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发热、 服药史
WHO估计,2000年全球约有170万儿童死于疫苗 可预防疾病,其中77.7万(占46%)死于麻疹; 2002年全球麻疹发病 3 000万~4 000万例,死亡 87.5万例;占疫苗可预防疾病的44%;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 目前麻疹仍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传 染病之一。
风疹
风疹病毒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 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 齐,次日开始消退
猩红热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人员应隔离7~12天
护理措施:急性期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 供给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以清 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法则 如解肌透痧汤、凉营清气汤沙参麦 东汤等
风疹
小儿有与风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板蓝 根颗粒预防发病 护理措施:出疹期间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 染 注意休息与保暖,避免复感外邪。 多饮开水,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对体温较高 者可做物理降温 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本 法则。如银翘散、透疹72小时内可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 球蛋白,以预防本病
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且皮肤清洁 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应 减量或停用。对伴发热的患儿,应避免使用水杨 酸制剂,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基本法则。如银翘 散、清胃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黄栀花口服液等
手足口病
对于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护理措施: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 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 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 抓挠以防溃破感染 中医护理: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 如甘露消毒丹、清热泻脾散、清瘟 败毒饮、痰热清注射液等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医学PPT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恶心等,随后出现 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扩散到头部和面部,最后 到四肢。水痘的皮疹特点是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且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麻疹
总结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详细描述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和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随后,皮疹出现在面部和颈部,然后扩 散到全身。麻疹的皮疹特点是红色斑丘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
THANKS
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有助于控制疫情
对于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疫苗接种尤为重要,可以保护这些易感人 群免受发疹性传染病的侵害。
在疫情暴发时,疫苗接种可以迅速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和扩 散。
04
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的发疹情况,包括疹子的颜色、形状、分布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病的信心。
05
发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案例分析
水痘疫情的控制策略
总结词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其控制策 略主要包括预防接种、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隔离治疗。
详细描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 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飞 沫传播。为了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包括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公 众对水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疫情监测 和报告制度,以及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这 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发疹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
意识。
社区参与
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发疹性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社区层
传染病学-出疹性疾病

医院 LOGO 1
01 常见皮疹与传染病
0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03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05 治疗与预防
目录
常见皮疹与传染病
• 斑疹:斑疹伤寒、猩红热 • 丘疹:麻疹、恙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玫瑰疹:伤寒 • 斑丘疹:麻疹、登革热、风疹、猩红热、柯萨奇病毒感染 • 出血疹:出血热、登革热、流脑 • 疱疹:水痘-带状疱疹 • 荨麻疹:蠕虫蚴移行症、丝虫病
补体结合抗原 ➢ 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 存在于疱疹的疱浆、血液、口
腔分泌物 ➢ 体外生存力弱、不耐热及酸碱
• 麻疹病毒:耐冷不耐热 ➢ 血凝蛋白抗原 ➢ 无特殊神经氨酸酶活力 ➢ 6种主要结构蛋白 H:介导红细胞凝集、病毒附着 F:使病毒向细胞间扩散,溶血 N: 基因包装、复制、表达 M、L、P4 ➢ 体外生存力弱,对热、湿度敏感
实验室检查
水痘 • 血象正常 • 疱疹刮片:
多核巨细胞、包涵体 • 病毒学分离:
人胚成纤维细胞 • 血清学:
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多
麻疹 • 血象正常,淋巴细胞 • 分泌物涂片:多核巨细胞 • 病毒学分离:
原代人胚肾细胞 • 血清学:
特异性IgM、IgG抗体 • 抗原:
鼻咽分泌物血细胞、尿沉渣
流行病学:全球分布、冬春季多见
• 水痘:病后终生免疫 患者
皮疹干燥结痂前
飞沫 直接或间接接触
宫内传播
• 麻疹:病后终生免疫 急性期患者 出疹后5天
飞沫 接触传播少见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普遍易感 6月内婴儿、成人病例增多 边远、经济落后地区多见
发病机制:两次病毒血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7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多发于1岁 以内婴儿,表现为突发高热,达39-40℃以 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时全身出 现淡红斑疹、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足 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皮疹隐退,不留 痕迹,患者枕后、颈淋巴结肿大,热退疹 出或疹出热退是本病特点。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3
急性荨麻疹
全身大片皮肤出现红风团,痒剧烈,因急性感染 等因素引起的可伴有高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升高,临床需鉴别感染性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以便针对病因治疗。 3、重症多形性红斑: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 力,全身广泛分布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 疱,瘀斑,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 吸道粘膜大片糜烂性坏死,可伴支气管肺炎,消 化道出血,肝、肾损害等,病死率达5-15%,需 及时抢救。特点:全身症状重,短期内进入衰竭 状态,口腔粘膜广泛受累,目前认为是严重抗原 体变态反应,变应原:微生物,药物,肿瘤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1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 RFI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疾病
种类:风疹、水痘、麻疹、幼儿急疹、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出血热、 猩红热、丹毒、药物性皮炎、急性荨麻 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川崎病……
10
猩红热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见 于儿童,冬春发病率高,突然高热,咽痛,扁桃 体红肿,1天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均为弥 漫性细小密集红斑,融合成片皮疹,间界线不清, 颈、肘弯、腋窝、腹股沟部皮肤皱褶处皮疹线条 状分布,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 疹48小时达高峰,弥漫性猩红色起病7-8天,皮疹 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样脱屑,早期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特点:高热,扁桃体肿,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策略探究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交通工具的更新迭代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愈发密集,这也直接导致了人群中传染病发率愈渐增高,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眼下切断人群中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就是对传染病进行诊治。
一般来说,出疹性的传染病发病比较急,病因是受到了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
冬春季节通常是出疹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种病也有着区域性爆发的特点,各种群体都有可能发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小儿急诊、水痘以及麻疹,并常常会伴随全身发热等症状。
在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中,首先要进行诊断鉴别,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以及致病因素进行给药,最后是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跟踪,进而病情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控制。
以上述情况为基础,本文分析了出疹性传染病的诊疗策略,结果报告如下。
1.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病毒感染性疾病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一天到五天不等,体温不低于39℃。
退烧之后,出现红色斑丘疹。
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咳嗽、腹泻等症状。
风疹:风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烧,患者的颈部或者耳朵后面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同时,风疹发病之前有一个约3个星期的潜伏期,其发病的前两天就会出现皮疹症状,并且能够快速地扩散到脸部、脖子、胳膊、腿脚甚至是全身。
风疹的颜色是浅红色的。
麻疹:麻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烧和皮疹,严重的会引发脑部炎症或者肺部炎症。
发病前通常会有一个9~14天的潜伏期。
患者在发烧的3~4天就会出现皮疹,最早出现在耳朵后面或者发际附近,渐渐蔓延到全身,并会在3~5天内出齐。
等这些皮疹消除后,会产生浅褐色的色素斑。
水痘:水痘的临床表现最初是红斑疹,几个小时后会变成深红色的丘疹,再经过几个小时又会变成疱疹。
疱疹的形状是卵圆形的,表皮比较薄而且容易破裂,疱疹的周围是一圈红晕。
初期,疱疹里面的液体是透明的,然后逐渐变得浑浊。
如果水痘继发了化脓性的感染,之后会形成典型的脓疱;如果没有发生化脓性感染,那么这个疱疹就会在形成的1~2天后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经过几天之后,结痂的壳会自行脱落,一般两个星期之后痂壳会全部脱落,痊愈之后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01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
04
水痘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瘙痒、水泡
传染性:高,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治疗: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避免抓挠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0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出疹性疾病
02
抗过敏药物:针对过敏性出疹性疾病
03
局部治疗:如外用药膏、冷敷等
03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
04
出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等。
2
麻疹
04
03
0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等。
预防麻疹的方法包括接种麻疹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麻疹患者等。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分析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某院就诊的63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57.14%为病毒感染性出疹,41.27%为过敏性出疹,1.59%为细菌感染性出疹;所有患者在对症治疗后100%恢复正常。
结论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鉴别,在隔离的同时给予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大范围蔓延,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常见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诊治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出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以皮疹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传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起病较急,准确的诊断对后期治疗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某院就诊的63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27岁,平均年龄(13.8±2.7)岁,其中1岁-15岁28例,16岁-28岁23例,≥29岁12例;患病时长1d-9d,平均(4.6±1.2)d。
1.2方法1.2.1诊断方法询问患者生活及工作环境中是否具有传染病感染者,对患者的疫苗接种史、与感染者的接触时间进行基本了解。
询问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排除药物过敏引起皮肤出疹的可能性;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排除因食物、物品引发过敏而导致皮疹发生的可能性。
调查患者出疹后是否具有发热症状,记录发热与出疹二者间的时间间隔。
查看出疹部位及出疹面积,如周身多处部位具有皮疹出现则询问各部位的出疹顺序,明确皮疹是向心分布、离心分布或是周身均衡分布。
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查看白细胞及嗜伊红细胞的检测结果,明确患者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
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出疹发烧顺序】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
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
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2、风疹(风痧、痧子)3、水痘4、麻疹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6、痱子7、手足口综合症8、小儿猩红热9、伤寒10、川崎病11、湿疹12、荨麻疹13、药疹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方法选择某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90例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抽取出的9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如下:过敏性疾病患者38例(42.2%),病毒感染患者50例(55.6%),其他2例(2.2%)。
患者治疗后观察1-3个月,发现所有的患者及时通过对症治疗之后,病情恢复的很好。
结论儿童出疹性疾病比较复杂多样化,没有典型性,医院和医护人高度重视鉴别诊断和诊断,掌握好常见的儿科传染病的特点,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提早发现、尽快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性疾病,一定要尽快隔离,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一定要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向外传播。
【关键词】出疹性疾病;临床诊治;手足口病;猩红热
出疹性传染病,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病,主要的病因是感染了细菌和病毒,而且此病在春夏季节最易发作。
其中儿科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现在选择某院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90例,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治疗对策[1]。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某院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2],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
患者的年龄0.5-12岁,平均在(5.45±3.67)岁。
治疗病情的疗程时间为0.6-10天,平均治疗时间5.5天。
1.2 方法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把抽出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1.3 临床诊断
1.3.1 病毒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般是由各种肠道病毒所引发的而成的。
它具有一下几种特征。
①四不特征:临床诊断此病症有不结疤、不结痂、不痛、不痒的特征。
②四不像:此病症长出的疹子不像水痘、不像药疹、不像蚊虫咬、更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③四部曲:此病症主要发作在儿童的臀、口、手、足四个地方。
一般在脚掌和手掌会出现疱疹和斑丘疹,而且都是在其曲侧部位,白色的水疱,红色的疱疹或者斑丘疹,疱疹四周是炎性红晕。
临床诊断发现患儿有发热现象,臀、口、手、足四个地方有丘疹、小疱疹出现,采用磁共振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现象。
水痘:患儿在发热24小时之内会逐渐有皮疹出现,皮疹先发作于患儿的头部和躯干,然后慢慢向四肢和面部蔓延。
此病症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相继出现皮肤黏膜,还有疱疹、
结痂等不同的皮疹。
临床发病现象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等。
先发作在四肢和躯干,慢慢向面部蔓延[3]。
麻疹:临床表现为风热、皮疹,还会诱发肺炎和脑炎等疾病。
此病症具有潜伏期,一般在8-13天。
出现皮疹现象是在发热3天左右,开始时出现在患儿的耳边,然后再慢慢向全身蔓延。
5天左右完全长出。
当此现象消失之后,患处有浅褐色色素斑留下[4]。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临床判定为在发热5
天内,患儿的体温不低于39℃。
退热之后才会长出红色斑丘状的疹子。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睑水肿、咳嗽等现象。
风疹:患者会出现发热现象,枕后、耳后会出现淋巴结肿大。
此病症也具有潜伏期,潜伏时间大约在3周左右。
刚开始发病的前两天就会有皮疹出现,而且能迅速的蔓延至四肢、颈部、面部甚至全身,此疹是浅红色。
1.3.2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四肢的皮肤受到损伤,并且伴有紫色的斑点,还会出现呕血、呕吐、关节肿痛等现象。
湿疹:患者有多发性、局部原发性皮疹,皮肤瘙痒比较明显,有浆液渗出,还有结痂。
丘疹性荨麻疹:皮肤受损的地方像纺锤形,丘疹颜色泛红,质硬,感觉瘙痒现象很严重。
荨麻疹:是一种突发的急性病,也伴有皮肤瘙痒的现象,
而且此现象较为严重些,它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不同程度的风团。
1.3.3 细菌感染猩红热: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疾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突然咽痛、高热、扁桃腺红肿,1d后患儿的躯干、颈部、四肢也开始慢慢起疹,都是一些细小密集的弥漫性红斑,皮疹在48小时到达高峰,颜色是弥漫性猩红色。
病程7-8d,根据出疹先后顺序不同,皮疹也开始慢慢消退,伴糠皮样脱屑。
此病的特征是扁桃腺红肿、高热、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2 结果
抽出的90例患者,其中过敏性患者38例,包括:湿疹患者1例,荨麻疹患者9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18例。
病毒感染者50例,包括:肠道病毒感染患者4例、幼儿急疹患者5例、风疹患者8例、水痘患者25例、麻疹患者3例、手足口病患者2例。
猩红热患者2例。
3 讨论
就目前为止,临床诊断发现,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最高,在国内儿童传染病发病率中排名第一,也正符合国内丙类传染病第一位。
而水痘发病率在国内排名第二位,猩红热患者的发病率在国内排名第三。
并且还发现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儿科传染病都有发生,这些病症的发生都需要医院儿科工作人员提高警惕,持续不断地抓好自身的诊治和监测工
作。
出疹性传染病,顾名思义,由于此病具备一定的传播性,因此患有此病的患者都需要被隔离治疗,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感染患者[5]。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高热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退热治疗,有瘙痒现象了就给患者一些止痒的药物,也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在治疗过程中的所有饮食一定要遵照医嘱。
避免误食,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马永霞,苏兴如,赵玉芬,等.浅谈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数码影像资料在临床护理宣教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J].医
学信息,2012,25(7):189-190.
[2] 廖春光.一起出疹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分析[J].中国公
共卫生管理,2001,17(4):346.
[3] 靳喜朋,褚秀玲,霍惠玲,等.水泡性口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3,19(2):8-9.
[4] 李三景,王香娜,王秀云,等.560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治体会[A].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
[C].2011:266-268.
[5] 何燕,何茂森.浅谈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4,(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