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 芙蓉楼送辛渐
3~6年级古诗词背诵100首
课内(31 篇)
1、诗经·采薇【作者】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七步诗 【作者】曹植 【朝代】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4、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鸟鸣涧【作者】王维 【朝代】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作者】杜甫 【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秋思【作者】张籍 【朝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2、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作者】李贺 【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十首
翻译
•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 压垂了枝条。 •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 黄莺啼鸣恰恰。
5.石灰吟 明· 于谦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 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 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 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 似;等闲:平常,轻松。 •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 操。人间:人世间。
作品译文
• 春山的夜晚寂静无声, • 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 • 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 • 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3.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七言绝句
•
•
• • •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品注释
•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 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 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 3.寒雨:寒冷的雨。 • 4.连江:满江。 •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 与下文“楚”为互文。 • 6.平明:清晨天刚亮。 • 7.客:在这指辛渐。 •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 的山为楚山。 • 9.孤:独自,孤单一人。 •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之《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
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4.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芙蓉楼送辛渐 墨梅 塞下曲
语文要素
一、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 物的品质。
二、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古诗三首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 100 页 , 我 们 一 起 来 学 习 这 三首古诗。
1 朗读课文
芙蓉楼 fú róng ① 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luò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书写注意 “壶”字下面是“业”。
会写字
yàn
大雁 沉鱼落雁
大雁
会认字 会写字
yàn
砚台 砚池 笔砚
形近字 观(guān):观察、观看。
(guàn):道观。 舰(jiàn):舰艇。 视(shì):电视、视力。 现(xiàn):出现、表现。
会认字 会写字
qián
乾坤
形近字 朝(cháo):朝代、朝向。
讲课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后题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
答: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
讲课
你 打 听 我 的 情 况 , 就 请 转 告 他 们 : 我 的 心 依 后题 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纯洁,绝不会和世 俗同流合污。这两句借“冰心”“玉壶”的 比喻来倾诉诗人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坚守信 念的高尚品格。
朗读 课文
2 认识生字
fú
róng
luò
chán
芙蓉洛单
会
认
dùn
yàn
qián
kūn
字
遁砚乾 坤
会认字
chán
单于
多音字 dān shàn dān 单独、名单。 Shàn 姓氏。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诗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物品质”,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诗的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和玉壶自喻,展现了纯洁正直的高尚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情蕴景中,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采取多种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但是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因此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阅读方法,基于以上学习经验,本节课侧重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作者的精神品格,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壶”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作者的精神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作者的精神品格。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上课用)、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做)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知人论诗1.谈话导入。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中华传统古诗词凝聚着古人们那高雅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诗词,感受诗人们那高尚的品格!2.引出课题。
交流学过的送别诗,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3.理解诗题。
结合这芙蓉楼的图片,明确诗题的意思。
4.了解诗人。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的形式了解诗人王昌龄。
2024年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 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送 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 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 强性格。全诗因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 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 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 / 满蹊, 千朵 / 万朵 / 压 / 枝低。 留连 / 戏蝶 / 时时 / 舞, 自在 / 娇莺 / 恰恰 / 啼。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 一。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 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 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 逢荒年,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 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 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 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 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 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词语注释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写的是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1 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
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2 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
[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
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3 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4 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板书:寒“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
板书:孤(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 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
22《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象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首先由师生共同交流课前了解的诗人资料和诗题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
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芙、蓉、洛、壶”,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一至六年级古诗词积累
一至六年级古诗词积累1——6年级课文古诗词汇编【小学一年级】上册: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3、第21课《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第【1】篇〗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必背优美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经典优美的古诗词,可以背诵: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赋得自君之出矣》-王勃
汉家天子今天子,白马金鞍跨宇宙。
星童夜引风华后,修郎朝拜陶钧堂。
6.《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蛟龙白露中。
秋千满郡月,二八满城鍾。
7.《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以上是一些值得背诵的优美古诗词,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难眠之夜,他们二 人是怎么渡过的呢? 想一想,说一说。他 们可能做了什么?说 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写景叙事 表白胸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
诗句展现了诗人的怎样形象?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 诗人送别好友时凄寒孤寂之情,楚山孤 独地峙立,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 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 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坚贞不屈 顽强斗争的品格。
这难眠之夜,他们二 人是怎么渡过的呢? 想一想,说一说。他 们可能做了什么?说 了什么?
唐· 王昌龄
1.“寒雨”是什么季节的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寒雨连江”
平明送客楚山孤。
“楚山孤”用我们的话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呢?
玉壶:玉制的茶壶。玉代表着永恒。
冰心:比喻一颗纯洁的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那颗纯洁的心就如放在玉壶中一 样,比喻他清廉正直的品格永远不变。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 昌 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也有资料说是陕西西 安人。盛唐著名诗人,才华横溢,被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有“诗家天子”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 《王昌龄集》。其代表作品有《出塞》《塞下曲》《芙 蓉楼送辛渐》。 他广交朋友,重情重义,与李白、孟浩然、高适、 李颀(qí )、岑(cén)参(shēn)、王之涣、王维、储光 羲(xī)、常建等都有交谊。 王昌龄仕途坎坷,官至县蔚,多次被贬, 遭人诋毁,甚至被贬到非常偏僻龙标作县 蔚.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 直到最后. 他一生壮志未酬,安史之乱时被濠州 刺史所杀。终年不到60岁。 《芙蓉楼送辛渐》是他在江宁任职时 送别挚友辛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