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书》文学现象及翻译.
直书
《直书》1、原文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而获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案金行在历,史事尤多。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
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
历代厚诬,一朝始雪。
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
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
刚亦不吐,其斯人欤?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
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2、注释直如弦四句《乐府集》郭茂倩《注》云:《后汉书五行志》,顺帝之末京都童谣。
为于可为二句扬雄《解嘲》中语。
董狐《左》宣二: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清点
1.识字注音
违忤.(
)
糟粕.(
)
犯跸.(
)
箕.裘未陨.(
)
惮(
)
谄.媚(
)
2.通假字
(1)励其匪躬之节(
)
(2)私存《嘿记》之文(
)
3.一词多义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
曰:“不若与人。”(
)
(1)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恶名被于千载(
)
泽被后世(
)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
)
(2)被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
)
被发行吟泽畔(
)
凝霜被野草(
)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3)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3.文化常识 我国的史官制度,传说起于黄帝时期,这当然不可信。但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至少在 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史官与官方记事制度,甲骨文中便有“作册”“史”和“尹”等史官 名称。至西周,史职日繁,不但天子有史官,一些诸侯国也先后设置了史官。其时史官的 职掌范围虽然很广,包括天算历法、祭祀、占卜、图籍管理、宫廷文秘等,但据实直书史 事无疑是其基本工作之一,《国语·楚语》即称“有事不书,是史失其职守”。由于史官须 具备广博的天文、地理和人文知识才能充任,故在当时社会文化尚不发达的条件下,一般 只能通过家族内的父子传授和世袭来继续这一事业,这就使史官在先秦国家的政府中形成 了一个比较特殊而自成一格的职官系统。加之当时统治阶级普遍养成了一种重视历史借鉴 的深沉意识,史官及其专业职能遂因之而受到朝廷和社会的相当尊重,处于非他人所能随 意罢斥或替代的地位。
《上梅直讲书》翻译及赏析
《上梅直讲书》翻译及赏析《上梅直讲书》翻译及赏析苏轼的《上梅直讲书》是书信体的应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上梅直讲书》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上梅直讲书》作者:苏轼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翻译】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
等到读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有断绝,并与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某官执事: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
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
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注〕《鸱鸮》:《诗豳风》篇名。
旧说成王初立,周公摄政,周公之弟管叔鲜、蔡叔度散布流言,周公作此诗托鸟言志,诉说自己的艰难处境。
《毛诗序》:"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有的)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4)或 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有的方面)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1.注字音 违忤 (wǔ) . 犯跸 (bì ) . 惮 色(dà n) .
糟粕 (pò) . 箕 裘未陨 (jī yǔn) . . 徇 名(xùn) . 谄 媚(chǎn) .
阿 容(ē) . 2.识通假 (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 (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沉默,闭口不言)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直书和曲笔的认识。 参考答案:
含 义 具体内容 史学家摆脱权贵的干扰,在“直道”和“气节”的指导下,以 独立的人格作保证去修史。刘知几指出:“烈士徇名,壮 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 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刘知几 还用了正直、良直、直词等概念来阐释直书。正直是 从史家人品方面说的,良直是从后人的评价着眼的,直 词主要是就史文说的,这些都是直书的表现 史学家摆脱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根据历史真况进行书 写。按刘知几的说法是,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像“明镜之 照物”那样,“妍媸必露”,“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 必书,斯为实录”(《史通· 惑经》)。这里要克服的不是来 自权贵的干扰,而是作者自己的好恶和爱憎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观书》译文及赏析 于谦《观书》鉴赏
《观书》译文及赏析于谦《观书》鉴赏《观书》是由于谦所创作的,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观书》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观书》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直书》原文和翻译译文
《直书》原文和翻译译文1、《直书》原文和翻译译文《直书》原文和翻译原文: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而获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徵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案金行在历,史氏尤多。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
至习鉴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
历代厚诬,一朝如雪。
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
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
刚亦不吐,其斯人欤?盖列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於今称之。
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诌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翻译:人遵循五常(五常即五种行为规则,又称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士人有各种行为,有的邪,有的正,有的曲,有的直。
直书
能力提升
1.请分别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论述直书的作用。 第二段:论述直书要注意方式。
可为之时直书(董狐为正例,赵盾反例)不可为之时要讲 究策略。(张俨孙盛为正例,齐史、司马迁、韦昭、崔浩 为反例) 第三段:评说六朝史书,列举用直书、曲笔两种不同笔法编撰 史书的事例,说明直书之难。
评述近代史书录史的得失,赞扬敢于直书者。 对西晋司马氏集团的过失,陈寿、王隐、陆机、虞预避而 不书;而习凿齿敢书,作者认为其接近直书的精神。宋孝 王、王勋审实录史,不畏强权,作者也予以赞扬。(例证) 第四段:评述直书与曲笔截然不同的价值。 直书者如南史、董狐“遗芳余烈”、气贯日月星辰;而使 用曲笔述史之人,“洞九泉”有天壤之别。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直书”的社会作用(意
义)是什么?
原文: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概括:申明勉励惩诫,树立好的风气
惩恶扬善,直书乱臣贼子的行经,可 使其恶名昭著。
——中心论点
3、为了证明“直书”实录之难,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试作简要分析。
一、正反对比论证:为了证明可为之时直书,用董狐为 正例,赵盾反例;证明不可为之时要讲究策略,以张 俨孙盛为正例,齐史、司马迁、韦昭、崔浩为反例, 对比鲜明,突出实录之难。
当堂检测
一、1.D(A树行子(hàng ); B捡——拣;
.C栽 ——裁)
2. D (A、为了/当;B、如果/大概;C、到/比)
二、信,可解作“诚信”“真实表达自己”等;
达,可解作“准确认知事物”“通达”“练达” 等;雅,可解作“得体的言行举止”“良好的 修养”等。(答案重在合理,理解要扣住 “信”、“达”、“雅”三个词语的意思,基 本有道理给3分,道理深刻给5分)
3.回归小组,实现智慧整合。
【高三试卷】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春秋笔法”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模式,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
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叙述者的价值判断。
当下学术界,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
“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
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
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
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
“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
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简析
化境理论
• 翻阅“林译小说”,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小说中故 事本身的奇妙情节,而且还有译者本人澎湃的爱国 主义激情。林琴南是一个有血性刚烈、感情奔放的 作家,他常常是噙着热泪,怀着赤诚,去创作翻译 的。他把自己的译书作为一种救国的事业。 • 他的翻译小说,不光要把外国小说艺术技巧介绍到 中国来,更要把他的爱国热诚,通过翻译感动读者, 加上他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来补有些原作的不 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
林纾的绘画
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先生在20 世纪60
年代写就的著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 年代写就的着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 代表性作品,对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过极大的启发作 用。钱钟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了林纾的翻译作品。
01
诱导功能
02
讹的产生
化境理论
03
诱导功能
林纾
• 林纾乐善好施,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 入近万,他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上学。 他自己不会外文,却资助了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 晚年,林纾的古文体受到新文学运动的冲击,终于 丢了北大的教席,从此经济情况大不如前。那些曾 受到他接济的学生,此时都学成回国,在社会上崭 露头角。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既能帮助恩师 度过窘境又不使恩师难堪的计策:他们捐款成立了 一个基金会,名义上是为了支持林纾的翻译工作, 实际上款项都由林纾自行使用,常常用于他私人的 日常开销。
古文家林纾
• 郑振铎称赞林琴南的译笔‚有时连 最难表达于译文中的‘幽默’,在 林先生的译文中也能表达出。‛
• 郭沫若也说过:‚林译小说对于我 后来在文学的倾向有一个决定的影 响。 ‛
古文家林纾
?
• 一是大抵在他心目中,古文的写作才是最重要的, 而翻译确乎算不了什么创作。何况古来就有“勿谓 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之说。他一生中为推广古文, 不惜与新文化阵营对垒,对古文的推崇,至死不渝。 • 二是他可能还是很清醒地意识到了与其精通外语的 老乡严复对西方学术文化著作的翻译相比,他作为 翻译家因不懂外语而不能独立翻译,毕竟是学问上 的短处。
直 书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刘知几(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 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 史。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形成了自己 的史学观点,再加上与史馆中其他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 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分古今 树之风声 (古义:好的风气。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 ..
其叙述当时 (古义:当时历史。 .. 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 盖烈士 徇名(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
6.明句式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介词结构后置句 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被动句,省略句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被动句,省略句 见屈武侯 被动句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 判断句 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 介词结构后置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 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撰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 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等各 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撰方法做了专篇论 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时”“谀言媚主”。 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 觉的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 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 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 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 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及译文赏析上梅直讲①书【北宋】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
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总管B.执事爱其文执事:管事的人,这里指考官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使……跟从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去今之墓而葬焉B.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吾其还也[]D.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富贵,但不被人理解,孔子困厄,但师徒怡然自得。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
不纯‛而著《史通》;以及吴兢之刚 直不阿,不取人情,魏谟之讲求信史, 取信后人,等等,都是这种优良传统 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这是某些封建统治者出于 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
“直书‛是唐初最高统治者提出的治 史原则之一。武德五年(622),唐高祖 李渊在《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中提 出一项修史原则:‚务加详核、博采 旧文,义在不刊,书法无隐‛。这 ‚书法无隐‛指的就是‚直书‛。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对监修国史房 玄龄说:“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 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 载。‛‚皆须备载‛的要求,也包含着 ‚直书‛的思想。
可见对于一个正直的封建史家来 说,还有比名位更重要的东西:历史 学家的气节。 从刘知几的史学活动及其在宦途 上的经历,我们不难窥知在唐代史学 领域中,‚直书‛与‚曲笔‛的斗争 是何等尖锐!
了解唐代史学中‚直书‛与‚曲 笔‛对立、斗争的某些具体情况,将 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总结中国史学史 上这一规律性的现象。
2、‚善恶不直,非史也‛的治史标准。 ‚直书‛也是一条治史标准。唐太宗 曾问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褚遂 良:“朕有不善,卿必记者也?”褚遂良 认真地回答说:“守道不如守官,臣职 当载笔,君举必记。‛史官杜正伦亦 对唐太宗说:“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褚遂良的‚守官‛与杜正伦的‚愚 直‛,说的都是要尽到史官的职责和 本分,表明了坚持直书的思想,这与 唐初统洽者提出的‚书法无隐‛、 ‚直书其事‛的治史原则极为吻合, 相得益彰。武则天时,正谏大夫、兼 修国史朱敬则上《请择史官表》,指 出:
说为相,屡次请求吴兢‚删削数字‛。 吴兢始终明确地回答张说:“若取人情, 何名为直笔!”由于吴兢乘笔直书,不 取人情,即使在权贵面前也无所阿容, 因而当时人们称赞他说:“昔者董狐之 良史,即今是焉。‛这种敢作敢当、 刚直不阿的精神,是一个史家坚持直 书的重要条件。
沆性直谅文言文翻译
汉有郭泰,字林宗,北海高密人也。
性沆沆,直谅无隐。
博览群书,才学渊博,名震京师。
时人谓其“龙虎之姿,熊黑之节”,诚非虚言。
泰少时,家贫,不能自给。
然其志向远大,矢志不渝。
每读书,必深思熟筹,不问早晚,必有所得。
乡里父老见其如此,皆叹服之。
一日,有客至其家,见泰正在读书,问曰:“子何故不事农桑,而专读圣贤之书?”泰答曰:“吾闻圣贤之言,如饮醇酒,愈饮愈醉,不亦乐乎?吾欲求真知,以报国家,岂可舍圣贤之书,而事农桑哉?”及长,泰游学四方,广交贤达。
其所至之处,必访名贤,与之谈经论道。
时逢乱世,群雄逐鹿,泰独抱节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有识之士,皆以为泰乃君子也。
一日,泰游于泰山之阳,见一老翁牵牛而过,牛行甚缓。
泰问翁曰:“此牛何故行缓?”翁曰:“牛老矣,筋骨不健,故行缓耳。
”泰曰:“然则人亦然乎?”翁曰:“人老矣,心志衰矣,故行缓耳。
”泰闻言,默然良久,遂有感悟。
乃曰:“吾闻之,人贵有志,不因老而废。
吾当勉力前行,不使岁月虚度。
”泰归乡后,乡里之人皆以其为楷模。
泰亦不辞劳苦,助人为乐。
一日,有乡人患难,泰闻之,即解囊相助。
乡人感其恩,遂拜泰为师,愿从其学。
泰笑曰:“吾非圣人,何敢为师?然吾有志于道,愿与子共勉之。
”泰年五十,有子曰郭嘉,字奉孝。
嘉亦才学过人,继承父志,博学多才。
泰常对嘉曰:“吾生逢乱世,未能尽展所学,汝当勉力前行,不负家训。
”嘉谨记父教,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名士。
泰晚年,病重,临终之际,对嘉曰:“吾生无憾,惟愿汝能继吾之志,弘扬我道。
”言罢,瞑目而逝。
嘉悲痛欲绝,遵父遗愿,竭尽全力,传播圣贤之道,使之家喻户晓。
泰之沆性直谅,世人传颂。
其一生,虽身处乱世,却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其才学、品德,皆为后世所敬仰。
故有赋曰:沆性直谅,千古传颂。
龙虎之姿,熊黑之节。
博学多才,名震京师。
助人为乐,乡里共仰。
遗志未了,嘉继父业。
弘扬圣贤,家国永昌。
嗟乎!郭泰之德,如日月之明,照耀千古,永垂不朽。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
有关读物直书[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万语千言总关音违忤 (wǔ)秽迹(huì)斧钺(yuè)...犯跸 (b ì)王劭(shào)箕裘(j ...徇名(x ùn)阿容(ē)瓦砾(l ...第 2 步识记通假——奇妙无量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 ( “匪”同“非”,不ī)ì))(2)私存《嘿记》之文 ( “嘿”同“默”)第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不践君子之迹动词,追随(1) 践.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介词,依靠.(2) 树之风声动词,建立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栽种树之以桑.直书其事动词,记录(3) 书.令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传记》名词,信为于不行为之时则凶.动词,招来祸患(4) 凶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年景不好则秽迹彰于一朝.名词,朝代一朝始雪名词,天、日.(5) 朝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传记》.动词,朝见而小人之道.也名词,准则直如弦,死道边名词,道路(6) 道.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名词,民俗.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曾无惮色副词,居然.(7)曾曾未足喻其高低也连词,也.江南好,景色旧曾谙《忆江南》副词,以前.不违忤以受害也连词,表顺承.故宁服从以保吉连词,表目的,来.申以告诫,树之风声介词,用.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8) 以动词,以为先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名词,原由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已经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 树之风声 ( 名词作动词,建立).(2) 况史之为务 ( 名词作动词,写史).(3) 或身膏斧钺 ( 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4) 贯三光而洞.九泉 ( 名词作动词,埋葬)(5) 无闻后辈 ( 使动用法,使闻).(6) 而后能成其良直( 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行)..(7) 韦昭仗正于吴朝 ( 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 正直者,人之所贵.( 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 (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 ( 使动用法,使退走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日(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民风。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赏析《上梅直讲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书信。
书信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上梅直讲书》原文宋代:苏轼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
等到读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有断绝,并与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
相关读物直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ǔ)秽.迹(huì)斧钺.(yuè)犯跸.(bì) 王劭.(shào) 箕.裘(jī)徇.名(xùn) 阿.容(ē) 瓦砾.(l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不践.君子之迹动词,追随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介词,凭借(2)树树.之风声动词,树立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种植(3)书直书.其事动词,记录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信(4)凶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动词,招来祸害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年成不好(5)朝则秽迹彰于一朝.名词,朝代一朝.始雪名词,天、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朝见(6)道而小人之道.也名词,准则直如弦,死道.边名词,道路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7)曾曾.无惮色副词,竟然曾.未足喻其高下也连词,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副词,曾经(8)以不违忤以.受害也连词,表顺承故宁顺从以.保吉连词,表目的,来申以.劝诫,树之风声介词,用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认为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名词,原因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已经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2)况史.之为务(名词作动词,写史)(3)或身膏.斧钺(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4)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葬)(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7)韦昭仗正.于吴朝(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使动用法,使……退走)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要点
第一段:论述直书的作用。史书记录的对象 是人,人有正邪之分,书史的目的是惩恶扬 善,直书乱臣贼子的行经,可使其恶名昭著。
内容要点
第二段:论述直书要注意方式。 可为之时直书(董狐为正例,赵盾反例) 不可为之时要讲究策略。(张俨孙盛为
正例,齐史、司马迁、韦昭、崔浩为反例)
内容要点
第三段:评述近代史书录史的得失,赞扬敢 于直书者。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一段
人禀五常 士兼百行 邪曲者,人之所贱 而行由小人 申以劝诫 树之风声 淫君乱主 恶名被于千载
禀受 兼备
轻贱;判断句
却;按;
表达、陈述;倒装句 培养 使动用法
覆盖,引申为传扬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译文
常人禀受仁义礼智信五种心性,士子兼备多种善行,邪 恶方正有别,歪曲耿直不同。像邪恶歪曲,是人人轻视 的,是小人之道;方正耿直,是人人重视的,是君子之德。 但世人大多趋向邪恶却抛弃正义,不追随君子的足迹,却 按小人的做法行事,为什么呢?俗语说:“像弦一样正直 的人,死在路边;像铁钩一样邪曲的人,反而封为侯爵。” 所以宁可顺从来保自身平安,也不违逆使自身受害。何况 史书追求的是表达劝勉训诫,培养好的风气。其中有的乱 臣贼子,让君主淫乱,如果直接记载那些事情,不掩饰他 们的过失,那么,他们的污秽行迹在一个朝代显现,千秋 万代恶名流传。像这样去说,(叙史人)是可怕的呀!
遮掩,赵盾做事却受冤屈。他不违逆我,就毫不迟 疑地去做,然后才能成就他的忠良耿直,古往今来 享有名声。至于齐国史官记载崔杼弑君,司马迁载 述汉朝的过失,吴国史官韦昭坚持原则不给孙和作 纪,北魏史官崔浩冒犯忌讳等情况,(他们)有的 身遭刑戮,被当时的人取笑;有的史书被销毁,不 被后代知晓。世事就是这样,你却要责备史臣们不 表现出他们则直不阿的作风,勉励他们要有不顾 自身的节义,那也就难了。因此张俨发愤私撰《默 记》,孙盛因不平而私自修撰《晋阳秋》。他们以 这样的方式躲避灾祸,侥幸得以两全。这些足以证 明世道多险恶,让人明白有实录精神的人难以遇到。
直书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的观点,理解什么是“直 书”。
积累文言知识。
有关知识
刘知几:字子玄,唐代史学家。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共20卷,分内外各10卷。论述了史书的源 流,体例及编辑方法,史官建置沿革和史 书得失。对旧史作了全面总结:批判史学 著作中的儒家思想,评述了纪传体和编年 体,对史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叙述。该书 总结了史学成就,建立了史学评论、史学 史和史书编纂学的原则基础。
归结 什么是直书?
作者认为:直书就是实录,敢于奋笔直书, 惩恶扬善,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
在《史通》的另外一些篇章中,刘知几还强调: 要避免个人好恶,做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 善。”
所以,直书是客观真实的,同时又具有道德 评判意味。
本文内容
这篇史论论述了直书精神的含义及作用,直 书者需注意方式,高度赞扬了敢于直书的史 家,他们令乱臣贼子害怕,体现了历史的公 正。对“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书史者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三段
征诸直词 验证、考证;之于 见屈武侯 被动句;羞辱 其斯人欤 大概,副词表揣测 其叙述当时 他们,代词做主语
二子书其所讳 他们的,代词做定语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译文
这么说,那么考察以前历代史实,从直录的言词里可以 去证实,虽然古人言词里糟粕与精华、真与假混杂,但 分开沙子挑出金粒,有时能获得至宝。考查西晋历史, 史事特别多。当司马懿兄弟开辟基业之初,曹氏司马氏羞 辱;有时曹氏从云台发兵,司马氏派成济杀死曹髦。陈 寿王隐都闭口不谈,陆机虞预各自搁笔不记述。到习凿 齿才把“死了的诸葛亮吓走司马懿”、司马氏操刀弑魏
君 的说法记述出来。历代繁多的诬词,一朝才得以昭雪。 考察这人记事,大概接近古代遗留下来的直书吧?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三段
接着有宋孝王的《风俗传》,王勋的《齐志》,他 们记述当时的事,也务必详细真实。查考当时北魏 王公,他们的后裔依然当政;北齐的将相,他们的 事业仍然有人继承。可这二人记录了他们忌讳的事 情,竟然毫无惧色。不畏强暴,说的大概就是这些 人吧?
对西晋司马氏集团的过失,陈寿、王隐、 陆机、虞预避而不书;而习凿齿敢书,作者 认为其接近直书的精神。宋孝王、王勋审实 录史,不畏强权,作者也予以赞扬。(例证)
内容要点
第四段:评述直书与曲笔截然不同的价值。 直书者如南史、董狐“遗芳余烈”、气
贯 日月星辰;而使用曲笔述史之人,“洞九泉” 有天壤之别。
给予 了批评。
文法探微 作为一篇议论文,行文有何值得
学习之处? 第一,观点鲜明。 事实论据:(找出) 第二,论据充分。
道理论据:(找出)
第三,论证严密。
作业
归纳文中的句式 归纳文中通假字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四段
烈士徇名 通殉 无所阿容 曲从,迎合 假回邪以窃位 借、枉曲不正 贯三光而洞九泉 冲、埋陷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译文
大凡刚烈之士死于名节,豪壮之士崇尚正气,宁可作兰草 美玉被摧折,也不作瓦片石头长久保存。像南史、董狐, 倚仗正气直书,不躲避强权;韦昭、崔浩尽情挥毫,从不 迎合。虽然周密防犯还是不够(终被加害),却遗留美 名,至今人们称颂他们。比起王沈作《魏书》,凭借枉曲 来窃取名位,董统作《燕史》,拿谄媚来偷取荣耀,(直 书的精神)直冲日月星辰,而(枉曲者的行为)只能埋陷 九泉,竟然不值得来一比高下。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二段
彼我无忤 擅名今古 至若… 齐史之书崔弑 身膏斧钺 匪躬之节 《嘿记》之文 世途之多隘
彼无忤我,违逆
占有、享有 至于 取独 沾灌,引申为受死 通非,不顾 通默
艰险
在可做的时候去做,事情就会顺利;在不可做的时
候去文做,言事现情就象会很学艰习难。与像翻董狐译的:记事译原则文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