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力车、是足改球变为物什体么运运动动起状来态?的原因。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停下来?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笛卡尔: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 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 直线上运动。
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 自然观的基础。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 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运动需要力维持
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1.一张纸已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
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
边,纸会断成几截?
问题:1.怎样解释撕纸游戏呢? 2.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1596-1650) 笛卡尔
牛顿简介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 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 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1643-1727)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习了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 有初步的认识,但存在错误认知。

牛顿第一定律(29张)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29张)PPT课件
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
【解析】选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 任何外力作用时,只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做匀速 直线运动,另一种就是静止,而我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与惯性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错,B错。一 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受不受力,故C错。牛顿 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
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31
-
5.一颗弹珠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当它刚刚离开桌面 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提线示运:动由牛顿第一 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定线律运可动知,运动的
的缘故。
6
-
物体在水平面上 做匀速运动不需
要外力来维持
PK
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7
8
-
【实验结论】
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那么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运动下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理想实验法:
以已知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假设和 逻辑推理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 D.做曲线运动往力下时掉将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2
15
-
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 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
能用பைடு நூலகம்验直接证明。
16
-
思考与讨论 一、汽车在启动和加速时身体为什么向后倾?
二、汽车在刹车时,身体为什么向前倾?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美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美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速度
反应距离
(千米/时) (米)
40
7
50
9
60
11
80
15
100
19
制动距离 停车总距离 (米) (米)
8
15
13
22
20
31
34
49
54
73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1、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①惯性是一切物体____固__有__的__属__性_,与物体 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一切外在因素__无__关, 任何时候都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2.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 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 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A)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部不对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②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不受外力时所遵 循的__运__动__定__律___,是有条件的,即只有物体
在__不__受__外__力_时才遵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2、惯性现象的解释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③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有怎样的表现。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1、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 2、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3、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4、跳高、跳远起跳前助跑。 5、子弹出膛后能射中目标。 6、飞机在投掷救灾物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28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 直接证明。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是不存在的,但物体 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和不受外力作用相 同。
开动脑筋
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惯性定 律
惯性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外因)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三、惯性与质量
问题设计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 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 象.
运动和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认为:必须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 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静止在一个地方,即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通过直觉和思维
2、伽利略的观点
伽利略认为:物体 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 力作用。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锤头松动了,为 什么把锤柄向下撞击 地面就能紧固锤头呢?
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 柄撞击地面时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 要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紧套在 锤柄上了。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小狗淋湿了,是 怎样利用惯性将身上 的水抖掉的?
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 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的分类与性质
01
02
03
04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 力和非接触力,前者如推力、 拉力等,后者如重力、磁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动力 和阻力,动力使物体加速,阻
力使物体减速。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即两个力可以合成一 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 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惯性”这一重要概念, 解释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出 发点和参照系,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 动的物体,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中需要修正。
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量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摩擦力和空 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牛顿第一 定律往往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
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到验证。
02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惯性的定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 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共同决定了力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 (N),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7.7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21张PPT)

7.7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21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外部条件无关。
(3)惯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由于惯性而显现出来的现象
小车实验
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时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 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 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小结: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
【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 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 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 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 【解答】B.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 规律 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 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 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43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43张PP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 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 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 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 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3.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
惯性” 、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
性” 、 “由于惯性的作用” 、 “克服惯
性”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解决方案: 1、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认识情况,列举新鲜生活事例,借助视频、动画 模拟演示实验,增强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 2、注意知识的逐层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 和启发,引导学生归纳,灵活应用知识进行释疑。使学生对牛顿第一 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六、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提问:抛出的 球(水平方向 不受力)为何 能与车一同匀 速前进? 再问:力和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物体的运动是否 需要力来维持?古人是如何研究?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然过 渡,引入古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 理论依据:好奇心是探究开始的。
一、回顾历史(学生阅读、总结)
人物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时期 设计意图: 2300年前 让学生了解
伽利略(意大利) 笛卡尔(法国)
相距19个世 纪 相距半个 世纪
牛顿(英国)
16世纪中期
科学发展的 艰巨性,实 事求是的对 待历史,科 学客观评价 古人的成就。 落实情感、 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 态度与价值 动的原因 观的教育
依据
理论依据: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 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 象的产物。教学中尽量多创设情景,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注重师生 间的协商、对话、交流。
模拟实验探究法、实例分析法、逐层分析引导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法。
阅读、猜想与假设,论证、分析归纳、学生抢答、搜寻、体验等。
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 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是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一定的 力量(包括教师)和必要的学习资料 , 建构体系,学会学习。
五、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了解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理解伽利略的科 学思维方法;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③、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应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 、 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
投弹前:飞机和炸弹都 一起向前运动。
投弹后:飞机将继续 运动,炸弹由于具 有 仍惯然性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到 目标上空再投弹。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向后 倒。
木块处于运动状态 小车突然停下时,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 运动,上部由于惯性 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向前倒。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复习回忆:
一: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 1.运动速度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 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2.运动方向改变。 三: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 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 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 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 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
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好像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 动或停止运动

人教版八下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八下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32张PPT)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你观察并思考过下列现象吗?
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个水平 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 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 箱停了下来。
用铁锤敲击铁钉,钉子 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 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物体受力 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动或停止运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阻力,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大
4、小车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 么?)
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 的作用。
如果我们想像一下,假设小车是在光滑的 水平表面(没有了摩擦阻力)运动,推理一下, 小车会如何运动下去?
解答:这是因为中间的棋子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沿力的 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 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面 的棋子落回原来的位置.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1)拍打窗帘前,浮灰在窗帘上是静止的。拍打窗帘后, 窗帘因受力而改变运功状态而振动,浮灰由于惯性还要保持 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浮灰与窗帘分离,即通过拍打窗帘清 除了它上面的浮灰。
毛巾
在同一斜面 的同一高度
棉布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木板
二、实验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设计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设计思路:以小车为例,逐渐减小阻力,看小车水平运动距离
远近。
注意事项: 次每小车从
静止开始
下滑、目的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实验方法: 有
控制变量法、理 想实验法
实验记录表:
解答:他们的说法都不对.牛顿第一定律告 诉我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本静止的物体保 持静止状态不变,原本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新版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共20张PPT)学习PPT

新版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共20张PPT)学习PPT

往下敲。木把受到敲击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突然停止了。斧头由于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 惯性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惯性不是力。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
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
笛卡儿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 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 持在直线上运动。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
三层含义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都具有惯性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就运动
惯性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惯性不是力。
人跳起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向前推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一.切物物体体不都受具外有力惯作性用,物时体,的一运定动处并于不静需止要状力态来维持.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第地四上章 的物牛体顿都运应动该定是律静止的。
研物究体物 都体具在有静惯止性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在物理学中属于静力学 斧只头研由 究于怎惯样性运要动保而持不原涉来及的运运动动和状力态的,关继系续的向理下论运叫动做,运使动斧学头和木把套紧。
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学情分析
已学知识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简单的学习过牛 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概念,但这些仅仅是物理规律的表 象认识,没有深入的去体会和理解,学生特别是对惯性 的概念理解非常模糊。虽学习过力和运动,但存在知识 障碍: 知识障碍分析:没有分析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 ,特别是学生容易受生活经验影响把自己带入亚里士多 德的错误观点上。同时也存在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特别是本节惯性概念的理解需要很强的逻 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生活实例让 学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
用牛顿第一 定律解释前面的 乒乓球演示实验 和生活中的一些 事例,逐步让学 生体会一切物体 都具有的这种“ 本领”,切不可 直接给出惯性的 概念。
3.理解定律、了解惯性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先 从感性上感知概念再逐 步从理性上理解和体会 惯性的概念,从而突破 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伽利略斜面实验及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以及惯性的概念并能 用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惯性的决定因素。
五、说教法 学法分析
因本节有重要实验,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学
生参与、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启发式等
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引入时采取悬疑式的 引入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已学 的物理理论解释遇到的生活实例,采用相互 探讨式的学习方法。
和惯性的相关知识代
入,从生活中感受影 响惯性的因素,并要
生活,同时为下节课
突破“惯性的表现形式 ”这一难点打下基础.
求学生感受惯性在这
些生活实例中具体是 如何体现的?
6.总结反思 课堂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一.理想实验 伽利略的观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惯性: 三.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之后提出2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老师适当点评)
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的物理研究史;教师 在此,点明在亚里士 多德、伽利略等时代 还没有力的概念,这 些概念是由后来物理 学的奠基人牛顿提出 来的,从而总结出牛 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探究定律,回顾历史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前人 探索物理规律的不懈努 力和艰苦历程,培养学 生艰苦奋斗和勇于探索 的物理精神。
一定是正确的,给学生 以心灵上的震撼,更能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物 理奥秘的兴趣。
理想实验的魅力
师生共探实验,注 意观察,告诉学生观察 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所以光有观察 还远远不能够的,进从 而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 CAI动画 。同时在实验 过程中要求下面学生积 极参与。
谢谢各位评委 老师!
2. 探究定律,回顾历史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充 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 的主导”,同时让学生感 受伽利略探索物理规律
的过程和科学假设的思
维方法。
理想实验的魅力
2.探究定律,回顾历史Fra bibliotek【问题1】:球的运动状态为什么改变?——由学生 交流讨论并列举生活实例 【问题2】:为什么伽利略的实验被称为理想实验?
高尚的物理精神以及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坚持不懈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个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应用;教 给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正确方法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让学生树立一个意 识: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明白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 的唯一标准。)
四、说教学重 难点分析
4.1 牛顿第一定律
张代勇
2018-11-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核心素养分析
教学重 难点分析
教法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 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物体最基本的运 动规律,探索物理学家寻求物体运动规律的艰辛历 程。本节之前虽已学过运动和力的概念,但本节才 是动力学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该节内容向学生展现 了物理学家在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巧妙使用 了理想实验以及理论和思想的合理外推,充分展现 理想斜面实验的迷人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分析
总结反思课堂练习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剖析规律强化理解
实验探究 科学推理
阅读教材回顾历史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观看演示实验、 动画,学生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将
1.新课引入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引入的目的在 于留下悬疑,让学感受
自己引入到亚里士多
德的歧途中去。
到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就
惯性与质量
4.思考与讨论
留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探讨“思考 与讨论” ,惯性的决定因素?,并列举生活 实例感知: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质 量,再次突破教学的难点。
预留任务
要求学生在放学 的路上观察行人、汽 车等生活中常见的实 例并将牛顿第一定律
5.理论联系实际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 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
三、说核心素养分析
1.物理观念:❶.了解伽利略等物理学家的相关理论 ❷.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❸.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的决定因素 2.科学思维:能运用惯性定律解释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及现象 3.科学探究:❶.掌握伽利略理想实验过程以及合理假设的方法 ❷.培养学生将物理规律和理论应用到生活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