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问题意义入手,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并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对隐性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隐性债务的影响。

结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为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1. 引言:研究背景、问题意义2. 正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探讨、隐性债务问题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隐性债务的影响、可持续性发展探讨3. 结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组织和撰写您的文章。

祝您写作顺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在制度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隐性债务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金支出逐渐增加,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隐性债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深入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改革措施、隐性债务问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入分析,探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解决隐性债务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意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缺口增加、资金短缺、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什么是隐性债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什么是隐性债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什么是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为公共利益或公共服务提供担保或负债,但未经记录在官方的财政报表中的债务。

这些债务通常以非财政部门责任的形式存在,包括政府担保、政府承诺、政府支持等。

隐性债务是公共财政领域的重要问题,可能需要政府承担风险或支付费用,对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隐性债务的出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移性政策: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转移性政策,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居民提供保障和福利。

这些政策要求政府承担一定风险和责任,但这些责任往往未经核算,未被计入官方财政报表中。

2.公私合作项目: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通常会为这些项目提供担保或负债。

然而,这些债务并没有计入政府的官方财政账目中。

3.政府企业的债务: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为国有企业提供担保或承诺,以保证其继续经营或完成重大项目。

这些债务通常没有被反映在政府财务报表中。

4.存量债务的积累:由于历史原因或一些特殊情况,政府可能存在一些积累的隐性债务,比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医疗费用等。

这些债务通常未被充分核算。

隐性债务的存在对经济和财政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首先,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可能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给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限制。

其次,隐性债务可能导致政府信用风险增加,降低投资者和国际债权人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增加借款成本。

此外,隐性债务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企业和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暴露,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为应对隐性债务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规范政府债务的核算和报告体系,确保所有形式的债务都能得到充分记录。

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通过公私合作项目或政府担保的债务不会超过一定限度,防止隐性债务的继续积累。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性债务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隐性养老金债务。

目前,养老资金缺口过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养老金替代率过高等基本上都与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有关,因此如何解决隐性债务的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文章在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带来的问题及现行偿还方案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决绝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标签: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对策解决制度转型过程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在我国从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的转制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养老资金缺口过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养老金替代率过高等基本上都与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有关。

因此,能否消除和补偿这些债务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转,关系到每个城镇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是否有切实的保障。

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制度,才能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顺利转变,以及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积极回应。

一、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及形成原因第一,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概念。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对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承诺,如果现收现付体制能够持续下去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但是,当现收现付体制转为部分或完全的积累制时,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就会部分或全部的显性化。

国际上对于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定义主要有三类:一是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的债务和将来支付的养老金现值;二是当前职工和养老金领取人的债务,假定现存养老金制度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人死亡(不含新缴费人的加入),现存成员的贡献和其新权利在现行规定下都可以得到承认;三是开放系统的债务,即缴费的当前价值和当前制度下新职工的养老金及可能扩展范围的债务。

在讨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时,要注意区分隐性债务与转制成本的区别。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作者:王桂艳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5期摘要本文指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必须由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

但在转制过程中产生了隐性债务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成为新旧体制转轨的主要障碍。

因此,必须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关键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国际经验对策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52-01一、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概述(一)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概念养老保险隐性债务(implicit pension debt ,IPD)是指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而他们又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积累的部分称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二)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必要性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转制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养老保险制度在由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向基金积累模式转变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一缺口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为了弥补这一缺口有些地方利用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的混帐而透支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基金大量空帐运转,更为严重者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基本养老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现象。

据劳动部门公布的数据,从中国来看,目前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达8000多亿元;1998年,全国21个省级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不抵支,其基金缺口达100多亿元;1999年当年收不抵支的地区扩大到25个,迄今进缺口已达187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具这一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影响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现状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世界上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变革的国家所共同面临的现象,有些国家还相当严重,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有多个国家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超过了本国GDP的100%;墨西哥1996年达到142%,中国1997年达到了145%,波兰和乌拉圭等国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甚至超过了本国的GDP的200%,克罗地亚竟高达350%。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提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包括转轨成本在内的养老债务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率,提高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加强基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关键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基金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一开始起,就忽视了包括转轨成本在内的养老债务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率,提高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加强基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一、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统账结合”的制度,既发挥了社会统筹共济性强的优点,又发挥了个人账户激励作用强的优点。

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制度不配套,部分积累制流于形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支付的压力非常大,潜在风险突出。

1、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转制成本动态规模大,消化不良。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肯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一方面部分地保留现收现付体制下个人收入在代际之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能部分地发挥完全积累制下对人们劳动和缴费的激励功能。

它既能够缓解现收现付体制下因福利刚性所带来的支付危机,又能够克服完全积累制下个人退休收入过度不均的弊病。

制度供给是受到约束的,几乎任何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制度变迁都需要支付转制成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变迁也不例外。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制成本主要指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建立新的统账结合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的退休金和在职职工(中人)在旧制度下已有工作年限所应积累的养老金权益。

根据世界银行的推算,目前我国转制成本的动态总规模大约为30,000亿元。

而且,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多,短缺资金规模将会更大。

养老金隐性债务简要分析

养老金隐性债务简要分析

养老金隐性债务简要分析养老金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在支付养老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隐含债务。

这是由于养老金的支付期限长、成本高,以及养老金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低等因素所导致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凸显,养老金隐性债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首先,养老金隐性债务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养老金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现行养老金制度的不完善和养老金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低,政府不得不面临养老金支付的困境。

二是养老金的支付期限长。

养老金是为人们退休后的生活提供经济支持的一种方式,因此养老金的支付期限往往会非常长。

这就意味着政府需要长期地承担养老金支付的责任,而这又会增加政府的负债。

其次,养老金隐性债务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增加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

这将进一步加剧财政压力,可能导致政府需要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其他开支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养老金隐性债务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风险。

由于养老金资金的规模庞大,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手段。

由于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该共同合作,分享经验,制定共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国际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各国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综上所述,养老金隐性债务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加强养老金制度的、鼓励个人进行养老金储蓄、改善养老金管理机构的运作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养老金隐性债务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纵观世界,由于收入增加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而家庭中孩子人数越来越少,这就使许多国家的老年人口赡养率不断提高。

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人们进入老年退出劳动领域,其养老需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到保障:要么是个人工作期间的积蓄,要么是家庭其他成员的赡养,要么是依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从1997年开始,就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转轨。

时至今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最严重的便是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个人账户“空帐”问题严重。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达到8000多亿元。

个人账户如果不做实,那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事实上还是现收现付制,“统账结合”模式的改革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从国家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一直强调做实个人账户,但收效甚微。

(二)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偏低已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第一,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不足。

第二,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转续难。

第三,各地区间、行业间养老保险负担不均,加剧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低。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这样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极低。

在通货膨胀高的年份,甚至为负投资回报率。

养老保险基金若不能获得合适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就失去了做实个人账户的意义,“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也发挥不了作用。

就这些问题,我想提出自己的两个观点:第一,政府不要过分依赖扩面“新人”的缴费来解决“老人”和“中间人”的隐性债务。

短期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迅速增加会大大缓解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扩面“新人”的缴费在本质上不能替代政府的偿债责任,他们在缴费的同时也积累了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权益。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摘要: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文章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基本概念、各种定义、测算方法以及转轨时期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然后分析了隐性债务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最后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隐性债务。

一、引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下简称“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轨。

与改革初期人们对“统账结合”模式所寄予的厚望——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相比,制度转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增添了人们对改革前景的担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账户“空账”,而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是我国未解决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所带来的转轨成本。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隐性债务规模的测算,主要有周渭兵(2000)、王晓军(2002)、高建伟(2004)等;另一方面是如何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主要有贾康等(2000)、郭树清(2000)、吴敬琏和林毅夫(2003)、李绍光(2004)、詹明月(2001)、叶响裙(2000)、夏鹰和潘广云(2002)、李明镇(2001)、韦玮等(2006)。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还有不少学者对隐性债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片面,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往往有失偏颇。

针对此种现状,本文将深入系统地阐述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相关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过程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最后,就建立我国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二、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理论问题。

(一)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基本概念。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源自于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体现的是一种代际转移的关系,当期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同期在职职工的缴费。

这些在职职工在缴费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着未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权利。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探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隐性养老金债务。

目前,养老资金缺口过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养老金替代率过高等基本上都与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有关,因此如何解决隐性债务的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文章在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带来的问题及现行偿还方案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决绝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标签: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对策解决制度转型过程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在我国从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的转制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养老资金缺口过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养老金替代率过高等基本上都与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有关。

因此,能否消除和补偿这些债务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转,关系到每个城镇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是否有切实的保障。

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制度,才能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顺利转变,以及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积极回应。

一、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及形成原因第一,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概念。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对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承诺,如果现收现付体制能够持续下去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但是,当现收现付体制转为部分或完全的积累制时,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就会部分或全部的显性化。

国际上对于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定义主要有三类:一是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的债务和将来支付的养老金现值;二是当前职工和养老金领取人的债务,假定现存养老金制度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人死亡(不含新缴费人的加入),现存成员的贡献和其新权利在现行规定下都可以得到承认;三是开放系统的债务,即缴费的当前价值和当前制度下新职工的养老金及可能扩展范围的债务。

在讨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时,要注意区分隐性债务与转制成本的区别。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及对策提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包括转轨成本在内的养老债务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率,提高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加强基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关键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基金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一开始起,就忽视了包括转轨成本在内的养老债务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率,提高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加强基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一、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成因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统账结合”的制度,既发挥了社会统筹共济性强的优点,又发挥了个人账户激励作用强的优点。

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制度不配套,部分积累制流于形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支付的压力非常大,潜在风险突出。

1、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转制成本动态规模大,消化不良。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肯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一方面部分地保留现收现付体制下个人收入在代际之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能部分地发挥完全积累制下对人们劳动和缴费的激励功能。

它既能够缓解现收现付体制下因福利刚性所带来的支付危机,又能够克服完全积累制下个人退休收入过度不均的弊病。

制度供给是受到约束的,几乎任何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制度变迁都需要支付转制成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变迁也不例外。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制成本主要指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建立新的统账结合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的退休金和在职职工(中人)在旧制度下已有工作年限所应积累的养老金权益。

根据世界银行的推算,目前我国转制成本的动态总规模大约为30,000亿元。

而且,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多,短缺资金规模将会更大。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除了公开的养老保险基金之外,我国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隐性债务”的问题,这是一个潜在的经济风险。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政府未来为养老金支付所需资金的不确定性。

尽管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庞大,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养老保险支出将逐渐增加,而相应的养老金缴纳人数却逐渐减少。

这就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

隐性债务问题的核心在于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如果政府无法保证养老金的支付,那么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将受到威胁,社会稳定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要深入分析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复杂,区域差异较大,各地政策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不均衡分布。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统筹和整合,确保基金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

养老保险基金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防止基金的滥用和浪费。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增加基金的运作能力。

此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通过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可以增强人们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管、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和社会的稳定。

对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几点认识一、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的产生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现收现付式筹资。

这种筹资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成年型时期还是适应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赡养率不断提高,以支定收统筹缴费率日渐上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

养老保险若沿用现收现付制,到退休高峰期,养老金筹资将达工资总额的40%以上,届时企业将不堪重负,会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影响社会安定。

现在,对于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其养老金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筹资按职工本人工资的8%缴费长期积累,退休后,每月按总积累额÷计发系数计发;另一块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筹资仍沿用现收现付式。

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简称“老人”)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发养老金。

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简称“中人”),除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另加一块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给“老人”发养老金和给“中人”发过渡性养老金是原现收现付制度的延续,但在新制度中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构成隐性债务,也就是转制成本。

按理论和国际经验来说,转制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有利于新制度一步到位,并可降低国有企业缴费率。

但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我国采取了长期加大企业统筹费率的办法,期望逐步消化隐性债务,从而使企业面临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老制度下“老人”、“中人”没有建立个人账户的“欠账”提供基金,形成了严重的双重负担。

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我们规定企业平均维持20%的统筹费率,统筹基金不够支付时,可以利用统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混合管理,向个人账户基金透支,个人账户作为空账运作。

事实说明,依靠企业长期负担高费率来消化隐性债务难以为继,既不利于搞活国有企业,又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严重的问题是潜伏着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危机风险。

二、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危害1.“空账”规模迅速扩大,个人账户积累部分逐渐减少。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隐性债务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隐性债务问题及对策分析

是 ,在 具体 的运 作 中 ,没 有 切 实解 决 国家 承 诺 的 旧 制 而言 ,隐 性债 务 的发 生 是 必 然 的 ,但 是其 存 在 具
制度 中老职 工养 老金 债 务 的 来 源 问题 。老 职 工 没 有 有 时 期 性 :从 基 金 制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的 创 立 开 始 ,到
领取养 老 金 的权 益 。一 般情 况 下 ,随着 在 职 职 工 缴 亿 元 ,已产 生 1 0多 亿 元 空账 。当 兑 现养 老 金 承 诺 4
费记录 的增 加 ,他 们 所 积 累 的 养 老金 权 益 也 在 逐 渐 时 ,其实 际积 累 并 不 能 足 以支 付 记 录 在个 人 账 户上 增加 。这 部分 养 老金 权 益 就 是 养 老保 险 制 度对 他 们 的承诺值 ,养 老保 险隐性债 务 问题 由此产 生 。 的负 债 。由于其 不 存 在 任 何 可 见 的借 贷 行 为 ,而仅 债务 。
这 里 ,为 便 于 读 者 理 解 有 关 概 念 和 叙 述 的 简 洁 , 由 国 家 的 规 定 和 强 制 力 来 保 证 实 行 , 故 称 之 为 隐 性 对于 隐性债 务 中的相关 名词作 如下 解 释 :“ 人 ”是 新
指在基 金制 社会 保 障养 老 保 险 体 制下 刚 参 加工 作 的
领取 的养 老金 来 自于 同 期 在职 职 工 的缴 费 。这些 在 人 账 户 的 空 账 。个 人 账 户 1 9 9 7年 年 底 的 名 义 积 累 应
7. 3 . 职职工 在缴 费 的同 时 ,也 为 自己积 累 着未 来 退 休 后 为 7 4 5亿 元 ,但 基 金 历 年 滚 存 结 余 , 只 有 6 4 1
收 稿 日期 :2 0 0 9—1 —1 1 0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划资还债”的思考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划资还债”的思考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划资还债”的思考【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隐性债务问题,划资还债成为解决该难题的一种思路。

在加大对隐性债务的认识有助于精准确定还款对象,探索划资还债的可行性需要考虑资金来源和还款方式,分析利弊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未来发展方向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论部分指出划资还债对基金的重要意义,管理需重视隐性债务问题,未来发展需全面考虑。

养老保险基金是民生工程,划资还债对保证基金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划资还债、认识、可行性、利弊、建议、发展方向、意义、管理、综合考虑、未来、问题、改善、管理需求、因素。

1. 引言1.1 了解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是指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或实施不力等原因造成的未来人数增加和资金供给不足的潜在经济负担。

隐性债务的存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运作和未来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隐性债务的核心问题包括未来供给不足、未来支付压力增加和社会公平性问题。

为了做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强风险识别和隐性债务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预算的协调,优化资金运用结构,提高资金保值增值效果,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基金的长期稳定运行。

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实现养老金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和市场调节双重功能。

1.2 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扩大。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显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加,而缴费人数却逐渐减少,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扩大的现象。

隐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层次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包括政府部门欠缴、个人欠费等问题,导致基金运作不够顺畅,甚至有可能出现破产的风险。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面临挑战。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隐性债务补偿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隐性债务补偿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隐性债务补偿问题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体制是一种现收现付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以广大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由国家统一规定交费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人口老龄化及经济体制改革,它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为了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国家决定建立“统筹面广、层次多、部分积累的保险体制”。

其后的三个文件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

一、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原因首先,人口老龄化趋势使我国养老保险形势更加严峻。

国际上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基本依据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

根据2000年的《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2000年占全部人口总数的10.1%,2025年将约占人口总数的18%,到2050年将占人口总数的25%以上。

而65岁以上的人口在2005年即达到7.63%,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特点是,数量大、速度快、存在地区差异,并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口的老龄化使传统的现收现付制穷于应付,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激励人提前退休的作用。

其次,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也促使传统养老保险体制必须改革。

传统的养老保险体制还存在覆盖面窄(只有国企和部分集体企业)、缴费率低、替代率高(80%以上)以及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保险赤字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率的养老保险体制。

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隐性债务问题隐性债务(IPD)指,在传统的养老保险体制下,对参与其计划的在职人员和已退休人员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养老金)。

它包括两个部分:①新计划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②新制度实施前在职职工已积累的,应给予支付的养老金。

在传统的现收现付制情况下,养老金的支付是靠代际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的,而一旦进行体制改革之后,养老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的积累。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的构建的探讨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的构建的探讨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的构建的探讨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保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对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隐性债务是指由于官方财务、政治或法律制度的缺陷而产生的无形负债,通常并没有列入官方财务报表中。

那么,如何确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呢?首先,养老保险基金负债可以看作是一种政府债务,因为政府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者。

因此,政府应该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责任。

政府需要立法,统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确保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明确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企业也应该承担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

企业的养老保险分摊比例明确,应该按照法定比例缴费。

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运作,并合理使用养老保险基金。

另外,个人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

个人作为养老保险的参保者,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并按照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个人也需要关注养老保险的运作情况,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该承担一定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管和管理,制定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保障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同时,监管部门还需要开展养老保险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责任主体的构建应该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监管部门。

这些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明确而又具体,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健康稳定运作,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福利。

同时,在养老问题方面,还需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养老问题,共同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仅涉及到经济、社会等方面,还必然牵涉到财政体系、金融体系等方面,尤其是与隐性债务问题所关联。

因此,本文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其中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力。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参保者实行“基本养老保险”。

在当前我国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已经初步建立,大多数城镇居民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的覆盖。

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接近9亿人,参保率超过80%。

其次,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将再次提高到达标准。

同时,财政、社保、医保等重要部门之间将加强协作与合作,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缴费方面的情况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这都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养老金调整问题也存在一定难度。

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调整方式是根据参保人员的工龄、缴费总额等相关规定计算出养老金,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当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权益关系,如何在保证养老金不受贬值影响的情况下,协调各方的权益关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隐性债务问题的关系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都与隐性债务问题有着密切关联。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广泛认识。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多个养老保险制度。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不断增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隐性债务问题。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又称“未来负债”,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支付的养老金与现有基金中的资产相比存在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对养老金的支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还可能对政府的财政稳定带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研究意义本文旨在从养老金的支付现状入手,分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四、论文框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为养老金支付现状分析,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我国养老金支付的现状。

第三部分为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分析,从制度设计、养老金计算方法及养老金财政补贴等方面分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原因。

第四部分为我国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改革完善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财政支持,以及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合理投资管理等问题。

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其对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解决的启示,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度过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中国政府于1995年到长期实行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累计制度。

其中社会统筹部分沿用现收现付制度,个人部分采取积累制。

从现收现付转移到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都会产生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问题。

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途径,一是有财政承担,而是加大企业缴费逐步消化。

我们在两难中选择了后者,是企业面临即为在职职工预筹积累养老保险基金,又为老职工提供养老费用的双重负担。

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在新制度下,绝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个人账户“空账”运作的办法,利用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混合管理使用,向个人账户透支,希望通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在逐步补实的人账户。

但新制度实施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个人账户不仅没能逐步补实近几年来出现了养老金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

隐性债务的资金缺口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新制度的巩固,统账结合的新制度由于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难以到位,正面临向现收现付的旧制度蜕变的危险。

可以说,隐性债务是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企业改革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重大问题。

关键字: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社会统筹、个人账户、AbstractIn order to survive the coming peak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1995 to the long-established pay-as-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to a social pooling and individual accounts part of the accumulated system combining. In which the social pooling follow the pay-system, personal and partly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ystem. From the present pay-as-transferred to the full or partial accumulation of accumulation will have conversion costs or hidden debt problem. Hidden ways to solve the debt problem, first, a financial commitment, but gradually increase the business contribution to digest. We are in a dilemma in the choice of the latter, the enterprise shall be faced with the pre-service workers to raise old-age insurance fund has accumulated, but also for older workers to provide the double burden of pension cost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mitigate the double burden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ystem, most regions have taken a personal account "empty accounts" operating approach, the use of co-ordinating fund and personal accou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mixed funds to personal accounts overdrawn hope tha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improve enterprise contribution rate gradually filled person accounts. But the new system is introduced over the year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personal accounts will gradually be filled not only failed to appear in recent years, a pension that year of income over expenditure. Implicit debt funding gap has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new system, with unified account of the new system is difficult due to accumulation fund personal accounts in place, is facing into the current pay-as-the risk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system. Can be said that implicit pension debt is constrain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bottlenecks, thereby affecting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the reform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Pork bellies facing major problems.Keyword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hidden debt, social co-ordination, personal accounts浅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绪论: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提高统筹管理效率,均衡离退休费用负担,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一、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产生的背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障与就业连在一起。

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有终生的保障,国家统报统揽,养老金实行现收现付制,不存在积累。

建立社会统筹和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改变现收现付制度,通过养老基金中的个人帐户的预筹积累方式,地狱老龄化高峰来临是的支付危机。

按照新制度的设计运行,“隐性债务”由此产生,它既是债务,也是制度转型的成本。

具体来说,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老职工(老人)显然没有个人帐户的积累,他们所享受的养老保险金的待遇便成为历史债务,要么由国家支付,要么采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由企业缴纳保险费来承付;在职职工(中人)进入新制度以前,同样没有个人帐户的实积累或未曾积累的有效年限,当他们退休时也缺了一笔需要支付的退休基金,派生出“认可缴费年限”的养老金债务。

这两部分人群的退休金构成政府应承担的债务,或者说是有种承诺。

众所周知,退休金是退休人员退休后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应享受的基本权利,是退休人员对自己过去劳动成果的延期享用。

对国脚和社会而言,是对退休人员过去劳动价值的延期支付。

那些退休人员在实行低工资政策时期,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产品,一利润的形式商家国家财政,支援了国家建设,正是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他们有权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国家必须偿还这部分隐性债务。

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用为它不像明显再无一样写在纸上,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却是政府通过若干年兑现的一项社会和政治的义务。

养老保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涉及到以前做出的承诺和未来的兑现问题。

事实上,从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向部分预筹积累模式的转变的转制过程中,客观上必然有隐性债务的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转制成本。

所有从现收现付转为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制的国家,都会遇到转制成本的问题。

据推测,2010年已退休的职工约为5304万,每年为其支付养老金7000亿元左右。

而这部分资金目前全部来源于在职职工缴纳的保险费,甚至动用了在职职工个人帐户的积蓄。

国家并没有选择公共债务政策来解决,认识继续沿袭现收现付的传统做法,用基金本身的代际转移支付方式来渐进的弥补基金的缺口或负担转制成本,显然会导致新制度的半途而废。

另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基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更加的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中国人口老龄化来的早,来的快。

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8%,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6%。

大多数OECD成员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从9%上升到18%,用了80—100年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34年。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基本上和GDP的提高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

而中国老龄化是在中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数量巨大。

在今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

到2025年,当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1.21亿时,中国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的1/4。

届时,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乃至世界基本养老保险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二、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模式是从1995年开始由原来的“现收现付”转换为现在的“部分积累”模式。

把当年从没退休的人手里收上来的钱给已经退休的人发养老金就是现收现付。

部分积累就是适当提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标准,以便滚雪球样的慢慢积累一部分基金,来适应人口结构变动的需要。

在此意义上,部分积累制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政策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