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 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10页)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10页)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历史试题姓名: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得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海淀期中)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曾侯墓地出土了编钟等青铜礼器。

其中有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余【周】文王之孙…出邦(分封)于曾”。

在曾侯宝和夫人芈(音mǐ)加合葬墓中有一件青铜缶,上刻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意为楚王将自己的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由此可以推断①曾国与随国都是由楚国所分封②曾国通过争霸战争灭亡了随国③曾国与随国很可能是一个国家④曾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17东城期末)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

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

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3.(2011西城期中)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

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A.传说 B. 甲骨文 C.《史记》 D.《资治通鉴》4.(2020丰台一模)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列成语内容与右图相关的是A.卧薪尝胆B.围魏救赵C.休养生息D.三顾茅庐5.(2020西城二模)清代学者赵翼指出,《周礼》中记载置县本自周始,“盖系王畿千里内之制,而未及于侯国。

若侯国之置县,则实自秦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置县的历史非常悠久②西周时分封与郡县制并行③诸侯国置县动摇了分封制④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县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2020西城二模)计量方法已被引入历史研究领域。

据统计,在一部记录某位思想家言行的著作中,提到“仁”109处、“礼”78处、“道”(通“导”)60处、“德”40处、“义”25处、“命”21处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检测——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检测——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检测——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3·全国甲卷)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中国)。

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东汉中期与西汉末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但湘江流域人口数增加幅度更大,这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汉代北方人口顺长江而下南迁的情况,先迁入长江中游,再迁入长江下游,也就是迁入湘江流域并在此定居的人口比江浙地区更多,D项正确;土地兼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各个地区都存在,只不过是兼并程度有差异,甚至经济开发较早的江浙地区(联系春秋五霸相关知识)还有可能比湘江流域更突出,排除A项,同理排除C项;尽管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开发,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但三吴地区(江浙地区)在此时期经济发展最快,这就说明西汉末年以来,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就比江浙地区高,排除B项。

故选D项。

2.(2023·新课标卷(五省)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 C【解析】由“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知,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由“广种未必多收”可知,粮食产量产不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以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2.(2019·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答案】 A【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3.(2019·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 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多种。

其中,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是种并不罕见的情形。

该情形除发生于西周外,还发生于A.西汉B.西晋C.东晋D.东汉2.2019年,江苏省文物局开展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征文活动。

假如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且论文涉及“南京—六朝古都”的相关内容,你需研究下列哪些朝代的历史①吴②蜀③东晋④西晋⑤南朝宋、齐、梁、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⑤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出任宗主大多是A.鲜卑贵族B.少数民族首领C.地方豪强地主D.一般平民4.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

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下图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

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改易汉俗,笃行中制D.迁都洛邑,改穿汉服6.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7.南北朝时期著名士族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对自己的庄园作了这样的描述: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导渠引流,脉散沟并。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

这说明该时期的庄园A.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紧密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D.规模大且产品种类丰富8.对比下面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地图的变化,这一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9.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世家大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民族矛盾不断激化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 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 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

课时检测(七)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繁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

这种思想()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是对当时动荡社会厌倦的产物,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逃避现实,而不是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仍是正统,故D项错误。

2.(2019·合肥期末)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该主张说明()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B.道教思想适应统治需要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解析:选D题干只是反映了阮籍的主张而已,未反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道教思想并不适合统治需要,故B项错误;三教合一是隋代儒学家才提出的,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学者对儒学的功用产生质疑,故D项正确。

3.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解析:选C根据“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排除。

4.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含解析)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

它反映了商代() A.居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青铜器B.青铜器完全属于祭器C.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水平D.民营手工业异常发达2.董仲舒认为,天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这一思想体系()A.凸显天人感应的科学性B.沿袭了孔子的天人观C.把人性和人伦关系天理化D.意在宣扬“君权神授”3.唐代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策问贡士于洛城殿,以后不常进行。

宋太祖赵匡胤诏令恢复唐代的殿试。

宋太祖的这一做法()A.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B.是封建选官制度发展的必然C.有助于加强北宋的中央集权D.造成了宋代冗官、冗费的现象4.“镰刀、风车、筒车普遍使用;粮食作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经济作物生产出现了地域性社会分工,桑蚕区、产棉区、产茶区、产蔗区、果树种植区和油料种植区等都开始出现。

”这反映了()A.商周时期农业经济的繁荣B.唐代江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两宋时期中原农业的进步D.明代传统农业有了突破性发展5.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6.下面是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可知()时间税入总额(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 81 033 540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101 560 000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104 920 000宣统元年(1909年) 263 219 000A.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7.右图为1957年廖冰兄教授在《漫画月刊》上发表的漫画,但它被《人民日报》批为“反党毒草”。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单元检测(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

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

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选A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

2.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

……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

”这说明()A.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D.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解析:选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表明官员的职责是征收赋税,故A项正确。

3.(2019·长郡中学月考)贞观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

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解析:选C史书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力求客观记录史实,故A项错误;唐承隋制,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且材料只是记载隋炀帝的暴政而非制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唐太宗被塑造成明君形象,且对玄武门之变轻描淡写,却对隋炀帝的暴政详细记载,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及魏征,但材料中的魏征是负责编订史书,而非谏臣身份出现的,故D项错误。

4.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

贞观年间,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 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10页)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10页)

2020届高考历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历史试题姓名: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得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海淀期中)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曾侯墓地出土了编钟等青铜礼器。

其中有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余【周】文王之孙…出邦(分封)于曾”。

在曾侯宝和夫人芈(音mǐ)加合葬墓中有一件青铜缶,上刻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意为楚王将自己的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由此可以推断①曾国与随国都是由楚国所分封②曾国通过争霸战争灭亡了随国③曾国与随国很可能是一个国家④曾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17东城期末)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

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

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3.(2011西城期中)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

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A.传说 B. 甲骨文 C.《史记》 D.《资治通鉴》4.(2020丰台一模)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列成语内容与右图相关的是A.卧薪尝胆B.围魏救赵C.休养生息D.三顾茅庐5.(2020西城二模)清代学者赵翼指出,《周礼》中记载置县本自周始,“盖系王畿千里内之制,而未及于侯国。

若侯国之置县,则实自秦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置县的历史非常悠久②西周时分封与郡县制并行③诸侯国置县动摇了分封制④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县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2020西城二模)计量方法已被引入历史研究领域。

据统计,在一部记录某位思想家言行的著作中,提到“仁”109处、“礼”78处、“道”(通“导”)60处、“德”40处、“义”25处、“命”21处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

单元质检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某某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 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2.(2018某某某某三模)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

这反映了(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3.(2018东北三市联考)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农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

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4.(2018某某名校联考)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5.(2018某某名校联考)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6.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太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五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五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课时检测(五)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解析:选B 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守卫边疆,抵抗外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2.(2019·洛阳模拟)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

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请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解析:选B 材料反映魏晋时期改变了汉代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的情况,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这样会导致地方僚属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必然导致官僚众多,加重地方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

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 “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东晋之后,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9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①⑦B。

②⑧C.③⑥D.④⑤7。

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讲 魏晋、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讲 魏晋、

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

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

“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控制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

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2020·中原名校质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解析:选C。

根据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先生在这里对察举制的实行初衷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肯定了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

3.(2020·某某某某三模)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梁政府要求郡县“置孤独园”,重视基层治理,“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收养孤儿与单身老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备,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含解析)

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期间的经济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8 分)1.三国期间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河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这类场面的长久存在。

资料反应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均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平定有益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向已经出现分析:选D依据资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这类场面的长久存在”,并联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期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河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向已经出现, D 项正确;南北朝期间,江南获得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A 项错误; B 项表述绝对,错误;魏晋南北朝期间,北方战乱屡次,C项错误。

2.建安元年 (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公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组织屯田()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知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革D.推动了北方的一致进度分析:选 D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力增强,从而推动了北方的一致,应选 D 项; A、 B、 C三项在资猜中无从表现,清除。

3.(2019 ·宜昌调研) 以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能够用来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华C.东汉江南地域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分析:选 D依据题干图为甘肃出土犁地画像砖,且图中信息为一人一牛耕种技术,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应选 D 项;这类技术在汉代此后才大规模使用,故 A 项错误;因为资料所供给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B、 C 两项错误。

4.(2019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 北魏期间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三国魏晋南北朝(检测三)1.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内纱市在城两的北耆寺前。

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A.专业市场广泛分布B.市坊制度得以建立C.政府城市管理松驰D.南方经济赶上北方2.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

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 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3.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

这一变化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5.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

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

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广东)历史一轮课时复习卷: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广东)历史一轮课时复习卷: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肇庆模拟)“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2.(·深圳模拟)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 )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答案:C3.(·佛山模拟)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据表可知( )A.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答案:A4.(·泉州质检)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 )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答案:D5.(·黄冈模拟)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答案:B6.(·清远质检)“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三国魏晋南北朝(检测三)1.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内纱市在城两的北耆寺前。

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A.专业市场广泛分布B.市坊制度得以建立C.政府城市管理松驰D.南方经济赶上北方2.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

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 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3.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

这一变化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5.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

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

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8.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

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巨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

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9.(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1)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0.(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2)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晋初的做法旨在()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1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12.(2018·福建泉州二模·25)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

这一做法()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13.(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14.(2018·北京海淀区二模·13)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

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

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B.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C.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D.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15.(2018·黑龙江大庆二模·26)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

《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

这说明()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C.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

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

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庄园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

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

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

“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

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

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

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300多万人,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

(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10分)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检测三)参考答案1-5ABCCD 6-10ABDBD 11-15BACDC6.A 【解析】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实践效果,故BD两项缺乏依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从地方选拔人才的问题。

8.D考查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材料信息“边地逐渐繁荣”“多余的财力扩充机构”等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推动了郡县制的推广和普及,故D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机构改革,不是官僚队伍的扩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

9.【解析】“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A项错误;“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实行分封制,不是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实行分封制,不是行省制,故D项错误。

【答案】B10.【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已在题干中有表述,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A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故B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故C项错误;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以藩屏周,故D项正确。

【答案】D12.【考点】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根据“生产谷物的露田”、“桑榆田”、“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说明均田制不仅分配土地还试图保证农民粮食、蔬菜、衣着及保持肥力的需要,满足农民自给自足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故A项正确;据材料“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说明经济作物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全是经济作物,故B项错误;材料“植麻的麻田”说明这时的纺织主要是麻纺织,故C项错误;据材料“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说明只是规定土地使用的用途并不能限制土地的私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A14【解析】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是学习汉族文化而不是宣传佛教,故A项错误;据材料“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可知不是官吏贪污,故B项错误;据材料“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可知仅仅描述了佛教状况不能体现儒教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得出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

【答案】D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史料使用【解析】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魏晋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不能体现出江南经济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隋唐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材料中的著作都记载了相关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史书记载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现象,与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31. (1)同: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封建阶级剥削。

(4分)异:庄园经济下土地全部为寺庙封建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小农经济下自耕农拥有少量土地;庄园经济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性,缺乏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性,生产积极性较高;庄园经济下农民受寺庙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庙交租服役,小农经济下农民受国家控制,向国家(或地主)交租服役。

(6分)(2)影响:扩大了兵源;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0分,任答5点即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佛教的传播和禁佛现象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