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七年级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牧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创作,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牧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牧民生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学习《牧歌》的歌词,理解其意义和主题。

学生分析《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创作诗歌。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创作《牧歌》的动机和意图。

学生了解《牧歌》所属的文学流派和音乐曲风,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牧歌》。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牧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牧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牧民生活的感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牧歌》的背景、意义和修辞手法等。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采用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如PPT、音频、视频等,展示《牧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资料。

使用教学挂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牧歌》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和《牧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牧歌》的意义、主题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牧歌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

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同学演唱各地区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

顺势揭示课题《牧歌》。

(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牧民放牧的情景。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情绪悠扬舒展,很是宽广抒情。

(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常规发声/依据歌曲元素进行发声),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呜”和“啊”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3.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欣赏与分析1.教师播放其他蒙古族民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创作与展示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用乐器、舞蹈等方式表现《牧歌》的主题。

2.各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学生在演唱、欣赏、分析、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学生对《牧歌》的学习效果的评估。

五、教学资源1.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初中牧歌教案

初中牧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牧歌的特点,感受牧歌的音乐风格。

2. 通过学唱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牧歌的定义与特点2. 牧歌的演唱技巧3. 牧歌的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牧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点。

2. 难点:音准、节奏、旋律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牧歌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牧歌的音乐风格。

2. 学唱牧歌:教师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牧歌,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学生范唱,并讲解牧歌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牧歌进行学唱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拓展学习:教师介绍牧歌在其他地区的代表作品,如藏牧歌、蒙牧歌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牧歌的多样性。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牧歌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牧歌的能力:音准、节奏、旋律的准确性,以及情感的表达。

2. 学生对牧歌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否准确地分辨牧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差异。

3. 学生对牧歌文化的理解:是否了解牧歌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意义和价值。

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牧歌歌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觉感受。

2. 乐谱:提供牧歌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和介绍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牧歌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唱牧歌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4.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教案:蒙古族民歌《牧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蒙古族民歌《牧歌》。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描绘了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学生能够掌握《牧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3. 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对我国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张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听一遍《牧歌》,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解释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三、歌词分析(10分钟)1. 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词中的画面,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四、演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2. 选取几组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蒙古民歌《牧歌》歌词内容:描绘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旋律特点:自由节奏、装饰音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笔和纸画出歌词中的草原美景。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歌》,并分享学习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对我国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欣赏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

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

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

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牧歌》的背景及特点介绍2. 《牧歌》的旋律分析3. 《牧歌》的节奏、节拍分析4. 《牧歌》的演唱及演奏技巧5. 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及演唱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牧歌》的节奏、节拍变化及音乐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

3. 对比法: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牧歌》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体会音乐的美感。

4. 对比欣赏: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演奏技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课、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演唱/演奏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或演奏《牧歌》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技巧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以此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4. 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或重复讲解某些知识点?5. 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八、拓展活动:1. 参观民族音乐博物馆或文化中心,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乐器。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民族音乐》中第二节《草原之韵》,详细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牧歌》展开。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解蒙古族音乐特点,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牧歌》歌词内容,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草原壮丽。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习俗,引出蒙古族民歌《牧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讲解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歌》。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曲解析(15分钟)(1)分析《牧歌》歌词,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2)探讨《牧歌》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1)歌曲背景:蒙古族草原风光、生活习俗(2)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3)歌曲情感:对草原热爱、对生活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3)解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歌词:略(2)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缓;旋律:五声音阶,以级进为主。

(3)对比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

该内容属于音乐课程中的民间音乐部分,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草原之歌”,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

重点:熟练演唱《牧歌》,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民歌《牧歌》。

2. 新课内容: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背景,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3.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带领组员练习演唱《牧歌》。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牧歌》,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节奏特点c. 歌词特点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练习,录制演唱视频,下节课上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蒙古族民歌,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蒙古族民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突出《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及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能够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牧歌》;(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牧歌》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牧歌》的内容和主题;(2)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教学难点:(1)《牧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2)《牧歌》艺术手法的深入剖析;(3)如何培养学生对《牧歌》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牧歌》的背景知识、内容和相关文献;(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牧歌》,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收集与《牧歌》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牧歌》的背景知识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牧歌》,理解作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牧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牧歌》的感悟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2. 作业与测试:(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牧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牧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牧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知识与技能: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并初步了解无伴奏等知识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无伴奏合唱及演唱声部。

教具:多媒体弦律线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听曲进入教室,播放歌曲《天堂》,媒体展示广阔的大草原,感受草原和蒙古民歌的魅力。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播放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羊生息,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

二、新课教授1.欣赏乐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2.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3.交替合作的方式学唱歌谱,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启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

(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4.有感情学念歌词(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总结,并介绍内蒙民歌和长调旋律特点)5.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刚才听辩的旋律演唱歌曲。

(介绍中外牧歌的区别:国外“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媒体展示))三、巩固提高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回答对比歌曲的异同和歌曲的声部等问题)回答: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

教师总结: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中女高——天空的云女低——广阔的天空男高——洁白的羊群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四、创编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下的任务。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牧歌》这首民歌的由来、背景和内涵;•学会唱《牧歌》这首民歌,并注意歌曲的节奏;•通过合唱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感知能力;•学习如何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小钢琴、口琴)。

二、教学准备•讲解PPT;•《牧歌》伴奏音乐;•小钢琴和口琴;•教学录像或演示视频。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歌》的背景和内涵,首先可以放一段介绍该歌曲的视频或讲解PPT。

2. 学习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歌》这首民歌吧。

首先,老师可以先唱几句作为示范,学生们跟唱。

同时,老师可以教授节奏,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拍和唱法。

为了让这个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和效果显著,可以采用分组唱、随机抽组等方式。

3. 合唱和伴奏当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伴奏。

合唱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唱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唱中来。

同时,合唱时可以尝试加入三声部合唱,这样可以让整个唱课更加饱满、有层次感。

伴奏时,老师可以先演奏一遍伴奏曲式,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伴奏进行演奏。

可以选择使用小钢琴或口琴进行简单伴奏演奏。

这样不仅可以为歌曲增加音乐元素,还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喜悦、动感和活泼。

4. 演奏乐器最后一个环节是演奏乐器。

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小钢琴或口琴中的一种进行演奏。

钢琴初学者可以教导学生弹奏右手或者左手琶音,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调整钢琴音调,弹奏出自己想要的音调。

对于初学口琴的学生,在教授高低音调之前,先讲解口琴的构成和基本发音原理,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演奏简单的曲子。

四、教学评估在学完《牧歌》歌曲之后,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班级总结演唱《牧歌》的表演状况,老师可从组织纪律、齐唱度、唱感和档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2.在课程结束后,用简单的测试题考察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点。

3.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现、个人会议等形式对具体学生进行点评,以此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

牧歌音乐教案

牧歌音乐教案

牧歌音乐教案牧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牧歌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能力目标:能唱出牧歌音乐的基本旋律,并辨别牧歌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的区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牧歌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牧歌音乐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牧歌音乐的基本旋律。

2.理解牧歌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牧歌音乐的起源、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对牧歌音乐产生兴趣。

2.示范法:通过老师演唱牧歌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模仿跟唱。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合作完成牧歌音乐的编曲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牧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受牧歌音乐的特点。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牧歌音乐的起源、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牧歌音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示范和训练(20分钟)老师向学生示范演唱牧歌音乐的旋律,并让学生模仿跟唱。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编曲并演唱牧歌音乐。

4.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编曲的牧歌音乐,让其他同学听后给予评价。

5.总结(5分钟)通过让学生总结牧歌音乐的特点和自己的收获,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资源1.录音机和音乐CD2.教辅书籍和图片3.学生合作小组的编曲和演唱资料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牧歌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听评委对学生演唱的牧歌音乐的评价。

八、板书设计牧歌音乐-起源:乡村生活中的歌唱活动-特点:自然、朴实、富有感情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牧歌音乐有了初步了解,并培养了学生对牧歌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要注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以及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巩固所学内容。

牧歌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牧歌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7. 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拓宽了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8.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10.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经验。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牧歌》演唱技巧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
1. 歌曲《牧歌》的演唱,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欣赏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长调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牧歌 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歌声与微笑》中的《牧歌》。《牧歌》是一首描绘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光的歌曲,歌曲中运用了内蒙古长调的元素,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自由舒展。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蒙古族的音乐特色,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情趣。
5. 结合歌曲《牧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

初中音乐教案牧歌

初中音乐教案牧歌

初中音乐教案牧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牧歌》的音乐魅力。

2. 通过欣赏《牧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感受《牧歌》的音乐风格,理解其歌词内涵。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唱或演奏《牧歌》。

教学难点:1. 理解《牧歌》的歌词意境,感受其音乐特点。

2. 掌握与他人合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团队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

3. 合唱队、民族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北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

2. 播放《牧歌》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二、学习歌词(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牧歌》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词汇。

2. 学生跟唱歌曲,体会歌词的意境。

三、分析音乐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牧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特点。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情感表达。

2. 学生分组,运用民族乐器演奏《牧歌》,培养合作意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民族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推荐其他西北民歌,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牧歌》,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表演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仍有困难,今后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歌词内涵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同时,可以增加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更多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牧歌》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 歌曲《牧歌》的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歌曲《牧歌》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歌曲《牧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牧歌》歌曲播放和歌词展示。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 学生分组:按性别和音域分组,以便于教学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牧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唱歌曲:a. 分组学唱:根据学生的性别和音域,分组进行学唱练习。

b. 逐句教唱: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c.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4. 歌曲演唱:a.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牧歌》,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b. 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教学拓展:a. 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牧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音乐感受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

2.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收获、建议和改进意见。

初中牧歌音乐教案

初中牧歌音乐教案

初中牧歌音乐教案1. 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 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特点。

2.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牧歌》中的节奏和音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对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古族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特点,解释其在蒙古族民歌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牧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三、学唱(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跟唱《牧歌》,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 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四、欣赏(10分钟)1. 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感受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无伴奏合唱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蒙古族民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蒙古族民歌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将所学到的技巧运用到比赛中。

2. 邀请蒙古族音乐家来校进行演出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牧歌》和欣赏无伴奏合唱,让学生感受了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特点,指导学生准确演唱《牧歌》中的节奏和音高。

牧歌初中音乐教案3篇

牧歌初中音乐教案3篇

牧歌初中音乐教案3篇牧歌初中音乐教案篇1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

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

实践与研究证明,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

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

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

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

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

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辽阔,悠扬,同时体会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聆听、模唱、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民歌长调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连线处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舒展、辽阔地情绪演唱歌曲《牧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舒展、辽阔地情绪演唱《牧歌》。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连线处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播放视频,蒙古族乐曲《万马奔腾》,通过视听结合感受乐曲热烈的情绪,以及展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之后,老师引出新课,另一首描绘蒙古辽阔草原的歌曲《牧歌》。

(二)教授新课1.初步感知(1)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感受歌曲呈现的画面。

(在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上飘着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展现了大草原和谐美好的画面)(2)老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舒展、辽阔地情绪)2.学唱歌曲(1)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句。

(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之后,老师进行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短小精悍。

两个乐句组成了一个乐段,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

这是一首一段体歌曲。

(2)老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

(歌曲旋律起伏较大)(3)老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进行发生练习,并口述注意事项。

用a唱:12 34 | 54 32 |1—||(4)老师出示歌曲,学生随琴视唱歌谱,启发学生找出演唱困难的乐句。

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延音线的知识。

(5)老师弹琴,学生填词,完整演唱歌曲。

之后,师生讨论,总结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音乐特点。

(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字少腔多,乐句句尾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

)(6)再次引导学生用舒缓、辽阔地情绪演唱歌曲,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音乐活动(1)老师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古族民歌选集》第四章,主要详细内容为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的学唱与赏析。

《牧歌》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展现了蒙古民族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唱《牧歌》,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长调演唱技巧和自由节奏感。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学习,以及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歌谱、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同时,简要介绍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牧歌》,学生跟随学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讲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演唱(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例题,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2. 内容: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富有诗意、表达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蒙古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示例歌曲:《小草》旋律特点:优美、抒情节奏特点:规整、悠扬歌词特点:描绘草原生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使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风格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民族五声调式和声知识。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演唱和民族乐器演奏。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学唱歌曲: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体会协作乐趣。

5.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牧歌》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

1. 准备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和教学课件。

2. 准备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蒙古笛等。

3. 准备相关的蒙古族文化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牧歌》。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第二步: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第三步:分组练习,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第四步: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

5. 第五步: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牧歌》的音乐特点和蒙古族音乐文化。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牧歌》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同学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2)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换气符号、休止符的用处。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3、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指导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想象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歌曲,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播放《蒙古人》)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蒙古族的饮食是以什么为主的?(奶食)服饰呢?(蒙古袍)被称为什么民族?(歌舞民族)让我们来了解蒙古(视屏风情片)
新课教学
欣赏歌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旋律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老师范唱,并出示歌谱和歌词:学生模唱歌谱。

3、音乐符号(黑板):
(1)换气(√);(2)休止符:(简谱中:0)休一拍
4、从歌谱中看看,本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X•X 师:对。

那么我们一起打打这个2/4拍节奏(重复出现的)吧。

注意:强弱规律!
5、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老师用电子琴弹曲子,生用M唱,并注意正确地唱刚刚学过的音符部分)
6、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7、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8、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注意:哪部分音高,哪部分音低平)
9、欣赏《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生:(无伴奏合唱)恩!
师:(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2)再来听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比较一下两个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多媒体播放)
生:一个合唱,一个独唱,更喜欢无伴奏合唱,更显出草原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师:对。

我们歌曲的演唱形式里有:合唱、独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等。


我们跟老师分别试唱一下!
(3)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师:(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4)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

(复听歌曲)
知识拓展
一、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同学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小创作:(目的是让同学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身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视屏)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同学的创作灵感。

三、评展:
提高同学积极性,让同学在自身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自豪感,还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结
学习这首歌曲的感想?
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热受自己的祖国,为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