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
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学好数学的六个习惯
学好数学的六个习惯1.专心听讲的习惯。
2.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让孩子自学看书,不是放手随便看而是在我们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要纠正学生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
4.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提高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5.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6.检验习惯。
二、数学家庭学习辅导家庭学习辅导是个别性的学习辅导,主要内容是帮助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辅导的重点是启迪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辅导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做孩子学习的促进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二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应该能够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
但是有的孩子还是生性大大咧咧丢三拉四,不是忘带这样,就是忘带那样,于是出门前,母亲就反复叮嘱,别忘带作业本,别忘带钥匙……而孩子可能一面不耐烦的答应着一面又把该带的东西丢在了家中,一位有心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她在孩子的书包上贴了张醒目的纸条:查一查,你的东西带全了吗?要是都全了,就和妈妈说声再见。
此方法未必大家都实用,但多少可给我们一些启示。
2、正确对待孩子的作业1)、作业格式训练。
良好的书写应做到书写清洁、整齐、工整。
养成良好的书写,就能减少孩子由于书写不良而产生的差错,另外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条理性。
2)、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现在的数学练习形式活泼多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每做一题需要孩子看清、看懂题意,一审再审,再动手做。
3)、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数学不是记忆性为主的学科,而是思考性为主的学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孩子养成爱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
这种习惯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可以说是受益无穷。
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某些数学问题在变化、变形过程中,其中有的量保持不变,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时,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基本量也不变。利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可以直接验证某些答案的正确性。
方法四:特殊情形检验
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
方法五:答案逆推法
3、初中数学考试的5个小技巧
方法一:检查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检查时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解题时极易发生小错误而自己却检查数次也发现不了,所以,做完试卷第一步,在检查基本题时,我们要仔细读题,回到概念的定义中去,对症下药。
方法二:对称检验
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
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非常讲究方法和技巧,初中数学就是学生们转换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们掌握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我整理了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提高初中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窍门
真正的去理解解题方法,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当堂回顾,把解题思路复述出来,并将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将解题的错误率降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经常说,学数学很容易,秘诀就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如何提高中考数学的计算的正确率,以下有四种方法以供借鉴:
第一: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初中数学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一定的努力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学好数学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包括数学
概念、公式、定理等。
学生需要花时间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含义和应用,不断练习,直到真正掌握。
2.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
维能力。
这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可以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的学科。
学生需要多做练
习题,不断摸索和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寻求帮助: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在线资
源寻求帮助。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数学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建立信心:数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不要失去信心。
建
立起对数学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五种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实质上是一次尝试性学习.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呈现想学、想听、想问的积极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注意指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比较,提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2、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能否专心听讲,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可多做听的训练,如听问、听答、听口算、听写题目等,要求他们重复老师的提问和的回答,逐步培养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仔细审题的习惯
学生因审题不慎、粗心大意导致解题错误的比比皆是。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
对实际问题做到:认真读题,不添字、漏字、改字,从情景中了解条件、明确问题;对计算题,要仔细观察、比较题中的数据与运算之间的关系,做到五对照:运算符号一对照,运算顺序二对照,上式、下式三对照,竖式、横式四对照,验算结果五对照。
4、积极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上要领会教师的思路,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推理、判断,来解决自己的疑难,促进自己“创造”。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们应要求学生作业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按时完成、及时订正,逐步养成自觉验算、
自我反馈的好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实现的目标。
随着数学在学校教育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避免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不要让孩子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而是教导他们将其视为一项宝贵的技能。
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2. 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每次学习的主题,对孩子们非常重要。
这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于制定计划后,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回馈。
3. 创新学习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的关键可以是在学习中添加互动性和创新性。
例如使用数码游戏、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安静的空间。
例如,确保他们在学习时不受到干扰和打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包括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桌子和椅子;提供某些必要工具,例如纸张、笔和计算器。
5.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除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家长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6. 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面对数学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并告诉他们错误也能成为体验与成长的一部分。
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数学的关键,这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
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这是学生们在未来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答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其次,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言放弃。
另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此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也是重要的。
最后,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深入分析:首先,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仅有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阶的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一个扎实的底子。
通过反复练习基础题目,巩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面对难题和挑战时,学生应该保持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勇敢尝试,不怕失败。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并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此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定时复习已学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重要的。
信心是成功的关键,学生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接受挑战,不轻言放弃。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需要从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自信心等方面综合着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勤奋学习:要经常复习和练习数学,积累知识点和经验。
2. 坚持思考:学习数学要注重思考,理解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
3. 合理规划:数学学习需要合理规划时间,适时调整学习进度,避免紧迫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课后复习: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5. 批判性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刻性,自觉避免死记硬背。
6. 设立目标:数学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
7. 合理利用资源:要善于利用教师和同学等资源,共同提高学
习效果。
十个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十个学习数学的好习惯1、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第一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笔、学具,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也能养成自觉整理收拾的好习惯。
第二是知识准备,课前要对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实行回忆或者是讨论相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理应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理应看着这位同学,认真倾听。
3、擅长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时身体要坐正,手放在身体的侧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4、倾听的习惯当老师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应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要做其他的事。
要擅长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充分领会说话者的意思。
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假如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能够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要等到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完了,才能够举手提问或提出意见。
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成绩。
5、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接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
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实行有效的表述。
6、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
课堂上要会听、会看、会读,会说,还要肯动手、动脑。
7、勤于记录的习惯要擅长实行课堂记录,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
记录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方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
8、养成品读的习惯品读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主要用于对定理、性质、法则的理解,对数学题意的理解,品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理解出题的意图。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
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5)独立作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听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上来判断。
许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如果发现其中一个学生走神,就稍微停一下讲课,用教室的寂静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轻轻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听课;或者提一问题让他立即回答。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学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数学也不例外。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如数数玩具、算术题等,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乐趣。
另外,也可以通过精心选取一些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数学题目,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计划作为支撑。
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规划好学习时间和任务。
可以让孩子每天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一段时间的数学知识,逐渐培养起持续学习的习惯。
三、提供学习资源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的数学教辅书籍,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和学习。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网络教育平台上的数学课程,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此外,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的游戏或者应用软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鼓励解题思考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解题思考能力对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做数学题时,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思考解题思路。
当孩子遇到解题困难时,可以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五、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数学,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
与孩子共同讨论数学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学习,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也可以与孩子的数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更好地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
六、激发自信心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才能更好地坚持学习。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十种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十种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
具体来说应培养以下十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预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主动地把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
看懂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
能更积极主动地听课;看不懂,会激发起求知欲,能更有目的地听课。
这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2、培养读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要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想,把重点词句找出来着重理解。
做练习前先要看一看想一想有关概念或法则。
还应阅读数学课外书,以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听的习惯。
数学实践表明,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听懂一遍胜过课后自己看几遍。
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述和提问,还要专心听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想的对照,然后对同学的答题进行评价和补充。
4、培养看的习惯。
数学课本的插图或教师所画的线段图都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不管是教学概念,还是应用都要以图来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培养说的习惯。
要养成用自己的语言讲题说理的习惯。
例如一些定义、定律、性质、公式、法则,不仅要讲出意义,还要举出实例;计算题、应用题不仅会解,而且要讲出解的思维过程。
通过讲,不仅能再现和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质疑的习惯。
要想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7、培养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各年级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中的错误的练习;或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把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对简便、合理的计算给予表扬,以此培养学生计算仔细,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和思维的灵活性。
8、培养观察的习惯。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应着重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教材的习惯。
平时上课,老师要重视使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做题前,对题的每一个字、数字、符号都要看清楚,明确做题的顺序和步骤,在开始做题。
四、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五、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书写干净、端正、工整、格式规范等,逐步提升书写速度。
六、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细致而耐心的教育过程。
日常教学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明确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起示范作用。
如:写的板书、批语、数字、符号和算式都要符合规定。
几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几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培养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种习惯:每天定时进行数学复习定时进行数学复习是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养成每天定时进行数学复习的习惯。
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者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通过每天的复习,可以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牢固。
定时进行数学复习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第二种习惯:注重数学题目的实战训练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实战训练,因此养成做数学题目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做数学题目的实际练习,通过不断地做题,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数学题目,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从简单的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通过做题的实战训练,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第三种习惯:学会和同学互相学习学会和同学互相学习也是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可以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会和同学互相学习,可以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四种习惯: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做好笔记是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之一。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认真做好数学笔记的习惯。
在课堂上,可以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
在自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学知识,及时将课堂的内容和习题的解题方法做好总结和梳理。
第五种习惯:及时整理数学知识体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及时整理数学知识体系的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下面就介绍一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耐心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因为题目难度大或者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而感到沮丧。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知识、及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学习一定的时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练习熟能生巧,数学也是如此。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并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打好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功课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不足的地方,及时补充和巩固基础知识。
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数学需要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鼓励学生通过游戏、趣味的数学题等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定义和作用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定义和作⽤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定义和作⽤近年来国内外⼤量的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多数学⽣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因素相关,80%与⾮智⼒因素相关。
⽽在信⼼、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智⼒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为。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学能⼒,既是学⽣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是学⽣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且对今后乃⾄终⾝的学习和⼯作都会产⽣不可磨灭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种⾼度⾃觉的、主动的、⾃主化了的持久学习⽅式,往往它成为⼀个⼈学习品⾏的⼀部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稳固的⽣理和⼼理的"动⼒定型"。
习惯是⼈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为⽅式,⼀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少有三个⽅⾯的好处: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物钟、条件反射⾃动提醒⼈⾃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觉地为⼯作、学习做好⼀切准备。
对于⼀个有良好习惯的⼈来说,⼏乎都是靠⽣物钟、靠条件反射来⾃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忙脚乱,甚⾄丢三落四,以⾄于使⼈动辄被动,造成⼼烦意乱。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配。
⼀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好的习惯⼀旦养成,便可终⾝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的情感和需要⽀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
⼤多数⼈都有这样的体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使神差地⼜贪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早已引起世人注目。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胜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这些经验,理论都告戒我们。
作为老师。
我们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机会,兴趣薄弱,缺乏自信,对数学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了解甚少,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希望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1、在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智力如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还有另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气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他的志气、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
并且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这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著名教育家叶圣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3、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4、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5、、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
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容。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策略与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
有了较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就,在较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
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让其在短时间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老师的硬灌,会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却步。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还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兴趣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用成语、熟语、谚语、谜语、歇后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诱发兴趣;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和延伸拓宽,增强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学习充满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聪明。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
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③边听边记。
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容。
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
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
②情境激励法。
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③操作悟理法。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4、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
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
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5、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
①计算过程重点读。
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
②数学概念应精读。
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
③应用题要巧读。
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其实施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其次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第三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
最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
6、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
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
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
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
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1)审题习惯。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
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
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我们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
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验算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