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西扶贫探讨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以粤西地区为例,从人才培养、引才、留才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口问题。

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以粤西地区为例,对乡村人才振兴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人才培养1. 乡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乡村教育资源匮乏,高质量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

(2)乡村教育对于实际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2. 对策建议(1)增加乡村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乡村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2)优化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回乡发展。

三、引才1. 乡村引才存在的问题(1)乡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2)乡村文化环境相对落后,缺乏吸引力。

2. 对策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乡村文化魅力。

四、留才1. 乡村留才存在的问题(1)乡村发展机会有限,缺乏发展空间。

(2)乡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2. 对策建议(1)鼓励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五、使用人才1. 乡村人才使用存在的问题(1)乡村人才利用率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2)乡村人才培育与当前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

2. 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渔村贫困状况调查与政府扶贫机制创新——以粤西M村为例

渔村贫困状况调查与政府扶贫机制创新——以粤西M村为例
在 产业 发 展 方 面 :渔 业 以 近 海捕 捞 为 主 ,
低 。生存 型贫 困① 量 不少 ,温 饱 型贫 困② 为 数 较
普 遍 。通 过分 析 问卷 了解 到 ,该 村 20 09年人 均
5 3元 , 2 0 0 0元 以下 的贫 困户人 口近 3 0 0 有 渔船 6 2艘 ,2 0匹马 力 以上 的有 6艘 ,北 部 收入 3 0 5
0年 。 贫 困户 的收 入 增 长 缓 慢 ,从 20 04年 至 亩 ,旱 地 12 36亩 ) ,人 均耕 地 04 . 3亩 ,人 多 2
① 生存型贫 困是指生产资料 匾乏 ,满足 不了基本需要 ,解决食物和衣物成 了主要的奋斗 目标 ,基本 生活没有保障。

② 温饱型贫 困是指在正 常条件 下,食 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 给,但 经济发展还很 困难 ,生活水平还很低 ,抵御 灾害的能力还很
步恶 化 了海 洋资 源 ,给靠海 吃饭 的渔 民的生存 人 不 敷 出 问题 突 出 。2 0 0 9年 ,全 村 贫 困户 人 均 环境 带来 更严 重威胁 。 消费 支为 2 0 6 7元 ,在 消 费构 成 中 ,家 庭食 品费 ( )渔 民的 负债,严重 依赖 打工 讲 ,上 世 纪 9 代初 期一 条 渔 船 出海 ,当天 即 O年
可满载 而归 ,鱼 虾蟹贝 品种 丰富 ;十几 年过后 ,
占总 人 口 2 % ,获得 的 收入 2 5 元 , 占人 均纯 捕 捞范 围受 限 ,渔网越来 越密 ,捕捞 时 间越来越 5 72 收入 的 7 % ;农 民赖 以生存 的渔 农 业 获得 收入 长 ,但 收获 每况 愈下 ,有时捕捞 收入 甚至 连跑船 0 仅 为 7 0元 ,占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的 2 % ,其 他 的油钱 都抵不 上 ,而且 ,此种局 面带 来违 法捕捞 5 2 收入 2 1 ,占农 民人 均纯 收人 的 8 。 0元 % 现象 时有发生 ,例 如 电鱼 、炸 鱼 、毒 鱼等 等 ,进

信宜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信宜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信宜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粤西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部分地区贫困现象较为突出。

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宜市制定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1. 精准识别对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精准帮扶措施,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实施措施。

1. 制定精准扶贫标准,根据国家扶贫标准,结合信宜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精准扶贫标准,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2. 加强帮扶措施,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包括资金扶持、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完善扶贫政策,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相关政策的实惠,提高扶贫政策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信宜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贫困户收入稳步增加,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五、下一步工作。

1. 持续跟踪帮扶,加强对已脱贫户的跟踪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2.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3. 完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受益。

六、结语。

信宜市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实施,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摘要:粤西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然而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省政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西地区可以更好地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和谐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本文在分析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推动粤西地区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

关键词粤西;扶贫;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前言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

广东省西部地区包括湛江、阳江、茂名三个地级市,国土面积63916.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人口2498.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29%。

在广东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五分之一人口的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7.02%、GDP仅占全省的11.53%。

粤西,是区域经济概念,广东西部区域,即湛江、阳江、茂名、云浮,统称为广东省粤西地区。

广东可划分为四片区域: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

2007年8月7日湛江加快建设粤西城镇群中心,湛江粤西区域中心地位日益增强。

茂名亦有意争当粤西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包括:湛江市,辖雷州市、吴川市、廉江市、徐闻县、遂溪县。

阳江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

茂名市,辖电白县,代管化州市、高州市、信宜市。

云浮市(于1994年成立),辖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一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首先,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广东扶贫开发的政策思维和对策建议

广东扶贫开发的政策思维和对策建议
困农 村 更是 “ 上加 霜 ” 。 雪
《 政府工作报告》 中郑重地使用了 “ 弱势群体”
4 .自然 条 件 恶 劣 ,地 处 边 远 山 区 。 由 于历
这 一学 术术 语 , “ 势群 体 ”第 一次 出现在 政府 史 的原 因 ,广 东还 有许 多 人 居住 在 自然 条件 十 分 弱 文 件 中 。中 国政 府 比以往 任何 时候 更 重视 扶 助贫 恶 劣 的山 区 。如石 灰地 区以及 边 远 山 区 ,对 这些 困人 口的 问题 。 已把扶 贫 提高 到 了一 个新 的 理论 地 区 的改造 难 度 十分大 ,即使 有 大量 的 投入 ( 如 认识 的层次 。政府 作 为 “ 守夜 人 ”更 清醒 地认 识 修路 、通 电 、通 邮等 )亦很 不 经 济 。
直 接 受 害 者 。 由 于 海 水 污 染 ,特 别 是 近 海 的污 染 ,有些 渔场 被 破 坏 了 ,近海 已无 鱼 可捕 ,渔 民 府 要替 他 们找 出路 。
3 .社 会 投 入 的 不 公 ,造 成 城 乡之 间 差 异 扩
( ) 业是 弱 势产 业 ,农 民是 弱 势群体 。农 面对讲不清的污染者,要打官司都不知找谁 ,政 一 农

南方 农 村 20 年第 5 02 囊
3 ・ 7
维普资讯
获 贫 开 发
散 ,即使 是较 大 的村 落亦 缺 乏必 要 的经 济 组织 。
革 开 放后 ,是 有 “ 主人 ”而 无组 织 。这 种状 况 在 市 场 经济 下 ,更 是处 于 劣势 。
( ) 村贫 困的外 部直 接 成 因 二 农 1 .生产 资 料 被 剥夺 造 成 几 代 人 的贫 困 。 在 息 。许 多人 未受 过 基本 的初 级 教育 ,安 于现 状 ,

广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路径探讨

广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路径探讨
计 为 3中 ,文 14 % 4 7 6万
l 农 村 2l年第3 南方 o2 期

57 ・
扶 贫 工作
盲 占4 0 % 小学 占4 . 0 ,两者 合 计 为 4 . 8 _ 。 .8 , 02% 4 2 %3 ]
1 9 年 提 高 了0 1 个 百 分 点 ;机 收 面 积 占播 种 面 积 96 .0
三 、广东农 村扶贫 开发工作 的路径 选择 及 政策建议
( )创 新 扶 贫 开 发 领 导 体 制 ,转 变 各 级 政 府 一 职 能
着 纯 正 “ 州 普 通 话 ” ,初 中 没 毕 业 就 辍 学 已 经 成 雷
为 一 种惯 性 。广 东 省 贫 困人 口中文 盲 率 高达 4 . % 85, 他 们连 字 都 不认 识 ,更 别提 掌 握技 术技 能 了 ]。
二 、广东 农村扶贫 开发工作 的现 状及存在 此 ,整 体扶 贫 效果 不佳 。
IJ 凸越
2财政扶贫资金数量太少,占财政支出比例过低 .
从 1 8 年 起 ,省 经 济 总 量 稳 居 全 国第 一 。但 近 95
几 年 来 ,广 东 省 每 年 用 于 贫 困村 贫 困户 的 扶 贫 资 金
的 比重为 8 0 % 1 1 9 年提 高 了7 6 个 百分 点 。 .9, : 96  ̄ .8
广 东 省 雷 州 市 东 里 镇 东 塘 村 多 年 来 出 去 打 工 多 少
人 , 回 来 就 有 多 少 人 , 因 为 他 们 离 开 家 乡 ,说 话 没 有 人 能 听 懂 , 被 称 为 会 说 话 的哑 巴 。在 2 0 年 前 , 07 村 里 不 少 适 龄 儿 童 因 交 不 起 学 费 连 听 “雷 州 普 通 话 ”都 是奢 望 。尽 管 “ 升 初 ”入 学率 达 到 1 0 小 0 %, 但 由于 入 学 晚 , 1 g 才 上 初 中的 比 比 皆是 ,他 们 操 6;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次调研以粤西地区为案例,探讨粤西地区乡村人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粤西地区乡村人才现状1. 乡村人口外流:由于调研地处于粤东沿海地区,乡村人口外流问题突出。

大量优秀人才离开乡村,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2. 教育资源不足:粤西地区乡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等教育机构较少,乡村教育质量待提高。

3. 创业创新氛围不浓:乡村创新氛围不浓厚,乡村创业者较少,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粤西地区乡村人才问题分析1. 教育问题:乡村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限制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 就业问题:乡村就业机会有限,缺乏高薪职位和发展空间,导致乡村人才流失。

3. 人才流失:乡村人才流失范围广泛,优秀人才普遍倾向于在城市发展,导致乡村人才稀缺。

三、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对策1. 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乡村学校成长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2. 创新创业扶持:鼓励投资者在乡村地区设立企业和创业基地,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新平台,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

3. 优化乡村发展环境: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交通和通信便利,吸引乡村发展和人才回流。

四、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效果1. 教育改革成果显著:通过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乡村教育质量、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实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许多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得到了重视和支持,乡村创新氛围不断浓厚。

3. 乡村发展环境优化:通过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乡村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人才回流增加,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重要课题。

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总结成效

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总结成效

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总结成效
近年来,粤桂两省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共同努力,许多贫困地区的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的成效。

首先,粤桂两省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合作,两省得以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有效地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

例如,广东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广西省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

其次,粤桂扶贫协作工作在产业扶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省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

比如,在广东省的支持下,广西省的柑橘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

另外,粤桂扶贫协作工作在教育和健康领域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两省共同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同时,通过合作,也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但同时也要看到,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粤桂两省继续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希望未来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让贫困地区的居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建设幸福广东”视角下完善农村扶贫开发责任机制的思考

“建设幸福广东”视角下完善农村扶贫开发责任机制的思考
21年 8 01 月
经 济 论 坛
Ee n m i F r oo c o um
Au .2 1 g 01
总第 4 3 9期
第O 8期
Ge . 9 No0 n4 3 .8
雠 "角完 村揪 责渊 腿考 视下 扶 任
文/ 国军 刘
【 摘 要 】 广东农村 贫困是政 治性 、经济性 、社会性、文化性等 多重因素导致的复杂问题 的集合。在建设
城镇居 民基尼系数 03 - 3 农村居 民基尼系数 02 .8
03 .4 03 - 0
O3 - 5 03 - 3
03 . 7 03 . 4
03 _ 6 03 . 4
03 _6 03 .3
O3 .6 03 -3
03 _6 03 .3
03 _6 03 -2
织。
[ 何德 旭 . 序 发展 金 融服 务 业 Ⅱ.- 4 】 有 】 国金 融 , 0 ,( ) q 2 6 9: 0
3 -3 . 3 4
【】 东.‘ 5郭 ‘ 文件”助推河 北省金 融产业加 速发展 . 三个 河北
日报 .2 0 ~5 2 ( 1 0 9 — 6A0 )
I 延军,孙淑芬. 6 降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效率与贡献研究
和办法 ,努 力提 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扶 贫成效。
【 键 词】 关 建设幸福广东; 农村扶贫开发;责任机制 【 作者简介 】 刘国军,中共广 东省湛江市委党校副教授 , 研 究方向:行政学、政 治学。


‘ - 十二五 ”时期广 东农 村扶 贫开发 的新 视
共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作为广东省 ‘ 二五”发 ‘ 十
幸福广 东的进 程 中,消除贫 困是 建设 幸福广 东的前提 和基 础 ,让 所有人都免 于贫 困,是 ‘ 设幸福广 东” ‘ 建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广东经济新增长极,现就促进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市)振兴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开拓发展西部”的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东融珠三角、西接北部湾、北联大西南、南拓东南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壮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把粤西地区建设成为广东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地和海洋经济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2.发展定位。

粤西各市要树立“大粤西”发展意识,加强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全面提升粤西地区整体竞争力。

湛江市要发挥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作用,发展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

茂名市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

阳江市要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为广东新能源基地、重要产业承接地和现代滨海旅游目的地。

3.发展目标。

实现“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

到2012年,形成贯通珠三角、联接大西南、内部联通快捷化的粤西大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大变化;临港重化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形成规模,特色农业和海洋产业上新水平,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现代产业发展有大变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宜居城乡建设有大变化;人均GDP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有大变化;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和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地区形象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有大变化。

广东省产业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

广东省产业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

广东省产业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广东省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通过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是广东省产业扶贫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地区发展水平低、产业发展环境不够良好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的进展,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加强对广东省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助力广东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背景介绍】部分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阶段,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扶贫项目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贫困地区仍未得到有效支持。

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的情况,未能真正实现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一些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制约了产业扶贫工作的进展。

一些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难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如何解决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是当前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探索有效的对策,从而推动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 正文2.1 产业扶贫现状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扶贫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和支持。

广东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广东省在产业扶贫中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作者:王和顺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11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十分困难。

目前,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深水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近年来,广东省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建立了新机制,形成了新制度,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

广东省扶贫开发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开展扶贫“双到”(“双到”,指的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举全省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格局。

实施扶贫“双到”以来,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达到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67.2万元。

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是:(一)精确探位,规划到户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瞄准。

广东的瞄准机制首先是瞄准扶贫对象。

根据扶贫“双到”制定的贫困标准,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实现全省联网,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挂扶单位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其次,是瞄准贫困成因。

按照扶贫“双到”工作要求,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瞄准机制还明确了“谁去扶贫”和“扶谁的贫”,为实施“靶向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产业扶贫,建基地促稳步发展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广东为例

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广东为例

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广东为例徐育才;徐书玲【摘要】贫富不均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扶贫研究与扶贫工作因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广东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根据其自身特点,探索了一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注重产业扶贫、完善社会保障、加强贫困人口的教育的好路子,因此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了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广东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ealth has been the bottleneck for the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o get people out of this has attracted the great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local governments.So far,a lot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especially in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扶贫工作;挑战;对策【作者】徐育才;徐书玲【作者单位】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16近几年来,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了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

然而当前广东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有必要认真研究并加以应对。

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从“对口帮扶、加大投入”,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再到瞄准贫困的“微观”主体“靶向疗法”。

论湛江市精准扶贫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论湛江市精准扶贫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论湛江市精准扶贫的问题与治理对策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工作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本文将就湛江市精准扶贫的问题与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不够在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中,贫困人口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湛江市,仍存在许多贫困人口没有被准确识别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审核不严格导致的贫困户漏识别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精神懈怠、工作不细致等方面的影响。

2.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湛江市的扶贫资金使用存在不透明的情况。

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够透明,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地方官员的贪污、挪用等行为的影响。

3.扶贫项目实效性不足在湛江市,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效性不够,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

即使有资金投入,也未能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而这部分问题大多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草率、敷衍等行为导致的。

二、治理对策在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湛江市需要加强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库,确保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更加准确、严谨。

2.健全财政监管机制为了解决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湛江市需要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增加扶贫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建立公开透明的扶贫资金使用制度,防止地方官员的贪污、挪用等行为。

为了提高扶贫项目的实效性,湛江市需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项目符合贫困户的实际需求,避免“形式主义”现象的出现。

也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导,确保扶贫项目的实效性。

湛江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湛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为贫困人口带来真正的帮助。

也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扶贫项目的实效性。

精准识贫推动精准扶贫粤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精准识贫推动精准扶贫粤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专 题 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精准识贫推动精准扶贫 粤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文/冯海波西塘村举办精准扶贫科技培训班,为农户讲授农业技术知识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西塘村 是粤西的一个贫困村,人口2336 人,有耕地7000多亩,以种植甘 蔗和绿化苗木为主,特色农产品 为毛薯和红米。

2015年,该村集 体收入仅1.8万元,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为7803元。

2016年5月,广 东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李志进驻 该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 一书记。

他怀真感情,下真功 夫,深入群众开展多项帮扶,通 过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种养技 术,积极帮助群众依靠科技致 富。

目前,该贫困村有25户92人脱贫,村集体年均收入提高到12 万元。

新面貌:提高村干部凝聚 力与执行力所谓“扶贫先扶志”,村干 部的意识及素质尤其需要提高。

2016年,西塘村党支部被省委组 织部定为省级软弱涣散党支部, 存在着“四个意识”薄弱,干部 之间不团结等问题。

为此,驻村 干部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对软弱 涣散党支部进行整顿,切实加强西塘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结合扶 贫工作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 象,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思想政 治觉悟、工作能力,重新树立了 西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良 好形象。

经过一年的整顿,西塘 村党支部顺利通过省委组织部组 织的交叉考核验收,并被评为先 进党支部。

同时,驻村干部还精 准识别贫困户,通过深入群众, 走访调查,经过三次公示,最后确 定贫困户36户,比2016年初湛江市 确定的贫困户减少了13户,并进行 建档立卡,进行动态管理。

34在精准识贫过程中,驻村干 部和镇挂点领导干部、镇分管扶 贫领导干部、村“两委”干部组 成联合核查组,进村入户,按照 “十问”工作法(一问户籍核人 口;二问耕地有几亩;三问家中 读书郎;四问口粮够不够;五问 主要劳动力;六问疾病和医保; 七问禽畜养多少;八问住房安全 否;九问亲朋周济事;十问脱贫 怎帮扶),严把“四看、五优 先、六进、七不进”标尺,对贫 困对象进行了精准的识别,并进 行审核复查,再召开村民代表大 会进行讨论表决,然后公示7 天。

铁军担道义 大爱洒粤西——广铁集团对口扶贫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纪实

铁军担道义 大爱洒粤西——广铁集团对口扶贫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纪实

铁军担道义大爱洒粵西—广铁集团对口扶贫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纪实■2广铁集团扶贫工作队走访慰问公居村贫困户③广铁集团援建的公居村文化广场公居村67户2.07人的贫困人口,已.经实现脱贫66户202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7.01 %降至2019年的0.16%。

这一组组平凡:数字的背后,是广铁集团定*扶贫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的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铁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服从服务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做好建设扶贫、运输扶贫的同时,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派出扶贫工作队常驻定点扶贫的广东化州中垌镇公居村',k实际行动和实卖在在的工作成效忠实_履行一个特大型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认亲戚,交朋友,逐冡逐户摸情况。

"广铁*团驻公居村第一书记陈长发介绍说,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工作队挨家挨户发放"广铁致公居村民一封公开信",把中央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广铁集团对大寥的关心传达给每位村民P同时深入到田间地头、瓦屋茅棚间逐户走访,迅達摸清全村贫困户底数,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对策。

这个有着600户人家、6个自然村、3100多人的粤西偏 远山村,与广铁集团搭上了 "姻亲"。

一时间,"公居村""精准扶贫"成了广铁集团党委 会上的高频词汇,作为每年的专项重要工作,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和跟进。

广铁集团主要领导、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也在繁忙@运输经营工作中挤出时间,进村开展调研,制订完善扶贫方案。

•L大家^群力j#过走#和市场调研,以村民最关心的村道j照明等公共设施"u p桥3路"建设为突破口,产i扶貧就业扶贫、教蓄扶贫等渐次g进的扶贫举措,让贫困山村的面貌一点点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
摘要
粤西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然而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省政府做出的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加上粤西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西地区可以更好地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和谐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本文在分析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推动粤西地区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

关键词粤西;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
一前言
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

广东省西部地区包括湛江、阳江、茂名三个地级市,国土面积63916.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人口2498.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29%。

在广东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五分之一人口的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7.02%、GDP仅占全省的11.53%。

二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首先,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
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其中茂名现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炼油生产能力达1350万吨/年;也是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正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化工、矿石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

而阳江则是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在广东省首屈一指。

阳江核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阳江还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

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政策倾斜和资源禀赋等的差异,广东省内的区域分化越来越明显,省内四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越来日益加大。

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68633元,而粤西地区的人均收入仅为23239元,这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定,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达到4.447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

粤西的第一产业比重依然位居全省之首,第二产业仍然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还远落后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仍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三广东省粤西地区贫困存在的主要问题点
3.1 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

3.2 村庄建设问题
3.3 交通不便
3.4 教育问题
3.5 电力保障及农村能源建设问题
①电力
②沼气方面
③污水,废气问题。

3.6 家庭较少的人员外出打工
3.7 居民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

四广东粤西地区贫困产生的原因
3.1 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3.2 自然资源匮乏
3.3地形条件限制
3.4 经济规划不合理
3.5 粤西交通不便利(高铁分析原因)
3.6省政府不够重视(政府对于粤西建设的投资方面)
3.7粤西地区经济欠发展(相对于粤北,粤东等地区比较分析)
3.8 生产经营能力低
3.9 务农收入低
四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4.1 以“三高农业”为龙头,大力推进粤西地区农业产业化。

3.2 以第二产业为突破口,建立起具有粤西地区特色的工业支柱产业。

3.3 以湛江一茂名为核心,大力发展三茂铁路、茂湛沿线产业带。

3.4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
五粤西地区发展的主要途径
①基础设施方面
A 村庄建设
B. 水利及基本农田建设
C. 道路建设
②社会事业方面
A.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转移培训等分析)
B. 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
C.社会保障(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等)
D. 计划生育
③产业发展
A.种植业 B 养殖业
六结论
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符合粤西地区的区情;既体现出鲜明的粤西地区的发展优势,又包含着粤西地区的人文精神。

在构建粤西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区域经济政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事实上,各区域内外环境和政策选择的不同,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也就不同。

因此,对一个区域未来的开发不能只停留在开发自然资源上,而应当着眼于综合开发。

所以,要促进粤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相配套的区域经济政策与之相适合,而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应立足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循序渐进的推进区域经济政策的完善,才为粤西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高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