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务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影响分析

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影响分析

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影响分析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债务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债务的本质是为了缓解当前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借贷来实现资金流转的方式。

然而,当债务长期积累,甚至膨胀到难以偿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

本文将从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以期对债务危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1. 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发行国债,引发大量贷款需求,这样就会造成国家债务的积累,如果持续财政赤字,将一直增加人民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加重债务负担,引发债务危机。

2. 消费过度:消费者通过信贷的方式消费,使得个人债务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当消费者无法负担债务或信贷拒绝时,就会引发有大量债务不良事件,发生债务危机。

3. 资金流出不平衡:企业、国家等资金流出大于资金流入,导致债务危机。

比如,国际贸易不平衡,使得外汇储备的增加并未投资回来,这样将会导致外汇总额减少,从而导致债务危机。

二、债务危机的影响1. 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债务危机可能诱发全球经济危机,从而阻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挤压。

2. 货币贬值:债务危机通常携带着通货膨胀,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将会下降,引发社会不满,造成社会不稳定。

3. 投资停滞:当经济不景气或被债务危机负担时,投资者通常会选择多做准备,降低风险,因此,投资活动将会减弱,企业也将难以获得资金借贷。

三、解决方法1. 增强国家实力:政府提高经济的整体水平,扩大贸易的版图,增加国家实力,提高储备,使得政府可以应对债务危机。

2. 合理调控信用:合理的控制信用,减少信用泡沫,规范银行流动资金等,防止债权危机和金融风险,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债务危机。

3. 加强监管: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做到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升债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4. 探索新形态的市场:推进完善金融市场、积极探索新型市场体系和融资渠道,以便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得资金,从而降低债务危机的发生概率。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一、前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渐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日益加大。

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根源和主要表现,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经济增长下的投资模式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广泛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此外,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地方政府还采取了大量的投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使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变得不平衡。

2.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短板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短板也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十年,地方政府融资依赖于国债和银行贷款。

这两种融资方式都具有向地方政府借贷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任何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就难以垫付贷款成本。

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国债或银行贷款,债务就会迅速膨胀。

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高企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大约为25%。

这种高比重的债务规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困难。

2. 财政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地方政府长期依赖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资金一旦出现减少,就会导致大量公共服务的中断。

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延误、教育、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不足等。

3. 财政收支平衡难以持续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成本逐步增加,并且收入增幅受限,支出持续增长。

这种情况下,财政收支往往难以持续平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偿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对地方政府的财务健康和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速如果过快,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信心,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从而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25万亿元,占全国GDP 比重超过了40%。

这一巨额债务规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出逐渐加剧的趋势。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不合理,还债压力增大,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偿债困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有效化解,就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风险也在逐步显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偿还压力,采取了以债还债的方式,形成了债务链,将风险进一步扩大。

这种做法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政治风险同步上升,给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既复杂又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转移支付,但是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存在问题,税收收入有限,转移支付不稳定。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进程与热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债务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多个部门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融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进程和热点,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探讨其研究进程和热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包括债务规模、增长速度、债务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程,了解此问题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热点,包括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重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4. 总结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包括政策建议、风险预警、监管改进等方面的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5. 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水平等方面的建议,为学术界和政策界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分析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二 )建 立科 学合理的地方政府 官 员考核 体 系
应该注重把官员任期 内本级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或相关民生 项 目而举债 的规模及债务偿 还情 况纳入 地方政府 主要 官员的考评体系 中,以降低其 政府举债 规模 恶意增加 。对于地 方政府 无视相 关规章 制度 大量举 债的行 为 ,应 给予 主要 领导不 得提拔晋 升甚至 降职 的处 分 。并 责令其在 一定 时问 内把 举债规 模降低 到合理 的范围 。从制度 上对 地方政 府官员 这种通过 过度举 债达到 经济发 展 。增加 自己晋升 机会 的行 为 给予一定 程 度的 约束 。
明令禁止政府 担保 的情 况下 ,违规提供 了担保 了4 6 4 . 7 5亿元 债务 ; 部分地 区融资平 台公 司等 单位采 取虚假 或不合法 的抵 ( 质 )押物通 过高估抵押物 价值等方式 违规取得债务 资金 7 3 1 . 5 3亿元 。
( 三 )地方 债务 呈现 “ 两头 小、 中间 大” ,区域 不 平衡
现行 的财政体制 对地方 政府 的财权与地 方政府 承担的事权 不匹 配 ,使 地方 政 府 经常 是 出现 “ 钱少 事 多 ”的情况 。要 解决 这 一矛 盾应从 两 个方 面来 改革 :第一 ,加 大地 方 政府 的 财政 收入 ,逐 渐 使各 级政府 财权 事权 匹配 ,从根 本上改 善政府举 债的状况 。对于关 系国计 民生 的项 目 ,中央 应 承担 较大 责任 。相 关 的转 移支 付应 提 前 、全额 的发放 给地方政府 。减少 地方政府 对债务 的依赖程 度 。第 二 ,允许省 级地方 政府发行 公债 。对省级 政府发放公 债 的程 序进行 严 格规 定 :对发 行公 债 主体 、发行公 债 条件 、发 行公 债 的步 骤及 相关 监督 体制都 要在 制定 的制度 中得到 明确 的体 现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操作上从摸索到逐渐规范,近期邀请来自全国的18家单 位的专家学者参与,历时近2年,反复修改、讨论,最 后由财政部、中央财大、中咨协等单位专家评审通过后 ,报中咨协审查批准,以中咨协2023第4号公告《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指南》(T/CNAEC 02042023)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地方政 府债务分析
2022级会计 学2班 杨婕
经济法
目录
经济法
为了应对多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分别从财政、货币两方面采取了积 极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债务总规模的膨胀,成为宏 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促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地方政府债务 潜在风险大,其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因 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控制 1、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具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的信用凭证, 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清理甄别认定 的非债券形式专项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大部分地方 政府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三是许多地区的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四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
经济法
该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实施方案》编制、评审、申报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对 提高专项债券申报质量,申报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标准 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财政部提出,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广东财贸在专项债咨 询领域将持续发力,拓宽服务链条,加强政策研究,结 合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项债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我国债务规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可持续性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债务规模的现状和趋势,评估其可持续性,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债务规模的现状和趋势我国债务规模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就需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其次,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借贷变得更加容易,进一步刺激了债务的增长。

此外,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借贷需求。

然而,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增加国家的财政风险,导致财政压力加大。

其次,债务水平过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此外,过高的债务水平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评估评估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债务水平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一般来说,如果债务水平过高超过了国家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可能存在可持续性风险。

其次,还需要考虑债务的结构和成本。

如果债务主要集中在高利率、短期的债券上,政府偿还债务的风险将增加。

此外,还需要考虑债务的服务能力,即政府能够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

根据以上指标,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评估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受到了国际机构和学者的担忧。

此外,部分债务集中在高利率、短期的债券上,加大了政府的偿债风险。

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为迅猛,但债务规模增长速度也相当快,这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债务规模的解决方案针对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问题,可以考虑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

通过加大投资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借贷需求。

其次,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增加国家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中国当今债务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当今债务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当今债务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中国的债务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也逐渐显现。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当今的债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债务规模、类型及分布、债务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债务管理的建议,同时展望未来中国债务发展的趋势。

我们将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数据和研究成果,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中国当今的债务现状,为读者提供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解释为什么中国当今债务现状的分析是重要的。

2. 正文:详细分析中国当前债务规模、债务类型及分布以及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内容将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剖析中国的债务现状。

3. 结论:对本报告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债务管理建议,展望未来债务发展趋势。

这部分将会围绕着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中国的债务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中国当今债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债务规模、类型及分布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的债务管理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中国有效应对债务挑战。

最后,报告还将展望未来中国债务发展的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当前中国债务规模当前中国债务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债务国之一,其债务规模巨大,备受关注。

截至目前,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了GDP的百分之二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这包括了政府债务、企业债务、金融机构债务以及家庭债务等各个方面的债务。

政府债务包括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一直备受争议。

根据官方数据,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高达30万亿人民币,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更加严峻。

企业债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上,这些企业大多数属于传统行业,面临着过剩产能、高杠杆以及不良资产等问题。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一、国家债务的概念国家债务(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向外国政府或银形借款所形成的,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债务。

国际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都可以发行债券或借债,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俗称为国债,而地方政府、公共机构的债务俗称为公债。

但在我国,只有中央政府既能通过借债又能通过发行债券筹得资金,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只可以发行债券筹资。

狭义国家债务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广义国家债务指除了狭义国家债务外,还包括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各种债务,如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坏账、财政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内外借款,政府部门担保的国企、央企的银行贷款等。

二、中国国家债务测算自2022年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2022年10月,希腊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总值超过12%,高于欧盟约定上限3%。

随后,穆迪、标普、惠誉等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主权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在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迅速蔓延。

虽然此后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合(IMF)等机构一直致力为以上国家提供解决方案,但欧债危机还是给这些国家,甚至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022年,以上评级机构又将国家债务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

4月9日,惠誉宣布将中国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4月16日,穆迪将中国的国债评级展望从“正面”下调至“稳定”。

两家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均是因为中国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不断地提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的主权债务占GDP比例为22%,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包含地方政府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原铁道部债务、汇金债等广义政府债务,也不包括隐性的养老金缺口。

那么,中国的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大规模呢?我们可以分类统计测算:(一)狭义国家债务测算国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底,国债余额为78104万亿元。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 市场环境不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参与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有
效竞争,导致债务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2. 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相对不充分,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
市场影响力有待提高,这导致许多上市公司信用评级较低,难以获得低成本债务融资。

3. 银行贷款主导地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利率相
对高企,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难以降低。

1. 完善债券市场:加强债券市场监管,推动债券市场多元化发展,引入更多机构投
资者,提高市场的竞争性,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3.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上市公司多样化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证
券化等,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4. 改革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利率体系,提高市场竞争性,从而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

5.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和信誉度,改善公司
信用状况,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问题存在,但通过完善债券市场、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拓
宽融资渠道、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上市公司债务融
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产生的债务,通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民生项目。

然而,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问题所引发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凸显。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能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财政风险。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一些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进而导致财政紧张。

这种情况会使政府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养老金等民生开支,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此外,政府为还债而增加税收或削减公共支出也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可能造成资源错配和投资浪费。

为了偿还债务,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债券,但这些资金并非都用于投资具有长期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项目。

相反,一些借款可能被用于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过多的空置楼盘、无人问津的公园等,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挥霍。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偿还期限较短的特点,使得财务风险聚集,一旦出现政府债务违约等问题,将对金融市场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地方政府借债也带来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可能产生风险传导和扩大化效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系统的风险。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首先,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的债务审批机制,防止过度借债和滥用债务。

其次,要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改革,探索设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市场,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同时,也要推动地方政府改革,提高其财政收入能力和财政自给自足能力,减少对债务的依赖。

然而,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非易事。

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涉及多层次的利益关系,需要政府层面的决策和推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紧密相连,需要综合施策。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但是,伴随着地方政府的快速发展,隐性债务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原因1.市场化融资渠道发育不完善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推进,信贷市场理应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渠道。

但是,由于信贷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其他非正常的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担保、债务和信托等。

这些非正常的融资渠道逐渐被普及,加剧了隐性债务的积累。

2.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造成规模“强迫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活跃,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通过大规模建设来引进资本和人才,提高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然而,这种竞争也使得地方政府逐渐放弃了合理的融资计划,而对规模的扩张表现得“强迫症”,进一步导致了隐性债务的爆发。

3.存在透支的地方行政权力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当前环境下,这种权力会被滥用,隐性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

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监管机构的约束下,许多地方政府不仅仅通过违法行为来扩大财政规模,而且在担保、债务和信托等渠道上也表现得相当粗暴。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严重性1.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隐性债务的融资来自于非正常渠道,这些融资具有很高的风险,利率也相应较高。

由于地方政府数量众多,隐性债务的融资成本累积后将达到庞大的数字,给地方政府整体财政状况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隐性债务带来不良社会后果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

在没有有效措施加以管理的情况下,隐性债务可能引发政府行为的不透明,进一步加重社会不公。

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防止地方政府透明度不足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是防止隐性债务问题爆发的关键。

一方面,司法机关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防止政府部门泛滥行使行政权力和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信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要承担的基本民生开支和公共服务项目增加,但财政收入增速不足以满足支出增速,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为了填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便通过举债来解决日常开支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2. 地方政府重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工作。

在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的项目中,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支持这些工程项目,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3. 地方政府担保和隐性债务在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和项目提供担保,形成了隐性债务。

当这些企业和项目无法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压力,增加了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膨胀地方政府将部分债务转移到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被进一步扩大。

这些融资平台的债务未经有效监管和管理,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预算和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控制支出,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避免过度依赖债务来填补财政赤字。

加强对重建经济增长中的项目审批和核准,控制投资规模和方向,避免过度依赖债务来支持工程项目,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担保和隐性债务的监管,厘清责任,防止隐性债务的快速增长,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扩大。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审批、发行、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加强对融资平台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

5. 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透明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债务信息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充分了解,从而更好地化解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一些风险状况的担忧。

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或其下属机构以其名义发行的债务,用于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方政府债券,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

此外,地方政府可能滥用资金,导致资金流失和浪费。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与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需要融资,以满足其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太多的债务可能导致财务困境和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容忍地方政府的财务自治和遏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地方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代表,他们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很多贡献。

因此,在采取措施促进债务可持续性的同时,需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的自主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对策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政府的债务管理。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防止债务违约和财务风险。

2. 促进一体化融资。

政府可以促进一体化融资,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设立城市投资基金等方案,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3. 推进项目审计和监管。

政府可以加强项目审计和监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避免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投资,从源头上控制债务增长。

4. 引导地方政府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于技术创新、质量提高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从而帮助地方政府逐步产生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大量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由于一些原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不断攀升,债务风险也在逐渐积累。

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化解对策,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融资需求迅速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由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

2.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

由于土地市场波动较大、政策调整频繁,一旦土地市场出现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3. 基建项目盲目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发展步伐,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导致项目过多、投资规模过大,同时很多项目也存在盲目扩张、缺乏市场需求等问题,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资金空转。

4. 财政体制改革不彻底过去的财政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自主能力,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变相隐性债务方式来规避政策限制,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分析1.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为了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应当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明确债券用途,规范债券发行程序,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券的使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需求。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隐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推动土地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财政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增加地方政府自有资金和财政收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doc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doc

中国国家债务问题分析一、国家债务的概念国家债务(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向外国政府或银形借款所形成的,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债务。

国际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都可以发行债券或借债,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俗称为国债,而地方政府、公共机构的债务俗称为公债。

但在我国,只有中央政府既能通过借债又能通过发行债券筹得资金,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只可以发行债券筹资。

狭义国家债务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广义国家债务指除了狭义国家债务外,还包括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各种债务,如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坏账、财政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内外借款,政府部门担保的国企、央企的银行贷款等。

二、中国国家债务测算自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10月,希腊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总值超过12%,高于欧盟约定上限3%。

随后,穆迪、标普、惠誉等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主权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在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迅速蔓延。

虽然此后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合(IMF)等机构一直致力为以上国家提供解决方案,但欧债危机还是给这些国家,甚至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以上评级机构又将国家债务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

4月9日,惠誉宣布将中国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4月16日,穆迪将中国的国债评级展望从正面下调至稳定。

两家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均是因为中国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不断地提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的主权债务占GDP比例为22%,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包含地方政府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原铁道部债务、汇金债等广义政府债务,也不包括隐性的养老金缺口。

那么,中国的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大规模呢?我们可以分类统计测算:(一)狭义国家债务测算国债:根据wind数据统计,底,国债余额为78104万亿元。

债务规模问题分析报告

债务规模问题分析报告

债务规模问题分析报告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了债务规模问题的一些关键问题。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债务规模问题是指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所面临的债务数量与其可支付能力之间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债务规模问题的首要关注点是债务水平。

债务水平的增长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如财政政策、经济周期、投资需求等。

然而,当债务水平快速增长并超出可支付能力时,就会出现债务规模问题。

这种债务规模问题可能导致以下几个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当债务规模过大时,债务服务成本会增加,从而减少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资金。

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限制了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机会。

2. 财政紧缩措施:为了应对债务规模问题,政府可能被迫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如减少开支、增加税收等。

这些措施可能会对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产生负面影响,并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3. 市场不稳定: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投资者会对债务违约的风险感到担忧,导致资金撤离和市场震荡。

这可能会对股市、汇率和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4. 国际债务难题: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债务规模问题可能涉及国际债务。

过高的国际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贸易逆差、汇率贬值和国际信用评级下调,进一步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

为了解决债务规模问题,我们认为以下策略可能是有效的:1. 财政稳健管理:政府应制定可持续的财政政策,避免过度依赖借款,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

财政支出应重点考虑战略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经济增长。

2. 债务重组和再融资: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和再融资来解决债务规模问题。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债务服务成本,并提供更灵活的偿还方式。

3. 国际合作与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社会可以提供援助和债务减免措施,帮助其应对债务规模问题。

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应加强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资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影响着民生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各方面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进程及研究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政策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防范风险。

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研究在社会研究方面,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媒体、智库、NGO等机构纷纷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旨在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实际情况,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

二、研究进程1. 问题阐述在研究进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阐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指地方政府出借资金形成的债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券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形成原因其次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土地财政依赖、财政体制不完善、金融运行不畅等。

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长期存在,并且难以有效解决。

浅谈新型城镇化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浅谈新型城镇化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浅谈新型城镇化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近年来,我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不仅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本文将围绕新型城镇化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展开探讨,对其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旨在改善城乡各方面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新型城镇化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债务问题凸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并不足以满足这些支出需求,只能通过增加债务来筹集资金。

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方式存在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并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土地市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取大量的财政收入,这种做法不利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产生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

地方政府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土地出让等渠道,这些渠道的单一性容易导致债务风险的集中暴露,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对当地政府和整个地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新型城镇化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方式存在问题,以及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城市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等方面。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并不足以满足这些支出需求,只能通过增加债务来筹集资金。

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会依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现阶段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加剧,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等。

及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稳健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借债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给地方政府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债务风险的不断暴露,使得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化解对策及可行性分析,旨在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限制,形成了一定的债务压力。

2.债务结构亟待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部分集中的债务品种,风险集中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债务问题——快速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化解债务——宏观经济的命门债务周期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周期,债务对资产价格、利率水平、投资、消费、汇率都有着深远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可以说,债务是宏观经济的命门。

规模大、负担重、增长快政府部门当前,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不高,然而增长迅速。

截止2016年12月,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万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为16.1%。

而中央政府或有债务约占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25%,由此可计算出,2016年末,中央政府实际负债约15万亿(按照2013 年12 月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央政府或有债务大致占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25%,假定2016年该比例保持不变)。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2015年8月29日,国务院给地方政府举债设立了“天花板”,其债务余额被锁定在16万亿,财政部对2016年地方政府的负债限额为17.2万亿。

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年复合增速为21.09%,由此,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达到26.41万亿元,2016年末,地方政府负债总额超过29.2万亿。

两者汇总,2016年末,我国政府部门负债总额将超过44.2万亿元,我国2016年GDP为74.4万亿,政府部门杠杆率59.4%。

从债务的增速方面来看,2015年中期至2016年中期,政府部门经历了一波强劲的加杠杆过程,负债同比增速由不足10%上涨到超过30%,2016年中期以后,政策开始有所收敛,但11月的增速仍然在25%以上。

居民部门居民部门的负债基本以房贷为主,消费类贷款仅占全部居民贷款的10%左右。

2016年末,居民部门购房贷款19.1万亿元,占整个房地产贷款26.7万亿的72%,同比增长35%。

从新增贷款方面来看,2016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达到5.6万亿元,占银行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创新高。

该比例4月份超过75%,7月份基本达到100%,在限购政策加码的11月依然超过70%。

上一次居民疯狂加杠杆是在4万亿刺激政策之后,而当时最高占比(2008年6月)只有68%,且随后快速回落。

纵观全年,银行新增贷款的45%都流向了居民部门。

“放眼望去,满满都是房贷”。

2016年居民部门新增短期贷款0.65万亿,仅为中长期贷款的11.6%。

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构成较为复杂,包括银行传统信贷、金融市场债务工具发行以及类影子银行的信用融资(比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2015年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66%,比2010年的124%增长了42个百分点,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也远高于《债务影响报告》中90%的企业部门杠杆率警戒线。

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的攀升也是近年来整个经济体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贡献了非金融部门债务总水平增幅的70%左右。

企业债务的重灾区是国有企业,其债务占比高达55%,远远超出其在GDP中22%的占比。

国有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占税前利润比重由2010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33%。

企业债务负担在周期性行业表现尤其明显,如钢铁、煤炭、有色、航运等。

例如2015年,我国钢铁、煤炭两大行业的负债规模总计高达8万亿,有息债务规模4.3万亿,煤炭行业2015年全行业利润总额仅440亿。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长,坏账风险增加,截止2016年8月,工业企业应收账净额已从2010年的6.46万亿升至11.9万亿,预计未来三年,应收账款金额将超过15万亿元。

此外,根据外管局数据,2016年末,我国外债余额1.4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8万亿,其中大部分外债属于企业债务。

图表1. 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数据来源: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图表2. 四大产能过剩行业债务分布(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部门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尤其值得关注,也是最复杂和最难统计的。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6年末,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负债214.8万亿,同比去年增长16.04%,比2010年增加了2.5倍。

事实上,金融机构的债务水平和杠杆率可能远远高于该数字。

次贷危机以来,特别是2011年之后,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逐渐形成。

期间,金融市场突出表现为高杠杆下的无序交易。

金融交易资产开始在近乎封闭的金融体系之中“空转”。

从最初的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到遍地开花的财富管理平台和越来越复杂的交易结构,其间嵌套的杠杆交易难以统计。

资金空转,特别是庞氏融资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呈滚雪球态势增长。

201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增速15.9%,远远超过GDP增速的6.9%。

2016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经上升到10.2%,而该数字2012年仅为6.3%,也显著超过金融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

例如,拥有高度发达金融体系的美国,这个比例也不过6.5%,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超过10%的占比是不正常也是有风险的。

加图,金融机构负债我国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政府部门大规模的投资和经济刺激是政府部门债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民间投资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国企和政府部门的投资成为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这不仅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债务,也使得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不断攀升。

居民部门房地产“去库存”和房价上涨是居民部门负债急速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去库存和房价上涨首先与政策密切相关。

2015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

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30%。

而此前,二套房贷款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紧随其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消息称,从3月31日起,个人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的期限由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

这一政策被称为“3.30新政”,标志着新一轮房地产刺激的开始,房价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暴涨。

2016年2月,周小川行长表示,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的阶段。

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还是偏低的,有的国家占到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因此,政策的刺激是房地产飞速发展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原因。

此外,鉴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的局限,房地产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手段,叠加房价上涨带来的恐慌,居民主动负债动机大大增强。

非金融企业行业周期的影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实质上跨越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而债务在经济周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债务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反馈机制。

在经济上行期间,债务增长可以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企业投资增加,居民消费增长,债务与经济增长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而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居民和企业应对债务的负担不断加重,叠加经济下行,居民和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和经济增长将形成负反馈。

比较不同行业的债务情况更能理解宏观经济的周期性。

2010年后,顺周期行业(钢铁、煤炭、有色等)利润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企业面临债务困境。

而逆周期行业(食品、医药等)则利润上升,资产负债率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有企业开始加杠杆,债务负担不断加重。

而民营企业则加速去杠杆,近几年债务负担呈现平稳下降趋势。

图表6. 工业企业的周期性(资料来源:国金证券)经济刺激的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保持着高速增长,1978-2014年GDP年均增长率为9.8%。

2001年之后有一半的年份中,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动力。

2009年,GDP增速为9.2%,投资贡献率达86%,而出口贡献率则为-42%。

具体到投资领域,2003-201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年均投资增速分别为25%和24%,2004到2015年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9%。

大量投资涌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纺织、金属、造纸等产业,使得这些行业的产能快速增加;而金融危机后市场需求低迷,但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速,最终导致过度投资。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政策,刺激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影响的行业的投资。

地方政府有极强的扩大投资的积极性。

一系列优惠措施如补贴、土地、能源、原材料和金融支持等都推动着企业扩大投资。

特别是国企,不仅承担了经济职能,还承担着政治职能,包括稳定就业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主导地位同样导致了产能过度扩张。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为稳增长实施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形成了大量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和电力行业。

政府还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钢铁、船舶工业、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石化、汽车、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关键产业的增长和就业。

这进一步刺激了钢铁、水泥、金属等上游产业的快速复苏和扩张。

除财政刺激外,政府还采取了信贷扩张和降息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在2012年就有所显现,当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曾密集调研,试图解决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造船五大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为72.5%,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8%,铝行业处在产能过剩状态。

此外,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7%,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也低于75%。

在国际上,产能利用的合理区间为79%—83%,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图表5. 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2015年六大产能过剩行业(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铝、造船)的总负债达到10万亿元,其中8.7万亿为债务,而其余部分为应付账款。

煤炭和钢铁行业总计未偿付债务达到7万亿元,其中,4万亿为银行贷款,其余部分为债券和影子银行信贷。

在6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中,2015年底债券余额共1.6万亿。

虽然这几年经济增速放缓,但煤炭和钢铁行业产能仍因此前的投资而上升。

而内需疲软、工业品价格下降导致这些行业亏损情况恶化。

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息税前利润低于利息支出公司的债务占总债务比重达25-30%,这意味着这些行业整体债务的潜在坏账率可能高达25%-30%。

金融部门国家政策——试图通过金融引导实体2009年以后,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试图“大力发展金融创新,用金融创新去引导实体经济的转型”,希望用金融自由化推动的货币宽松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然而,由此带来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所产生的挤出成本,如土地成本的飙升,远远超过了降准降息和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所谓融资成本的下降。

也带来了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空转,唯独不进实体的尴尬。

无序的杠杆交易2011年之后,中国走出了独特的“金融创新”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