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
授课人:黄琳程
授课内容:14级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单元古典诗文诵读第15课《定风波》
授课班级:14级会计3班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31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教学楼2—104
一、教学目得
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抒发作者得豁达胸襟、
2、体会词中包含得人性哲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以小见大表达深刻哲理得写法、
学会朗读入手体会作者情感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加深对词内容与情感得理解,体会作者面对困境得旷达。
诵读、评价、质疑问难,在读懂词得基础上领悟词得哲理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得风雨。
三、教学重点
1、诵读,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思想情感。
2、欣赏词作,赏出作品情感态度美、人生哲理美。
四、教学难点
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得交流,实现情感得共鸣,对作者与作品做出个性化得评价。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设想
1、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多次诵读中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哲理美感、在读中形成对诗歌内容得理解、评价、鉴赏。
2、学生品味、感悟与老师引导相结合。
3、突破重点、难点时适时引入相关资料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八、教具准备音频播放器、PPT课件、话筒、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她重情重意。在埋葬妻子得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她又为妻子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得《江城子》以表断肠怀念。
有这样一个人,她多才多艺、她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卓有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书法绘画也卓有影响,就是书法“宋四家”之一,并开创了湖
州画派。
有这样一个人,她锐意改革。“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自成一体;她一改词坛婉约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得题材,丰富了词得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得界限,对词起到开疆拓土得作用。
那么这个人就是谁呢?她又有何种人生态度呢?
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品味歌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就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们激赏她得文采之美,更赞叹她豁达得心胸与积极得人生态度,她一生融儒道释于一体,诗书画俱佳,她就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得旷世奇才,她就就是苏轼、
二、知人论世
①标题《定风波》苏轼
②苏轼生平简历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入第三等,被授予官职
1069年,神宗即位,苏轼因接连上疏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1079年,因作诗被人冠以“文字毁谤君相”得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后来,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朝。因不满司马光全盘废除新法,遭旧党排挤,再次被调到杭州当太守、
1091年,她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先后被外放到颍州、扬州、定州。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她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又被再贬至更远得儋州(今海南)。在宋朝,放逐海南就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得处罚、
三、解题
定风波:词牌名、原唐代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之句、此调取名原有平定叛乱之意、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这首词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作于黄州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音字形自义)
2、播放朗诵音频《定风波》
(一) 齐读序
1、全班学生读序,结合注释把握序得内容。
2、个别学生读序,概括序得作用。
序交代了词得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即沙湖道中遇雨情景与写作缘由。
(二)读词
1、全班读词,加深对词得理解,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词人得情感。
2、学生个别读,读后学生作出评价,简单阐明理由,教师适时点拨
重读:莫听、何妨、吟啸、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萧瑟(处) 无风雨无晴
重读原因
①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指风吹雨落声,这就是当时得客观存在、“莫听"就是苏轼对同行人得劝告,外物不足于萦怀。
“何妨":二字突出了表现了词人此时从容淡定得神情,任风雨袭来,您下您得雨,我行我得路。同时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一种挑战风雨得意味。
“吟啸徐(行)":这就是一种不为外界环境左右得自得得境界,体现苏轼在风雨中得洒脱、从容、闲适
“竹杖芒鞋"体现现在得状态,而“马”就是比较物、竹杖芒鞋自然就是轻便得轻巧得,但在风雨路途之中行进拖泥带水,又如何“胜"过骑马呢?显然“轻”就是一种心态,一种轻松得心态,一种超然物外,顶风冒雨,从容前行得神态。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得“轻”字亦同。
“任”:任凭,体现出诗人面对自然得风风雨雨我行我素得超然情怀、
②下片
“料峭(春风)"与“(山头)斜照"重读形成对比,突出天气得变化。
“萧瑟(处)”重读,突出刚才所经之处得特点,这就是外在环境,就是客观存在、
“无风雨”“无晴”这就是作者得心理感受,就是主观认知就是作者超然物外得旷达人生境界、
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诗人得心理状态。
(三)词序结合
1、问:词前小序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
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
同行皆狼狈何妨吟啸且徐行。
余独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已而遂晴, 山头斜照却相迎。
明确:上片写雨中情景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