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人音版
(公开课设计)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牧歌》教学设计
(公开课设计)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牧歌》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牧歌》教学设计课型:歌唱欣赏课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歌曲《银杯》及相关音乐知识2、学唱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3、学习有关音乐知识:音色、无伴奏合唱4、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二、三题5、继续“学习评价一”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2、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初步了解作曲家瞿希贤及主要代表作品。
3、学习了解有关音乐知识,丰富学生音乐视野及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演唱《牧歌》时准确把握节奏、前倚音;2、基本掌握本一段体;长调音色特点。
加深体会蒙古族长调与具有长调意境的无伴奏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银杯》(可以采用两种演唱形式复习)2、提问上节课所学音乐知识:①民歌②长调③短调④一段体⑤滑音记号⑥波音记号3、通过复习导入本课所学内容。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欣赏前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认真查看图谱:分辨出红色、紫色、绿色、蓝色分别代表的不同声部;辨认同一声部、同一种颜色深与浅的变化,同乐曲力度变化及各声部交错进出的关系,然后初听歌曲《牧歌》第一遍。
2、认识作者瞿希贤:瞿希贤(1919一2008)女,作曲家。
上海人。
自幼爱好音乐。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佛兰克尔、谭小麟等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她勤奋多产,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且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主要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新的长征新的战斗》,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
初中音乐《牧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牧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牧歌》教学设计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七年级上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旋律优美,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意境深远,给人留有无限想象空间。
曲调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以“5”为骨干音,唱得悠扬飘逸;第二乐句在中音区,以“1”为骨干音,唱得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
教学目标:1、研究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及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感受、体验蒙古族长调歌曲独特的艺术特点。
3、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用自然舒展的声音唱好《牧歌》。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2、长调歌曲演唱时的气息控制;3、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钢琴、口风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播放视频《蒙古草原》片段,让学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蒙古的音乐文化。
二、聆听作品,整体感知,突破难点,学唱歌曲1、初听,感受歌曲。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节奏和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唱歌时的节奏和气息控制,并让学生跟唱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掌握唱好《牧歌》的技巧。
设计意图:在演唱处理环节,通过加入歌词和动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感受歌曲旋律和歌词之间的联系,以及动与静的和谐之美。
牧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牧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中第三课。
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牧歌》这首歌曲。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到不同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歌曲的意义和表达。
同时,本课程也会通过集体合唱和个人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
教育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意义。
2.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
3.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1. 身体热身(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动感音乐,让学生们在教室中自由舞动,进行身体热身。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放松身体,准备好今天的学习。
2. 听歌欣赏(10分钟)老师可以放一段《牧歌》的音频,让学生们仔细聆听,了解歌曲的整体感觉。
在听歌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关注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歌曲分析(15分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了解不同的音乐元素如何运用在歌曲中。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加深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合唱(20分钟)根据课堂人数的情况,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若干组,进行集体合唱。
在合唱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注意唱法、旋律和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合唱更加和谐。
5. 个人表演(2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个人表演,展示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个人表演中,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多元化表达,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6. 总结回顾(10分钟)老师可以对这节课程进行总结回顾。
同时,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上所体会到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音乐元素的运用•提升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们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提高学生们在个人表演中的表达能力作业•请学生们海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编写一段对这首歌曲的分析,明确歌曲的意义和表达。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音乐元素的运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牧歌》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牧歌人音初中教案
牧歌人音初中教案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流畅、连贯的气息,优美抒情地演唱歌曲《牧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唱简谱,画旋律线的方式去理解歌曲旋律走向的画面感。
用声势律动的方式认识并且掌握切分音节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们懂得欣赏、聆听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从而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牧歌》的风格特点,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演唱好这首歌曲。
2、认识并掌握切分音的节奏特点以及用声势律动的方式为歌唱伴奏。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钢琴演奏《牧歌》,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2、教师提问: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哪些景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新课教授:1、介绍歌曲《牧歌》的背景及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切分音的节奏。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如草原、牧群、蓝天等。
4、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课后多听、多唱民族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牧歌》。
2、了解我国其他民族的歌曲,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歌曲《牧歌》的演唱技巧,还能深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牧歌》教案3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牧歌》教案3《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二)、新课教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
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牧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牧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时安排本教案为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二、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每节课为45分钟,总共需3节课完成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歌《牧歌》;2.能够掌握《牧歌》人声版的基本唱法,并能在合唱中正确演唱;3.提高合唱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了解合唱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牧歌》介绍;2.人声版《牧歌》的演唱技巧;3.合唱表现形式和技巧;4.合唱练习。
2.教学方法1.讲解式授课:介绍《牧歌》的历史背景和演唱特点,以及合唱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技巧;2.示范式教学:老师对人声版《牧歌》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唱法;3.合唱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训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指正进行合唱练习;4.交流式授课:让学生进行合唱演唱,并进行点评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第一步:导入介绍人声版《牧歌》的背景和演唱特点,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观看视频来感受其韵味和表现力。
第二步:示范与指导老师进行示范和详细指导学生唱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技巧。
第三步: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队长带领练习。
每组训练10-15分钟,老师从中挑选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
第四步:总结通过集体交流和总结,纠正错误,进一步完善唱法。
2.第二课时第一步:集体演唱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进行演唱,并配合动作进行表演。
第二步:小组演唱让每个小组进行训练,并进行表演展示。
第三步:合唱训练以小组和大组为单位进行合唱训练,并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和点评。
第四步:总结总结合唱经验和经历,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3.第三课时第一步:合唱表演让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进行评分和点评。
第二步:精华练习根据评分情况和点评反馈,对学生进行精华练习。
第三步:合唱情感表达让学生重新进行编排表演,并要求加强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第四步:成果展示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进行最终的合唱表演,并进行总结和颁奖典礼。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牧歌》这首民歌的由来、背景和内涵;•学会唱《牧歌》这首民歌,并注意歌曲的节奏;•通过合唱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感知能力;•学习如何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小钢琴、口琴)。
二、教学准备•讲解PPT;•《牧歌》伴奏音乐;•小钢琴和口琴;•教学录像或演示视频。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歌》的背景和内涵,首先可以放一段介绍该歌曲的视频或讲解PPT。
2. 学习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歌》这首民歌吧。
首先,老师可以先唱几句作为示范,学生们跟唱。
同时,老师可以教授节奏,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拍和唱法。
为了让这个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和效果显著,可以采用分组唱、随机抽组等方式。
3. 合唱和伴奏当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伴奏。
合唱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唱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唱中来。
同时,合唱时可以尝试加入三声部合唱,这样可以让整个唱课更加饱满、有层次感。
伴奏时,老师可以先演奏一遍伴奏曲式,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伴奏进行演奏。
可以选择使用小钢琴或口琴进行简单伴奏演奏。
这样不仅可以为歌曲增加音乐元素,还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喜悦、动感和活泼。
4. 演奏乐器最后一个环节是演奏乐器。
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小钢琴或口琴中的一种进行演奏。
钢琴初学者可以教导学生弹奏右手或者左手琶音,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调整钢琴音调,弹奏出自己想要的音调。
对于初学口琴的学生,在教授高低音调之前,先讲解口琴的构成和基本发音原理,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演奏简单的曲子。
四、教学评估在学完《牧歌》歌曲之后,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班级总结演唱《牧歌》的表演状况,老师可从组织纪律、齐唱度、唱感和档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2.在课程结束后,用简单的测试题考察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点。
3.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现、个人会议等形式对具体学生进行点评,以此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五线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诚挚的情感准确演唱歌曲《牧歌》、初步掌握倚音、同音连线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二、通过对蒙古族歌曲的听赏、演唱等实践活动,感受、体验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特点,能够热爱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歌曲。
三、了解民歌,知道蒙语“诺古拉”和“乌日订道”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以自屣舒展的声音,准确演唱《牧歌》。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演唱时字与音的准确对位。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鞭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稳定情绪!二、导入:播放蒙语版《牧歌》,设问:他的演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诺古拉颤音”的解释以及对长调初步特点的感受(诺古拉是长调演唱的主要特色)三、授新:1、初听范唱。
设问:①歌曲的速度?②请学生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情绪情感形容词(PPT页面上出示九个情绪情感形容词供学生选择)2、解说长调的蒙语叫法“乌日订道”或“乌日图道二3、发声练习。
让生用“1U”练分解八度,最后一个音要求保持四拍。
(练习五个半音模进)4、突破重难点:①分别讲解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与击拍图示②讲解同音连线的乐理知识及在歌曲中如何演唱。
③黑板出示歌曲中的难点(歌曲第二乐句第二小节的字与音的节奏对位)先带生打会节奏,再加上歌词念节奏,最后带上音符唱歌词节奏。
5、视唱乐谱:①PPT页面出示带节奏图示的歌曲乐谱(不带歌词的)带生一起唱会。
②动画出示六个换气记号,并讲解。
③动画出示前倚音,讲解如何演唱。
6、填词演唱:①动画继续出示歌曲第一段歌词,让生自己填词演唱(师弹钢琴纠正音准)②动画出示第二段歌词(方法同上)③生跟师琴伴奏完整演唱全曲。
7、歌曲艺术处理:①带生一起感受歌曲第二乐句最后两小节的渐慢及回原速的演唱效果。
②师用语言为生创造演唱歌曲的意境,并让生想象、感受。
③生再次跟师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8、课程回顾PPT页面出示长调的特点,让生自己根据这节课的学习补充长调的几个特点。
牧歌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8.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10.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经验。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牧歌》演唱技巧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
1. 歌曲《牧歌》的演唱,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欣赏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长调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牧歌 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歌声与微笑》中的《牧歌》。《牧歌》是一首描绘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光的歌曲,歌曲中运用了内蒙古长调的元素,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自由舒展。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蒙古族的音乐特色,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情趣。
5. 结合歌曲《牧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
第三单元牧歌教案-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牧歌概念、特点、演唱技巧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难点来源:学生在演唱牧歌时,对音色、节奏、音高等技巧的掌握存在困难。
- 解决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学生牧歌的演唱技巧,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 突破策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整体演唱水平。
2. 重点:牧歌作品的欣赏
- 难点来源:学生对牧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不够熟悉,难以深入理解和欣赏。
- 反馈与支持:教师可以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牧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
- 关键词:牧歌、民间音乐、田园风光、和谐、欧洲音乐
- 句:牧歌是起源于欧洲的民间音乐形式,以自然、宁静、和谐为特点,通常以描绘田园风光、赞美大自然为主题。
- 点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 反馈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鼓励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合作能力。
第三单元 牧歌 教案-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牧歌》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 歌曲《牧歌》的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歌曲《牧歌》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歌曲《牧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牧歌》歌曲播放和歌词展示。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 学生分组:按性别和音域分组,以便于教学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牧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唱歌曲:a. 分组学唱:根据学生的性别和音域,分组进行学唱练习。
b. 逐句教唱: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c.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4. 歌曲演唱:a.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牧歌》,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b. 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教学拓展:a. 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牧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音乐感受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
2.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收获、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二、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牧歌》,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画出旋律线。
(找一个学生在黑板描绘)2附点节奏讲解3.学生视唱简谱。
(提醒学生注意歌唱状态)4.熟练后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5.歌曲的感情处理。
(连贯悠长)小组讨论,歌词描绘什么意境?第一句:天空第二句:白云第三句:草原第四句:羊群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第一句:空旷遥远第二句:婉转轻柔第三句:宽广辽阔第四句:渐慢渐弱6.男女生以比赛形式分段演唱。
二、感受无伴奏合唱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提出问题:与我们的有伴奏合唱有什么不同呢?无伴奏合唱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
这首合唱曲有几个声部呢?(4个)女高音像是天空的云,女低音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像无边的大草原。
那同学们想体验一下无伴奏合唱吗?1.出示二声部轮唱谱,学生比较,教师进行讲解分析。
2.师生合作: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演唱二声部。
3.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合作演唱。
教师指挥,并带领二声部演唱。
4.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并再次演唱。
5.歌曲的艺术处理。
6.完整表现歌曲。
(第一段二声部合唱,第二段齐唱)二、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牧歌》这首蒙古长调,而且感受了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并运用了两个声部进行合唱。
蒙古长调堪称草原上盛开的一朵鲜艳的艺术之花。
他不仅是蒙古族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希望大家在今后能继续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下节课我希望看到同学们用竖笛、口琴或者其他方式表现《牧歌》这首歌曲。
人音版音乐七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牧歌》教案(教案)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牧歌》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无伴奏合唱《牧歌》是合唱中的精品,它充分说明民歌与音乐创作间“源与泉”的关系。
改编版的合唱以其旋律、和声、肢体等要素的精心编配,充分展现各声部的音色特质。
所以,本节课着重让学生感受合唱中的人声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感受巧妙的和声布局、灵活的力度变化,为这一首传统民歌赋予的新的生命力。
教材分析:《牧歌》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曲目由上句和下句两个乐句构成的长调民歌,歌曲为D调,一段体,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在这短短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融进了如此的诗情画意,把美丽富饶的草原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度的阶段,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有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并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要素的讲解尤其重要,想让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学生有了动力,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
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并回答: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固歌曲的旋律。
拓展延伸教师讲授合唱中各声部特点:女高:明亮宽广女低:丰满结实男高:高亢清朗男低:深沉浑厚学生根据本课的歌曲连一连各声部对应的场景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合唱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去学唱和欣赏感受了《牧歌》,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这个热情、幸福、自由、能歌善舞的民族。
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
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善歌善舞。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五线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学重点: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导入师:同学们中有人去过大草原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牧歌》来了解大草原,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2、播放歌曲《牧歌》,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歌曲中出现的画面有哪些都是什么?1、欣赏歌曲《牧歌》请同学体会歌曲的意境。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
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2、再次聆听《牧歌》并跟唱老师清唱,学生轻声哼唱,注意速度和节奏。
3、《牧歌》是一首一段体式的长调蒙古族歌曲,并简述一段体的概念。
4、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5、找出歌曲中的装饰音并演唱,教师指正。
全体同学跟音乐轻唱,学会歌曲。
6、全班合唱《牧歌》把学生分组分别跟着乐曲演唱歌曲。
三、拓展学习1、欣赏歌曲《鸿雁》《青藏高原》学生听后判断歌曲的曲式,进一步学生一段体曲式,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
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牧歌》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牧歌》教案音乐七年级上—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牧歌》教案音乐七年级上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一、课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学生应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或民间歌舞等。
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同一首民歌,了解民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
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音乐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分析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演唱形式为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是本单元的一个知识点。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所以教学重点就放在分析讨论无伴奏合唱《牧歌》。
《牧歌》是蒙古长调的代表歌曲,无伴奏合唱《牧歌》就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流行在内蒙东部昭乌达盟的民歌《牧歌》配上海默的填词改编、创作而成的。
这首由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扬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词曲非常吻合,虽有别于原民歌,但歌曲结构是将原民歌略加变化地重复三次,即:引子+A1+A2+A3+尾声。
引子的意境辽阔、宽广、深沉、暗淡的音色给人以苍茫之感。
第一段(A1)犹如将远景推近到近景。
第一句“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用女高、女低、男高三个声部演唱。
第二句“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加上浑厚的男低音托住其他声部,烘托出宽广舒展的意境。
第二段(A2)是对比性乐段。
每个声部均有独立性,男高音唱出主调,女高音则高八度模仿,女低音作回答,充分展现了女低音特有的柔美音色。
第三段(A3)是第一段的再现,使人对音乐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尾声由男高音唱出“啊”引向高八度,接着是主题开始的四小节先后在女低、男高声部出现,落在主和弦上。
七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教案牧歌
《牧歌》教案(精选9篇)《牧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通过老师介绍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
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某某某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3、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4、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
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
(展示舞蹈图片文案)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二、新课学习1、感受歌曲《牧歌》,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牧歌》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4、学习歌曲《银杯》
1)初步聆听,模唱歌曲,体会音乐要素的特点。
2)再此聆听加入律动练习熟悉旋律和节奏
3)用“1u”模唱旋律
4)对比有无装饰音版本,讲解装饰音突破难点。
5)加入歌词演唱。分句练习
6)师生边歌边舞体味蒙族风情
7)师生共同总结短调特点,再此进行长短调特点的对比。
5.拓展
欣赏民歌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总结民歌既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
掌握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比感受长短调。
教学难点
能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银杯》,并能够唱出蒙古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蒙古族音乐。
2、讲解民歌定义,并选几首歌曲让学生选择哪些是民歌。
3、聆听《牧歌》,并跟随音乐叉腰律动。
提问:歌曲意境?
歌曲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分析本首歌曲的感风格)
教学设计
课题
欣赏《牧歌》学唱《银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够激发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乐于主动学习蒙古族音乐文化及独特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欣赏《牧歌》,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对比感受长短调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习《牧歌》能够掌握民歌的定义,分辨长短调,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
教学重点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0. 请简述草原牧歌对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草原牧歌的定义和特点
- 草原牧歌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
- 草原牧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自由自在的节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 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
- 《牧歌》是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会向学生们介绍草原牧歌的概念,解释它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我会强调草原牧歌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独特魅力。
2.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草原牧歌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牧歌的特点。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草原牧歌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处理,这些都是学习草原牧歌的重要内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实践活动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牧歌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可以探讨草原牧歌如何表现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草原牧歌。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展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回顾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草原牧歌的特点和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作用。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尝试创作和欣赏草原牧歌,体验草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我会鼓励学生们随时向我提问。
《牧歌》教案3—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牧歌》教案3—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牧歌》教案3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教学目标:
一、学会唱《牧歌》。
二、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三、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四、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导入: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听赏歌曲《牧歌》。
(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
3、采用哼唱、教师教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无伴奏合唱《牧歌》、哈萨克民歌《我们的心毡房》。
三、教师总结: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短调”。
长调为散板或节奏自由;短调为块板,节奏整齐。
伴奏乐器:马头琴。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民歌中带有附点、切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
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
伴奏乐器:冬不拉。
藏族:藏族民歌节奏舒展、自由,旋律起伏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学习 环节 了 解 作 品 初 步 感 知 学 唱 作 品 表 演 总 结 小 计 1、小组表演 2、单独表演 学生总结 1、随录音模唱。 2、分句学唱。 3、练习演唱。 用心聆听。 1、作品的拍号? 2、作品的情绪? 预习。 简介作品。 牧歌
音乐
708
授 课 时 间 9.29
1、正确地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歌曲长调特点。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
案
导
案
3、作品带给你的感受?
1、请同学们随录音模唱。 2、教唱难点。 (附点音符与高音处) 3、组织练唱。
鼓励学生表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给学生鼓励性评价。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