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第10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测量系统分析(上).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准确度和精密度示例:
两个仪器测量一个0.250英寸的真实值。仪器A测量为
0.248英寸,而仪器B测量为0.259英寸。
仪器A的相对误差为(0.250-0.248)/0.250=0.8% 仪器B的相对误差为(0.259-0.250)/0.250=3.6%
因此,仪器A比仪器B相对准确。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小。
时间
基准值
偏倚
基准值
偏倚
宽度变差(Width variation)
观测平均值 范围较低的部分
观测平均值 范围较高的部分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repeatability)
重复性又称为设备变差(EV)(equipment variation),是 指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的精度,即个人使用同样设备多次 测量时出现的偏差,说明设备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重复性的最佳术语为系统内变差,包括设备内变差。
公差下限 公差上限
Ⅰ Ⅱ
Ⅲ Ⅱ 目标值 图3
Ⅰ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3.2 对过程控制决策的影响
对于过程控制,希望能知道:过程是否受控、过程均值是 否对准目标值、过程能力是否可接受。
如果测量系统变差过大,会导致做出错误决策:一是将普通原因(偶 因)判为特殊原因(异因),二是将特殊原因(异因)判为普通原因 (偶因),三是过低估算过程能力指数。
真实值
(a)既不准确也不精密
4 3 2 1 0
真实值
(b)精密但不准确
4 3 2 1 0
真实值
(c)准确但不精密
(d)既准确又精密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分辨力\分辨率\有效分辨率\分级数(ndc)
BA_测量系统分析(MBA)
质量工程管理第10章测量系统分析(MSA)在统计质量管理中,数据的使用是极其频繁的和相当广泛的。
使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成败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使用数据的质量。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就需要对产生数据的测量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
本章将对测量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作一些介绍,并对测量系统的评价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10.1 测量系统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是离不开数据的,在产品的统计质量管理中数据的使用是极其频繁的和相当广泛的,无论是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还是回归分析、试验设计等都要使用数据,这些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数据的用途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计量用,如提供记录,它能直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另一类是作分析和决策用,如在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关系就要分析有关的数据,又如在选择最佳供应商、接收一项设计、采取一项技术革新等活动时也要考察各种数据。
人们希望所使用的数据能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假如数据失真或误差很大,都会导致分析失效,决策失败。
各种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成败与收益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使用数据的质量。
所以在应用质量管理的各种统计方法前,应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数据的质量上,为此我们需要对获得数据的测量系统作一番考察。
10.1.1 测量系统(p.403)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得的。
这里的测量定义为:“给具体事物赋值以表示它们在指定特性上的(大小、多少等)关系”。
这个定义由Eisenhart (1963) 首次给出。
上述的赋值过程称为测量过程。
所赋之值称为测量值或测量数据,或简称数据。
由测量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具体的事物外,参与测量过程的还应有量具——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与不合格的装置 操作者——使用量具的合格操作者操作程序——规定的操作程序设备——必要的设备软件——必要的软件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赋值的功能,获得测量数据。
质量管理工具之测量系统分析(MSA)
质量管理工具之测量系统分析(MSA)摘要:在日常生产中,我们经常根据获得的过程加工部件的测量数据去分析过程的状态、过程的能力和监控过程的变化;那么,怎么确保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保证,一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对获得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二是确保使用了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下面主要针对测量系统分析(MSA)来进行讲解。
测量系统分析(MSA)测量系统分析(MSA)是对每个零件能够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判断测量系统产生的数据可接受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目的:•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评估新的测量仪器•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量测过程说明: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测量系统的组成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裝置。
2)测量系统:量具 ( equipment )测量人員 ( operator )被测量工件 ( parts )程序、方法 ( procedure, methods )上述几点的交互作用测量系统误差其中:“重复性”和“再现性”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理想的测量系统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
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
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以上是对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MSA作为质量管理的五大核心工具之一,对于品质的质量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测量系统分析及质量控制
测量系统分析及质量控制测量系统是指用于获取和分析各种尺寸和特征的工具、设备和流程。
它对于制造业和各种其他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测量系统的正确性,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控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测量系统分析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是指有意识地评估测量系统可能出现的误差、偏差和不确定性。
这种分析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
在进行这种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对象和环境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1.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物品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异。
再现性是指在不同测量条件下测量同一物品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异。
通过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直线度和平面度分析直线度和平面度是指物体表面偏离真实的直线或平面的程度。
通过直线度和平面度分析,可以确定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
3. 单设备多样本分析单设备多样本分析是指使用同一测量设备测量多个相同或类似的物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但不局限于这些。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质量控制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测量系统进行质量控制。
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测量系统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系统质量控制方法。
1. 标准化测量环境测量设备必须在一个标准化的环境中使用。
这意味着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必须受到控制。
通过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可以减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2. 维护和标定测量设备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标定。
这意味着要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并能够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
每台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标定。
标定过程是使用已知尺寸或特征的物品对测量系统进行比较,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测量系统分析
假设每个仪器测量三次。仪器A的测量值分别是0.248,0.246,0.251, 而仪器B的测量值分别是0.259,0.258,0.259。 仪器B比仪器A相对精密。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准确度和精密度
4 3 2 1 0
测量值
真实值
4 3 2 1 0
测量值
真实值
(a)既不准确也不精密
(b)精密但不准确
骤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1引言
数据的应用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参数逻辑关系的确定
数据的质量
测量值与真值越接近,数据质量越高
通常用测量系统的偏移和方差表征数据质量
无论何时观测到偏差,都有一 部分来自测量系统的误差。有 些是系统性误差(称为偏差) ,其他是随机误差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垫圈的容差是1.00-0.50=0.50
设备偏差=100×0.134/0.5=26.8% 操作者偏差=
100×0.147/0.5=29.4% 总体偏差= 100人和设备的偏 差可接受,但总体偏 差不可接受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指仪器的实际测量值(通常为平均值)与待测量值的真实值的 接近程度,即实际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缺乏准确度反映了测量 系统的偏差,如仪器没有校准、出现磨损,或操作者使用不当等。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指几个在相同条件下独立测试所得结果的相似程度,即重复测 量的偏差。偏差小的测量设备比偏差大的测量设备更精确。精确程度 不高来自设备内在的随机变异,如部件间的摩擦。
质量管理学–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两个仪器测量一个0.250英寸的真实值。仪器A测量为0.248英寸,而 仪器B测量为0.259英寸。 仪器A的相对误差为(0.250-0.248)/0.250=0.8% 仪器B的相对误差为(0.259-0.250)/0.250=3.6% 仪器A比仪器B相对准确。
质量控制中的测量系统分析
质量控制中的测量系统分析在现代制造业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而测量系统是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检测和测量来评估产品的特性。
然而,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质量控制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测量系统分析成为了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一、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1. 提升产品质量测量系统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变异程度,从而找出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
通过修正和改进测量系统,可以减少由测量误差引起的不必要的产品变动,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降低生产成本测量系统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定位和解决测量系统中的问题,如测量设备的误差、操作员的误差等。
通过改进和优化测量系统,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废品率,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3. 改善决策依据测量系统分析可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质量控制决策中,合理利用测量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判断产品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常用方法1. 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重复性和一致性是评估测量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重复性是测量系统对同一样品在多次测量中的结果一致性,一致性是测量系统对相同特性的多个样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通过统计分析重复性和一致性数据,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 精确度和准确度分析精确度和准确度是评估测量系统准确性的指标。
精确度是测量系统对同一样品测量结果的集中程度,准确度是测量系统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通过与已知真值比较或其他参照测量系统的比较,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 直观分析直观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特点和问题来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的方法。
例如,观察测量设备的稳定性、检查测量员操作的正确性等。
通过直观分析,可以发现测量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修正。
4.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
附件:测量系统分析7.1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方法(简称%R&R或%GR&R)工序量具、产品和质量特性;7.1.2 选择使用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中的其中一种方法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分析。
7.1.3 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
7.1.4 %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时,必须先对被分析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分析,同时所分析的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之结果必须均受控方可进行被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工作;否则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不能检查出零件间的变差且不能将其用于过程控制中。
7.1.5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分析:选择2-3个操作员(至少2人)在全然不知情的状况下利用校准合格的量具对随机抽取的5-10个样品进行盲测,每个操作员对同一样品的同一特性在盲测的情况下重复测量2-3次。
A)、被测量的产品由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进行编号,但这些编号不能让进行测量工作的操作员知道和看到。
B)、让操作员A以随机盲测的顺序测量5-10个样品,等操作员A把5-10个样品第一次测量完后由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重新混合,再让操作员A 以随机盲测的顺序进行第二次测量5-10个样品,第三次随机盲测则以此类推;在操作员A把5-10个样品共2-3次全部测量完后由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重新混合,然后让操作员B和/或C在不互相看对方的数据下测量这5-10个样品,操作员B和/或C的2-3次随机盲测同操作员A的随机盲测方法。
操作员或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依据“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规格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其分析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测量系统分析通用课件
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和存储,通常与测量仪器集 成在一起。
人员
负责维护、校准和使用测量系 统的人员,需具备相关技能和
知识。
02 测量系统的评价
CHAPTER
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
随机误差
01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测量值无规律变化的误差,如温度、湿度
波动等。
系统误差
02
由于测量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测量原理的近似、测量器具的精
预防措施
针对常见故障制定预防措施,避免故障再次发生 。
04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应用
CHAPTER
在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测量系统分析在生产质量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和评估,确保产品质 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分析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 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潜在的质量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环境监测领域
测量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 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环境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领域
测量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实现 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医疗诊断和 治疗提供支持。
提高测量系统性能的途径与方法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是提高测量系统性能的关键,能 够实现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
此外,测量系统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 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在产品研发与设计中的应用
在产品研发与设计阶段,测量系统分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对产品性能参数的准确测量和评估,有助于优化产品设计,提高 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测量系统分析课件
测量系统分析课件1. 引言测量系统分析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它涉及到测量误差分析、仪器精度评定、误差传递分析等内容。
本课件将介绍测量系统分析的根本概念、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评定仪器的精度和分析误差传递的方法。
2. 测量系统分析的根本概念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精度和可靠性的过程。
在进行测量时,必须考虑到各种误差来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因此,测量系统分析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3. 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3.1 误差来源的分类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来源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没有规律性。
3.2 误差的评定方法对于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来减小;而对于随机误差,那么需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误差评定方法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和最大误差〔MAE〕等。
3.3 误差传递分析方法误差传递分析是指在多个测量量相互关联的情况下,考虑误差来源的传递规律,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误差传递分析方法有传递函数法和蒙特卡洛方法等。
4. 仪器精度评定方法仪器精度评定是指对测量仪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指标的评定。
通常可以通过校准仪器和比对测试等方法来评定仪器的精度。
5. 实例分析本课件还将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和应用。
6. 总结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系统分析的根本概念、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以及仪器精度评定和误差传递分析的方法。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张三,李四. 测量系统分析与精度评定. 中国计量出版社,2024.以上是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课件内容的一个简要介绍。
测量系统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测量系统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测量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产品或过程进行准确的测量,可以得到控制和改进质量的关键数据。
然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方法应用于质量控制中。
一、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和目的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量化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其主要目的是判断测量系统能否产生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并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我们能够识别和消除测量误差,从而提高质量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1. 确定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测量仪器、操作员和测量环境等。
每个组成部分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测量系统中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通过与标准值或者已知准确度的参考物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并判断系统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
3.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测量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
稳定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测量系统对同一被测对象的测量结果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4. 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测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可重复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系统得到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通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
5. 判断测量系统的适用性:根据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测量系统是否适用于质量控制。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测量系统存在严重的误差或不可接受的变异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修复或更换测量系统。
三、测量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指标1.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ANOVA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测量系统分析
T 6
C pk
或:
T 2eT T 2e 6 T 6 6
Cpk Min(
USL LSL , ) 3 3
例2:测试一批零件外径尺寸的平均值 =19.0101 s=0.0143,规格要求 0.04 为 ,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估计不合格品率 19 0.03
K CP
K不好,CP好
K好,CP好
K不好,CP不好
K好,CP不好
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
Cpk Cp * (1 k ) T X (1 ) 6 T/2
调整加工过程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K,即: X
应以制造单位为主,技术为副,品管为辅
提高过程能力Cp,即减少分散程度σ ;
解:
C pu
USL 3 7 1 7 0.2 3 0 .2 4 1 .1 1
(2)仅有规格下限(Tl) 说明:当只有单侧规格时,此时的单侧过程能力指即为CPK
●计算公式:
C pl
f (x )
Lsl 3
μ-TL
σ
TL
μ
x
例3 要求零件淬火后的硬度≥HRC 71,实测数据后计算得 ;S=1,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k 解:
解:由题意:
计算cpk
Usl 19.04 Usl Lsl 19.005 x 19.0101 2
Lsl 18.97
T 0.07
e x 19.005 19.0101 0.0051 T 2e 0.07 2 0.0051 0.70 6S 6 0.0143 2 19.005 19.0101 k 0.145 0.07 0.07 Cp 0.816 6 0.0143 C p k (1 k )C p (1 0.145) 0.816 0.7 Cp k
品质管理中的测量系统分析与改进
品质管理中的测量系统分析与改进品质管理是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品质管理中,测量系统是评估和监控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具。
测量系统分析与改进是确保测量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探讨测量系统分析与改进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步骤。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在于评估和验证测量过程的准确性。
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评估产品性能、分析过程能力和改进决策至关重要。
没有准确和可靠的测量数据,企业将难以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因此,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是确保质量管理有效的重要一环。
为了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我们需要了解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测量系统由测量仪器、人员和测量方法组成。
在分析测量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评估。
我们需要验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这可以通过与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较来进行。
评估测量人员的技能和经验也是重要的。
测量人员需要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
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也需要评估。
测量方法需要满足测量需求,并且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
只有当这些组成部分都得到验证和评估后,我们才能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测量系统分析的核心是测量系统评估。
其中,重要的工具和指标包括方差分析、线性回归、测量系统能力指数(Cpk)等。
方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组别之间的测量差异是否显著。
线性回归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测量值与标准参照物之间的相关性。
测量系统能力指数(Cpk)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测量系统评估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和指标来判断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精度和稳定性。
基于测量系统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测量仪器存在准确性和精度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校准或更换仪器。
如果测量人员技能不足,我们可以提供培训和指导。
如果测量方法不合适或不稳定,我们可以优化和改进测量方法。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从而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量数据。
测量系统分析与量规仪校
测量系统分析与量规仪校1. 引言测量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平安至关重要。
测量系统分析和量规仪校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测量系统分析的根本原理和方法,并详细探讨量规仪的校准方法及其应用。
2. 测量系统分析2.1 测量系统误差源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源,包括系统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系统误差是测量中最主要的误差源之一,它包括了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器具的精度限制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可通过重复测量和统计处理来降低;系统性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稳定性、仪器校准不准确等造成的,需要通过系统分析和校准来解决。
2.2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是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识别和评估测量系统的误差源,以到达准确测量的目的。
常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包括: - Gage R&R分析:通过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估测试设备和操作员的可靠性。
- 方差分析:通过分析因素的方差奉献,确定各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 控制图分析:通过绘制控制图,监控和分析测量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量规仪校准方法与应用3.1 量规仪校准的重要性量规仪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精密测量工具,准确的量规仪对于保证产品尺寸的精度至关重要。
量规仪校准是确保量规仪准确度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发现和修正量规仪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2 量规仪校准的方法量规仪校准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量规仪的类型和精度要求不同,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校准方法: - 比拟法:通过与一个真值的量规仪进行比拟,来评估被测量规的准确性。
- 扭矩法:通过在被测量规上施加一定扭矩,观察被测量规的反响,判断其准确性。
- 数字校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光学扫描仪等辅助设备,对量规仪进行自动化校准和数据处理。
3.3 量规仪校准的应用量规仪校准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过程控制:通过对量规仪的定期校准,保证产品尺寸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因测量误差导致的品质问题。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法1. ⽬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质量。
2. 范围适⽤于本公司⽤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管理;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测量系统进⾏⼀次全⾯的分析;3.3各分公司(分⼚)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基准或零件的单⼀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位检验员,采⽤同⼀量具,多次测量同⼀产品的同⼀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同⼀量具,多次测量同⼀产品的同⼀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被测特性中极⼩变化的能⼒。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增量的⼤⼩,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
⽤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
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哪⼀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测量系统分析
与其他测量系统的比较
将两个或多个测量系统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它们之间的差异 和一致性。
比较的内容包括测量范围、误差大小、测量时间、稳定性、 可靠性等。
量具的效度分析
量具的效度是指测量系统在特定测量目的下反映被测对象 真实特性的准确程度。
量具的适用性
根据被测对象的特性,选择适用的 量具,以提高测量效率。
量具的校准和维护
定期对量具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 证其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量具的优化建议
根据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量 具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使用性 能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误差的传递和合成会影响最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必须采取
措施进行控制和减小不确定度。
04
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定义及评估方法
可靠性定义
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量系统在相同条件下重 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和可信程度。
评估方法
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通常采用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等 方法。
它包括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精度、重复性、线性、稳定性等 特性的方法和工具。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1
测量系统分析有助于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大小 和变异程度。
2
它有助于识别测量系统对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 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测量系统分析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之一。
测量系统分析的流程
确定测量对象
根据产品或过程的要求,确定需要测量的 特性。
质量管理过程中测量系统的分析
性一偏倚方差来表 述。偏倚是 指在 相对位 置的前 提下 ,测 量系 统的偏倚 、线性 和定性标 准值 的测量数 据。而方差 是指测 量数 据 的 分 散程 度 ,也 被 称 为 测 量 系统 的 R & R,包 括 测 量 系 统 的 重 复 性 和 再 现性 。 ( 2 ) 测 量 系统 简 要 :企 业 在 对 测量 系统 进 行 分 析 的 过 程 中 , 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传 统的计算 方法 已经无 法满足企 业 的需 求 ,然而 Mi n i t a b软件是解决这个 问题 的一个好 方法。相对而 言 这个统计分析是一种 较专业 的方法 ,强 大 的统计 分析 功能能 够 让数据分析变得简单 。Mi n i t a b还 提供 了多种解决实 际问题 的工 具 :如 测 量 系统 分 析 、能 力 分 析 、假 设 检 验 和 实 验 设 计 。测 量 系 统分 析 的类 型 也 主 要 包 括 稳 定 性 分 析 、偏 差 分 析 、线 性 分 析 、 重 复性 和再 现性 的分 析 等 几 个 方 面 。 2 .2利 用 M i n i t a b中 G R R的 分 析 工 具 对 案例 的 分析 ( 1 )测量系统的三大重 要因素 。①工作 人员 的地理位 置须 处于水 平状态 ;②仪器精度为 <1 0 %× T o l e r a n c e ;③在整个公差 的 范 围 内对 抽样 进行 特 殊 选 择 。 ( 2 )如何 选择分 析工 具。①采 取测 量 的方法 为重 复测 量 ; ② 区分交互作用可以选择 A N O V A方法 。 ( 3 )分析结果得出。①E V 一 仪器偏差一 再现性 ;②A V 一人 的偏 差 一 反 复 性 。 其 中 总偏 差 是 两 者 之 和 。 ( 4 )本文采用 的 G R R判断标准 。①% S t u d y v a r i a t i o n - -  ̄ 不考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质量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稳定性的分析 1. 获得一个样本并确定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2. 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5次
3. 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 X R 或 X S 控制图上,至少要有连
续的20个点。 4. 建立控制限,利用控制图分析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失控状态。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3 测量过程变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 测量过程变差对决策的影响 ▪ 对过程控制决策的影响
2
2
2
obs
actual
msa
计算 C pk 用的是 obs ,低估了过程能力指数。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4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
❖ 测量系统分析的条件 ▪ 测量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分辨率 ▪ 测量过程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7.80
9.50
7
2.50
3.90
6.00
7.80
9.50
8
2.50
3.90
6.10
7.70
9.50
9
2.40
3.90
6.40
7.80
9.60
10
2.40
4.00
6.30
7.50
9.20
11
2.60
4.10
6.00
7.60
9.30
12
2.40
3.80
6.10
7.70
9.40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 再现性又称为评价人变差(Appraiser Variations, A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测量系统R 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行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平
评价人/
零件
均
试验#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1 0.29 -0.56 1.34 0.47 -0.8 0.02 0.59 -0.31 2.26 -1.36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3 测量过程变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 测量过程变差对决策的影响 ▪ 对产品控制决策的影响
公差下限
公差上限
I
II
III
I区:坏零件总是判为坏的;
II
I II区:可能做出潜在错误的判
断;
III区:好零件总是判为好的。
目标值
测量判断的三个区间
改进方法:一是改进生产过程,减少生产过程的变差,没有零件落在II区。二 是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变差从而减小II区
续的20个点。 4. 建立控制限,利用控制图分析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失控状态。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线性的分析
1. 选择 g 5 个零件,这些零件的测量值应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
2. 用全尺寸检验设备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基准值,并确定这些零 件已覆盖了量具的操作范围。
❖ 线性的分析:举例
线性图
由图可见,存在着特殊原因影响了测量系统。基准值为4的数据可能出现了双峰。即使不
考虑基准值为4的数据,作图分析也清楚地显示测量系统有线性问题。线性回归模型的 r 2
值指出,利用线性模型对于另外,“偏移=0”线与置信带存在着交叉而不是被包含其中。
这些数据进行拟合是不适合的。 (参照线性回归的理论,其应大于80%。)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2)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3)取样的代表 性不够。4)对被测量的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5)对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 移)。6)材料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7)赋予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8)用于数据 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10)在相同条件下被测 量的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位置误差
• 低于10%——通常认为测量 系统是可接受的。
• 10%~30%——可能是可接 受的。
• 超过30%——认为是不可接 受的,应该做出各种努力来 改进测量系统。
宽度误差(%GRR)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偏移的分析
1. 获取一个样本并确定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 再现性又称为评价人变差(Appraiser Variations, AV)
▪ 指在可再现条件下测量的精度。
❖ 量具R&R(Gauge R&R, GRR)
▪ 量具R&R指检测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分析
2 GRR
2 再现性
2 重复性
可重复条件如下: 由同一测量人完成测量; 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并且所 有的测量仪器设置相同; 使用相同的测量过程; 在相同的外部环境内进行测 量; 在短时间内完成重复测量。
• 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 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 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 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进行 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 作、方法、夹具、软件、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 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 果的整个过程。
测量
量具
测量系统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2 术语
❖ 准确度(accuracy)
▪ 测量不确定度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3 测量过程变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 测量系统的误差 ▪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 真值之差,是以真值为中心的。
测量不确定度表明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是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的,它评估测量结果与被 测量真值相符合的程度。往往用标准差表示。
▪ 线性是在测量能力的工作范围内,其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否因量程的变化 而变化的一种测量性能。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2 术语
❖ 重复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又称为设备变差(Equipment Variation, EV)
▪ 指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的精度。重复性可用于 表示测量结果的分布,是系统内变差。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2 术语
❖ 基准值 ❖ 真值
一个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 一个基于某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指定值; 一个基于某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试验工作产生的一致同意值; 对于具体用途,采用接受的参考方法获得的一个同意值。
▪ 物品的实际值
❖ 偏移(bias)
▪ 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在可重复条件下的一组试验)和基准值之间的差值
b y ax 截距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线性的分析
7. 画出“偏移=0”线,评价该图,指出特殊原因和线性的可接受 性
8. 数据分析:
线性
H0:a 0斜率=
a
t [
S
tgm2,1 / 2 ]
不能推翻原假设。
(xj x )2
偏移
H0:b 0截距(偏移)=
评价人B 0.80 0.70 0.95 0.55 0.60
极差(A-B) 0.05 0.05 0.05 0.10 0.10
%GRR为75.5%,远大于30%,说明此测 量系统所测的数据不能用于制作控制图或计 算过程能力指数。该测量系统需要改进。
第十章 测量系统R 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 位置误差:偏移、稳定性和线性 ▪ 宽度误差:重复性和再现性。
❖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作用和准备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4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
❖ 接收准则
• 通过分析偏移和线性来确定。 • 若是一个测量系统的偏移或
线性较明显或是超出量具校 准程序确立的最大允许误差, 那么它是不可接受的。
t [
b
1
gm
x2 (xi x )2
]S
tgm2,1 / 2
不能推翻原假设。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线性的分析:举例
一名工厂主管希望对过程采用新测量系统。作为顾客的生产件批准程序的一部分, 需要评价测量系统的线性。基于已证明的过程变差,在测量系统操作量程内选择了 5个零件。每个零件经过全尺寸检验测量以确定其基准值。然后由领班分别测量每 个零件12次。研究中零件是被随机选择的。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 重复性、再现性和GRR的分析——极差法
▪ 快速检查GRR是否发生了变化。
▪ 2个评价人和5个零件进行研究。举例。
零件
评价人A
1
0.85
2
0.75
3
1.00
4
0.45
5
0.50
平均极差=0.35/5=0.07 d2* 1.19 GRR=0.07/1.19=0.0588 已知过程标准差=0.0777 %GRR=100×0.0588/0.0777=75.5%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3 测量过程变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 测量过程变差对决策的影响 ▪ 对过程控制决策的影响
2
2
2
obs
actual
msa
计算 C pk 用的是 obs ,低估了过程能力指数。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4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
❖ 测量系统分析的条件 ▪ 测量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分辨率 ▪ 测量过程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7.80
9.50
7
2.50
3.90
6.00
7.80
9.50
8
2.50
3.90
6.10
7.70
9.50
9
2.40
3.90
6.40
7.80
9.60
10
2.40
4.00
6.30
7.50
9.20
11
2.60
4.10
6.00
7.60
9.30
12
2.40
3.80
6.10
7.70
9.40
第十章 测量系统分析
❖10.5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践
2 0.41 -0.68 1.17 0.5 -0.92 -0.11 0.75 -0.20 1.99 -1.25
3 0.64 -0.58 1.27 0.64 -0.84 -0.21 0.66 -0.21 2.01 -1.31
均值
Xa
极差
B 1 0.08 -0.47 1.19 0.01 -0.56 -0.2 0.47 -0.63 1.80 -1.68
3. 通常选择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个人,测量每个零件 m 10 次。
4. 计算每次测量的零件偏移及零件偏移的均值。
5. 在线性图上,画出每个偏移和对应基准值的偏移—基准值图
6. 用下面公式计算和画出最佳拟合线与置信带。
yi axi b
xi —基准值;
a
xy
(
1 gm
x
y)
斜率
x2
1 gm
(
x)2
yi —偏移平均值。
溯源性是将各个单独的测量结果通过一条连续的校准链与单个或多个指定标准相联系
2. 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的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