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学、史学与宗教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一、填空1.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__族, 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为__,__,__,__。
2.今天,我国共有___个民族。
由于在历史上,氏族关系的密切发展,自汉魏以后,___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___时期,后期为___时期。
4.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__和___时代。
旧时人们常以___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5.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
7.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土地制度是____。
8._____年,少数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9.齐桓公任用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0.“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阳人___;“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人__。
11.“五经”是___,___,____,___,和____;“三传”是____,____和____。
12.春秋后期的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
13.秦长城西起____,东至_____。
14.秦统一后的钱币叫_____,文字叫_____。
15.汉武帝即位,_____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_____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16.西汉时,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_____经营西域。
17.许慎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8.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和_____。
19.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___”;曹丕时,用“__”以选拔官吏。
20.230年,孙权派___到达夷州.21.___是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政策.22.“五胡”指__,__,__,__和__.23.隋炀帝即位后,创立_____,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24.641年,唐太宗以_____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25.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___”。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中华文化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青铜器与甲骨文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的司母戊鼎。
2.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初一历史重要知识点一、汉字的演变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3、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⑴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⑵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灭商,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分
封
制
目的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建71个封国,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内容
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权利
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
义务
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周王;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东晋南朝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③统治者重视
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时间
东汉末年
民族
匈奴、鲜卑、氐、羯、羌(五胡内迁)。鲜卑族拓拔部影响最大。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原因
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称为“禅让制”。
3、大禹治水(疏导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统治400多年,最后一位王是夏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川教版)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
本主题集中讲述先秦至南北朝时的文化,教材通过确凿的史实、生动的故事、多彩的图像,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在物质文化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创造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知识点:大诗人屈原;司马迁与《史记》;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
(2)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2.过程与方法:(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4)通过对“佛教的传播”和“道教的兴起”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评价。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教学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4、自制多媒体课件。
关于军事理论的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典籍

关于军事理论的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典籍1.《武经七书》。
其中所收录的7部经典,是兵书经典中的经典。
其中《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为我国最早的兵书经典,是春秋之前兵书的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兵书开了无数法门。
2.《纪效新书》。
这是戚继光极重要的三部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兵书不仅讲论战争指导原则、战法战术、军队管理、军事训练、兵器技击等军事内容,更涉及经济、外交、文化治国方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反映出古人卓越的智慧,具有深厚的军事价值、史学价值甚至文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战争论》。
囊括了蒋百里《国防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马汉《海权论》《海军战略论》、杜黑《制空权》、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韦格蒂乌斯《兵法简要》、米切尔《空中国防论》、鲁登道夫《总体战》、弗龙蒂努斯《谋略》之《战争论》大型丛书,在战争与和平的当今时代风云里,跟随《战争论》丛书里的世界X级军事大家,掌握X核心的军事作战秘诀,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军人与合格的军事迷。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及其论述颇有争议,但作为一部具有深刻预见性和洞察力的经典著作,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和剖析,将会持续带给读者深入思考和启迪。
5.《联邦党人文集》。
本书是18世纪80年代三位美国政治家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所写作的有关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评论文章的合集,其中心论点是阐明需要建立中央相对集权的强大的联邦政府,以保证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国内安定,促进经济繁荣,但也不过多地侵犯各州和个人的权利。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题目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农业与水利在两汉时期,农业和水利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普及,耕作技术也逐渐改进,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此外,水利工程如陂池、灌溉渠等也逐渐兴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工业与手工艺两汉时期,工业和手工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冶铁、铸铜、纺织、制陶等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新的手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等。
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三、数学与天文在两汉时期,数学和天文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算术、代数、几何等数学分支得到了发展,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也逐渐精确,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医学与药学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两汉时期也有着重要的成就。
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了中医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药学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如《神农本草经》的出现,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文学与史学两汉时期,文学和史学也得到了繁荣发展。
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同时,史学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如《史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些文学作品和史学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六、哲学与宗教在哲学和宗教方面,两汉时期也具有显著的特点。
儒家思想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这些哲学和宗教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建筑与艺术在建筑和艺术方面,两汉时期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成就。
建筑风格逐渐从秦朝的粗犷向精致转变,如石阙、石兽等建筑装饰逐渐流行。
同时,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逐渐发展,如帛画、壁画等成为了重要的艺术形式。
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为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人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学科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
在人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需要我们关注和理解的。
本文将对一些人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古籍、遗迹和文物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历史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现代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例如历史文献的鉴别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解读和理解等。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
在文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阅读和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还需要学习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例如文学的时代风格、文学的结构与形式等。
哲学是人文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人类思想的基本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人类自由意志等。
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不同分支。
在哲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哲学的经典著作,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哲学思想家的理论观点,思考和讨论关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艺术的研究涉及到艺术的创作、欣赏和批评等不同层面。
在艺术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和发展,例如古代希腊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艺术的鉴赏和评价方法,例如欣赏音乐时要注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欣赏绘画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等。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4.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捷克-斯洛伐克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韩国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翻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硕士,应用英语,实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应用韩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意大利语,应用越南语,应用泰国语,应用缅甸语,应用柬埔寨语,应用老挝语,(含外国语系、院、校开设的相应语种相关专业),学科教学(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翻译)
10.财政金融类:财政学,税收学,财政,税务,金融,金融学,经济与金融,金融数学,保险,保险学,金融工程,金融与管理,资产评估,投资学,信用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经济与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金融硕士,理财学,金融与证券,农村合作金融,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机动车保险实务,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资产评估与管理,产权交易与实务,资产评估硕士,保险硕士
七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复习资料

第14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
之后,曹操基本统一----------。
2、赤壁之战:---------年,----------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三国鼎立:--------年,--------建魏,都城----------。
-------年,------建汉(蜀汉、蜀),都城------。
--------年,------建吴,都-------(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民为躲避战乱-------,为南方带来-------、---------、------、种子。
②统治者重视发展---------。
③社会相对------。
④自然条件-------。
2、吴国的经济:政府组织军民-------、------、推广-------,促进了-----发展。
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会稽的越布),青瓷,侯官(福州)、------、--------(广州)是三大造船中心。
吴国的-----、------率船队到过------(今台湾)。
3、诸葛亮治蜀:恢复发展-----平原经济;稳妥处理------关系,开发-----(川南、云、贵一带)地区。
4、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南京)。
南京被称为“------------”。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其中北朝时以---------部影响最大。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增强。
②鲜卑贵族用-----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
内容:①借鉴汉族-----、------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
②将都城由----迁到-----。
③学习汉族-----(改用-----、改穿---、与汉族---、学说------、(推行汉族教育制度)。
2024最新-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11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阅微草堂笔记 中华书局

阅微草堂笔记中华书局I. 介绍《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于明代中叶所建立的以读书论学为主题的书院,也是袁宏道自己的私宅。
这个书院致力于研究经史文集和欣赏文学艺术,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交流学问和思想的场所。
《阅微草堂笔记》是袁宏道在书院日常读书与讲学的过程中所记录的笔记,对于研究明代的文化、文学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该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II. 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共分为十卷,内容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医学、儒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其中,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学艺术:袁宏道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以及自己的文学创作心得和经验。
2.史学研究:对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研究,包括对历史事件、朝代更迭以及历代人物事迹的评述。
3.哲学思考:袁宏道对儒家经典思想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对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探讨。
4.宗教信仰:袁宏道对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研究与修行经验。
5.医学养生:对古代医学的研究和养生方法的分享。
III. 研究意义1.文化价值:《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明代中后期的文学、文化、史学、哲学、宗教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研究该书,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社会思潮和知识传承的情况。
2.学术价值:袁宏道作为一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微草堂笔记》通过记录袁宏道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3.文学研究:袁宏道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揭示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创作方法。
这对于研究明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儒学研究:袁宏道对儒家经典思想的解读与思考,对于研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于儒家经典的解读,为后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IV. 影响与传承《阅微草堂笔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3年宗教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宗教学专业考研书目宗教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宗教现象、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宗教历史、宗教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同时宗教学也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常见的2023年宗教学专业考研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宗教学专业考研教材1.《宗教学基础与方法》(孟令诚、张超主编)该教材介绍了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并对宗教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
该教材讲解详细、通俗易懂,是宗教学专业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2.《宗教学概论》(杨蓓蓓、马久改编整理)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宗教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主要流派和发展历程,还对各大宗教的信仰、礼仪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该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实全面,适合宗教学专业考研学习者使用。
二、宗教学专业考研参考书1.《宗教的公共生活》(哈贝马斯著,张世良等译)该书主要探讨了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和地位,分析了宗教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关系。
该书遵循思辨性、探究性的原则,针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宗教与现代化的路口》(贾一平等著)该书主要研究了宗教与现代化、世俗化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宗教的研究,探讨了宗教对现代化的影响、现代化对宗教的影响,并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该书思路清晰、洞见深刻,适合宗教学专业考研学生借鉴。
3.《蒙元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涉与宗教性转型》(穆江著)该书通过对蒙元时期宗教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了东西文化交涉下的宗教性转型现象。
该书结论明晰、依据详实,对宗教学专业考研学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4.《宗教与文化的交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儒教比较研究》(詹姆斯·A.贝克著)该书主要对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儒教在文化交织方面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
该书精细而深入的论述方式,让宗教学专业考研学生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实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人文涵盖的科目

人文涵盖的科目包括但不限于:
1. 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
2. 文学:以人类文化和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和影响等方面。
3. 历史学: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学科,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社会等方面。
4. 哲学:探讨人类存在、意义、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等方面。
5. 艺术:表现人类情感和审美的学科,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6. 宗教学: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文化的学科,包括宗教信仰、宗教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
7. 法学:研究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史、法律实务等方面。
8. 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方面。
9.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等方面。
10.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方面。
人文涵盖的科目还有很多,这些科目都是探讨人类文化和精神
的学科,旨在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弘扬人文精神。
高起本(文)《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起本(文)《历史》知识点总结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
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四)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界定 宗教
“宗教是文化的核心。”
“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 教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蒂利 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 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 形态的关系来看,宗教属于一 种意识形态,具体的宗教是以 某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体系。
对执政者来说讲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和整理使其在现实中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学基础知识
犹太教 百分比 印度教 百分比 新兴宗教 百分比 原始宗教 百分比
无信仰与无神论
百分比
15 190 000 0. 4% 465 780 000 12、8% 76 440 000 2. 1% 88 080 000 2. 4% 708 360 000 19.6%
16 940 000 0. 4% 582 750 000 13.3% 96 020 000 2. 2% 89 960 00 2.l% 911 020 000 20.9%
宗教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首先 源自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所说 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 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 的教理。
(参阅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53页)
神道设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 道之为教。” (《中庸》)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 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易经》)
内在因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中国古代文学与民间宗教关系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万晴川《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

与太古学 派 ” “《 、 说唐全 传》 与天地 会” 等 曾以论 文的
形式 刊出 。该 书是在这 些成 果基 础上 的进 一步 深化 、综
合和系统 。万教 授 以实 事求 是 的态度 ,汲取 作 品和研 究
理论 的精 华 ,通 过严谨 的考 证 和科学 的论 析 ,系统研 究
术视野下 ,从翔实的材料出发 ,运用 凝练 、流 畅的语言论
社 会科 学 研究
2 1. . 00 6
中国古代文学与民间宗教关系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 万 晴川 《 中国古代 小说 与 民 间宗教 及 帮会 之 关 系研 究》
冯 利 华
万晴川教授一直致力于 中国古代文学与 民间宗教关 系
的研究 ,他另辟蹊径 ,从民间教门和帮会文化的视角研究 古代小说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2 1 5月 ,万晴川教 授 0 0年 的研究成果结 晶—— 《 中国古代 小说 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
古代小 说研究 的新 境界 。 其次 ,该书从 历史 渊源 出发 ,研究小 说中 民间宗 教描
写 所 反 映 的史 实 ,揭示 历 史 、文 学 与 宗 教 的 紧 密 联 系 。 万
料翔实 ,论证严密 ,令人耳 目一新。 首 先 ,该 书对 中国古代 小说 与 民间宗 教 的关 系作 了 深入 而系统 的研究 ,这一成 果填 补 了古代 小说 研究 中 的 空 白 ,进 一步 拓展 了古 代 小说史 的研究 空 问。在该 书 出 版之前 ,学者 探讨 民间宗 教与 文化 的关 系 ,往 往 限于正
关 系 研 究 》,由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 该 书 视 野 广 阔 ,资
卷及组 织系统等 方面 的渗透 。该 书注 重宏 观 总结 与微 观
川教版七年级组上历史各课框架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18课
李冰父子 四川 秦国 郑国和郑国渠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 秦朝 灵渠 秦长城 位置 起止点 作用 成都 都江堰 位置 构成 作用
2.为什么战国时期两大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 渠)都修建在秦国境内?这对秦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两大著名水利工程均修在秦国的原因: A.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B.秦国重视水利建设。 C. C.秦国地处西部,境内水利资源异常丰富。 D.秦统一天下的事业需要充足的粮食作后勤保障。 对秦发展的影响: A.使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成为著名粮仓, 大大提高秦的经济实力。 B.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C.提高和改善了秦国人的生活。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9课
造纸术 科 学 技 术 的 重 大 成 果 农学 地理学 医学 数学 发明: 发明:西汉 改进: 改进:东汉蔡伦 东汉: 九章算术》 东汉:《九章算术》 南朝: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位 东汉: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东汉: 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 麻醉手术法, 麻醉手术法,并编制五禽戏 北魏: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北魏:郦道元撰写《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撰写《水经注》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长安) 丝绸之路(长安) 桥梁 汉与朝鲜:文化技术交流 汉与朝鲜: 汉与日本:通好(公元 年 汉与日本:通好(公元57年) “汉委奴国王”印 汉委奴国王” 汉委奴国王 意义
汉与欧洲:公元 年甘英出使大秦 年甘英出使大秦, 汉与欧洲: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 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
第2课
【世纪金榜】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22 文学、史学与宗教精炼 川教版

5.22 文学、史学与宗教一、选择题1.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写出了《离骚》这传诵至今的优秀诗篇,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是()A.屈原B.司马迁C.孔子D.曹操【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诗人”“《离骚》”等有效信息,可判定“他”是我国大诗人屈原。
2.“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
”与该诗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是()A.苗年节B.盘王节C.端午节D.中秋节【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表达对大诗人屈原的怀念,因为相传屈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眷恋,投汨罗江而死是在农历五月五日,后来民间称为“端午”。
这些史实与题中诗所表达的正好吻合。
故选C项。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
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首创编年体B.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C.首创纪传体D.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本题题意强调的是司马迁的首创精神,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写史的先河,正确选项应为C项。
【辨析错误】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如《史记》;编年体,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编排史实,如《资治通鉴》;通史,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的史实,如《宋史》《明史》。
4.《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你在《史记》中查不到的史实是()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赤壁之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后期,不属于《史记》记述的范围。
【方法探究】司马迁和《史记》可归纳为:武皇(黄)西迁记。
“武”指汉武帝,“皇(黄)”指黄帝,“西”指西汉,“迁”指司马迁,“记”指《史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建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宗教信仰自由,严厉打击邪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学习测评
1.课后练习 2.练习册
开创了一种史书编写的新体裁——纪传体 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 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 同时《史记》还反应出司马迁全面的 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书影
《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 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建筑
建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科技方面
道教的炼丹发明了火药
生活方面
气功、太极拳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联系现实,如何区分正 统宗教和邪教?
宗教是一种悠久的社会历史现象,我国宗教倡 导信徒融于社会,造福人群,维护社会和谐,拥护 , 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邪教的根本点在于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反 社会反科学。如“法轮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 社会秩序,害人夺命。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二、司马迁与《史记》
阅读第126页,回答下列问题:
1. 司马迁的生活的时期、代表作。 司马迁,西汉时期人,我国伟大 的史学家,代表作有《史记》 2.《史记》的体裁、记述时限、 体例。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 50 多万字分为本纪、书、表、世 家、列传五大部分。 明初抄本《史记》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四、道教的兴起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阅读教材第127-12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发源地 中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2.创立的时期 东汉时期 想想:道教 3.教主 对中国社会有 什么影响? 老子——太上老君 4.教义 重视养生,追求长生不老。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大诗人屈原 ■司马迁与《史记》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兴起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大诗人屈原
阅读第 125 页第 1 段,回答下列 问题: 1. 屈原姓名、生活的时期、国 家和主要作品。 屈原,原名屈平,战国后期楚 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和《天问》 等优秀诗篇。 2.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他的作品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学史感悟
阅 读 教 材 第 126 页
小字,思考:
司马迁完成《史
记》,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坚持不懈,不能一遇挫 折就退缩。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三)佛教的传入
你知道世界三大宗 教是哪三种宗教吗? 基督宗教
伊斯兰教 佛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读第127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白马寺钟楼
普陀山
建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万佛寺
峨眉金顶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龙门石窟
雕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云 冈 石 窟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佛教教义是生死轮回、因果报 应、忍耐、顺从、修道行善,来世 便可得到幸福。
统治阶级为了麻痹人民,有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劳动人民未来寻 求心理安慰,心理寄托,因此,佛 家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
屈原像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屈原诗句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屈原所创作的诗歌形式被称为楚辞,是中国文学 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 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史书的体裁
编 年 体: 按 年代 顺 序来 记 载历 史 。《 春 秋》 《左传》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 策》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 《竹书纪年》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二十四史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3.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历史价值:( 1 )开创了 纪传体的史学体裁,对后世史 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2) 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 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 翔实的资料。 文学价值:《史记》是优 秀的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了中 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二、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