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字词解释+例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a2b3a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两位古代名将的故事。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历史传记,还蕴含着很多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一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等语言现象。
下面就对这些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古今异义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些词语在今天的使用中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含义。
比如,“策勋十二转”这个词语,在今天的使用中常常被作为“前功尽弃”或“功亏一篑”的代替词,但是在当时的使用中是形容一个人多次受赏赐,获得了很多的功勋。
类似的古今异义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做好理解和区分。
一词多义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出现了一些一词多义的用法。
比如,“泽及时人”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指善于及时施救、解救苦难的人。
但是在别的场合中,“泽及时人”也可以指及时送来帮助的好心人。
另外,“犬马之劳”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指军队中低级士兵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但是在别的场合中,“犬马之劳”也可以指对朋友或者亲人的一些小细节上的关心和付出。
成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了很多成语的使用。
比如,“推心置腹”,指的是心中的话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再比如,“拱手让人”,指的是纷争中让步,让对方占据自己的位置。
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也能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成语,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在文学作品中也非常常见。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出现了一些固定句式的使用。
比如,“遭逢时变,适应天时,统率全局,化危为安”,这个句式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表达的是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处理能力和胆略。
类似的固定句式在文章中还有很多,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
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非常常见。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出现了一些通假字的使用。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14fb775901020206409c28.png)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4b78e67eefdc8d376ee32e1.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5——10段时 一词多义 总结归纳(乃、固、引、因)+翻译句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5——10段时 一词多义 总结归纳(乃、固、引、因)+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6d252ba9f524ccbff1218449.png)
• • • •
• 今君乃亡赵走燕 •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副词 (副词 竟然,却) 就)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代词 你的) (动词 表示判断。相 当于“是”、“就是”) • (副词 竟然,却) • (副词 竟然,却) • (副词 才)
四、翻译句子(二)
• • • •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 可得。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 归,间至赵矣。 •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因
• 不如因而厚遇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 情态 • 因循守旧
• 介词 趁着 • 介词 经由 通过 • 介词 依靠 凭借 • 介词 依照 根据. • 动词 沿袭
翻译句子(一)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 高义也。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 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吾所以为此者 • • • •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予分当引决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引而不发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引绳而束缚之 恭疏短引 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 • • • • • • • • •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延请 召请 牵 拉 拉 引申为调转 自杀 引决 开弓 拉弓 开弓 拉弓 带领 导引 拿 举 同“序” 文体名 退避 避开
固
• 乃辞谢固请 • 必固其根本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 •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 何? • (形容词 坚决 坚持) • (形容词使动 使„„稳固 ) • (副词 本来,原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7ba1b1ec3a87c24028c4ae.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字词解释+例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字词解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8dbd1274524de518964b7df8.png)
1.拜:授予官职拜为上卿2.遗(wèi):送使人遗赵王书3.易: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4.与:和,同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徒:白白地徒见欺见:表被动,可译为“被”徒见欺报:答复,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凭借什么,根据什么。
“何以知之”窃:私下窃计欲亡走燕亡走:逃跑窃计欲亡走燕语:告诉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幸:宠幸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乃:竟然,却今君乃亡赵走燕幸:侥幸则幸得脱矣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大王亦幸赦臣以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不:同“否”可予不许:答应不可不许奈何: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曲:理屈,理亏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衡量均之二策负:使……承担,使动宁许以负秦曲必:果真,实在王必无人请:表示谦逊语气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使动臣请完璧归赵以示:即“以(之)示”,以,把;示,给……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前:走上前,名作动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璧有瑕指示:用手指指给……看请指示王因:趁机相如因持璧却立冲:顶起怒发上冲冠悉:全,都赵王悉召群臣议负:倚仗负其强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
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故称布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尚:尚且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拂逆,触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庭:同“廷”,朝廷拜送书于庭严:尊重,敬畏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敬:致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倨:傲慢礼节甚倨复:又故臣复取璧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睨:斜视相如持其璧睨柱固请:坚决请求乃辞谢固请案:同“按”,查明召有司案图度:估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特:只,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以: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为:假装作。
详,同“佯”,伪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乃:才臣乃敢上璧舍:安置舍相如广成传传:传舍,宾馆舍相如广成传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亡:逃走从径道亡引:接见,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见……于: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间:抄小路间至赵矣一介之使:一个使臣。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fa8420a417866fb94a8e28.png)
高中文言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逐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92462533687e21ae45a945.png)
三、正音
缪公(mù ) 避匿( nì ) 缪贤( miào ) 汤镬(huò) 虽驽(nú ) 肉袒( tǎn ) 盆缶(fǒu ) 案图(àn ) 可予不(fǒu ) 渑池( miǎn)诈佯(yáng ) 列观(guàn ) 皆靡(mǐ ) 传舍(zhuàn) 甚倨( jù ) 不怿(yì ) 衣褐(yì hè ) 睨柱(nì)
.
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表被动。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乃亡赵走燕: 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乃,却,竟然。 亡赵走燕,亡 (于)赵走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 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于)燕
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
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
宜:适宜。
.
遗(wè使报 秦之人”, 者,定语后 置的标志。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 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 见:被, 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 表被动。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士,有智谋,宜可使。”
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 想和您结交。现在您竟是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这 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 不如解衣露体,伏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 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 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 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 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 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 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 之,故欲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词语句子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词语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fa2cbbe0722192e4436f64a.png)
求可以派去回复 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
●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
)知之?”对曰:
(凭什么)
“臣尝( )有罪,窃计欲亡( )走() 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
(曾经) (奔向,趋向 )
(逃跑)
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 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 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其势( )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凭借)
(宠幸) (被) (是)
(形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 )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 ()可使。”
(侥幸) (幸好)
(代词,这) (应该)
(认为)
●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
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
(通“否” )?”
(答
应)
(怎么办)
(理亏)
(表假设,如果)
(比较,权衡) (代词,这)
(宁可,宁愿)
(使动,使……
背负)
(一定,实在 )
(双手捧着)
(使动,使……完整)
(名作
状,向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 )
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要词语及句子翻译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 阳晋,拜( )为上卿,以( )勇气 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二必修三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字字对应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二必修三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字字对应](https://img.taocdn.com/s3/m/e129abb98bd63186bdebbc6c.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前298前266)。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别本多作晋阳,误。
晋阳在今山西省,原属赵国,非从齐国攻取得来。
拜:授官。
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以勇气:《后汉书》李贤注引《战国策》:“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
事见《韩非子·何氏》。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遗(wèi):送。
易:交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徒:白白地。
见欺:被欺。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使报:出使答复。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窃计:暗中打算。
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亡,逃。
走,跑。
止:劝阻。
·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18cf1587c24028915fc3c9.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成语(了解大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3、缪:秦自缪公以来(通“穆”)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5、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三、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④归璧于赵(介词,到)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⑥宁许以负秦曲/以绝秦望/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目的连词,来)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⑧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10、传: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动,传递)②天下所共传宝也(动,传扬)③舍相如广成传(zhuàn名,招待宾客的馆舍)11、之:①大破之(代,指齐国)②秦昭王闻之(代,指赵王得和氏璧这件事)③即患秦兵之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均之二策(代,这)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助,的)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我)12、为: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②则请立太子为王(动,做)③秦王善为秦声(动,弹奏、演奏)④为一击缶(介,替、给)⑤为刎颈之交(动,成为)13、书:①使人遗赵王书(名词,信)②秦御史前书曰(动词,写)14、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臣请就汤镬(请求)②臣请完璧归赵/则请立太子为王(请允许我)15、使: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使不辱于诸侯(动,出使)②使人发书至赵王(动,派)③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名,使者)④使归赵(介词,让)16、故:①故欲往/故令人持璧归(所以,因此)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名,缘故)17、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动,跟从)②臣从其计(动,听从)18、乃:①臣乃敢上璧(才)②乃设九宾礼于廷(于是,就)19、虽: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即使)②相如虽驽(虽然)20、而:①而绝秦赵之欢/而束君归赵矣(反而)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位居我上/而君畏匿之(转折连词,但是)③毕礼而归之/去亲戚而事君(顺连)21、且: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且秦强而赵弱/且相如素贱人(况且)②示赵弱且怯也(表并列,并且)22、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23、素:①且相如素贱人(向来、本来)②调素琴(朴素、没有装饰的)24、上:①怒发上冲冠(状语,向上)②臣乃敢上璧(动词,献上)25、急:①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作名,急难)四、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作名,急难)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上:怒发上冲冠(名作状,向上)/臣乃敢上璧(名作动,献上)19、语(yù):臣语曰(告诉)20、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名作动,向人进酒或献礼)21、羞:且庸人尚羞之(意动,以……为羞)五、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4、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5、书:古义:信(使人遗赵王书)6、美人:古义:妃嫔(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今义:美貌的女子7、不行:古义:不前往(王不行)今义:不被允许;不好8、亲戚:古义:父母和亲属(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今义:仅指亲属六、特殊句式归纳:1、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注释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bfe015f61fb7360a4c655c.png)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注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接下来分享《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注释。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f0fd58333687e21ae45a901.png)
文言文字词翻译41.绝,jué(1)动词断绝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国要挟国的野心。
绝交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达到极点例:以为妙绝。
(《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很,非常例: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动词经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动词战胜,攻下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
(《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a56744844769eae009edba.png)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 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20、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2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 送他回赵国去了。
2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点句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 找不到。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 想跟您结交。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赵;赵予璧而秦不予 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 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 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 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 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 们告辞离开吧!
1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只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用兵侵犯赵国的原 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 虎相斗,那情势必然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 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后面啊!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 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 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9、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01f9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5.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解释嘿,咱今天就来讲讲里那些超重要的字词!先来说说“完璧归赵”里
的“完”,那就是完整无缺的意思呀。
比如说,你有个特别宝贝的玩具,完好无损的,这就是“完”的感觉。
蔺相如就是厉害,把和氏璧完整地
给弄回来啦!
还有“负荆请罪”里的“负”,就是背着的意思嘛。
就像你背着书包上
学去一样,廉颇背着荆条去蔺相如那请罪,这得多有诚意啊!
“刎颈之交”里的“刎颈”,哎呀,就是用刀割脖子呀!这词多形象,
多有力度!就好比说两个好朋友好到能为对方拼命的那种程度。
“怒发冲冠”呢,想想看,气到头发都竖起来把帽子都顶起来了,这
得多大的火气啊!蔺相如面对秦王可不就这气势嘛!
“相视而笑”,这简单吧,两个人看着对方笑呗。
廉颇和蔺相如后来
和解了不就相视而笑嘛。
这些字词真的太有意思啦,它们把故事里的情节、人物的情感都表
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字词,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廉颇的直率和蔺
相如的智慧与大度。
他们俩从开始的矛盾到后来的和解,真的像一部
精彩的大戏!我们能从中学到好多东西呢,比如要勇敢面对困难,要
宽容待人。
这就是这些重点字词的魅力呀,它们让历史故事变得鲜活
起来,让我们仿佛能穿越回去看到那一幕幕场景。
所以呀,可得好好
记住这些字词,好好感受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哟!。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8c81f4cfab069dc51220159.png)
精心整理一、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
“案”通“按”,察看。
⑤ 九礼于廷。
“ ”通“ ”,古代指接引客的人,也指礼的人。
⑥秦自公以来,未有明束者也。
“ ”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之。
“孰”通“熟”,仔。
⑧肉袒伏斧。
“ ”通“ ”,砧。
二、一多①秦,其 (依仗 )②臣恐欺于王而(辜 )③相如度秦王,决不城(背)④均之二策,宁以秦曲(使用法,使⋯⋯承担)⑤廉之,肉袒(背)使①秦昭王之,使人王(派)②其人勇士,有智,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使者相如(引,延)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避匿(,拉,里引申)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欺(白白地)②而相如徒以口舌(只,不)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②而君幸于王(幸)③ 幸赦臣(幸而)以①以勇气于侯(凭)②愿以十五城易璧(用,拿)③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④ 立太子王,以秦望(用来)⑤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三、古今异(在此只列出古)①拜上卿(拜,授予官)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心)③ 以咸阳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戚而事君者(去,离开)(戚,近及姻,内外戚)⑤ 指示王(指示,指⋯⋯看)⑥于是相如前缶(前,上前献)⑦宣言曰:我相如,必辱之(宣言,言,到)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⑩鄙之人,不知将之至(鄙,目光短浅)四、活用a.名作:①舍相如广成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 其璧(,揣着)⑤ 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 以十五城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名作状: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至矣(,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状,向西)④其不俱生(,按⋯⋯)c.使用法:①完璧(完,使⋯⋯完整)②宁以秦曲(,使⋯⋯承担)③ 礼而之(,使⋯⋯回去)d.意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先;以⋯⋯后)e.形容作:①不知将之至此也(,待)f.形容作名:①而秦之(,友好关系)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者,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宝也b.被句:①而君幸于王“于”字表被②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字表被③臣恐欺于王而“ ⋯⋯于”被c.倒装句:① 前置:何以知之②定后置:求人可使秦者d.介短后置:1、拜送于庭2、以勇气于侯(以勇气于侯)3、故燕王欲于君(故燕王欲与君)e.前置:①何以知之?六、成语整理: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https://img.taocdn.com/s3/m/98e59122e2bd960590c6771c.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例句 类型例句翻译通 假 字可与不?“不”通“否”。
可不可以给他?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
肉袒伏斧质。
“质”通“锧”,铁砧。
廉颇解衣赤背,背上荆条。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只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字词本册已学篇目的例句类型例句翻译通 假 字字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例句 类型例句翻译古 今 异 义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古:内亲外戚。
今:亲人。
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古:平民。
今:用布匹做的衣服。
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
左右欲刃相如。
左右:古:左右的侍从。
今:表方向。
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
请指示王。
指示:古:指给……看。
今:命令。
让我指给大王看。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字词本册已学篇目的例句类型例句翻译古 今 异 义字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例句 类型例句翻译词类活用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名作动, 安置住宿。
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馆里。
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作动,穿衣服。
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便服。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名作状:从小路。
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赵国去了。
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使……破碎 。
秦王害怕他撞坏和氏璧。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
字词 本册已学篇目的例句 类型例句翻译词类活用字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例句类型例句翻译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我实在怕受大王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遣。
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4b78e67eefdc8d376ee32e1.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廉颇蔺相如列传》逐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92462533687e21ae45a945.png)
.
二、《史记》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也就是说, 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 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 作品。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图强, 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 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 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 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 尊严。
.
就汤镬huò:接受烹刑。就:承受。 汤:沸水。镬,大锅。
一介:一个,表 示身份微贱
以:凭借 唯:希望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 孰:同 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熟”仔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 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 赵国哪里敢留着璧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该处 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
三、正音
缪公(mù ) 避匿( nì ) 缪贤( miào ) 汤镬(huò) 虽驽(nú ) 肉袒( tǎn ) 盆缶(fǒu ) 案图(àn ) 可予不(fǒu ) 渑池( miǎn)诈佯(yáng ) 列观(guàn ) 皆靡(mǐ ) 传舍(zhuàn) 甚倨( jù ) 不怿(yì ) 衣褐(yì hè ) 睨柱(nì)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文言文词性活用归纳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文言文词性活用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3313613169a4517723a3b3.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文言实词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4.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5.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8.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9.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10.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捧。
一词多义为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演奏)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⑤拜为上卿(担当)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于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在)②君幸于赵王(被)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和)④归璧于赵(到)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对象,无意义)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如果)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因跪请秦王(于是,就)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且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上①怒发上冲冠(向上)②臣乃敢上璧(献上)古今异义⑴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拜:授予官职拜为上卿
2.遗(wèi):送使人遗赵王书
3.易: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4.与:和,同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5.徒:白白地徒见欺
6.见:表被动,可译为“被”徒见欺
7.报:答复,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
8.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
9.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凭借什么,根据什么。
“何以知之”
10.窃:私下窃计欲亡走燕
11.'
12.亡走:逃跑窃计欲亡走燕
13.语:告诉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4.幸:宠幸而君幸于赵王
15.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
16.乃:竟然,却今君乃亡赵走燕
17.幸:侥幸则幸得脱矣
18.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大王亦幸赦臣
19.以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20.不:同“否”可予不
21.许:答应不可不许
22.、
23.奈何: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
24.曲:理屈,理亏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5.均:衡量均之二策
26.负:使……承担,使动宁许以负秦曲
27.必:果真,实在王必无人
28.请:表示谦逊语气臣请完璧归赵
29.完:使……完好无缺,使动臣请完璧归赵
30.以示:即“以(之)示”,以,把;示,给……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1.前:走上前,名作动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32.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璧有瑕
33.;
34.指示:用手指指给……看请指示王
35.因:趁机相如因持璧却立
36.冲:顶起怒发上冲冠
37.悉:全,都赵王悉召群臣议
38.负:倚仗负其强
39.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
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故称布衣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0.尚:尚且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1.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2.逆:拂逆,触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3.`
44.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45.庭:同“廷”,朝廷拜送书于庭
46.严:尊重,敬畏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7.修敬:致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8.倨:傲慢礼节甚倨
49.复:又故臣复取璧
50.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51.睨:斜视相如持其璧睨柱
52.固请:坚决请求乃辞谢固请
53.》
54.案:同“按”,查明召有司案图
55.度:估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6.特:只,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7.以: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8.详为:假装作。
详,同“佯”,伪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9.乃:才臣乃敢上璧
60.舍:安置舍相如广成传
61.传:传舍,宾馆舍相如广成传
62.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63.亡:逃走从径道亡
64.-
65.引:接见,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66.见……于: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7.负: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8.间:抄小路间至赵矣
69.一介之使:一个使臣。
介,个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70.就:接受臣请就汤镬
71.唯:用在句首,表希望的语气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2.孰:同“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3.因:于是秦王因曰
74.因:趁机不如因而厚遇之
75.厚遇:好好款待。
厚,优厚;遇,招待,款待不如因而厚遇之
76.廷:在朝廷上,名作状卒廷见相如
77.拔:攻取,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78.毋:不赵王畏秦,欲毋行
79.不行:不去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80.诀:告别与王诀曰
81.酣:喝酒喝得高兴秦王饮酒酣
82.鼓:弹赵王鼓瑟
83.得:能够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84.叱:呵斥、喝骂相如张目叱之
85.靡:倒下,这里指后退左右皆靡
86.怿:愉快于是秦王不怿
87.为:给秦王为赵王击缻
88.加:凌驾终不能加胜于赵
89.既罢:结束以后既罢归国
90.徒:只不过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91.口舌:言辞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92.贱人:卑贱的人,指地位地下且相如素贱人
93.羞:以……为羞吾羞,不忍为之下
94.不忍:不能容忍吾羞,不忍为之下
95.与会:即“与(之)会”,会,见面相如闻,不肯与会
96.称:推脱,假称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97.已而:过了些时候,不久已而相如出
98.引车:调转车子相如引车避匿
99.相与:一起于是舍人相与谏曰100.事:侍奉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01.列:位次,爵位今君与廉颇同列
102.殊:很,极恐惧殊甚
103.庸人:平庸的人,一般人且庸人尚羞之
104.不肖:没有才能臣等不肖,请辞去105.止:阻止,这里指“挽留”蔺相如固止之
106.孰与:与……相比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7.不若:不如,比不上曰:“不若也。
”108.驽:愚笨,拙劣相如虽驽
109.独:难道独畏廉将军哉
110.顾:只不过顾吾念之
111.今:如果今两虎共斗
112.先:以……为先,意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3.因: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4.鄙贱:目光短浅,卑贱鄙贱之人
115.之:代指自己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16.与欢:友好,交好卒相与欢
117.刎颈:杀头为刎颈之交[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