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拉林一中和洪雁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3.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孩子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感悟文章主旨,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教法学法:朗读法,总结点拨法。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属于一篇童话。

童话的主要特点是夸张和想象,上节课我们还理清了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一)说一说故事的情节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2.骗子行骗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皇帝喜欢穿新衣投其所好)3.衣服有什么奇怪的特性?请在课文上划出原句。

(二)读一读文中夸张的句子找出文中的夸张句,读一读,读出夸张的韵味,并体会夸张的作用。

(三)议一议大人的内心世界1.你认为皇帝、大臣、百姓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官员、百姓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四)改一改故事的结尾如果将故事的结尾改一下,将孩子揭露事情的真相改成大人好不好?(五)悟一悟做最真实的自己1.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会怎样做?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才不会被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为《皇帝的新装》课文续写个结尾?皇帝回宫后……皇帝的新装安徒生骗大人-----心装【《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二、跳读全文,赏析人物1.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语言、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等语句,用我认为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分析。

例如:①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②我认为皇帝是一个爱美的人,因为“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

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穿新衣服,可见他是一位爱美的皇帝。

③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自欺欺人的人,因为“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一“转”一“扭”是动作描写,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④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和愚蠢的人,因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皇帝的新装教案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案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回顾
二、看图说故事
三、课文怎样写皇帝爱新装的?
四、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五、议一议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他们为什么又说做出的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3、衣服有什么奇怪的特性?请在课文上划出原句。

4、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

5.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夸张与想象的手法,作用)
六、找一找(看新装部分)
3道选择题
七、说一说
1、文章为什么要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织布的情景,可否只写其中一次?
2、为什么皇帝与他的亲信们都不敢说真话?
3、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
“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
八、想一想
1.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最终说出了真话?
2.皇帝心里有些发抖,却摆出更加骄傲的神气,为什么?
3.骗子是可恨的,受骗者是值得同情的。

故事中的皇帝和大臣们是否也值得同情呢?
4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你认为怎样?
九、学了这篇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十、写一写
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宫后,事情会怎样?。

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篇一: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徐海艳】《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徐海艳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

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昏庸愚蠢、自私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

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及“展新装”游行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后,要把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这一环节。

另外要深入课文,应该让学生先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面的启示,同时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滑稽、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涵。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在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2、设疑和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诗意导入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童话如同星辰在我们儿时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出示课件)1、说出下列童话的出处和共同点,引出作者安徒生2、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投影: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2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2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2.能够理解童话的寓意,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改写文章。

三、教学策略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2.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通过想象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阅读童话三方法:读童话,知情节;抓角色,品语言;明是非,辨美丑。

(一)感知课文,自拟题目初步感知文章主题后,请思考,为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

一个的皇帝【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初步探究文章主题。

(二)品读文章,探究主题1.“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描写“新装”的特性,你认为“皇帝的新装”“新”在哪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分析用笔的精妙和童话夸张和想象的特点。

例如1:写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点,写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如“愿上帝可怜我吧!”“我的老天爷!”;写眼睛,一再写他睁得怎样大;写语言,对一些词语反复使用,极力描写老大臣对子虚乌有的衣料的赞美,和前面说的“诚实”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强了讽刺意味,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如2:老大臣、官员和皇帝看新装时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经历了惊、怕、赞的过程。

不同:(1)写老大臣一再写眼睛睁得怎样大,写其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语言突出衰朽的特点。

教学设计3: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

教学设计3: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
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
想象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初备Βιβλιοθήκη 统复备一、人物分析
我们常说做人首先要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别让谎言蒙蔽了我们的慧眼,别让虚伪侵蚀我们的心灵,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想一想议一议”下面的问题:
1.读完课文之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又是最可爱?(找出证据来)
诚以待人信以立身
三、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最可笑者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说真话有危险,但心里却明白。
虽然骗子是最可恨的,但是在这里骗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一把“解剖刀”的角色。通过他们照出了皇帝及大小官吏们的丑恶灵魂,解剖了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病态社会。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皇帝的新装》故事背景,了解主要人
物及其性格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正直勇敢的品质的认同,引导学生关注并
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对故事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品质
的认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拓展:讲解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皇帝、小贩等形象特点。

3. 互动:师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4. 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发展,展示自己的
见解。

5. 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直勇敢的品质的重要性。

6. 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问答: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4. 书面作业: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皇帝的新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正直勇敢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启示。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2-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2-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1.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手法。

2.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品格。

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手法。

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手法。

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童话《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童话,去了解童话中的人物,思考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说说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

新知探究一、文本研读1.解读人物。

【活动内容】快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先自行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教师纠错补充。

(1)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怎样的人。

(3)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概括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人物描写和结构等角度来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仔细地体会课件中出示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各段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中感知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语句,揣摩并研讨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纠错并补充。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二、写法探究【活动内容】老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了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后面提到皇帝的随员时,用了“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这几个褒义词,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他们吗?【设计意图】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的笔法。

三、积累拓展【活动内容】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后在孩子的直言不讳下找回自尊的故事。

课文具有幽默讽刺的性质,通过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教育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勇于揭露虚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对幽默讽刺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寓意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熟悉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理解课文寓意。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讽刺手法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正确朗读示范。

2.课文动画视频:为学生提供形象的课文呈现,增强学习兴趣。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安徒生和《皇帝的新装》的背景信息。

4.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对《皇帝的新装》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味。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展开联想和想象,品读故事中关于人物描写的精彩语段,品析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和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32)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深入阅读课文,思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出示课件3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1: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说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

学生2: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

教师补充: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2.从每个人物的行为角度,说说这场骗局是怎样实施成功的。

(出示课件34)(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点拨:骗子行骗。

学生1:皇帝受骗。

学生2:大臣助骗。

学生3:百姓传骗。

学生4:小孩子揭骗。

教师:同学们,童话想象奇特,语言特点鲜明。

在文中找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35)语句出示1:(出示课件36)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衣服。

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学生1:语段中的“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

学生2: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为后文骗子成功行骗作了铺垫。

语句出示2:(出示课件37)“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由学生表演课本剧导入课堂。

二、合作探究1.探究大臣们的言行,分析形象。

(1)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

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

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

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

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

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

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

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2)皇帝去看布料时两位大臣的反应是怎么样的?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为什么不敢说出事实真相,要瞒和骗?——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

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

两个大臣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都不敢讲真话。

可见,所谓称职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其实是最不称职和最不诚实的人。

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

他们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跟随皇帝去看布料的全体随员呢?——全体随员虽然连一点布丝都没有看见,也都随声附和:“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所有随员都力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做着受骗、骗人的表演。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炫耀、称职、滑稽"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1.作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德育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

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就课文的内容,如主题解读、特色写法等展开深入研讨,并以分角色朗读加深体悟。

教学步骤一、演课本剧1、(引入:这节课继续学习…你们看,那个爱穿新装的皇帝来了。

)2、我就是那个爱穿新装的皇帝…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我是个怎样的皇帝?你呀,是个的皇帝哼,敢这样批评我!不过,我的确是爱新装成癖(板书)1、有一天,我的`京城来了两个高级的织工这种布竟然有这样的特性,我没听错吧,再说一次。

板书:做新装2、我倒想看看新装,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就感到不大自然,为什么呢?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原因。

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看新装。

板书3、你,你,你,还有你,陪我去看衣料。

4、脱衣服的过程:还脱吗?要脱要脱,书上说"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学习“穿新装”和“展新装”部分2、总结皇帝这一人物形象3、讨论童话的寓意及童话的特点教学过程1、检查作业,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情节2、引导学生阅读“穿新装”、“展新装”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课文写出“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来了”,表明皇帝要隆重地换穿新衣以后,先写骗子的骗人表演:“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讲什么东西似的”,并且指给皇帝和骑士们说:“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真像实有新衣。

他们还让皇帝在镜子面前换上“新衣”,意思是让皇帝看看是否合身,是否好看;他们还让皇帝脱下所有的衣服,换上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皇帝系上了“后裙”,真像是细心地服侍皇帝换上了新衣。

意在表明如果皇帝和骑士们看不见新衣,就是愚蠢和不称职。

再写皇帝和骑士们甘愿受骗;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作出这又“转”又“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

骑士们都齐声赞美“新衣”,表明他们都看见皇帝穿上“新衣”了。

君臣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

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皇帝的新装》课时:第二课时设计思想:新课程要求,本节课在教材当中的地位,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我设计这一节课的根本出发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想象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领悟文章背后蕴涵的道理,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一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所选文章,本单元所选课文体裁多样,但共同的特点是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学习本单元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代表作,作品以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极力写出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

诙谐的语言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作品内涵。

学情分析: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从本文出发,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任课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制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在分析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再次认读炫耀、滑稽、骇人听闻等词语能力目标:(1)结合情节和语境深入思考,说出寄寓在童话中深刻的道理。

(2)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故事情节作合理的增补。

情感目标:认识人性中的虚伪,现实生活中要努力让自己“说实话,做真人”【《皇帝的新装》七年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外国文学作品。

这篇童话故事具有明显的讽刺性质,通过讲述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终在小孩的直言不讳下揭开真相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和腐朽。

课文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引人入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为依据,分析人物形象和课文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教学素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3.课文解析:为学生准备详细的课文解析,以便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阅读节奏。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⑤“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无私无畏,直
言不讳】 文中人物形象总结 皇帝:愚蠢无知、爱慕虚荣、虚伪狡猾。最可笑。
骗子:贪婪狡猾、伪善。最可恨。
老大臣和官员:虚伪愚昧、阿谀奉承、自私。最可鄙。
老大臣详写,官员略写。
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最可爱。
1.分角色朗读训练。
学 生 限 时 夯实基础,巩固
循序渐进,让学
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心理描写,不自信,愚蠢无
生学习活动步步
知。 】
深入。
③“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
“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信、心虚、狡猾】
④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
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意识到受骗出丑,为了掩饰内心恐慌和维护皇帝
尊严,摆出更骄傲的神气坚持到底。 写出皇帝的虚伪
昏庸。
⑥“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于
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动作描写,
表现皇帝的自欺欺人。】
综合分析皇帝性格:
“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相信自己是无需害怕的”
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
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
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骇人听闻、最可怕、两个难道”写出了皇帝的
恐惧,“内心恐惧嘴上却叫好” 表现了皇帝的虚伪、
自欺欺人的性格。
⑤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
是真的。不过他心理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
表达。
B 赞赏小孩有勇气,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来。
C 责备小孩不懂事,不该说皇帝的坏话。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2.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3.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奉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三、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问题研讨
1.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四、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领会想像和夸张在童话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
抓住“想像和夸张”解读童话精髓。

(三)教学难点
理解童话中的想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组织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

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阅读了作品,探讨了学习童话作品的基本顺序。

这节课,老师想根据同学们的意愿集中讨论一个问题——“童话中的想像和夸张”,你们说好吗?老师还想看看同学们经过本课的学习,能否锻炼出一定的想像能力。

大家在预习时已感受到童话故事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想像和夸张展开故事情节。

安徒生的童话在想像的发挥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上就很具特色,尤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构思的故事从开头的引子到高潮、结尾,整个情节的想像非常奇特。

同学们能根据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找到有关内容吗?先请大家分组找出你们认为想像奇特的情节。

(学生分组寻找并交流)
让老师帮助大家一起整理。

[镜头1]
阅读能力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

要教会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握文章个性特色。

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内容确实都是作者的想像,而且这些想像也确实够丰富奇特的了。

但老师觉得像皇帝为了漂亮竟然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不穿衣服参加游行”,“所有的人都说假话”等情节是很荒唐可笑,令人难以置信的,可作者还是花了好多笔墨大肆渲染,这是否说明童话中的想像是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可以随意发挥的?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看法。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此处问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学会探究,在此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讨论、交流)
说得真好!尽管一些情节乍一看似乎不合实际生活,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历史上确实有那种只顾穷奢极欲,不理朝政,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身享乐的昏君存在,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还是屡见不鲜的呢!至于皇帝、官员、大臣乃至老百姓,尽管由于地位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却都因为怕丢官职或被别人嘲笑愚蠢而纷纷说假话,这样的想像也是非常符合当时专制淫威下的世态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像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作者所着力做的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炼、发挥。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镜头2]
童话中的想像: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追求生活的真实
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意言过其实,进行扩大或缩小,这样的写法叫夸张。

童话故事经常用这种方法来突出人或物的某一特征。

本文中,作者也是用大胆的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的,同学们能够快速找出几个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吗?(可以合作)
(同学讨论并交流)
对!课文在写皇帝喜欢穿新衣服、骗子“制作”衣服、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情节时确实运用了大胆的夸张,让我们一起整理有关句子:
[镜头3]
“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他们装做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
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
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
的……”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加点字的妙处,看看作者是针对怎样的“客观事实”夸张的,运用夸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可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童话最大特点——夸张和想像来解读课文,这是阅读童话作品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教会学生欣赏童话类课文必须注意的要点。

对,作者正是针对皇帝“爱新装”这一点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张的。

之所以说言过其实,是因为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哪个皇帝真的会将所有的钱花在穿衣上,而不考虑吃饭等事;也不可能一点也不顾其他事情,甚至在晚上睡觉时都要过一小时起来换一次衣服。

至于光着身子游行,更让人感觉离奇。

而作者这样写,无非是为了突出皇帝爱新装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作者以此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我们也可从这儿看到那个社会的黑暗。

大家还可以发现夸张是与想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借助想像完成的。

而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

那么,我们是否可给童话中的夸张下这样的结论:
[镜头4]
童话中的夸张:借助想像完成,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
本质
以上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的理解。

我们知道:想像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追求生活的真实;夸张是借助想像完成,起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本质的作用。

而想像和夸张的运用是为了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本质的。

[镜头5]
想像、夸张的作用:表现主题,突出主旨。

本文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是为了表现怎样的主题?请大家讨论。

[镜头6]
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自私、虚伪、愚蠢,反映了社
会的黑暗。

今天的课快结束了。

总结本课内容,我们要记住:阅读童话,最关键的是要学会从童话体裁最大特征———想像和夸张处入手,要掌握童话中的想像和夸张的特点以及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正确领会写作意图,你的阅读才能上升到欣赏的高度。

这个整个欣赏过程可这样概括:
[镜头7]
欣赏童话的基本方法:
抓住想像、夸张段落品读童话精华
透过想像、夸张表象揣摩文章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以加深印象)
作业
1. 运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自选《安徒生童话集》中的一篇童话阅读,要求:
(1)列出故事情节提纲,归纳文章中心。

(2)找出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的句子,简析其作用。

2. 充分发挥想像力,运用夸张手法,沿着课文的思路,模仿安徒生的写法,给《皇帝的新装》一文添加一个合理的结尾。

(提示:想像要合理,要有现实依据,夸张要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建议先看看叶圣陶和鲁兵写的续篇,感悟一下他们的写作思路。


(作业完成后抽查或交流,教师就阅读、欣赏童话方法及想像、夸张的运用指出优点及不足)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一堂好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

“多目标导致无目标”,因此,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准确性。

本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童话体裁,以教会学生欣赏童话的方法为重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课文无非是例子”,叶老的话提醒我们教任何一类体裁的文章不能把文章孤立起来,要以点带面,教会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

本课内容的学习,既帮助学生理清《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和主旨,还教会学生阅读和欣赏童话作品的基本方法,即:从童话故事的最大特点———想像和夸张入手,透过想像和夸张的表象,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旨。

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凭借今天所学的方法去解读、欣赏更多的童话故事,这便是本教案设计的基点。

体裁虽显个性特色,但阅读规律是一样的,由文本的一般阅读到就特殊体裁的个性特点的阅读、欣赏,是一个必然然而又是很重要的过渡,语文老师在其中要起到舵手的作用。

本教案安排的两个教时,在处理这样的过渡时,很注意按照由浅到深、由面到点、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接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发者。

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语气与学生商讨,是本教案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

在问题的提出、课堂讨论、关键内容的选定乃至师生交流时教师的语气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

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大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教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主要采取讨论形式,留给学生很多合作、探究的时间,目的便在此。

(顾苏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