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体系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住房保障事务,提高住房保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是必要的。
本建设方案旨在设计和建立一个住房保障信息系统,以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住房保障数据,帮助住房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更好地管理住房保障工作。
二、系统目标1.提供住房保障申请和管理的在线平台,方便申请人和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
2.整合和管理住房保障的各类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
3.提供住房保障政策的查询和解读,向申请人提供准确的政策指导和解答问题的渠道。
4.实现住房保障工作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三、系统功能1.住房保障申请和管理:提供在线申请和审核住房保障的功能,包括申请人信息录入、申请状态查询、资格审核等。
2.住房保障政策查询:提供住房保障政策的在线查询功能,可根据不同政策条件进行查询,并提供解读和指导。
3.数据管理和分析:对住房保障申请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系统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维护等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系统架构1.硬件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2. 软件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Web应用框架等。
3.数据库设计:设计住房保障申请和管理的数据表结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高效访问。
4.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符合大众操作习惯,并考虑不同屏幕尺寸和设备的兼容性。
五、系统实施计划1.需求分析:对住房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和规模。
2.技术评估:评估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选择,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
3.系统开发:按照系统架构和功能要求进行开发,保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数据迁移:将现有的住房保障数据导入系统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
5.测试和上线: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后上线运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管理、服务和监管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城市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城市,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的数据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2.建筑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与装饰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环保和节能。
3.房地产信息化: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提高房产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4.城乡规划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城乡规划的精细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实现城乡融合、生态环境优化和资源配置平衡。
5.城市安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城市安全监察及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安全防范水平。
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
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是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进信息技术与建设管理的融合与发展,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目标。
本文将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目标、关键任务、实施步骤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住建领域的管理和业务流程也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时代的变革。
传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成为住建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周期。
2.降低成本: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实现电子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全面的调度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三、关键任务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住建领域的统一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2.完善业务流程:对住建领域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推进电子化管理:推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文件的电子化存储和传输,减少文件的占用空间和管理成本。
4.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住建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功能,辅助领导决策。
5.推广使用信息化设备:加强对住建领域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素质。
四、实施步骤1.设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住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
2.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住建领域的信息化需求,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住建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关键任务和时间计划。
4.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根据规划,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和目标。
5.实施信息化建设:按照项目计划,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的购置和安装、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培训和推广等。
信息化在保障房建设中的作用
济适用房资格审查, 经济适用房项 目信息, 棚户区改造还建项 目信息 , 棚户区改造还建保障信息 , 房改房管理信息在内的、 对所有数据进行综 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以“ 楼盘表” 为中心的数据管理机 制, 并可以为辅助分析决策、 统计与信息发布等提供数据及功能支撑。 4应 用系统 的主要 功能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 , 应遵循“ 分层设计 、 模块构 建” 的原则 , 包 括住房状 况调查 、 住 房 申请 审批登 记 、 住 房轮候 保 障、 住房保障资金管理、 住房房源储备、 住房保障监督管理、 住房保障条 件, 具有 以下主要特点 : 件 和保障标 准 、 住 房规划 计划管 理 、 住 房建 设项 目监 督管 理 、 住 房保 障 1 . 1政策 性 。保障 f 生 . f 主 房与一般 商品性住 房不 同 , 是 政府弥 补市场 统计分 析和住房维 修管理等子 系统 模块 。 失灵 、 保 障低收入者基 本居住需求 的政策 陛产物 , 具 有很强 的政 策性 。 4 . 1 保 障 对象 网上 申报 1 . 2公共性。除可保障低收入者基本居住需求外 , 保障性住房同时 保障对象可以在网上进行信息预申报 , 申报后打印申请单 , 到街道 还具 有维护 社会稳 定 、 体现公 平正义等 外部效 应 , 具有公 共物 品的基本 及相关部门盖章后再拿申请单到房管部门进行 申请 ,家庭信息通过审 属性 。 核以后, 房管部门对通过审核的家庭信息在外网进行公示, 如此可以减 1 . 3区域性。 其基本表现就是住房保障工作的职能划分是以地方政 少房管部门的数据录入量 , 也可以方便保障对象, 不用多跑一趟去拿申 府 为主 , 由地方政 府组织保 障 『 生f 主 房 的建 设和管理 。 请表。 1 4 多层次 性。由于保 障对象 自身能 力和居住 需求不 同 , 保障 陛住 4 . 2保障 对象信 息管理 房包括廉 租房 、 公 租房 、 经济适用 房 、 两限房等多 种类型 , 在此之 外 , 还有 保障 对象 信息管 理包括 : 保 障对象信 息档案 的管理 , 保 障对象 的信 货 币补贴等 形式 , 具有多层 次 f 生 的特 。 息修改及保障对象的信息查询等功能。 1 5过渡 陛。目前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定位于社会救助功能, 解决 家庭信用管理是保障对象档案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与房产等 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 当困难解决以后即不再是保障对象, 属 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 , 查询分析出不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家庭, 或恶 过渡性产 品 , 最 终还是需要 通过市场 来解决住房 问题 。 意 申报 的家庭 。 对 于这类 家庭 , 已进行 租赁补贴或 实物配租 的要 取消补 2信息化建 设的主要原则 贴资 格或退 出实物配 租 , 同时 加入家庭 黑名单 ; 没有 进行租 赁补贴 或实 为充分发挥保障I 生 住房建设的辅助决策作用,根据保障 陛 住房的 物配 租的 , 直接加入 家庭黑名单 。黑 名单也可 以由房管部 门解除 。 以上特点 , 决定 了信息 化建设必须遵 循 以下主要 原则 : 每 一住房 困难 家庭或者单 身居 民只能 申请 购买或 者租赁一 套保 障 2 . 1先 进 I 生 和可扩展 性 。必须采用 先进 的设计理 念和技术 , 使 整个 性住 房 , 或者选择 申请 货币补贴 。 信息 化 建设 的设 计处 于领先地 位 ,确保 能够适应 现代信 息技术 高速发 4 . 3保 障房源管理 展 的要求 ; 必须 采用先 进 的数 据库设计 方案 , 要充 分体 现数据储存 及管 保 障 房源管理 包括 : 廉租房 项 目管理 , 公 租 房项 目管 理 , 经 济适 用 理 的先进性 , 充 分考虑 将来数 据不断变 化增加 的需求 ; 必 须采用先 进 的 房项 目管理, 公租房( 散房) 房源管理 , 廉租房房源查询 、 公租房房源查询 软 件开发方 案 , 充分 考虑业务 内容与 流程变更 、 机构调 整 、 人员 变动 等 ; 及经济适用房房源查询等 ,与此同时,也可对退出的保障房源进行管 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集成方案, 确保一定时间内软件的可扩展陛。 理。 2 . 2标准化与规范化。 为确保质量, 信息化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 地 保障房源的数据可以通过与测绘的接口导入, 也可以手工新建。 两 方 和行业有 关标准 与规范及 相应 的接 I Z l 标 准执行 ; 应 用系统 的分析 、 设 种 方式都 可以生成楼盘 表 , 在楼盘表 匕 直接进行实 物配租 。 计、 编码和测试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执行 , 具备国际化标准的 4 - 4廉租房管理 网络协议 、 软件体 系结构 ; 应遵 从房地 产信息 系统技术 规范 和国家规 定 廉租 房管理 包括廉 租房租赁 补贴和 实物配 租管理 , 廉 租房 的分配 的法 律 、 法规 , 制 定规 范 的业 务管 理 流程 和统一 的数 据标 准 , 包 括业 务 方式 以租 赁补贴为 主 , 实 物配租和租金 减免为辅 。 一 般都是 先对符合 廉 分类 、 数 据分项 、 数 据定义等 标准 , 确保 业务流 程的高 效运转 , 为相关 业 租房保 障条件 的保 障对象进行货 币补贴 , 同时保 障对象 进 入 配 租轮候 , 务部 门、 各相关 业务系统今 后的进一步 发展和信 息共 享奠定 基础 。 等到有 保 障房 源以后 , 先 取消保 障对象 的租赁补 贴 , 再依据 轮候顺 序进 2 . 3实用 陡。根据住房保 障管理部 门各项业 务活动 的实 际需要 , 信 行实物 配租 。 息化 建设应 力求 人性化 设计 : 做到数 据调 用 迅速 、 操 作 简单 ; 界面 友好 廉租房租赁补贴包括租赁补贴申请, 租赁补贴修改, 租赁补贴退出 美观 ; 数 据更新 和维护简 便 , 系统 升级容 易等特点 , 减 少工 作量 , 提 高工 及 租赁补贴 发放等业 务 ; 廉租房 实物配 租包括 廉租房 配租 申请 , 廉租 房 作效率 。 配 租 申请 信息修 改 , 廉 租房实 物配 租 , 廉 租房 实物 配租 信息 修改 , 廉租 2 . 4安 全 洼。信息化 建设应充分 考虑安全 性问题 , 应 具有完 备 的数 房 配租取消等业 务。 据保 护和备 份机制 , 采 用各种级 别 的权 限管理 机制 , 自 动记 录用户 的访 廉租房只租不售, 低收入家庭对廉租房没有产权 , 是非产权的保障 问情 况和操作 记 录 ; 为保 证合法 用户错 误操作 而引起 的系统错 误 , 系统 性 住房 。租赁期满 , 可以续租或 者退出 。 具备 足够 的容错 能力和 回滚 能力 , 保证 系统数 据的安全 l 生、 完 整 眭。 4 5 公共租赁房 管理 2 5商 陛能和稳 定 陛。 其一, 应用系统 在提交使用前 , 应 严格 的按 照 公共租赁 房是—个过 渡性 的解决 方法 ,它的保 障对象 比廉租 房更 质量 控制标 准进行严 格测试 ,力争将不 稳定 因素和 系统缺 陷减少到最 广 泛 , 这部 分群体不 属于低 收入家 庭 , 但 是他 们 目前通 过市场 确实解 决 低 程度 , 保 障应 用系统 高效稳 定 的运转 ; 其二, 应 用系 统必 须具备 良好 不 了 自己的住房难 问题 , 比如一些 刚毕业 的新大学 生 , 从 外地 迁到城 市 的抗干扰能力, 在发生不可预见故障的情况下, 首先能够保障数据的安 工作的群体。 全性 , 其次 能够具备 良好 的恢 复运行 机制 ; 其三, 对操作 过程 中的错误 、 公租房管理包括公租房申请及配租管理。保障对象先到房管部门 可能出现的软、 硬件故障, 要能够给出错报告及处理的方法。 提交申请材料 , 申请通过审核以后 , 房管部门对通过审核的保障对象进 2 . 6开放�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湖北省住房公积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一、总体目标湖北省住房公积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住房公积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依托政务网络平台,搭建集中统一、分层互联、安全高效的网络体系;重构和优化住房公积金各业务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有效的住房公积金监管体系和科学的分析决策体系;构建住房公积金业务子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交换平台和统一的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平台。
具体任务是:1.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支取、贷款、会计核算、决策和办公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本地住房公积金业务全过程的管理。
2.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通过住房公积金信息网络对住房公积金(包括中心公积金银行专户)运行进行实时监管,降低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3.建立科学的分析决策体系。
通过对住房公积金业务数据库的深度挖掘,重构住房公积金信息采集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住房公积金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和缴交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
4.建立高效的共享信息交换体系。
作为社会保障子系统,要及时更新全省住房公积金数据中心的共享信息,为全省住房公积金系统内跨中心的整合业务提供参照性信息协同,并为电子政务更大范围的数据交换和更高层次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5.建立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门户网站、电话咨询等为主要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和政策咨询服务。
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负担、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在新建系统和系统升级时执行全省统一标准,按事权、财权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市两级分别负担建设所需资金。
2.纵向建设、横向交换。
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房产、公安等其他相关部门横向完成信息交换与共享,社会保障信息横向交换可在市级或省级完成。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
一、问题分析1. 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的投入还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资金的不稳定性。
2. 建设速度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施工周期长等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3. 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期或者降低成本,出现了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了住房安全。
4. 管理方式落后: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导致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2. 简化审批手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以更快地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3.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检查,杜绝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
4. 推进信息化管理:将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信息化,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推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
6.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稳定的住房供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现阶段我们需要在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质量监管、管理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完善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
完善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住房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涌入,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房价居高不下,许多中低收入家庭面临着住房困难。
为了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到适宜的住房条件,以下是一些关于完善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建设计划,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入。
可以通过划拨专门的土地、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同时,要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的布局。
避免将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在偏远地区,应尽量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选址,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吸引力和居住品质。
此外,还可以结合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将一部分老旧房屋改造为保障性住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是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合理分配的关键。
要加强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核,通过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严格核实申请人的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获取保障性住房。
可以采用积分制、摇号等方式进行分配,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等,应给予适当的优先分配权。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后的动态管理,定期对居住人员的资格进行复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及时予以清退,让保障性住房真正惠及有需要的家庭。
三、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租赁选择。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租赁市场,增加租赁房源的供应。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将闲置住房用于出租。
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监管制度,加强对租赁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租赁市场秩序,防止出现租金过高、随意涨租、合同欺诈等问题。
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
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住建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管理和运用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住建信息化已成为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目前,我国住建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信息孤岛问题,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不够顺畅;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由于隐私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频发,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三是信息化水平不均衡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住建信息化建设方案,旨在推动住建信息化发展,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效率和质量。
二、建设目标1.实现住建信息的全面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2.提高住建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住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4.推动住建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内容1.建立和完善住建信息平台,实现住建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该平台应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具备集成、处理、管理和分发等功能。
2.加强住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高速网络覆盖,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3.推进住建流程再造,优化住建管理和服务流程。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住建工作的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加强住建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实现对住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住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住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
包括针对网络攻击和系统漏洞的防护措施,加强信息审计和监控,提升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住建信息化专业人才。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住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GIS与MIS相结合实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
GIS与MIS相结合实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摘要: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工作,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本文谈论如何通过MIS 与GIS技术相互结合,搭建城市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实现保障房管理从规划、建设、分配、使用、监督全过程信息化,实现管理对象可视化。
关键词:MIS GIS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
随着经济发展和房改的深化,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从2011年起,我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
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随着各地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措施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住房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行为规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1]。
1 建设需求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落实国家住房保障相关要求,确定保障房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目标一,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统一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缩短数据上报时间,摒弃手工统计方式,提高住房保障领域的整体工作效率。
目标二,规范管理行为:通过统一的住房保障业务审批经办流程规范各市的实际工作行为,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目标三,辅助统筹决策:建设多维度统计分析的系统,及时发现住房保障方面的问题,辅助领导决策,实现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浅谈住房保障体系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 作者简介 ] 玉楠(9 1 )女 , 刘 18一 , 黑龙江巴彦人 , 大庆市房产 管理局住房保障科科 员, 事住房保 障管理研究。 从
11 4・
・
搭建全市统一 、 分级管理的市 区街三级住房保障监管信息平 台 , 实现高效率 、 高准确度的登录 、 汇总 、 分 析、 查询等功能 , 并且通过灵活的参数设置 , 满足管理的变更 , 进行动态实时跟踪 。三是实现保障性住房档 案的数据化管理。将原始的经济适用住房 、 安居房 、 廉价房等原始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 , 形成数字化档案 , 利用数据库进行录人 、 存放 、 查询 、 管理 ,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查询 、 统计 、 管理 、 记录等。四是 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功能 。通过该 系统可适时发布各类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和管理信息 , 以及保 障 资源配售结果公示等信息 , 使保障性住房资源分配公开 、 透明。
( 大庆市房产管理局,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 1
[ 要] 摘 利用计算机 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信 息进行 管理 , 具有检 索迅 速、 查找 方便 、 靠性 高、 可 储存量 大、 寿命长 、 成本
低等优点 ; 用计算机 实现廉租住房 资格 的申请、 利 审核 、 公示 、 准, 核 既可以提 高工作效率 , 又可以方便群 众。 [ 关键词 ] 档案信 息 ; 管理 ; 信息化 [ 中图分类号 ]2 33 [ F 9. 3 文献标 志码 ] [ A 文章编 号]0 2 2 4 ( 0 90 一 1— 3 10 — 3 12 0 )2 叭 4 0
一
、
住 房保 障 管理 信 息化 的意 义 和 目的
如今 , 计算机信息化产业 日渐成熟 , 利用计算机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 具有检索迅速 、 查 找方便 、 可靠性高 、 储存量大 、 寿命 长、 成本低等优点 ; 利用计算机实现廉 租住房资格的申请 、 审核 、 公示 、 核准 , 既可 以提高工作效率 , 又可以方便群众。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从更新管理理念到创新管理的体制 、 机制和方式 , 充分发挥政府 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 建立现代高效 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意义重大 。通过信息化管理 内在 的系统性 、 网络性 、 程序性 和透明性等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 、 廉租住房管理资源优化整合 , 可使管理 流程科学再造 , 管理主体多元参与 , 从而建立职责分明、 操作有序 、 管理到位 、 相互配合 、 监督及时 、 科学量 化评 价 的城市 管理 长 效机 制 。 同时 , 过应 用廉 租住 房管 理 系统 , 通 形成 管理 规 范 、 运转 高 效 的廉租 住房 管 理长 效机 制 , 体现 廉 租住 房管 理从 定性 变为 定量 、 态变 为动 态 、 一 变为综 合 、 静 单 滞后 变 为实 时 , 让人 民 可 群众 实 实在 在地 感 受 到 面貌 的改 观 , 生活 环 境 的改 善 , 为市 民提 供 良好 生 活 、 居住 和 工作 环 境 , 一 步提 进 升 中心 城 区 的综 合竞 争 力。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房地产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软件,实现自动化处理和数据管理,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跟踪,提高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效果。
2. 提升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例如,通过在线查房系统,客户可以实时了解房源信息和预约看房,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3. 拓展市场和商机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商业拓展能力。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在线展示房源信息,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1. 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应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包括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房源信息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
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并且方便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进行决策和市场调研。
2. 优化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企业应优化和整合自身的业务流程,将信息化系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合同的电子化签署和审批,简化流程,减少时间和成本。
3. 加强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数据安全和信息风险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并且制定相关的风险应对和应急预案。
4. 进行人员培训和意识普及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中,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信息化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一、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的建设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了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其次,信息化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最后,信息化的建设还能够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挑战。
面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需要加强系统安全的保护措施。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系统的整合与共享。
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来实现更好的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
其次,优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再次,加强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防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引进和发展新技术,提高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
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适用房、公(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而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人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特遇和社会保障的群体,他们的住房需求一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
近日,国务院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
本项目需结合XX市局已有的XX市住房保障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实际业务,与市局现有系统的平台标准一致,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完全兼容;同时需要满足与全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上报对接,系统需符合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及要求。
二、项目采购内容及要求为加强对XX全区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直管公房等等)的建设和管理,现开发“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系统包括对房源的建设、管理;入住人员申请、审核、入住、租金缴费、人员清退等业务内容。
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公开、公平、公正地对房源进行配租和管理,更便捷地为老百姓服务。
(一)采购内容(二)系统功能及描述三、运维方案XX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是住建部门进行保障房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系统,是智慧住建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是系统得以正常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运维管理的原则运维管理应遵守以下主要原则:1、系统的运维管理必须服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2、系统的网络通信平台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基石,要确保其正常、稳定、可靠、安全运行;3、本系统与XX市住房保障监管服务平台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各相关信息管理单位应按照相互配合、联合作业、团结协作、高效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杜绝人为阻碍系统的信息共享。
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思考
关于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思考(江苏省连云港市住房保障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0)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逐年扩大。
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在建)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由此产生的住房保障档案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住房保障档案信息进行保管和利用,不断提高住房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住房保障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住房保障工作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市住房保障档案现状要求信息化管理住房保障档案是指在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或者依法取得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住房保障房源档案。
按照住房保障对象档案“一户一档”,住房保障房源档案“一套一档”的原则,共整理归档住房保障档案一万余份。
随着保障性住房的逐年增多,保障性住房档案也越来越多,仅2013年新增各类住房保障档案2000余份,已有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住房保障档案利用的复杂化、多样化和及时性要求,因此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迫在眉睫。
二、住房保障档案自身特点要求信息化管理(一)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动态性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方式决定了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由于保障对象家庭收入、财产、住房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不断变化,为加强监督管理,住房保障机构需定期对住户情况进行年检,并更新档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申请和保障标准不断调整;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住房保障形式和制度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等,只有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把这些动态性的资料记录下来,完整的归档。
因此,住房保障档案的动态性要求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实用性保障性住房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准入门槛的设定、申请材料的判定、申请人资格的审查、退出机制的完善等都需要一连串的档案数据作为依据。
保障性住房在发生产权变更、产权纠纷、住房拆迁、住房改变用途等情况时,都需要查询住房保障档案,因而,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段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摘要:住房保障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居住权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住房保障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制度的核心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市场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住房保障人数的迅猛增加以及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任务量不断加大,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家庭收入测量方法、GIS、MIS一、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问题1、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住房保障人数的增加、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使得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有关保障性住房的配置、住房补贴和现有保障资源等信息的查询、复查及更新等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而且得到的信息还不能保证准确无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数据进行交流和处理。
2、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供应对象失控、价格偏高、面积超标、供应量不足、申请不透明等。
二、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的对策首先,建立保障性住房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档案,引入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便于查询与修改。
其次,建立我国个人收入征信系统,加快家庭收入测量调查进度。
再次,建立保障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以GIS与MIS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系统体系建设。
三、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1、保障性住房档案的含义: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配售和权属管理过程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产生的一系列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权证材料的总称。
2、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特点:①政策性: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全寿命周期受到国家政策性调配影响,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也相应的具有政策性特点。
②阶段性:从早期的安居房、平价房、微利房、福利房、经济适用房档案到现在的廉租房、公租房、两限商品房、自住房档案。
智慧数字住建建设方案
智慧数字住建建设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住建领域也正逐渐转向智慧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城市住房建设、公共设施管理、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化。
本文提出了一个智慧数字住建建设方案,以指导数字化建设的实施。
一、数字化住房建设数字化住房建设是指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住房建设、销售、租赁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住房信息系统建立住房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汇总和分析,实现房源管理、房屋质量监测、装修和维修情况记录等工作的智能化。
2.推广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旨在改善住房的生活环境,透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住房设施的自动化。
例如,智能门锁、可编程照明系统、温湿度调节器等,能提高住房配备和使用的智能化和便利程度。
3.快速工业化住房建设推行住房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住房建设的数字化花费,并提高建筑质量、工期和安全性。
4.提高住房销售的透明度透过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住房鉴定和定价的透明化,提高房屋买卖行为的监督和规范。
二、数字化公共设施管理数字化公共设施管理是指透过数字化技术对公共设施进行优化管理和维护,实现城市的安全、便捷、能源效率等质量的提升。
措施包括:1.建立连通的公共设施系统建立连通的公共设施系统,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路灯、监控系统等。
依靠互联网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城市的物联网系统,以便管理和优化公共设施的使用和保养。
2.信息化城市能源管理透过信息化能源管理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实现能源消耗量、能源监管、能源优化等要素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3.城市安全监控系统建立智慧城市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犯罪预测系统等。
安装智能感应芯片,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防范,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的提高。
三、数字化社区服务数字化社区服务是指透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城市社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1.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包括建档立卡、人员排查、长者关爱、社区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化服务。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引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5G时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技术应用,既是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住房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分析1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1.1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行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每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数量、面积、建设内容方面和以往已不能同日而语,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生产和管理模式在缺乏IT基础设施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短缺,已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工程关键信息数据无法实时掌控。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信息化、精细化程度不够。
各方建设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无法实时掌控,工程的复杂性、信息不真实和信息孤立等问题有待急需解决,施工生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实现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1.3 工程建设监管薄弱。
由于监管方式创新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线上、线下打通的即时执法保障体系,在更好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方面,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政府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管能力。
1.4供后管理难度大。
随着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的建成交付,面临着保障家庭准入审核力度不够,收入状况和家庭财产审查难度较大,分配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欠缴租金、转租转借、房屋空置、人力监管容易激化矛盾等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障性住房供后管理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段羽(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摘要:住房保障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居住权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住房保障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市场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住房保障人数的迅猛增加以及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任务量不断加大,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家庭收入测量方法、GIS、MIS一、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问题1、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住房保障人数的增加、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使得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有关保障性住房的配置、住房补贴和现有保障资源等信息的查询、复查及更新等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而且得到的信息还不能保证准确无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数据进行交流和处理。
2、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供应对象失控、价格偏高、面积超标、供应量不足、申请不透明等。
二、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的对策首先,建立保障性住房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档案,引入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便于查询与修改.其次,建立我国个人收入征信系统,加快家庭收入测量调查进度。
再次,建立保障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以GIS与MIS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系统体系建设。
三、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1、保障性住房档案的含义: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配售和权属管理过程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产生的一系列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权证材料的总称.2、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特点:①政策性: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全寿命周期受到国家政策性调配影响,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也相应的具有政策性特点。
2024年住房保障管理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住房保障管理工作总结2024年,我市在住房保障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紧密围绕着中央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积极推进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及时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政策制定和完善本年度我们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和国际经验,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住房保障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 完善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确保住房供应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改进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配租和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住房保障对象的权益。
3.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4.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住房供应,减轻市民的住房压力。
二、住房供应及配租工作为了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我们加大了住房供应的力度。
在本年度,我们新建了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同时,也对现有住房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提高了住房质量。
在配租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操作,公开透明地开展住房申请和配租工作,确保没有任何非法操作和潜规则。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对住房保障对象的跟踪和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住房保障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通过建设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实现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全流程管理,包括住房申请、审核、配租和住房使用管理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实现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全程电子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和漏洞。
同时,也方便了群众的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宣传和培训工作住房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对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在本年度,我们积极开展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向社会大众普及住房保障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申请。
“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国家新一轮住房改革,经过三分钟冥想研究,我们编制了“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一、建立全域信息化多维度覆盖推动住房信息化规划1、实现城乡接轨,推进城乡互联互通: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整体布局,开展城乡信息化建设,建立闭环式信息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城乡信息资源网络。
二、服务住房改革发展推动住房信息手段全过程应用1、建立住房改革大数据库和住房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住房改革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住房改革大数据库,改革开放用地审批流程,实施信息化检查,开展专项核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住房改革发展信息全过程应用。
三、建立工业与建筑信息环境推动住房��构信息化向大数据技术发展1、实现智慧化住房建筑:加强工业与建筑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化住房建筑。
使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及技术要求,采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向大数据技术发展。
2、实施智能化住房管理:推进智能化住房管理的建设,利用物联网,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实现精准智能化住房管理。
四、建立社会办应用推进住房信息化服务1、推进住房信息化服务:加强住房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住房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住房信息共享体系,推进住房信息化服务的实现。
2、发展社会办应用体系:利用已实施的住房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社会办应用体系,建立及时有效的住房信息共享网络,提供提前预见式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
以上是我们对“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的建议,还有待各位领导和专家完善。
希望通过国家新一轮住房改革政策,加大力度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营造更加宜居宜景的山河美景。
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房保障体系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人人有房住,是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经验,试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住房保障体系管理的作用,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住房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管理
住房保障体系作为一项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利民系统,受到相关
各部门领导的重视。
如何保障住房体系管理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满足人民的
住房需求,就成为住房保障体系管理人员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目的
1、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管理可以改善旧有工作模式信息查找慢、可靠性低、不易保存、工作
量大的缺点,能够将繁琐的工作简单化,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简化保障性
住房申请的办理程序,方便群众。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住房保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1简化申请程序
以前的住房保障申请程序比较复杂,人们对办理程序不够了解,经常需要多
次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询问办理。
住房保障管理系统信息化以后,人们就可以通
过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在网上自行查看申请材料、提交申请以及查看公示情况而
不用到住房保障管理单位询问相关政策和提交申请。
2.2公示信息透明化
很多人对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了解不够,当附近有人申请保障性住房以后,
会产生别人可以办理我为什么不能申请的疑问,对住房保障工作产生误解[1]。
信
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方便人们通过网络查看申请政策和申请人员公示情况,如
果对申请人员的申请资格持有疑问,可以及时向住房保障管理单位反映情况,进
行复核,能够有效避免人们对政策不够了解而引发的误解。
2.3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住房保障管理模式,在收到保障性住房申请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到
公安、人社等其他单位调取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经济收入等情况,对申请人的申
请资格进行审核,审批过程极为繁琐复杂。
住房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住
房保障管理部门与公安、人社、不动产中心等单位的信息共享,解决了保障性住
房申报材料多、审核时间长等诸多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住
房申请审批的程序执行速度。
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系统已实现的具体功能
1、资格审核方面
南宁市住房保障平台自2012年投入使用,先后开发建设了经济适用住房、
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保障性住房业务系统的统
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界面、数据联动共享,形成了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
商品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基础数据库。
依托这一系统平台,各类保障性
住房资格申请的受理、初审、复核、审核等工作均实现“线上办理、线上审核”,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便民服务水平。
目前,该系统平台全面覆盖了全市52个
街道办(乡镇政府)、9个城区(开发区)的住房保障部门及民政部门、市住房
保障部门。
2、选房分配方面
目前公共租赁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依托选房分配系统,实现了“网上报名、
网上选房”,轮候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端或PC端完成选房报名、随机抽房
等业务办理。
在系统前端,轮候户通过登录选房分配系统注册并实名认证后,可
进行报名和选房,查阅相关业务凭证,全程无需到现场提交任何纸质材料;在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可以发布报名选房信息、核查选房入围名单以及实时掌握轮候户的注册、报名、签到、选房等情况。
3、退出保障方面
目前资格退出、转完全产权等退出保障业务均已实现了“线上办理、线上审核”。
办事群众通过“南宁住建”、“绿城选房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可以办理退出保障业务,无须到现场提交任何纸质材料。
4、档案信息化方面
为规范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推进住房保障档案数字化整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整理各类保障性住房纸质档案,全面实现了全市历年各类保障性住房纸质档案电子化,在此基础上,还研发了保障住房档案管理系统,对住房保障档案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向现代电子档案管理的转变,为推进住房保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住房保障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住房保证信息化系统的系统框架
住房保障系统的系统框架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框架应涵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受理、审核、审批、信息公开等功能模块,实现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分配以及保障对象的申请、核查、退出等过程的网上运行管理。
住房保障系统框架如图1。
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图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项目管理模块的设计
项目管理模块应满足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掌握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情况的需求,以实现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管,模块内容应包括建设单位、项目情况、建设进度、保障房小区、房屋等管理功能。
2.2房源管理模块
房源管理的目的是对已经建设完成的保障性住房进行有效管理。
为了达到这
一目的,在进行房源管理模块的设计时,设计内容应包含保障性住房的详细信息、分配信息、租金信息等情况,以方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能根据保障对象的申请变
更情况及时对保障性住房的房源实行合理的调配。
2.3保障对象管理模块
保障对象管理涉及到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核、公示、复核、退出、核查等多
方面的工作。
将保障对象通过信息化网络进行管理,不仅可以简化住房保障管理
部门保障申请的审核、退出等工作的繁琐步骤,还可以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对象
信用起到记录和审核的功能,以免出现将不符合申请要求的保障对象纳入住房保
障系统的情况。
2.4统计分析模块
住房保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统计分
析模块对保障对象和保障性房源进行及时有效的统计分析,以便住房保障管理部
门相关领导在做政策决策或者保障房建设规划时能够有可靠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
四、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定位自身需求、确定系统实现目标
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中低收入群众的
住房安全,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需求的问题。
在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
程中,相关人员要确实把握各类人群的需要,结合住房保障工作的业务特点,确
定系统功能实现的目标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2、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
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效率,但
是也增加了信息通过网络泄露的风险,工作人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制定完
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系统数据的机密性、可控性及安全性,保护系统
的信息资源安全。
结束语
住房保障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保证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发展环节,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人员要积完善住房
保障体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理念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建设与实践[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