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知识点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知识点苏教版

望洞庭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

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

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

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话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练习题

⑴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⑵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⑶王老师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答案

(1)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1分)

(2)第二句,将月色下的千里洞庭湖比作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或:第四句,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

(3)刘禹锡被贬,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落情怀,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洞庭湖山水和谐美,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