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市规划战略.介绍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350e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9.png)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个文章的概述。
在临汾市的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中,我们将分析目前的现状,提出拆迁规划方案,并对建设路段进行规划。
本文旨在通过对临汾市的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具体可以包括引言部分对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正文部分包括对当前临汾拆迁和建设路段规划方案进行详细分析,以及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的主要结论和建议进行总结。
同时也可以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就临汾地区的拆迁和建设路段规划方案展开全面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拆迁规划方案和建设路段规划,以促进临汾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和可持续的发展方案,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正文2.1 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临汾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现有的道路规划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的出现。
在现有的城市道路网络中,存在着旧建筑和老旧道路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
一些老旧的建筑物和道路给城市道路的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交通道路布局不科学也是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城市交通网中存在着道路拥堵、路面破损、交通事故多发等现象。
因此,现阶段亟需对临汾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2.2 拆迁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临汾市拆迁工作不断展开,为了更好地规划拆迁工作,并确保拆迁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以下拆迁规划方案:1. 完善拆迁政策:在拆迁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进行,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合理安置被拆迁人员,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2cc0d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3.png)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临汾是晋南经济重镇,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省第二。
2009年,临汾在中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排名位居第29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一、市区概况1.天然环境(1)地理位置临汾市市区位于临汾市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4′21″—36°19′48″,东经111°05′07″—111°49′04″,北距太原265km,西南距西安371km,东南距郑州345km,距近来的民航机场太原机场249km,距近来的出海口岸天津港820km。
(2)地形地貌市区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市区位于中部断陷盆地,汾河两岸宽阔的冲洪积平原之上,地貌大体上为平坦的辽阔平原,中心为有名的汾河地堑。
(3)水文地质市区北有涝氵巨河,西有汾河,其中涝氵巨河为季节性河流。
市区地处贺兰山字形构造体系中祁连山、吕梁山弧形构造东翼和新中原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东西横跨临汾断陷盆地和吕梁山褶皱两个构造带。
临汾盆地是在早三迭纪末期复向斜的基础上,由东西两侧较大断裂带临时反复举止,相向正断下陷不断沉积而形成西侧陡、东侧缓的断陷盆地,沿汾河呈近南北方向展布。
盆地内有三组隐伏断裂。
(4)气候气象市区地处汾河谷地,具有明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550—600mm,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年平均气温12.2℃,其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6.3℃,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25.6℃,最高气温41.8℃,全年无霜期180—20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其次为西南风。
2.市区形态演变过程传道尧都平阳,为尧、舜、禹时期的政治中心,全国各部落邦国首领常常聚会朝聘于此,西周唐国曾迁都于平阳。
秋秋至汉代年间,城池几经变迁,隋唐五代的临汾为重镇,该城的城垣基本上奠基于北魏,到隋唐时继续修整加固。
临汾城市规划战略.介绍
![临汾城市规划战略.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a8083ef9e3143323868930e.png)
市区“东改、西扩、北引、南优”的全面扩张战略, 西扩扩大了城市的范围,东改提升了城市的居住品质
尧都区政府迁移: 现阶段,党政机关的东迁,已经实现 了行政中心的转移。行政中心的转移必将 带来商业贸易、文化娱乐中心的转移。 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的东城区将是一个功能齐全、设 施完善、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全新城市, 是尧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未来配套: (1)搬迁铁路货场以及铁路沿线仓储用 地至北站,形成北站铁路货运中心。 (2)搬迁第三监狱,原址调整为公园用 地。 (3)铁东染料厂改为公共设施用地。 (4)城南机床厂等企业改为生活居住用 西至铁路、东至108国道,共计10平方公里,将108 地。 国道以东 7 平方公里统一进行了规划,目前东城区 (5)搬迁五一路油库。 规划范围为17平方公里。 (6)铁东区小麦研究所实验用地改为商 业设施用地。规划建设2万平米市政广场
霍州 洪洞 尧都 襄汾 曲沃 侯马 翼城
城镇密集带规划
•空间结构规划
1、城镇密集带用地评价
沿汾河城镇带用地评价——左:高度评价,右:地震构造图
2、密集带城市发展潜力评价
各县市发展潜力综合评分 0.040 0.035 0.030 0.025 0.020 0.015 0.010 0.005 0.000 尧都区 洪洞县 侯马市 霍州市 襄汾县 翼城县 曲沃县
1
突出未来河东四个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逐 步向生态型、环保型方向发展
(一)段店机电制造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机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具体包括精密铸造、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 深加工、法兰、玛钢、汽车零部件、重型机械产品、煤矿机械产品、纺织机械、电子机械及电子仪器等科 技含量较高的领域。重点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高科技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达到20户以上,入园企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8亿元。 (二)尧庙轻工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5000亩。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木器制造、食品、药品制剂及汽贸物流等行业,具体包括 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果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工业、木器加工、酿酒、酿醋、饮料、成药及药品 制剂、商贸物流等领域。重点发展500万元以上的轻工、物流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达到20户以上,入 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2亿元。 (三)贾得铸造化工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冶金铸造、化工建材等行业,具体包括各类铸造产品、生铁冶炼、精细 化工(主要包括日化、涂料、染料、油墨、橡塑助剂、食品添加剂等)、电石乙炔化工、尿素、甲醇及下游产 品、焦油加工及新型墙体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标准化精细化工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 达到16户以上,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5亿元。 (四)屯里仓储加工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仓储业、加工业。重点发展500万元以上的仓储、加工项目,到2010年入 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
临汾市绿规专题(A3横)
![临汾市绿规专题(A3横)](https://img.taocdn.com/s3/m/710ed15c312b3169a451a4d9.png)
专题一:临汾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前言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
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毫无疑问地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不合理的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有关。
由于城市景观的组成、结构和格局不合理,景观要素之间在结构、功能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不协调,使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
许多研究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和城市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说明,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或者规划中缺乏景观和区域尺度生态规划,没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支持,是问题的关键。
规划是对未来的设想和构思,是有意识地对自然界进行调整、建设、改造或塑造,以便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的一个过程。
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原理为理论依据,以实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和谐共生为根本任务,以最大限度地适应、保护和提高自然系统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为核心[21],在对规划设计成果的实施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和准确评价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物质和能量线性输入输出模式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建立和保护生物基因的循环通道,寻求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有效适应和协调方式的一种新兴规划设计范式。
生态规划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以及人类行为方式的统一框架。
从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再到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无不反映出人类社会对自然与文化、生命与环境、形式美与生态功能相互协调与融合的普遍要求。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汲取生态规划思想营养和现代景观生态学雨露,适应宏观尺度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设计的要求,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范式,不同学者对它的理解也很不相同。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https://img.taocdn.com/s3/m/1cbabe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8.png)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区位及范围规划所涉及的临汾市中心城区位于临汾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所规定的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也是临汾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
临汾中心城区地处汾河东部,所含面积约为14.17平方公里,其东部以横贯临汾南北的铁路为界,南侧边界为南外环路,西侧则以正在修建的中大街作为边界,北侧的边界稍微复杂一些,其边界道路由西向东依次为:向阳西路、鼓楼北大街、坂下路、建设路和北外环路。
功能定位根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要求,结合中心城区现状发展条件与区域发展需求,将临汾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为:依托中心城区综合功能集聚的优势,结合新城发展,适当疏解中心城区部分职能,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临汾市城市核心,以居住生活和商业服务为主导性功能,成为晋南区域级商业消费中心、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活动中心。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1、空间结构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金核、一绿环、四轴带、多组团”。
2、“一金核”一金核——指由鼓楼南北大街、解放路、平阳街和贡院路围合而形成的商业、休闲娱乐综合功能核。
规划通过改造,提升商业、休闲娱乐服务功能,成为临汾老城的核心;3、“一绿环”一绿环——指依托现存古城墙遗址规划绿色开敞空间带,形成环绕中心城区的绿环。
通过绿化的建设构建老城独特的绿化景观构架;4、“四轴带”四轴带——指沿鼓楼南北大街和鼓楼东西大街形成的空间发展轴,引领整个老城片区的空间发展;沿信合路和平阳街形成的功能发展带;5、“多组团”多组团——指多个居住社区。
规划通过对居住用地的规划梳理和社区组织的重构,形成多个居住社区,每个社区通过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居民提供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
土地使用规划居住用地规划(1)居住社区划分居住用地共767.22公顷,占总用地的54.1%。
其中二类住宅用地492.08公顷,配套设施用地和中小学幼托用地为106.97公顷,商住混合用地168.17公顷。
总规解读(最新
![总规解读(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c14a1d708a1284ac85043d6.png)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解读一、规划期限(2009---2020)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临汾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0275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规划范围:尧都区行政辖区、临汾经济开发区辖区、洪洞县甘亭镇、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至108国道,南至南外环——108国道,西至公路西环,北至公路北环,面积1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四至范围为:东至108国道,南至南环城路——108国道,西至大西客运专线,北至涝洰河生态湿地,用地规模控制在89平方公里三、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1、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利用临汾市已在河西地区投入的基础设施和未来高铁站场对河西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一河两翼”核心区。
远期随着尧庙军用机场的用地置换、搬迁临钢污染产业,城市主要向南发展。
2、城市布局形态中心城区将形成“三城九片”的空间发展结构。
三城主城区:由老城区、临汾开发区和铁路东部地区共同构成,起到承担城市以及市域服务职能,包括城市的生活服务中心、市域政治文化中心。
河西新城:位于汾河西部,临汾市近期重点发展的新城区,主要依托高铁站场和重点公建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老城区的有效引导,达到疏解老城人口和城市功能的作用。
南部新城:位于临汾市南部,是临汾市远期重点发展的新城区,南部新城近期的发展将依托尧庙旅游区的开发和文化教育园区的启动,形成临汾市南部的专业功能区;远期随着军用机场的搬迁,将本地区建设成为辐射晋南地区、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和产业升级示范地区。
九个功能性片区:根据各片区主导功能的不同,为管理方便,将临汾中心城区划分为九个功能分区。
这九个片区分别为高铁片区、商务办公片区、老城片区、东部生活片区、传统产业升级片区、尧庙旅游片区、南部新城区核心片区、新兴产业片区、文化教育片区。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OO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OO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ceccc3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f.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OO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2•【字号】临政办发[2008]14号•【施行日期】2008.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OO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临政办发[2008]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市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根据省政府要求拟定的《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00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实施。
二00八年元月二十二日临汾市城市规划区二00八年度住房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精神,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挥好住房保障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住房建设的背景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全面指导新时期住房建设工作。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伴生出供求失衡、户型偏大、住房保障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2008年在住房建设上全市将继续贯彻中央政策,从投资规模、市场结构和供应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尤其要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取得明显成绩。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临汾十二五规划
![临汾十二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804d2611eb91a37f1115c51.png)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省被确定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坚持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相统一。
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通过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深化、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真正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在转型中实现跨越。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消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取得重大成效,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再造一个新临汾。
“十二五”时期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海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82ab2e8b8f67c1cfad6b8c7.png)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
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
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
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
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文本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732b4d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8.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临汾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本规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临汾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凡在本规划区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编制的各类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也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在原《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0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的。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8年);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7.《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1.区域性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2.动态性原则规划放眼未来,充分考虑临汾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尊重城市建设动态性的原则,使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保持规划的弹性。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坚持整体和综合的观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色原则充分挖掘临汾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特色,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5.有序健康发展原则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促进城市有序健康地发展。
6.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五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1.促进市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2.合理确定城市性质与职能,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健康发展。
临汾城市规划和形象塑造浅析
![临汾城市规划和形象塑造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5b1f40ad02de80d4d84027.png)
临汾城市规划和形象塑造浅析摘要:本文结合临汾城市形象的现状,对临汾城市形象的塑造做出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分析影响临汾城市形象塑造的不利因素,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临汾市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塑造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nfen city image of linfen city image of the mold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nfen city image influence the negative factors, to find out th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methods.Key words: in linfen city planning urban image我是一名地道的临汾人,我对家乡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你爱临汾的什么?客观的说,我真的找不到临汾可以让我们发自肺腑喜欢和自豪的角落。
这座中国古城,这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片曾是是桃李成林的沃土,到了今天却只能被授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恶名。
有一天,在网上不经意的看到了这样一个笑话,爸爸对不听话的儿子说:“再不听话我把你扔到临汾去!”我看后只有苦笑。
这些年来,我们临汾政府在临汾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城东城西高楼林立,城北城南交通便利,广场、公园、地标建筑给城市增添了美丽,环卫车洒水车不间断的工作也足够给力。
滨河西路的开通大大缓解了临汾市内交通的压力,大运高速路附近的改造建设也让外地人感到临汾充满了生机,汾河的治理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活力,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也是一期又一期。
经济发展了,城市美丽了,人民幸福了,但是摆在我们城市建设的难题并没有就此解决。
影响临汾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障碍因素有:1、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临汾的地形是整个条状的海拔200多米的盆地,处于太行、吕梁等山的环绕之中,环保工作先天不足。
临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5交通专题报告end-小
![临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5交通专题报告end-小](https://img.taocdn.com/s3/m/7aade9dc852458fb760b560e.png)
专题五 交通专题研究目 录一、交通现状概述 (58)一). 区域交通现状 .......................................................................................................................... 58 1. 概况 ............................................................................................................................................................ 58 2. 公路交通 .................................................................................................................................................... 58 3. 铁路交通 .................................................................................................................................................... 58 4. 航空情况 .................................................................................................................................................... 58 二). 市区交通现状 .......................................................................................................................... 59 1. 城市道路概况 ............................................................................................................................................ 59 2. 城市广场 .................................................................................................................................................... 59 3. 城市车辆情况 ............................................................................................................................................ 59 4.城市停车现状 (60)二、现状交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60)一).现状交通问题 .......................................................................................................................... 60 1. 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不完善 ........................................................................................................................ 60 2. 道路系统不畅,拥堵现象严重................................................................................................................. 60 3. 跨线交通问题 ............................................................................................................................................ 61 4. 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 ................................................................................................................................ 61 5. 城市停车问题 ............................................................................................................................................ 61 二). 交通问题成因分析 .................................................................................................................. 61 1. 城市干道网络不合理 ................................................................................................................................ 61 2. 城市支路分布不均,通行能力低下 ......................................................................................................... 62 3. 停车场地缺乏 ............................................................................................................................................ 62 4. 交通组织不够合理 .................................................................................................................................... 62 5.城市交通结构问题 (62)三、交通发展战略 (62)一). 指导思想 .................................................................................................................................. 62 二).战略目标 (62)三). 基本战略 .................................................................................................................................. 63 1.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 63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63 3. 重视交通需求管理 (63)四、区域交通改善策略 (63)1. 加快市域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 632.铁路系统的建设 (63)3. 统筹密集带快速交通网络 ........................................................................................................................ 634.注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64)五、市区交通改善策略 (64)1. 整合建设城市道路系统,尤其是对旧城区干道系统的拓宽改造 ......................................................... 642. 完善城市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 643.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城市交通结构的改善 ..................................................................... 654.火车站地区道路系统改造设想 (66)六、交通战略规划的实施途径 (66)1. 制定交通政策 ............................................................................................................................................ 662. 整合交通设施 ............................................................................................................................................ 663. 协调交通运行 ............................................................................................................................................ 674. 交通综合管理 ............................................................................................................................................ 675.组织综合实施 (67)专 题 五专题五 交通专题研究一、 交通现状概述一). 区域交通现状1. 概况临汾市濒临汾河,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是山西省经济实力仅次于太原的重要城市,从交通区位上来说,临汾市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线、侯月线横穿东西,成为我国东西方向的第二条大动脉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区间;洪洞至运城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霍(州)侯(马)一级公路(108国道)、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国道209线、309线以及晋(城)韩(城)公路纵横全境。
临汾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临汾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ff0bcd312b3169a451a4be.png)
目录第一章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1)一、内陆城市发展规律 (1)1.从“松散”走向“集聚” (1)2.从“封闭”走向“开放” (1)3.从“农”走向“非农” (1)4.城镇化“加速” (2)5.人口跨区域迁移 (3)6.结论 (3)二、区域比较 (3)1.区域地位比较 (3)2.区位分析 (4)三、核心竞争力 (5)1.煤、铁资源——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 (5)2.关联产业,蓄势待发 (5)3.尧文化,用不完的“文化金矿” (5)四、定位与特色 (5)1.总体定位 (5)2.城市特色 (6)五、发展目标 (6)1.总目标 (6)2.分解目标 (6)六、基于目标与定位的问题分析 (7)1.省内地级城市的综合实力分析——“找出短腿” (7)2.市域城镇体系问题——体系结构落后 (8)3.产业经济问题 (9)4.城镇化问题 (10)5.生态环境问题 (11)6.根本症结:结构滞后 (11)七、核心战略 (12)1.战略一:拓展新产业,创造新财富 (12)2.战略二:打造强中心,构建大临汾 (12)3.战略三:协作大区域,对接环渤海——从封闭的叶脉结构到开放的梳状结构134.战略四:新城对新村,巧妙城镇化 (13)5.战略五:建设大生态,保护大环境 (14)第二章城镇密集带规划 (15)一、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定位 (15)二、城镇密集带空间发展战略 (15)三、人口与城镇化 (15)1.人口与城镇化现状 (15)2.城镇化发展战略 (15)四、空间结构规划 (16)1.城镇密集带用地评价 (16)2.密集带城市发展潜力评价 (17)3.空间结构方案比较 (17)4.空间结构规划 (18)五、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18)六、职能结构规划 (18)七、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19)1.加快市域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 (19)2.铁路系统的建设 (19)3.统筹密集带快速交通网络 (19)4.注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19)第三章城乡统筹 (20)一、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0)1.“人口-土地-产业”三位一体战略 (20)2.“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密集带建设”双力合一战略 (20)二、城乡统筹基本内容 (20)1.人口、产业、土地统筹 (20)2.“新农村”、“城镇密集带”与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统筹 (20)3.水资源统筹 (21)4.生态环境保护统筹 (22)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23)一、现状问题分析 (23)1.人多城小 (23)2.功能混杂 (23)3.交通拥挤 (23)4.人口膨胀、设施不足 (24)5.结论 (24)二、用地评价与发展方向选择 (25)1.用地评价 (25)2.发展方向 (26)三、城市发展规模预测 (29)四、总体布局 (30)1.规划结构 (30)2.空间布局 (30)3.主城区产业布局 (31)4.公共中心布局 (31)5.用地置换 (32)五、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33)1.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及成因 (33)2.解决交通问题的整体战略 (33)3.交通改善措施 (33)六、绿地、景观、旅游系统规划 (35)1.绿地系统规划 (35)2.景观系统规划 (35)3.旅游系统规划 (35)七、开发模式 (36)1.开发模式分类 (36)2.开发模式选择 (36)3.小结 (36)八、开发时序 (36)1.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半咬合”的先后时序 (36)2.新城建设——技术上的“先后时序”与功能上的“同步时序” (36)3.老城改造——先主后次,解决主要矛盾............................................................ 36九、城中村改造 (37)1.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 (37)2.临汾城中村改造 (38)第五章重大市政设施布局 (40)一、城镇密集带 (40)1.电力 (40)2.给水排水 (40)3.燃气供热 (40)二、中心城区 (41)1.电力电信 (41)2.给水排水 (41)3.燃气供热 (42)第六章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 (43)一、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大气环境质量 (43)2.水环境质量 (43)3.声环境质量 (43)4.固体废物污染情况 (43)5.生态环境状况 (43)二、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3)1.经济结构制约 (43)2.自然地理环境限制 (43)3.城市建设滞后 (43)4.产业布局不合理 (43)5.环保投入不足 (44)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研究 (44)1.划定生态环境分区,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和环境标准 (44)2.制定积极产业政策 (44)3.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44)4.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45)5.加强污染防治 (45)6.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45)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保障措施 (45)四、沿汾河城镇密集带空间管制 (45)1.禁止建设区 (45)2.限制建设区 (45)3.适宜建设区 (45)4.建成区 (45)第七章城市特色塑造 (47)一、临汾城市特色分析 (47)1.自然地貌特征 (47)2.历史文化要素 (47)3.建成环境特征 (47)二、城市特色塑造的基本思路 (48)1.城市特色的提炼 (48)2.城市特色塑造基本思路 (48)三、城市特色塑造的具体建议 (49)1.保护历史遗存及其周边环境、控制视线通廊 (49)2.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49)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 (49)4.新规划重要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域 (49)第八章政策措施与行动计划 (50)一、政策措施 (50)1.总原则 (50)2.政策抓手 (50)二、行动计划 (50)1.中心城区行动计划 (50)2.密集带及“临-洪-襄”核心区行动计划 (51)第一章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一、内陆城市发展规律1.从“松散”走向“集聚”我国城镇体系脱胎于农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结构变迁,产生出新的大尺度集聚结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625ba6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4•【字号】晋政函〔2023〕124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晋政函〔2023〕124号临汾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审批〈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晋自然资呈〔2023〕24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临汾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临汾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黄河中游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根祖文化魅力之都。
二、强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临汾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80.9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833.9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控制在450.84平方千米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差别化政策。
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一带两屏三区、一体双心三轴”的总体格局。
立足平川、东西两山差异化的农业地域特征,着力打造平川粮食主产片区、南部蔬菜副食农业片区、沿黄山地特色林果片区、西部丘陵复合农业片区、东部丘陵杂粮农业片区等五大片区,引导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多类型农业空间规模化集聚;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乡村振兴。
临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6临汾市空间发展战略1108
![临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6临汾市空间发展战略1108](https://img.taocdn.com/s3/m/4bc042a5f111f18582d05a0e.png)
专题六 临汾市空间发展与用地规划专题目 录1历览古今事,廓清临汾谜 (69)1.1汾河之畔,城起平阳 ..................................................................................................................... 69 1.1.1 五朝古都 ............................................................................................................................. 69 1.1.2 发展大事 ............................................................................................................................. 69 1.1.3 空间演变 ............................................................................................................................. 70 1.2 六绘蓝图,花果飘香 (70)1.2.1 1958,首开局面 ................................................................................................................. 70 1.1.1 1981,双翼齐飞 ................................................................................................................. 71 1.2.2 1985,三块一体 ................................................................................................................. 71 1.2.3 1992,四块一体 ................................................................................................................. 71 1.2.4 2001,一城五区一组团 ..................................................................................................... 72 1.3 世纪构想,河西新城 (72)2临汾,临汾,路在何方? (72)2.1一城四区,协同发展 (72)2.1.1 铁东区................................................................................................................................. 73 2.1.2 铁西区................................................................................................................................. 73 2.1.3 河西工业区 ......................................................................................................................... 73 2.1.4 尧庙、飞机场 ..................................................................................................................... 73 2.2 中等城市,大城市病 (74)2.2.1 单中心................................................................................................................................. 74 2.2.2 人多城小 ............................................................................................................................. 74 2.2.3 功能混杂 ............................................................................................................................. 74 2.2.4 交通拥挤 ............................................................................................................................. 74 2.2.5 人口膨胀、设施不足 ......................................................................................................... 75 2.2.6 圈层化................................................................................................................................. 75 2.2.7 轴向发展 ............................................................................................................................. 76 2.3 临汾,而不见汾............................................................................................................................. 76 2.4 跨河西进,先问鞭长? .. (77)3识时务,谋大局 (78)3.1天作九宫,突围何方? (78)3.1.1 规划范围概况 (78)3.1.2 用地评定 ............................................................................................................................ 78 3.2方案比选,大浪淘沙 .................................................................................................................... 79 3.2.1 重点向东方案——舍弃河西, ......................................................................................... 80 3.2.2 重点向南方案——机场搬迁,南部解放 ......................................................................... 80 3.2.3 重点向西方案——河西新城,战略跃进 ......................................................................... 80 3.2.4 重点向北方案——启动便利,快速上位,空间 ............................................................. 81 3.2.5 关注焦点,近期发展 ........................................................................................................ 81 3.2.6 以汾河为轴,多中心发展,稳步推进 ............................................................................. 82 3.3结构调整,时不我待 .................................................................................................................... 82 3.3.1 河口中心,近期拉动 ........................................................................................................ 82 3.3.2 依托交通,河西渐进 ........................................................................................................ 82 3.3.3 铁东重工,更进一步 ........................................................................................................ 82 3.3.4 中期向西,文化商务 ........................................................................................................ 82 3.3.5 远期向北,汾河会师 ........................................................................................................ 82 3.4空间布局 ........................................................................................................................................ 83 3.5 主城区产业布局 ............................................................................................................................ 83 3.6 公共中心布局 ................................................................................................................................ 83 3.7城市经营,巧于因借 .................................................................................................................... 84 3.7.1 用地置换 ............................................................................................................................ 84 3.7.2 空间开发 ............................................................................................................................ 84 3.8 开发模式,集约发展 .................................................................................................................... 84 3.9开发时序,稳妥推进 .................................................................................................................... 85 3.9.1 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半咬合”的先后时序 ......................................................... 85 3.9.2 新城建设——技术上的“先后时序”与功能上的“同步时序” ................................. 85 3.9.3 老城改造——先主后次,解决主要矛盾 ......................................................................... 85 3.9.4 小结 (85)专题六 临汾市空间发展与用地规划专题1 历览古今事,廓清临汾谜1.1 汾河之畔,城起平阳 1.1.1 五朝古都任何城市发展均有轨迹可寻,临汾市亦不例外。
临汾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临汾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51909274a7302768f99391d.png)
建 成 区 绿 地 覆 盖 率
人 均 公 共 绿 地 面 积
3 5 5 8 5
临汾环境发展指标在山西省地级城市中的位序
短腿指标: 人均GDP、三产比重、全年用电量 燃气普及率、万人拥有医生数、图 书馆藏书、人均道路面积、邮电业 务总量、绿地率
经济 城建
环保
短腿:环境保护
症结: 二产快、三产慢 初级多、高级少 城市小、设施紧
?
5.人口跨区域迁移
1995-2000年各市迁入人口来源地构成情况
350 300 250
千 200 人
1996-2000年临汾迁入人口来源地构成
45 40 35 30 千 25 人 20 15 10 5 0
省外 山西省
省外 省内其他地市
150 100 50 0
太 大 阳 长 晋 朔 晋 运 忻 临 吕 原 同 泉 治 城 州 中 城 州 汾 梁
太原
第二梯队
临汾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 治 晋 城 朔 州 运 城 忻 州 晋 中 吕 梁
2. 区位分析 省内区位
“主脉+支脉”
叶脉型结构
2. 区位分析 国内区位
红其拉甫
临汾
交通
对接环渤海
洪洞-沁源
国内区位
环渤海: 国家战略
产业:协作大区域
北京
天津
烟台 黄骅
太原
长治 晋城 运城
临汾
邯郸
济南
青岛 日照 连云港
襟 山 带 水 帝 都 华 源
城市特色
以“襟山带水、帝都华源”为品牌特色的花果名城。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
1.总目标
把临汾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
沿汾河城镇密集带的 核心区
市域北部副中心
霍州 侯马
沿汾河城镇密集带主要城市规模结构表
等级 组 合 城 市 组 合 城 市
城市 尧都 洪洞 襄汾 曲沃 侯马 霍州 翼城
城镇人口(万人) 80 30 15 15 25 125( 不含新 农村集 聚人口 ) 40(不 含新农 村人口 ) 20 15
>150 万
霍州 洪洞 尧都 襄汾 曲沃 侯马 翼城
城镇密集带规划
•空间结构规划
1、城镇密集带用地评价
沿汾河城镇带用地评价——左:高度评价,右:地震构造图
2、密集带城市发展潜力评价
各县市发展潜力综合评分 0.040 0.035 0.030 0.025 0.020 0.015 0.010 0.005 0.000 尧都区 洪洞县 侯马市 霍州市 襄汾县 翼城县 曲沃县
1
•
东城区现状以临钢等大中型企业和部 分高校组成
临汾钢铁公司: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简称临钢)是以中厚板为主导产品的大 型钢铁联合企业,为山西省重点工业企业和临汾市营业额最大、上缴税金最多的企业, 现有资产总额58.2亿元,职工1万余人。
•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设有20个学院,全日制本专科生20000 余人,研 究生2000人;有涉及10大学科门类的46个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点,2个博士学位 点;现有教职工2000人,专任教师1000人,师资队伍数量充足 。是临汾市唯一一所正 规本科以上正规院校。
2.城市规模
•
面积20,275平方公里 (2013年数据)。下辖市 区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两个县级市和翼城, 洪洞等共17个县市区。
• 全市总人口439.08万人,城市人口146.70万人, 村镇人口292.38万人(2013年数据) 。
3.城市形态
• 临汾市城区周围的线 条拉直就是一个正方形, 其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相 差不大。区内重要布局较 为分散。全市以鼓楼为中 心,向东西幅散。平阳广 场和鼓楼广场是全市的繁 华地段。汾河经过城市西 部,带动了沿线发展。城 市总体呈团块状发展。
以临汾市为市域中心、侯马市为市域次中心,以中部五个重点县域中心 和东西十个山区县城及重点中心镇为增长极点;以连接中部平川七县市 的交通干线,引导各种生产因素和产业向增长极点和发展轴线集中布局, 形成中部、东部、西部三个经济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大区位:为陇海——兰新地带成员城市,处于太原、西安、郑州等特大城市的多重辐射影响 范围内; 2.中区位:地处山西省南部,为晋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晋南地区的首位城市,是山 西与西北、西南、中原联系的重要“节点”; 3.小区位:位于汾河下游、临汾盆地中部,是晋南北部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临汾市域的经济核 心。
国际通用衡量标准表明,宏观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水平决定了一个 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
人均GDP与房地产发展关系
0-800美元 启动期
生存需求 超速发展 单纯数量型
800-4000美元 4000-8000美元 8000-20000美元 快速发展期
生存、改善需求兼有 快速发展 以数量为主,数量与质 量并重
稳定发展期
改善需求为主 平稳发展,以质量为主, 数量与质量并重
减缓发展期
改善需求为主 缓慢发展 综合发展型
宏观经济增长与房地产发展关系
小于4% 萎缩 停滞
4-5%
5-8%
大于8%
稳定发展
高速发展
1
城西板块 新城炒作, 环境较佳
华远铭 邸 左岸空 间 金海 湾 城市花 园
临汾板块形式图
城内板块 配套成熟, 寸土寸金
20-50 万
<20万
略
6 职能结构规划
城市
尧都
职能类型
综合型
主要产业
中心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东南以临钢为基础发展重化工产业 ,西南部依托高速公路、国道布局开发区和轻工业带,西北部 布局高科技产业。 东部发展煤焦化产业区,大型物流枢纽(甘亭),西部布局轻 工业带 西部布局轻工业带,东部与中心城区的重化工业相衔接,承接 市区产业外移 西部轻工、东部物流 东部与中心城区的重化工业相衔接,承接市区产业外移 新农村集聚引导区
苏丽敏 园林1208 学号:1254060222
一、临汾市基本情况介绍
1.城市定位 •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 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与晋中、吕梁毗连; 南与运城市接壤。 • 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 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 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 花等,素有“棉麦之乡” 美誉;
1
临汾是山西省重心城市,城市历史悠久,是以能 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是山西的财富中心。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 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 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
全市土地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现辖2个县级市及14个 县。2007年末,全市常驻人口417.2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151.7万人,占36.4%;乡村人口265.5万人,占63.6%。
(3) 老城区(铁西区) 铁西区为现状城市中心区,形成以商业服务、 教育科研、文体娱乐为主的城市中心组成部 分。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脉。 (4) 城东区(铁东区) 铁东区现状以临钢、临纺等大中型企业和部 分高校组成。规划除保留临钢、临纺等大中 企业用地外,拓展高校用地,以支撑铁东区 的进一步发展。
1
1
突出未来河东四个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逐 步向生态型、环保型方向发展
(一)段店机电制造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机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具体包括精密铸造、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 深加工、法兰、玛钢、汽车零部件、重型机械产品、煤矿机械产品、纺织机械、电子机械及电子仪器等科 技含量较高的领域。重点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高科技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达到20户以上,入园企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8亿元。 (二)尧庙轻工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5000亩。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木器制造、食品、药品制剂及汽贸物流等行业,具体包括 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果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工业、木器加工、酿酒、酿醋、饮料、成药及药品 制剂、商贸物流等领域。重点发展500万元以上的轻工、物流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达到20户以上,入 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2亿元。 (三)贾得铸造化工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冶金铸造、化工建材等行业,具体包括各类铸造产品、生铁冶炼、精细 化工(主要包括日化、涂料、染料、油墨、橡塑助剂、食品添加剂等)、电石乙炔化工、尿素、甲醇及下游产 品、焦油加工及新型墙体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标准化精细化工项目,到2010年入园企业 达到16户以上,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5亿元。 (四)屯里仓储加工园区 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发展仓储业、加工业。重点发展500万元以上的仓储、加工项目,到2010年入 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
洪洞
工业型
襄汾
甘亭镇 吴村镇 张礼 霍州 侯马 曲沃 翼城
工业型
工业物流型
工业物流型 煤电型 工贸型 煤铁型
西部轻工、东部物流 东部与中心城区的重化工业相衔接,承接市区产业外移 新农村集聚引导区
亚特 兰
新 东 城
九洲花 园 新世 达
吉祥花 园
东安紫 郡
御景水 城
教授花 苑
城南板块 旅游景观区带动 区域发展
2
城镇密集带规划
Strategic Planning of Linfen City
城镇密集带规划
•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定位
(1)集聚战略:市域人口、产业要素向城
镇密集带集聚;
(2)协作战略:城镇密集带各城市相互协
►
临汾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为骨干,煤 化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业为配套的多元产业 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二,在中部六省同 类城市中排名第16位。
►
1
临汾市是山西省以钢铁重工业中心,未来将实施“特色农 业、工业优化、科教兴市、城镇扩张、民营经济、可持续 发展”六大战略。
1
市区“东改、西扩、北引、南优”的全面扩张战略, 西扩扩大了城市的范围,东改提升了城市的居住品质
(1)河西区 河西区是未来新城为市区的行政办公中心、 商务中心、文娱中心和公路客运中心。新城 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汾河生态区 总面积约9km2,该区域将规划把城市生态、 科教、旅游、娱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市 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区。
2、人口预测
万人
不同方案下临汾人口规模预测
500
高方案 中方案 低方案
总人口:动态模拟
450
2005:412万人;
2020:450-460万人。
400
பைடு நூலகம்
350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2、人口与城镇化
2005
2020年目标
目标1 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
目标2 55% - 60%
3、空间结构方案比较
(1)散点模式;
(2)线性连绵模式; (3)强核模式;
4、空间结构规划
以铁路、高速公路 、区间快速路构成 的网络状交通体系 为依托,规划形成 “一核两翼轴带”
型发展结构。
5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城市等级结构规划表
城市
尧都 洪洞 襄汾
甘亭镇、吴村镇 (新农村集聚区) 张礼 (新农村集聚区)
中 雅 苑 世纪花 园
洋洲花 园 紫金花 园 兴沣 源
城东板块
区域放量逐 步走高,认 同度需进一 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