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
音色
声音的特性
响度
声现象
演讲人姓名
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40m/s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固体、液体、气体
复习提问
思考: 小孩的声音要“尖细”一点。 老人的声音要“粗犷”一点。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听起来低呢?
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你听出了什么吗?
动手做做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一个活塞。用水沾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你能试着做出这样一只口哨吗?
想想议议:苍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你知道为什么吗? 人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从20Hz到20000Hz的声音大多数人能听到。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01
0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不同频率的声波波形图
500Hz 1000Hz 1500Hz
B
A
3Hz
6Hz
讨论:
一只蜜蜂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 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 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哪些动物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
实际上它们是在用一种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在进行交流,这就是次声波
大自然的一些活动,像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波
一些机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是有害的。
小组讨论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总结及自测 附答案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8)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
每秒振动约 440 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
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B.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电话铃响,小明拿起一听就知道是爸爸了。小明判断是爸爸发出的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节奏
(33)先轻敲一个大钟,再用力敲一个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
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 ;
D.响度.
(14)在综艺节目《蒙面歌王》中,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
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
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
B.声音的频率太低了
C.翅膀振动没有产生声音
D.翅膀的振幅太小了
(2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1)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
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初二声音知识点
初二声音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都与声音密切相关。
初二阶段是学生开始深入学习声音的时间。
本文将介绍初二声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性质和特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使我们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机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以下条件:1. 振动:物体必须能够振动,如琴弦、声带等。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压缩和膨胀的波动,形成声波。
2. 媒质:声音需要通过某种媒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媒质中,声波会引起媒质分子的振动,进而传递声音。
3. 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传播介质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传播速度则更快。
二、声音的特性除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外,声音还具有一些特性,初二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的振动次数。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2. 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的振动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强度或音量。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低弱。
3. 声音的波长: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波长。
波长与声音的频率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
三、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声音不仅是我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还具有许多实际的应用。
初二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声音的常见应用,并学习如何保护听力。
1.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通信、娱乐、音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手机、电视、广播等设备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音乐和电影则通过声音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2. 听力保护:由于现代生活中噪音污染的增加,初二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护听力。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装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都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措施。
四、声音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声音是一个跨学科的主题,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1. 物理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振动和波动的物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初二物理同步精品预习专项-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1)音调的理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我们经常说“这首歌调太高,唱不上去”就是指音调高。
通俗地讲: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
一般情况下,女生说话时声音尖细,音调高:男生说话时声音比较粗,音调低。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大量实验表明,发声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因此,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因此又可以说音调的高低由频率来决定。
它们的关系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2.响度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碎纸屑在鼓面上的跳动情况,并仔细辨别声音,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探究归纳: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表示。
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响度越小。
拓展延伸: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除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
如听老师讲课,前排同学比后排同学听得清楚。
(2)声音的分散程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从声源向四周传播出去,用喇叭形状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尽量集中在传声筒所指方向上,也就能传得更远。
如果声音能沿着管道传播,则分散得更少,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易错警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二者是声音的两种不同特性,科学地描述音调用“高”或“低”,响度用“大”或“小”。
但在生活中,描述声音的特性很随意,描述也不太清楚,同学们要很好地区分它们。
典型例题题干: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的响度大,的音调高。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振动传播的。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上册涉及的声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物体的撞击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依赖介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等。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
这些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波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我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度,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强。
2.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我们通常用赫兹来表示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沉。
4. 声音的音质:音质是指不同声音之间的音色特点,它取决于声音的谐波成分。
四、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声波会按照与入射角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声现象,也是声纳和雷达等技术的基础。
五、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发生吸收和衍射现象。
吸收是指声音遇到物体时,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减弱。
衍射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沿着障碍物的边缘传播。
衍射现象使得我们能够听到遮挡物后面的声音。
六、共鸣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声音振动能够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
比如,当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与另一个音叉的频率相同时,后者会因共鸣而发出响亮的声音。
七、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声音还被应用于扬声器、耳机、电话、雷达等各种设备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进阶: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进阶: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 声音的特性
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
(2)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符号为Hz 。
(3)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超声波与次声波(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20000 Hz。
(2)物理学中,把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称为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称为次声波。
3.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弱。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幅。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音色(1)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
课堂练习知识点1 音调1.手机中的“全民K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体验一把当歌唱家的感觉,而且还可以评价。
“全民K歌”的评论中就有“靓颖海豚音在你面前也不过如此”的说法。
这里所说的“海豚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A.音调高B.振幅大C.响度大D.音色好2.(2018·昆明一模)“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
知识点2 超声波与次声波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知识点3 响度4.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更清楚,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扩音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B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5.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重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知识点4 音色6.(2019·曲靖初二秋季期末)梁代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能分辨蝉鸣声和鸟鸣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构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产生声音,振动必定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三因素(或说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音色:( 1)不同样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同样样,发生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样样。
2、声音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液、气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流传速度:V固>V液>V气(真空不可以够传声)。
声音15 摄氏度的空气中流传速度为340m/s。
在3、声音的应用:回声测距离、传达信息、传达能量。
1.1 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碎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
(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还可以连续流传);3、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用然发声(低于 20 Hz 或许高于 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平易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而且可从头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易体都可以流传声音;2、真空不可以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注:有声音物体必定在振动,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s 是距离,单位是米( m), t 是时间,单位是秒( 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关。
V 固> V 液>V 气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截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巅峰的回声,夏季雷声轰鸣不停,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距阻截物最少 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丈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流传行程: S=v* t ,距离 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能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正确?看到冒烟正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 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质高 0.29 s。
初二物理《声现象》常考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现象》常考知识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响度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的定义是1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例如,2s振动700次,那么频率是350Hz)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 000Hz,频率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是超声波。
次声波、声波、超声波的速度是一样的(频率也是一样的)
影响响度的因素有:
a.物体振动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b.到发声体的距离,距离越近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c.声音的发散程度,发散程度越小响度越大,发散程度越打响度越小。
音色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打击乐器是靠乐器振动发声
弦乐器是靠弦振动发声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装水的瓶子,如果敲击:水越少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如果在瓶口吹:空气越少(也就是水越多)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在做这个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是敲瓶子还是吹瓶子。
蚊子和牛相比:蚊子音调高响度小
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19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19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19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八年级物理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
声音的特性:响度
[探究实验]
• 欣赏《命运交响曲》 提示:注意声音的强弱的变化 • 听完歌曲,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音乐的声音是不是时强时弱的,时大时小 响度:声音的强弱 • 归纳:声音强,即响度大;声音弱,即响度 小
声音的特性:响度
[思考1]
• 既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 有关,那么响度大小是否与发生物体的 振动有关呢?
• 音乐欣赏 • 《梦中的婚礼》
静静的听,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 音乐欣赏
静静的听,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欣赏音乐 • 《赛马》
声音的特性:音色
[思考]
• 为什么我们听见了不同乐器的乐音,可以准 确、快速的辨别出相应的乐音是由哪一种乐 器演奏的? • 是因为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不相同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4)班
复习: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固体、液体、气体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340m/s
复习:
1、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是什么关系?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2、什么叫频率? 把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复习:
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0赫兹~20000赫兹 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 注意:这两种声,都人是听不到的声;声音不 同于声,振动一定发声,但却不一定是我们 能够听见的声音。
声音的特性:响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
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例题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声音的特性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 ,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
,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
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 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1.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
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2.声音的响度: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响度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说声音越大。
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
教科版初二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一、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声音的,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发声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决定音调的因素:发声体振动实验:a用音叉辨别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音调高低的关系;b快慢不同的速度用硬纸片划过梳子齿也可以判断振动频率与发声音调高低的关系.2.响度:指声音的。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响度由物体的振动振幅决定。
如敲鼓,敲击的力度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大,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大,即响度大。
3.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即使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使然。
同样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说话也是不同人的发生音色不同。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的听觉范围: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人听不到超声波。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像现在的彩超、B超、碎石(例如胆结石、肾结石祛眼袋之类的),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
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听不到次声波。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有些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题目类型一:音调、响度、音色例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例2.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2-2-1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图2-2-2D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例3.一位随州籍留美学子,在家乡的一次聚会上动情地说:“我珍藏着一首乐曲《我的祖国》,前半部分是编钟演奏的,后半部分是交响乐.编钟曲让我自豪,交响乐让我振奋!”从“声音的特性”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要区别在于(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例4.下列有关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B . 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响度不同C . 同一根琴弦拧得越紧,音调越高D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题目类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例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医生利用“B 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 .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C .“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响度跟物体振幅有关D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6. 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 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基础演练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振幅B 频率C 响度D 音色2.“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如图2-2-2所示,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图2-2-6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放在真空罩里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快和慢会使声音的音调不同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5.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调会逐渐改变B .响度会逐渐改变C .音色会逐渐改变D .音调、响度、音色都会改变7.如图2-2-6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
2.2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教案)
第2讲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知识点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
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知识点三:音色声音的品质或特色。
与发声体材料有关。
【重点】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难点】声音特性的区分。
A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振幅B 频率C 响度D 音色2.“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如图2-2-2所示,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放在真空罩里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快和慢会使声音的音调不同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6.如图2-2-3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2-2-4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8.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声音是靠来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决胜中考:物理学声现象中的声音的特性与应用原理知识,值得收藏
决胜中考:物理学声现象中的声音的特性与应用原理知识,值得收藏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一.声音的特性乐音有三个特征(也叫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人们感觉到是声音的高低。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反应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是次/秒,即赫兹(Hz).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85Hz~1100Hz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例如: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较快的缘故。
网络图片2.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即大小。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通过介质传播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的振幅也越大,人耳感觉到的声音也越大,响度就越大;响度跟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越小,响度也就越小。
例如:当琵琶演奏者用力拨动琴弦时,琴弦振动的幅度增大,即振幅增大,发出的声音响度也随之增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也叫做音品。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本身,不同的发声体振动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即使不同的乐器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来,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就是由于音色的不同。
例如:”闻声而识人“就是根据音色不同的特征来判断的。
4.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与响度都是乐音的特征,但两者的含义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
②.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2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