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合集下载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 《全球通史》中的历史地图均贯穿全书,在内容上占有相 当分量。书中相关理论的提出亦多将历史地理作为依据之 一。这充分反映了地理因素在《全球通史》以及该书所表 达的“全球史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历史地图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必 然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之中,或者说历史时间都具有空间性,历 史地图是最能直观反映历史事件的空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历史 地图不能代替文字叙述的作用,但却能作为补充,达到文字叙述 难以达到的表述效果。
读书心得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 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 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 “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 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 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许多中国读者来 说是不习惯的,因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已经按照“三分法” 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维定势。但这样一种划分却有利于 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 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 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
• 2、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 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 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又归于一个结局……因此,要对 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 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 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 3书中每一编的最后,都有一个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这对 于学思结合,特别是历史学习中强调的史论结合相一致。 这方面的启示有的可以更正我们流行多年却是错误的观点, 也有的可以提供观察历史的独特视角。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也可以作为时政解说来使用,书中对印巴问题、巴以问题的缘起、经过都做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

本文是品才精心收集的名著《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今年阴差阳错,看了不少历史书。

过年回家时,为了打发车上的时间看完了《文明之光》第一册和第二册的一部分,看完了台大公开课《秦始皇》。

过完年,读书会上读了小伙伴推荐的《万历十五年》,这回花完两周时间看完《全球通史》。

在书的编写体例上,感觉介绍世界历史的书籍更注重历史进程的叙述,在宏观上归纳分析文明发展的轨迹。

而中国历史更强调王朝制度,历史人物的细节刻画。

当然,这也许也和书的编写体例有关。

毕竟《万历十五年》本身也只是讲了一位皇帝的生平,而《全球通史》则是放眼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所以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全球通史》一书大致是以时间为顺序,将人类文明分为史前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进程来叙述。

在每个历史发展时期,又分地区介绍了文明的发展进程。

总体来说是一种纵向的框架,读完之后对于人类文明的演化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认识。

但作为一篇读书笔记,我想从横向来提炼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加速发展人类在农业文明之前,作为食物采集者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万年。

进入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其中大概经历了1万年时间。

而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距今两百多年。

不过如果我们现在回首100年前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与那时简直有天壤之别。

文明的发展不是匀速,而是加快发展的。

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外部动因文明最开始是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当自然环境已经不能承载人口的增长,于是内在产生了创造和发明的必要,外在产生了侵略战争的必要。

内在动因让人们找到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方法,外部战争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文明发展的进程也就大大加快了。

这一观点的证据荷兰的兴起。

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初期是欧洲小国,由于当地农业发展的条件不好,于是人们都十分乐于发展贸易。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2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

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

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

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D.伤害主人的奴隶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

”这说明( )A.罗马法是由航海家和商人们制定的法律B.罗马法是在商业繁荣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法律C.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D.罗马法以保护商品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6.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政治自由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8.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二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

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C.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D.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9.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全球通史时间轴整理

全球通史时间轴整理

全球通史时间轴整理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1101年8月24日(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卒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文天祥(1236—1283),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十五世纪桑海兴起十五世纪晚期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达?芬奇(1452-1519)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琪罗(1472一1564) 博大、雄伟、富有激情拉斐尔(1483—1520)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1532年,法国拉伯雷(1547-1616)《巨人传》第一部出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著《随笔集》。

全球通史重大事件概括

全球通史重大事件概括

全球通史重大事件概括
1. 史前人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全球各地。

2. 公元前3000年:早期文明的兴起,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

3. 公元前753年:罗马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兴起。

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5. 公元33年: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基督教的兴起。

6.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表着古代罗马帝国的终结。

7. 11世纪至15世纪:十字军东征、蒙古帝国的扩张、欧洲黑死病等事件。

8.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后来的欧洲探险和殖民主义铺平了道路。

9.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成为第一个独立的殖民地。

10.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

1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具破坏
性的战争之一。

1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始。

14.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人类首次登陆月球。

15.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6. 2001年:9/11恐怖袭击,导致全球安全格局发生改变。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8.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导致中东多国政权更迭。

以上是一些全球通史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对人类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世界史论著简介

世界史论著简介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简介:萨缪尔·亨廷顿(1927~2008)美国政治学家。

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

历任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座教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等部门的顾问,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小组的负责人。

后因在比较政治学领域中的贡献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当代颇有争议的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

塞缪尔·亨廷顿是第一个运用文明冲突理论对当代国际政治格局进行全方位系统考察的学者,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

内容简介:本书是对冷战后冷战后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关系状况的分析,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十二章。

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从冷战后多文明世界格局的新特点出发,以文明演进为主线,采用“文明冲突范式”的分析方法,从文明的界定、文明间均势的变化、文明间的融合和冲突、文明的未来几个方面,系统的阐释了“文明冲突观”。

《菊与刀》作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美国女人类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1919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于二战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弗兰茨·博厄斯,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一书,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一书,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对日本的研究——《菊与刀》一书的贡献最大,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引言: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通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史实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包含多个领域的关键事件和突破,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

以下为这10个重要史实:1.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0000年)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向了农业社会,这个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从而实现了粮食的生产和储藏。

这一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为后来的城市文明和各种文化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2. 汉字的发明(约公元前1600年)汉字的发明和发展是全球通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汉字作为一种表音和表意的文字,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许多东亚国家。

汉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有了一种可靠的书写工具,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汉字的形态和组合具有丰富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3. 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公元前约2650-215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是全球通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埃及统治者建造了许多宏伟的金字塔作为陵墓,表达了他们对永恒和权力的追求。

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墓地之一,也是古代建筑与工程学的杰作。

通过研究这些金字塔,我们能够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国家机构。

4. 罗马帝国的兴衰(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兴衰是全球通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罗马帝国曾经是全球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诸多内外因素的作用,罗马帝国逐渐陷入衰败,最终在476年被西哥特人摧毁。

罗马帝国的兴衰给我们教训,警示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272年)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全球通史中的重要史实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1.最早的人类出现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

最早的人类属于猿人类,他们的智力和行为与现代人类差别较大,使用简单的工具和火种。

2.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开始建立。

这个古老的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拥有先进的农业、建筑和艺术技术,以及强大的统一政府和宗教体系。

3.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6世纪,古希腊以其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成就闻名于世。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间统治着欧洲、北非和中东,对政治、法律、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影响。

4.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贵族领主拥有土地
和权力,并提供保护和治安,而农民则通过耕种土地、缴纳租税和服
从领主的指挥来换取保护。

5.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的一场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运动。

它在意大利起始,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
主义,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推崇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文学
和哲学。

6.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一场欧洲探索和殖民运动。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国家的航海家通过航海技术的发展和
新船只的出现,探索了全球各大洋并建立了殖民地。

7.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它彻底改变了对自然
世界的理解。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提出了新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
观点,通过实验证明和数学建模,使得科学方法成为研究自然界的基石。

8.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开始的一场产业和技术革命。

它以机械化生产、蒸汽动力和工厂制造为特征,引发了城市化和大规模生产。

这场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

9.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全球冲突。

它涉及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其它地区的大国。

这场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并对国际秩序产生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是一场全球总动员的冲突。

盟国(英国、苏联、美国等)与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进行战争,导致数千万人死亡。

这场战争促使了国际体系的重组,引发了核武器的出现,并为战后全球秩序奠定了基础。

这10个史实是全球通史中的重要事件,每一个都对全球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人类的起源到近代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些事件构成了全球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