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承载力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14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14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3)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延伸性不够 土地承载力研究仅限于土地资源的 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它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性 的承载力的研究。例如:矿产资源承载力、 地理环境的人口承载潜力等方面。不能将 区域土地承载力系统作为一个孤立、封闭 的系统,应重视其开放性。
前景展望
(2)土地承载力的“支撑系统”研究
土地承载力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 环境在内的纷繁复杂的大系统”,为此,我们应充分 重视研究对象的系统属性,从综合的、动态的、反馈 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前景展望
(3)土地承载力的“类型”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某一类型区的特征和问题,针对 某一区域实施有的放矢的战略措施和对策。 (4)土地承载力的“预警”研究 “预警”是指辨别和排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 现的非持续利用征兆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研究史(国外)
1948 1973 1995
1965
1980
研究史(国内)
• 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兴起于80年 代。 • 80年代初,宋健、田雪原等人分别 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 数量。
研究史(国内)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 持,国内1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的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研究》项目。该研究以土地资源-粮食生 产-人口承载的分析为主线,预测了全国 及各省、市、区未来2个时段内(2000年 和2025年)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到80年代 后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在中国全面 展开。
研究现状-特征
• (1)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 化 • (2)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 研究 • (3)研究对象的日益丰富化

土资名词解释

土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 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C=B:E 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 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土地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承载力名词解释地基承载力指在给定的荷载效应和土体性质的条件下,由地基土的变形或强度确定的、保证结构物安全的承载力。

按承载力大小的不同,将地基承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

地基承载力分类: 1、特征值法。

用某一土的某一特征参数来表示地基的承载力。

2、表观密度法。

以实际测定的地基土的孔隙比e与相应的天然密度ρn作为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参数,也称静态地基承载力。

3、直接经验法。

以实际测得的天然孔隙比e与相应的天然密度ρn作为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参数,也称动态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与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上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地基承载力又可称地基极限承载力。

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包括荷载、温度效应和湿度效应三部分。

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土的孔隙比压缩性和湿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土的孔隙比被增大而造成的。

地基承载力是评价地基土质量的重要依据。

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地基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及孔隙比等有关。

当上述各项条件相同时,地基承载力随地基土的压缩性的增大而减小,并有随孔隙比的减少而急剧降低的趋势。

地基承载力是评价地基土质量的重要依据。

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地基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及孔隙比等有关。

当上述各项条件相同时,地基承载力随地基土的压缩性的增大而减小,并有随孔隙比的减少而急剧降低的趋势。

当上述各项条件不同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研究。

5、压实度,指土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是评价土基压实程度的标准之一。

通常采用土的孔隙比与干土质量之比的大小来表示,即压实度。

孔隙比愈小,表示土愈松散;压实度愈高,表示土愈密实。

我国规定土的压实度等于0.94。

压实度不仅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还与地基变形模量有关。

6、渗透系数,即渗水速度或透水速度。

7、固结系数,指土层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它表明了地基的可变形性。

8、透水性,指地基中水的渗透能力。

9、抗剪强度,指土层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10、桩承载力,指桩身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求得区域土地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规划、计划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原则土地人口承载力:也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其自然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投入水平(物质、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食品,能养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根据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任务与目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上把握土地承载力系统的结构(组合方式)、功能(承载能力)及其作用机理与发展变化规律。

并据此对各要素(或子系统)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以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PRED)关系,求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这是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

②综合性原则:在分析系统各个要素性能(尤其是主导要素)基础上,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机理。

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根据系统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改造系统结构,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③超前性原则: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超前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它着眼于未来,因此,承载力研究必然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开发前景与人口增长机制,正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各地段人地关系的可能状况。

④区域性原则:遵循特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区研究。

⑤生产性原则:针对实际国情,寻找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承载更多人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⑥持续性原则:对土地承载力的估算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运转,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这一基础上。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涉及生态、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既着眼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可将其研究内容与步骤归纳如图5.1。

土的地基承载力 名词解释

土的地基承载力 名词解释

土的地基承载力名词解释土的地基承载力:名词解释土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在不断增大的载荷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它是衡量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土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解释。

1.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土的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土的类型、土壤的密实度、含水率、颗粒大小及形状、土壤的侧限与侧限状态、土体的粘聚力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会对土的承载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2.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土的地基承载力,工程领域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

其中常见的方法有标贯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钻孔试验、原位荷载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土壤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反应和变形情况,来间接测定土的承载力。

3. 土的地基承载力与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土的地基承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承载力的不足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甚至坍塌。

因此,对于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合理的承载力计算和评估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工程师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式,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4. 土的地基承载力与交通运输土的地基承载力对于交通运输也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

合理的地基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路基的沉降和变形,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

5.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改善方法当土壤的地基承载力不满足工程要求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固地基、灌浆加固、地基换填等。

通过改善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达到提高土的承载能力的目的。

总结:土的地基承载力是土壤工程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建筑设计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的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以及改善措施,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性质,合理评估土的地基承载力,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土地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承载力的概念
嘿,咱来说说土地承载力是啥。

有一回我去农村玩,看到一大片农田,农民伯伯们在田里辛勤劳作。

我就想,这一块地能种出多少粮食呢?这就跟土地承载力有点关系了。

土地承载力呢,就像是土地的“饭量”。

一块地能养活多少人、多少动物,能种出多少东西,这就是土地承载力在起作用。

比如说一块肥沃的土地,能种很多庄稼,养很多牛羊,那就说明它的承载力比较高。

要是一块地很贫瘠,种啥啥不长,那它的承载力就低。

就像我看到的那片农田,如果管理得好,施肥、浇水都到位,就能产出很多粮食,养活很多人。

但如果过度开垦,不注意保护,土地就会变得越来越贫瘠,承载力就会下降。

咱平时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土地承载力的影响。

比如说城市越来越大,需要很多土地来盖房子、建工厂。

如果不注意保护土地,土地的承载力就会下降,以后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土地来种粮食了。

所以啊,土地承载力很重要呢。

我们要好好保护土地,让它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养活我们大家。

以后咱要是看到土地,就可以想想
它的承载力,珍惜每一寸土地。

土地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土地生产力
正比
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
4
2、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
• ①查明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 承载能力; • ②确定和预测区域性粮食安全; • ③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指导农 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 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2
5、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发展趋势 ◆四大趋势
• 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 • 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 •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类研究日趋活 跃 • 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23
案例分析(天柱县)
1.概况: 天柱县地处黔东南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年日照时间1 150. 9h,年降雨量平均 值1 280 mm,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地 形条件较差,山高坡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县域坡耕地所占比重大 ,人均耕地较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2.研究方法 耕地生产潜力:逆向因子修正法 人口预测:主要采用GM( 1,1)灰色模型进行人口预测 人口承载率:用人口承载率比概念(SR = 预测人口数/承载力人口数) 3.分析与结果 • 光合生产潜力。水稻,经济系数E 取0. 4,F 最大理为15. 68%,多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Q 为355kJ/cm2。天柱县光合生产潜力为22 275. 62 kg /hm2。 • 光温生产潜力。天柱县平均温度为22. 6 ℃得出光温生产潜力为16 780.97 kg /hm2。
无极县每月标准蒸散量统计表101112eo334403722124163186104809081452352项目小麦玉米棉花花生kc08090809080907508105ky12508507yaym07110751081081几种作物的作物系数kc产量反应系数kyyaym实际产量最高产量14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土壤是土地大系统的核心植物生长的基础与物质来源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状况坡度等直接影响作物水肥气热的供应状况同时土壤系统的物质能量的流动转化必须以外部的水肥补充土壤保护为基础否则掠夺性经营会使土壤失去平衡导致地力下降所以考虑土壤和肥力对作物产量的限制时不仅考虑了土壤的自然属性而且考虑了土地的投入状况综合拟定修正系数

承载力名词解释

承载力名词解释

承载力名词解释
在生理学中,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是指环境或生态系统能够容纳和支持某个物种或种群的最大数量。

它是描述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生境、食物和其他生存要素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来满足特定物种或种群的生存和繁殖需求的能力。

承载力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环境中可获得的食物资源、水源、栖息地的可用面积和质量、环境的稳定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竞争等。

当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接近或达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时,环境中的资源和条件可能会变得有限,物种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竞争激烈或其他压力,从而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承载力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和调节机制。

通过研究和测量承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并提供保护和管理这些生态系统的基础。

土地资源学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课件

保护措施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动力来源
人力、手工工具
人力、手工工具 或畜力牵引,改 良工具
包括收割在内的 完全机械化
劳动强度
高,包括未计成 本的家庭劳力
高,包括本分计 算成本的家庭劳 力
主要粮食作物热量与蛋白质的产量转换系数
作物 水稻(单季稻与双季稻) 玉米(春玉米与秋玉米) 小麦(春小麦与冬小麦) 大豆(春大豆与夏大豆)
高粱 谷子 甘薯 马铃薯
热量(J/kg) 14518 15146 14811 17238 15230 10962 5314 3222
蛋白质(g/kg) 73 85 99 363 77 97 18 23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第一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概述
一、概念 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各种营养物质的日均消耗量
类别
成年男子 轻体力劳动 (65kg)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成年女子 轻体力劳动 (55kg)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1.2 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耕地可承载人口规模的变化如表3-1和图3-2所示。
表3-1 2000-2004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变化
年份 2004
粮食 总产 (万 t) 51.7
总人口 (万 人)
224.9
可承载 力(万 人)
129.25
2003 43.3 225.5 108.25
2002 41.8 226.1 104.5
对于抚顺,耕地除本身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 为农业人口主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来源,具有吸纳农村人口就业、保障 社会稳定的功能。根据抚顺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确定每个农业劳动 力能够耕种的土地数,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年均农民收入达到3580 元,每亩产出500元计算,抚顺市每个农村劳动力应该占有耕地7亩。根 据这一指标可测算出抚顺市耕地资源能够承载的农业劳动力,这对于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 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 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 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 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 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业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供给农村人口,且有剩余。这说明抚顺市耕地在 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的粮食消 费。
图3-3 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
3.2.1.3 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评价

土地承载力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承载力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承载力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载力评估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其目的是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土地承载力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决策者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承载力指的是土地在特定条件下支撑地上各项活动的能力。

土地的承载力不仅取决于土地质量和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还受到人工开发和利用的影响。

土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和过度开采等行为,往往会导致土地负荷过重,进而引发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恶化。

土地承载力评估是一种全面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方法。

评估过程通常包括对土地质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对土地负荷能力的评估,可以揭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局限性,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根据土地承载力评估的结果来确定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调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土地承载力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土地承载力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帮助决策者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也会对土地承载力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和不同地区的土地进行差异化管理。

高质量的耕地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森林资源可以用于木材采伐和生态保护,山地和水域资源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和生态修复。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承载力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问题,土地资源的分布和质量信息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并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理。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

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

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

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

(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人口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人口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人口承载力(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或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
土地人口承载力要探讨的是人口、食物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土地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增长的限制目标,其实质是研究人口消费与食品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组织先后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可分为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研究和人口的承载能力研究两大部分。

[2]
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指土地能提供各种农副产品的潜在能力,亦可理解为未来时间尺度内,在一定投入水平下土地资源的总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作物的单产潜力研究
2、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3、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
4、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
二、人口承载潜力
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时间尺度内,用于食品生产土地的各项产品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

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2、人口营养水平探讨
3、食物总需求量估算
4、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剖析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其定义、应用和相关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二、土地资源学的概念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即指在地球上的陆地部分中,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植被、矿产、气候等,对于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程度,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和方法1. 土地类型分类土地资源学通过对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指导土地利用的决策。

常见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 土地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量或环境容纳量,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解释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土地资源的定义、理论和方法,以及个人观点和总结等方面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分析。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的阅读,对土地资源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中国的土地承载力与土地利用

中国的土地承载力与土地利用

谢谢
THANKS
土地资源变化趋势
耕地减少趋势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 进,耕地资源将继续减少 。
建设用地增加趋势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建设用地需求将继续增 加。
生态用地保护趋势
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将 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 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 向集约化、生态化转变。
03 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CHAPTER
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
综合评价法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代表性指标,通过加权求和等方式 得出综合评价值。
生态足迹法
通过计算维持人类生活所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评估土地承载 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构建土地承载力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 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土地承载力状况。
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
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耕地、 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 短缺等。
土地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 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优 质耕地被占用;同时,土地利用方式 粗放,浪费现象严重。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 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
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鼓励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增 加高技术、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的产业。

土地相关名词解释(3)

土地相关名词解释(3)

土地相关名词解释(3)土地相关名词解释2.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高比率的变量投入。

3. 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4. 规模经济: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6. 地租: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8. 土地市场:土地产权交易流通中发生的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交易领域。

9.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不动产为征税对象,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土地金融:以利用土地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从而获得资金融通一、名词解释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

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土地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可持续利用的服务功能的能力。

它是土地资源的重要属性之一,涉及到土地的物质能源供应、环境容量承载、生态系统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和管理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土地的肥沃程度、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人口密度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规划,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