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课题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3.区分“赤潮”和“水华”。
教学重难点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学与检测一、出示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阅读课本P49-51内容。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主要生活在中和中。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等,也有多细胞的,如、等。
它们都没有的分化。
活动二:观察水绵,分析水绵的结构特点。
1.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细胞连接而成。
2.水绵的细胞有哪些结构组成?它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活动三: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举例说明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 “赤潮”和“水华”在发生场所上有什么不同?互动交流与探究海带与紫菜的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吗?目标检测1.使用后能治疗和预防“大脖子病”的植物是()A 蕨类B 海带C 胡萝卜D 桔子2.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A、单细胞藻类B、多细胞藻类C、菌类D、鱼虾类3.如果洋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检测意图教学心得。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X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
法
2、能力目标:
(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 析
重点
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510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4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1 课题上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图片,了解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课前准备Ppt教具Ppt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1、举例说出几种藻类植物。
2、说出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讲授新课:三、藻类植物举例1、图片展示:波缘藻、赤潮异弯藻、脆杆藻、电镜下的鱼腥藻、管孔藻、海洋沟鞭藻类、海藻、角藻、蓝绿藻、平裂藻、扇杆藻、生活在海洋中的伞藻、石莼、索求藻、团藻、微孢藻、项圈藻、项圈藻、圆筛藻、直链藻、钟罩藻和电镜下的发菜等2、视频: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四、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Flash动画: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与经济价值总结:提供氧气、食用、提取工业原料和净化污水2、赤潮与水华①赤潮:展示:“赤潮”图片原因分析:“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呢?炎夏暴雨后,又逢高温闷热天气,碧波荡漾的海湾,一夜之间,湛蓝的海水便会改变了颜色,海风吹来传来阵阵难闻的腥臭味,死鱼虾尸漂浮海面,贝类相继死亡。
这就是赤潮发生时的可怕景象。
科学家研究认为生产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给海洋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海中一些特殊生物--赤潮生物便会急剧而大量地繁殖起来,这就形成了赤潮。
②水华:展示:“水华”图片原因分析:“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在静止的湖泊或死水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导致水体颜色加深,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和腐烂,导致水体味腥臭,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并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水华”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漂浮在水面上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藻类植物》【知识与能力目标】1、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和人类关系。
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藻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让学生充分理解水中藻类植物。
探究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交流和讨论,了解水中的藻类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中藻类植物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水中藻类植物,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新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打开课件第2页。
观察图片来思考一下水中的藻类植物自己知道多少。
【讲授新课】一、观察分析教师: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海水藻类生活在海洋里,淡水藻类生活在水沟、池塘里。
教师:海水中的藻类植物海带。
学生;在海带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
教师:紫菜并说出其特性。
学生:在紫菜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所以紫菜呈现紫色。
教师:观察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素有“绿色酵母”之称,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教师:观察小球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二、知识迁移教师:观察水绵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
不同点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没有细胞的分化,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比较大,呈带状,螺旋形的排列在细胞内。
教师: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7)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5.10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1)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爱护藻类植物。
②认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观察水绵。
自学方法:参考P49列举两种常见的藻类植物,海带、紫菜。
(1)从水池或水沟里捞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2)取一张载玻片,滴上一滴清水。
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看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绿体有什么特点。
讨论:P50的两个讨论题。
2.自学内容(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自学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图P50,然后概括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与经济价值。
3.自学内容(三):要求学生参考课本P51,了解“赤潮”和“水华”现象。
4.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五)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1. 讲解内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教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2. 讲解方法: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补充讲解。
(六)练习:补充习题P30――32(七)帮困(知者自己加速,或通过帮助未知者加速)1.集中帮困(教师或知者负责)2.分散帮困(同伴互帮)(八)反思小结(九)因人作业:可补充一些《初中生物创造性练习》让知者练习。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5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水中多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体的组成都是这样的呢?设计意图:在第九章学生们已学过《植物体的组成》,但课本上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的,没有提到其它类群植物体的组成。
通过问题的提出,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讲授】(一)观察水绵1.出示水绵图片,介绍水绵的生活习性;2.指导实验:(1)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2)复习: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3)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①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②水绵是由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④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⑤水绵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而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个细胞形态结构一样吗?⑥对照器官的观念,看看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3.学生分组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4.师生共同小结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水绵是绿色开花植物吗?为什么?是不是所有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水绵一样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
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水绵的组成是否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二)认识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1.出示多种不同形态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谈谈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收集次料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图片、水绵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引入】:美丽的第一初中校园。
同学们在校园一角:风景秀丽的池塘边驻足——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是绿颜色的?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视频学习】:活动探究一:池塘中的藻类植物师:池塘中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藻类植物。
【幻灯片展示】:衣澡,小球藻等板书:一、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澡——单细胞藻类师:除了这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藻类植物,有没有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很容易取到的藻类植物呢?生:水绵【幻灯片展示】:师生一起捞水绵的图片师:水绵是一种怎样的藻类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绵活动探究二:观察水绵师:如何观察水绵的外部结构?【幻灯片展示】:1、看一看:水绵的颜色、状态,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分组实验并讨论与交流结论: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滑腻感。
师:如果想看一下水绵的内部结构,可以借助什么仪器?生:显微镜师:强调显微镜的用法,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
【幻灯片展示】:观察时思考的问题1、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2、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3、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幻灯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
【视频展示】:立体的水绵细胞。
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有着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有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完植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应对本单元进行一次小结,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机板书设计)。要求学生把植物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的顺序排列并加以比较,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群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有一定难度,在此教师可加以必要的引导。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复习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理清知识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不断进化”的观点,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进化理论打下基础。
(3)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
在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征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察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通。在观察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可以产生成熟的孢子,这样学生就比较易于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很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以诗句引入,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用生活实例展开分析,体现“STS”精神。
六.小结:植物类群比较: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小结: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
年级:七学科: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
教具:课件、植物标本(海带、紫菜等)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旧课: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通过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②观察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观察。步骤如下:(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先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
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比苔藓植物还低等的植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思考观察“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的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显微摄影向学生同步演示所要观察的内容,并且巡回加强指导。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钢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第三节藻类植物
一、水中的藻类:
二、观察水绵:
1.水绵的颜色、形态、生活习性
2.水绵细胞的结构:
三、其它的藻类植物
四、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l.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孢子生殖。
五、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