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工艺控制指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站工艺控制指标加油站工艺控制指标
编制:未知
审核:未知
批准:未知
发布日期:未知
生效日期:未知
有效期:未知
目录
1.术语和缩略语
2.基本规定
3.加油设施及工艺
3.1 油罐
3.2 加油机
3.3 工艺管道系统
3.4 防渗措施
4.操作规程控制指标
4.1 加油操作
4.2 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操作4.3 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操作
4.4 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操作
4.5 油品温度测量操作
4.6 油品密度测量操作
4.7 卸油操作
1.术语和缩略语
加油站:储油设施,使用加油机为机动车加注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油并提供其他服务的场所。

站房: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经营和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建筑物。

加油作业区:加油加气站内布置油卸车设施、储油设施、加油机、可燃液体罐车卸车停车位等设备的区域。

该区域的边界线为设备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加3m,对柴油设备为设备外缘加3m。

辅助服务区:加油站用地红线范围内加油加气作业区以外的区域。

2.基本规定
无明显段落错误。

3.加油设施及工艺
3.1 油罐
油罐应采用双壁或隔离罐,罐壁应符合国家标准。

罐顶应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和防爆安全阀。

罐底应设置防渗措施。

3.2 加油机
加油机应符合国家标准,应安装在加油作业区内,并与油罐之间设置泄漏探测系统。

加油机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3 工艺管道系统
工艺管道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应设置泄漏探测系统和防雷接地装置。

管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4 防渗措施
油罐、加油机和管道等设施应设置防渗措施,以防止油品泄漏。

防渗措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4.操作规程控制指标
4.1 加油操作
加油操作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油站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规范。

4.2 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操作
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仪器。

4.3 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操作
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仪器。

4.4 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操作
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仪器。

4.5 油品温度测量操作
油品温度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仪器。

4.6 油品密度测量操作
油品密度测量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仪器。

4.7 卸油操作
卸油操作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卸油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加油站的布置包括加油区、油罐区和站房。

车辆出入口设置在站区的北侧和南侧,与省道S201和迎下线相连。

站内的单车道宽度为6米,转弯半径为12米,停车位为
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

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
道路路面采用水泥路面。

加油加气作业区与辅助服务区之间应有界线标识。

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加油站的变配电间或室外变压器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

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等洞口。

加油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

加油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筑物之间,
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2米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面向车辆人口和出口道路的一侧可设非实体围墙或不设围墙。

加油站内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详见表2-4.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采用埋地卧式钢制双层油罐(也称SF地下储罐),油罐公称直径为2500毫米。

双层油罐拥有双重防护作用,因为其具有两层罐壁,可以有效地防止油罐渗漏。

国外标准要求在制造双层油罐时对两层罐壁间隙进行在线监测和人工检测,这意味着无论是内层罐还是外层罐发生渗漏,都能被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油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加油站油罐的罐体和封头所用钢板的公称厚度符合行业标准《钢制常压储罐第一部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体的埋地卧式圆筒形单层和双层储罐》AQ3020的规定,详见表3.1.1.该表列出了油罐公称直径、罐体和封头公称厚度等信息。

钢制油罐的设计内压不应低于0.08MPa。

在罐内安装静电消除物体时,应接地,并且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第11.2节的
要求,其中A代表浸入油品中的金属物表面积之和,Vt代表
储罐容积。

双层油罐内壁与外壁之间有贯通间隙,满足渗漏检测要求。

双层钢制油罐设有渗漏检测立管,其直径应不小于80mm,壁
厚不小于4mm,并位于油罐顶部的纵向中心线上。

检测立管
底部管口应与油罐内、外壁间隙相连通,顶部管口应装防尘盖。

检测立管应满足人工检测和在线监测的要求,以便在任何部位出现渗漏时能及时发现。

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

当油罐设在非车行道下面时,罐顶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设在车行道下面时,罐顶低于
混凝土路面不宜小于0.9m。

钢制油罐的周围应回填中性沙或
细土,厚度不应小于0.3m。

如果埋地油罐受到地下水或雨水
作用可能上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埋地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如果设在行车道下面,则应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专用的密闭井盖和井座。

为了防止油气反向流,通常会在油气回收泵的出口管上安装专用的气体单向阀,以防止罐内空间压力过高,保护回收泵,
或避免加油枪在油箱口处增加排放。

同时,为了检测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和加油机至油罐的油气回收管道内的气体流通阻力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值,需要设置检测三通。

如果系统不严密,会导致油气外泄。

此外,在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埋地油气回收管道至油罐时,会在管道内形成冷凝液,如果冷凝液在管道中聚集,就会使返回到油罐的气体受阻(即液阻),轻者影响回收效果,重者会导致系统失去作用。

因此,这两个指标是衡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否正常的指标。

检测三通的安装如图1所示。

油罐的接合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接合管应为金属材质。

2.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或
潜油泵安装口,应设在人孔盖上。

3.进油管应伸至罐内距罐底50mm~100mm处。

进油立管的底端应为45斜管口或T形管口。

进油管管壁上不得有与油罐气相空间相通的开口。

4.罐内潜油
泵的入油口或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应高于罐底150mm~200mm。

5.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

量油孔
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200mm处,并应有检尺
时使接合管内液位与罐内液位相一致的技术措施。

6.油罐人孔
井内的管道及设备,应保证油罐人孔盖的可拆装性。

7.人孔盖
上的接合管与引出井外管道的连接,宜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包括潜油泵出油管)。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

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

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
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

通气管
管口应设置阻火器。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汽油
罐的通气管管口除应装设阻火器外,还应装设呼吸阀。

呼吸阀的工作正压宜为2kPa~3kPa,工作负压宜为1.5kPa~2kPa。

在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方面,应符合以下规定:1.油罐
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无缝钢管。

2.其他管道应采用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

所采用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有质量证明文件。

非烃类车用燃料不得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

3.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
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必须采用无孔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能小于4mm。

在埋地部分,热塑性塑料管道应使用专
用的电熔连接管件连接。

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的导静电衬层体电阻率应小于
10^8Ω.m,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0Ω。

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介电击穿强度应大于10^100kV。

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备的管道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其他能够输送柴油尾气处理液的管道。

在卸油时使用的卸油连通软管和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其体电阻率应小于10Ω.m,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0^8Ω,或采用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了必须露出地面的部分外,其余均应埋地敷设。

如果使用管沟敷设,则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

卸油管道、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应朝向埋地油罐。

卸油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2‰,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1%。

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

敷设在混凝土
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士层下表面不得小于
0.2m。

管道周围应填充不少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

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筑物。

当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管道内油品的流速应小于2.8m/s,在人孔井内、加油机底槽和卸油口等处未完全埋地的部分,应在满足管道连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短的安装长度和最少的接头。

埋地钢质管道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的有关规定。

加油站应采取防止油品渗漏的措施,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的要求。

双层油罐防止油品渗漏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渗罐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的有关规定。

防渗罐池应根据油罐数量设置隔池,
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超过两座。

防渗罐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
内罐顶标高,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高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

在油品温度测量完成后进行密度测量。

测量前应将密度计清洗干净,并进行校准。

将密度计放入油品中,使其浮在油面上,等待密度计稳定后,读取密度计上的密度值。

每次测量应至少进行两次,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0.0005g/cm³。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

为了采取油样,需要将油样倒入量筒中。

在操作过程中,量筒应该放在没有气流的地方,并保持平稳。

接下来,将干燥的密度计小心地放入搅拌均匀的油样中。

需要注意的是,液面以上的密度计杆管浸湿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分度值。

当密度计稳定后,按弯月面上缘读数,并估计密度计读数至0.0001g/cm3.在读数时,必须注意密度计不得与量筒内壁接触,眼睛要与弯月面的上缘成同一水平线。

在测量完毕后,需要将油样倒回油罐并收好计量器具。

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该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卸油操作需要先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将罐车引导至计量场地。

连接静电接地线并备好消防器材,然
后将罐车静置15分钟。

卸油员需要核对油品交运单记载的品种和数量,并检查确认罐车铅封是否完好。

接下来,卸油员登上罐车用玻璃试管抽样进行外观检查,如油品质量有异常,应报告站长并拒绝接卸。

测量油高和水高,并计算油品数量。

如果超过定额损耗但在规定的0.2%互不找补幅度内,可以直接接卸。

如果超过定额损耗并且超过互不找补幅度,则应报告站长并通知发货油库派计量员共同复测,复测结果记录在案,油品应予接卸,超耗待行处理。

然后,需要逐项填制进站油品核对单,由驾驶员和卸油员双方签字确认实收数量。

最后,确认卸油罐的空容量,按工艺流程要求连接卸油管并检查确认油罐计量孔密闭良好。

缓慢开启罐车卸油阀,卸油员和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卸油完毕后,卸油员登上罐车确认油品卸净,关好闸阀,拆卸卸油管,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静电导线。

最后,引导油罐车离站,并在收油罐内油品静止15分钟后进行测量。

根据进站油品核对单及油品交运单,填写进货验收登记表和分罐保管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