对比分子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并体会原子的三条性质。
在熟悉了原子的性质后,要通过回顾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并让学生能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本节课将复习讲解知识点与练习结合,串联了物质构成的基本知识,复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使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可回顾电解水的示意图及相关实验,来减少了一些学生理解方面的困难。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微粒概念及其构成;2.掌握物质的微粒的分类和性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微粒概念物质的微粒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 物质的微粒构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称为元素。
2.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存在和一定的化学性质。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2.3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在溶液中能够导电。
离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它们之间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
3. 物质的微粒分类3.1 按组成成分分类物质的微粒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如氧气、氢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
3.2 按状态分类物质的微粒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微粒排列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液体微粒排列较松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气体微粒排列松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弱。
4. 物质的微粒性质4.1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子层数、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4.2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包括分子式、分子量、极性、稳定性等。
4.3 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性质包括离子半径、电荷数、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由微粒的性质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教案标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 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微粒组成。
3. 理解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粉末状物质样本、显微镜。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例如水、盐、糖等,并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单位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探究。
探究:1.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描述一些粉末状物质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微粒,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不同物质的微粒特征。
3.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微粒结构图,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的微粒组成。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共同特征,例如微小、不可再分等。
2. 学生自主完成一份笔记,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和组成。
拓展: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常见物质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究其微粒的特征和组成,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例如溶解、燃烧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评价:1. 学生完成一份书面作业,回答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关的问题。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微粒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物质,例如化合物的微粒组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微粒构成物质》教学案
《微粒构成物质》教学案[复习要求]1.认识物质的为理性,指导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能从物质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的观念。
[要点梳理]活动一、知识回顾:1.认识微粒结构示意图2..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A决定(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B.等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典例精析]1. (10苏州) (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 B C D(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左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答案:(1) B (2) ①氯化钠溶液②15.3% (3) 钠离子与水分子中氧原子相互吸引,氯离子与水分子中氢原子相互吸引相关练习:《学业水平说明指导》2.我们认识微粒后,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我们接着看活动二、探究分子、原子在化学、物理变化中的特性分子性质:分子很小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典例精析]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学业水平说明指导》活动三: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原子内的的电子排步(1)原子结构。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知道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说出各种符号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了解想象、类比、模型化、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形成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发展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兴趣;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号的含义;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是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合的过程。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把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整理成知识面,再由知识面连成知识网,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序的知识体系。
环节一:物质的简单分类。
巩固练习环节二: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相同的质子数得失电子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失得电子再分巩固练习环节三:化学符号的含义。
巩固练习环节四: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巩固练习学生评价:对上述整理有何看法,指出优缺点。
展示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加以评价。
趣味挑战: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
布置作业:课后进一步完成自己对本章知识体系的整理。
化学符号的意义:H H 2O Ca 2+氢元素一个氢原子钙离子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①水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③一个水分子④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教学案(倪瑛泉)
化学复习课教学案微粒构成的物质总第个教案主备人:倪瑛泉审核人:预习作业: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3、物质的组成(构成) 单 质分 子 CO 2元 素 物 质 原 子 Hg化合物 离 子 NaCl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 原子的质量。
质子 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决定 种类。
原子核 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 中子 ② 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 ①质量约等于 (或 )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为什么?)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 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成。
例如:水是由水 构成的。
金是由金 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 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
例题精讲有A 、B 、C 三种粒子:已知A 带1个单位负电荷,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B 粒子的第一、第三两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每个C 粒子中有3个原子核,其质子数总和为10。
(1) 写出A 、B 、C 的符号:A ,B ,C 。
(2) B 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A 粒子的核电荷数是 。
(3) 写出B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巩固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1、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111B 、272C 、50D 、1612、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A 、核电荷数B 、核外电子数C 、原子的质量D 、元素的种类3、某元素R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 2- 的核外有x 个电子,则R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分别是 ( )A . x 、Na 2RB . 2x 、NaRC . ( x -2)、Na 2RD . ( x +2)、Na 2R4、一种物质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成两种或多种更简单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A 、化合物B 、混合物C 、空气D 、单质5、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Mg 2+ Na S 2-Ar Al 3+ Cl -6、读下表完成填空①可形成XY 2型化合物的元素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说出微粒的三种基本特征;学会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及原子中粒子的带电情况。
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会画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会辨别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象的分析,得知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和微粒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思考宏观物质,学会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思维方式。
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知道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通过物质的微观学习,让学生体验物质的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和分析等能力。
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运动的科学视角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
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微粒的基本特征,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1、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想象微观粒子的结构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辨别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瓶香水,然后喷洒香水,让学生闻到香水的味道。
[设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
二、合作交流
1、微粒的基本特征
[设疑]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呢?你们有看到香水的粒子吗?
[填空] 现象说明物质是由构成,这些微粒的小、小,这些微粒在运动。
[设疑] 为什么我们可以将空气打进车轮胎中?
[填空] 微粒之间存在。
[投影]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填空] 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固态液态气态(填“>、=、<)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填空]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投影] 干冰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3、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展示] 分子、原子模型,将一个分子模型拆开,然后组合。
[投影] 播放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设疑]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那么原子还能再分吗?4、原子的构成
[填空]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带电)
(1)原子(带电):不带电
(带电)
(2)核电荷数= = =
(3)+ = 相对原子质量
5、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 请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投影]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三、真题演练
1、(2014.海南)下列各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Fe B. H 2O C. NaCl D. CO 2
2、(2011.海南)下列各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痰气
B. 铁
C. 甲烷气体
D. 二氧化硫气体 3(2014.北京)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4、(2014上海)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5、(2014枣庄)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6、(2013.海南)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7、(2014昆明)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 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8
、(2014济南)物质A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由石油炼制得到。
在一定条件下,
A 和
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 和
D ,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 意图,其中不同的“球”
(1)1个C 分子中含 个原子。
(2)D 物质的化学式为 。
(3)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图中字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 .A 物质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四、课后巩固
1、(2009.海南)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 ) A. 分子体积增大 B. 分子间间隙增大
A B. C. D.
C. 分子的质量增大
D. 分子的个数增多
2、(2015 原创)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的空隙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3、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4、(2014广元)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___.(3)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
化学式为_________.
五、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1、微粒的基本特征:
(1)微粒的体积小,质量小。
(2)微粒在不断运动。
(3)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带正电)(1)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5、原子结构示意图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阴离子
阳离子
分裂
结合
分子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