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3.教育学生树立国家统一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1.唐朝的灭亡原因。

2.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三、教学难点1.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分裂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会灭亡?(二)学习唐朝的灭亡1.教师讲述唐朝灭亡的过程,重点讲解黄巢起义和朱温建后梁。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灭亡的历史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三)学习五代十国1.教师简要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各国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作业布置1.复习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五、板书设计第20课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一、唐朝的灭亡1.黄巢起义2.朱温建后梁二、五代十国1.政治格局2.各国情况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让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会灭亡呢?”学生A:“可能是因为唐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严重。

”学生B:“还有是因为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吗?”学生C:“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政权。

”学生D:“十国则是指在五代之外,还存在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南汉、荆南、北汉、湖南等十个政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重庆的时珍药房曾经排名中国药店连锁药店百强榜第15位。

药店的名字取自于我国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药物学家。

这位药物学家著有( )A、《资治通鉴》B、《本草纲目》C、《三国演义》D、《水浒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不属同一领域( )A、《周髀算经》和《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C、《甘石星经》和《授时历》D、《千金方》和《本草纲目》【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

它反映了下列哪一时期的史实( )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D、两晋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桑辑要》D、《红楼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

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A、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B、了解科举制度C、学习活字印刷D、翻阅《红楼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答案】:【解析】: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A、宫城B、皇城C、京城D、外城【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判断,这部著作应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解析】: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一起看看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欢迎查阅!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五.巩固提高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六.小结作业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七.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八.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3(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习题 北师大版精编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习题 北师大版精编版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它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

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A、华佗——《千金方》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李时珍——《黄帝内经》D、李时珍——《本草纲目》2、要了解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可查阅的历史书籍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4、小明想研究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情况,应查阅以下哪部文献()A 、《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5、下列对《农政全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明代后期宋应星编著B、介绍了西方的农业技术C、对我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提出了尖锐的指责D、是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作6、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一组是()A、《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7、《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共同点不包括()A. 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B. 是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结果C. 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D. 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科学巨著8、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原因正确的是()A、文化专制闭关锁国B、不思进取C、西方人越来越聪明D、中国人很愚昧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天工开物》(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观点。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D5.D6.D7.C8.A二、(1)材料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名师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名师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2、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它已走向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华佗——《本草纲目》B、张仲景——《黄帝内经》
C、李时珍——《伤寒杂病论》D、李时珍——《本草纲目》
3、如果要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要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
4、如果想了解中国17世纪科技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应该是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唐本草》
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
A、《本草纲目》《千金方》B、《水经注》《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D、《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同点是( )。
A.作者所处时代B.图文并茂C.吸收外国科学知识D.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7、下列著作中,含有介绍外国科技内容的是( )
A、《九章算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8、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
9、《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有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10、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
A.黄宗羲B.王夫之C.徐光启D.宋应星
师生
随笔
自我反思:
晚明科技成就
学科
历史
班级
主备教师
学生姓名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材习题解读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材习题解读

.
晚明科技成就
教材第102页“想一想〞
提示: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场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课后习题解析
材料阅读
提示:在徐光启看来,几何能传授给别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传统治学之道是传授给别人知识而不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徐光启的治学之道是传授给别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单是知识。

自我测评
提示:明代出现的科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熊三拔等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徐霞客游记?等著作。

影响: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动科技开展,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是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活动建议
提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思想文化上,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外部因素:西学东渐,吸收西方科技。

晚明科技群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讲求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做法,促进了晚明科技的开展。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下册历史20课教案1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其中详细记述了相当多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准确数据,被达尔文誉为“权威著作”。

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工开物》这部著作,理解晚明科技中体现出来的近代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承接上一课目的过渡教师讲述:在上一课目中,我们学习了徐光启及其科学成就。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晚明另一位颇具影响的科学家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

环节一:宋应星及《天工开物》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宋应星及其生活的历史时代背景、《天工开物》主要体例、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介绍了解宋应星及《天工开物》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学生对宋应星及《天工开物》有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深入体会奠定基础。

环节二:《天工开物》所体现出来的近代科学特点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材料一:教材上提供的《天工开物》中的《采煤图》。

材料二: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

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

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钁拾取者。

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

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

——(明末清初)宋应星:《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煤炭》,1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 xx (1)请结合文字解读图片所描述的内容。

(2)材料中体现出了哪些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学生活动:(1)结合文字,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

(2)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其中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图片的描述,培养概括表达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分享成果,培养合作意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天工开物》的价值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天工开物》的价值。

课件出示材料:“在《膏液》中,列举了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芬麻、芸苔子、檫子、觅菜子、大麻仁、桕仁、亚麻子、桐树子、棉花子、蓖麻子、樟树子、冬青子等16种油料植物籽实的产油率,这在当时农书中是最全面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晚明科技成就》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主要介绍了晚明时期的科技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展示了晚明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繁荣景象。

教材内容包括:晚明时期的科技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晚明时期的科技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晚明时期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学生对于科技成就的兴趣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晚明时期的科技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晚明时期的科技成就。

2.难点:晚明时期科技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科技成就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技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晚明科技成就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3.视频资料:晚明科技成就的相关视频。

4.作业练习:相关科技成就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晚明时期的科技成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晚明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状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晚明时期的科技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分别呈现晚明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明清的科学技术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明清的科学技术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第20 课明清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北京紫禁城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城中心的(今称故宫),是皇帝的居住之地,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二、古典科技巨著学力提升:1. 北京城在历史上曾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①秦朝②唐朝③金朝④元朝⑤明朝⑥清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2.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宋朝时期D.明朝时期3.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 .《水经注》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资治通鉴》5.“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 .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6. 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项是( )A.《水经注》和《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C.《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7. 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8. 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B.山海关遗址C.嘉峪关遗址D.玉门关遗址9. 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0. 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名师精编习题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名师精编习题 北师大版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它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

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A、华佗——《千金方》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李时珍——《黄帝内经》D、李时珍——《本草纲目》2、要了解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可查阅的历史书籍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4、小明想研究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情况,应查阅以下哪部文献()A 、《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5、下列对《农政全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明代后期宋应星编著B、介绍了西方的农业技术C、对我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提出了尖锐的指责D、是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作6、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一组是()A、《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7、《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共同点不包括()A. 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B. 是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结果C. 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D. 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科学巨著8、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原因正确的是()A、文化专制闭关锁国B、不思进取C、西方人越来越聪明D、中国人很愚昧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天工开物》(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观点。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D5.D6.D7.C8.A二、(1)材料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目标管理:【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能力体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体系】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突出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突出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策略: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设:导入: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商朝时有了五谷;汉朝时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传入了葡萄、石榴、核桃等;北宋时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

到了明朝时期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

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教105页,归纳:农业:引进农作物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向日葵。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手工业:棉织业由南向北,形成一批基地。

丝织业苏州、南京(出示挂图松江布)制瓷业景德镇(出示挂图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徽商和晋商。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南都繁会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7 页)讲授:明朝丝织业中小生产者两极分化:有的因经营亏损而失败,沦为受人雇佣的机器,有的则善于经营,不断赢利,积累数千金的资产,织机由三、四十张,雇佣众多机工,从小手工业者发展为机户,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引导学生阅读《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图》和旁边的补充材料,讨论并回答)施复夫妇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受雇佣的机工就是工人,他们靠劳动计日领取工资来维持生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A.他一生著述繁富
B.他注重数理研究
C.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
D.他长期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科学实验
3.被誉为“17世纪中 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参考答案
【自 主学习】
答案见《晚明科技成就》课件
【合作探究】
答案见《晚明科技成就》课件
【当堂达标】
答案见《晚明科技成就》课件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学名著《_________》 ,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梳理】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后来居上;③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以后,、等地的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的政策——严格对外贸易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政策;②清朝前期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受到,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也不能,使中国逐渐。

【学习自测】1、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有①水稻②粟③玉米④甘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A.苏州、南京 B.北京、南京 C.广州、泉州 D.苏州、湖州3、我国历史上传统的重要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4、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A.专制统治加强B.对外“闭关锁国”C.频遭列强入侵D.政治腐败5、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商品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课后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课后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课后练习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哪一组搭配是正确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B、三顾茅庐──《水浒传》C、黛玉葬花──《西厢记》D、武松打虎──《三国演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C、反映了宋朝的科技水平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千金方》D、《齐民要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清时期,成为广大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的是( )A、小说创作B、书法鉴赏C、戏剧表演D、名画收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A、蔡伦:造纸术/施耐庵:《西游记》B、毕昇:指南针/李时珍:《天工开物》C、王羲之:《兰亭序》/曹雪芹:《红楼梦》D、顾恺之:《洛神赋图》/司马迁:《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

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判断,这部著作应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对于下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模式第20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模式第20课
6、___________是明朝后期一位杰出的科学技术专家,写成名著《__________________》。
7、徐光启的科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对课堂练
习的反馈
校正
课堂
小结
教学
反思
禄丰县文星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案
课题: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主备教师:胡忠怀参备教师:课型:审核签名:集备时间:20年月日(第节)

导语设计
明清的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长城和北京紫禁城就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明清时期的科技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杰出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旁注

重点
1、紫禁城和明长城。
2、三位科学家及其巨著。
难点
科技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学习时间
10分钟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学习提纲)
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
1、明代的长城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冲突的产物。
2、明代的长城西起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多千米,被世人成为“万里长城”。
3、___________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
4、明清时期,北京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城四重。___________又称紫禁城。
5、___________是明朝的医药学家,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
练习时间
练习方式
旁注
课堂练
习设计
一、列表归纳明朝三部科技巨著的相李时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ຫໍສະໝຸດ 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有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10、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师生
随笔
自我反思:
2、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它已走向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华佗——《本草纲目》 B、张仲景——《黄帝内经》
C、李时珍——《伤寒杂病论》 D、李时珍——《本草纲目》
3、如果要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要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A.作者所处时代B.图文并茂C.吸收外国科学知识D.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7、下列著作中,含有介绍外国科技内容的是( )
A、《九章算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二、回答题
1、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等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2、你清楚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么?(参考“每课一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检测练习题
1、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唐草本》
4、如果想了解中国17世纪科技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应该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
A、《本草纲目》 《千金方》 B、《 水经注》 《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D、《齐民要术》 《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同点是( )。
晚明科技成就
学科
历史
班级
主备教师
学生姓名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2、了解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重点:晚明的科技成就
难点:晚明科学家的“工匠精神”
教学设计:
一、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作品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