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飞向太空港》
(完整word)(十七)《飞向太空港》
(十七)《飞向太空港》【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品导读】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致,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1.对一个大型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驾驭与表达;突破了事件本身的局限,力求运用一个超越事件的“高视点”对事件进行观照与思考。
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
4.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题透视】《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精神。
当代作家李鸣生代表作《飞向太空港》文学作品简介赏析教师备课课件PPT模板课件
作品赏析
APPRECIATION OF WORKS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有趣味的儿童故事诗。全诗 以没有帽檐的 “帽子” 为线索,一步 一步展开故事情节。诗以一个刚刚懂 事的小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他的哥哥 和几位小同学长大后去当海军的事。
弟弟仍然不干,因为“我长大了要当 解放军,随便说我是奸细就不成!”后 来“水兵”们都哈哈大笑,哥哥也取消 了命令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 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 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 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 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 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 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 怀。
《飞向太空港》
经典文学作品导读
汇报人:
作者介绍
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 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 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他们七八个三年级生,一出校门就把 帽檐扯下来。他们在空地上来回地跑, 又喊靠岸又喊抛锚。哥哥拿着个望远 镜——木头的,四面八方到处瞧……
原文摘抄
我生气地说: “我不是什么奸细,我是 你的弟弟”可是哥哥皱着眉说:“是奸 细就不是弟弟”这么欺负人还能行?我 就又踢又打吵个不停.两个“水兵” 只好 安慰我,说枪毙是假的一点不疼。
有了天空,人,才从天地间站了起来, 伸直了腰,抬起了头,睁开了眼,迈 开了步,从此得以顶天立地,结束了 如动物般爬行的历史。
这次发射外国卫星——“亚洲一号”,是全球性的 大协作,其控制范围,已跨越了国界。而且, 用中国的火箭发射美国的卫星,东方与西方在 空间技术上携手合作,这在世界航天史上,还 是第一次。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
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飞向太空港》主题的理解
《飞向太空港》主题的理解《飞向太空港》是李鸣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首发于《当代》1991年1期。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
[4]该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可读性较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飞向太空港》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会时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目录:序章本书参考消息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第三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尾声走向新大陆创作背景:1989年3月的一天,李鸣生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中国的长征火箭要在西昌基地发射美国的卫星。
当晚他就睡不着觉了,感觉一部好作品已在心里诞生了。
于是他请了一周的假,连夜赶回西昌基地采访,用3个月写出了25万字的《飞向太空港》。
书稿出来后送到有关部门审查,却说不能发表、不能出版。
但他还是顶住压力,坚持不改,坚持发表了。
作品鉴赏:主题思想《飞向太空港》中蕴含深刻反思意识。
作品开篇便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卫星的故乡——西昌的情况,不难发现,地处大凉山深处的西昌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有着些许原始意味和彝族风情的大山沟,火箭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物之一,代表着先进的科技与生产力,这种原始与现代的交织成为作者所重点反思的对象。
社会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原始文化的衰败,作为时代前沿的反思者,作者立足西昌,将原始与现代的融合展现给世人,并借美国专家弗洛里科提出“不要得到一个东西就把另一个东西丢掉了”,以此来反思现代文明发展路上的不断牺牲,与美国舍弃掉印第安文化不同,中国在发展路上对于文化的坚守是作者和诸多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所共同认可的。
飞向太空港情节内容概括
飞向太空港情节内容概括你看啊,要把卫星送上太空,这可不是像咱们放风筝那么简单。
首先得有个地方发射吧,这个地方就像是卫星的“超级跑道”。
书里讲的那个发射场啊,可能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钢铁森林,到处都是高高的架子和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设备。
那些设备,我觉得就像是一群沉默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儿,等着执行它们超级重要的任务。
然后呢,这里面有好多不同国家的人参与进来。
就像一场超级大的国际大聚会,不过这个聚会可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而是要一起干一件超级牛的大事儿。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惯,就像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商量着怎么把卫星这个“超级宝贝”送上天。
还有那些科学家们,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聪明的魔法师。
对着那些复杂的仪器和数据,就像在念着神秘的咒语一样。
他们可能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数据争论得面红耳赤,就像两只斗架的小公鸡。
我想啊,这数据可能就像一把超级精确的钥匙,差一点点都打不开通往太空的大门。
我就想啊,这就跟我们考试一样。
有时候遇到一道超级难的题,就像在通往一百分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个大坑。
我们可能会想放弃,但是如果坚持下去,就像那些发射卫星的叔叔阿姨们一样,说不定就能成功呢。
而且啊,这发射卫星到太空港,也像是在给宇宙送一份超级大的礼物。
这个礼物带着我们人类的希望和梦想,也许卫星到了太空以后,就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浩瀚的宇宙里探索着那些未知的秘密。
它会看到好多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的东西,那些星星啊,可能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嵌在宇宙这个超级大的黑幕上。
我觉得这本书里最让我激动的地方,就是卫星发射的那一刻。
那感觉就像过年放烟花一样,“轰”的一声,卫星就像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冲向了太空。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那声音大得能把屋顶都掀翻了。
这时候的人们啊,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庆祝着这个伟大的时刻。
不过呢,这背后也有很多让人担心的地方。
万一卫星在太空里迷路了怎么办?就像我们在大森林里迷路一样,那可就糟糕了。
名著读《飞向太空港》
名著读《飞向太空港》《飞向太空港》是一本令人兴奋和启发的科幻小说,描绘了人类首次探索太空的壮丽冒险。
本书由杰瑞·欧文斯创作,出版于2021年。
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力,它带领读者进入了未来的太空探险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剧情的分析和对主要人物的描述,突出展现《飞向太空港》这本名著的魅力。
第一部分:剧情概述《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一个团队的航天士们前往尚未被人类探索的远离地球的宇宙空间的故事。
这个团队由各种不同背景和技能的人组成,他们共同打破了人类的束缚,勇敢地追逐未知的宇宙之旅。
故事开始于主人公约翰·哈里森的介绍。
约翰是一个年轻而有天赋的天文学家,他渴望探索宇宙,并成为乘坐“太空港号”飞船的一员。
然而,为了成为一名宇航员,他必须通过各种考核,并展现出卓越的科学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在过程中,约翰与其他候选人相互竞争,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毅力。
最终,约翰成功入选了航天队,他和其他宇航员们开始了他们的太空探险。
第二部分:宇航员们的挑战与成长一旦进入太空,宇航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他们必须适应微重力环境,经历长时间的孤独和密闭空间带来的压力。
然而,这群勇敢的人们用坚毅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太空中,宇航员们不仅仅是在执行任务,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超越。
他们通过观测外太空的明星和行星,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这一过程不仅使他们对宇宙充满敬畏,也让他们对地球的宝贵和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部分:对人类未来的启发《飞向太空港》不仅仅是一本娱乐读物,它还提供了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描述未来的太空探险和科技进步,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我们为何应该继续探索宇宙,挑战人类的极限。
同时,《飞向太空港》也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宇航员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智慧。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飞向太空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名著。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八年级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
第四章 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 十七、欧亚大陆怪圈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 箭。其后百年,中国的火箭技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 术。从12世纪的南宋,到17世纪的明朝,中国的火箭技术 一直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由于中国大门的关闭,西方国 家在随后的400年里,将中国甩在后面。
返回导航
飞向太空港
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 1988年11月24日,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就“亚洲一 号”卫星能否出境进行谈判。孙家栋团长带领队员与美国 代表团进行了数次谈判,终于在12月17日,签订了最后一 个协议文件。
返回导航
飞向太空港
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1989 年 1 月 23 日 , 乌 可 力 代 表 中 国 签 署 了 关 于 中 国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 同。终于,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允许“亚洲 一号”卫星以及其他两颗卫星出境。布什表示:不愿意得 罪10亿中国人。
返回导航
飞向太空港
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乌可力得到 华人的盛情款待。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 都感到非常自豪。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 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返回导航
飞向太空港
七、天时·地利·人和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 火箭发射失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火箭 和“德尔塔”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号火箭 也发生了爆炸。美国和法国的这4次失败,迅速改变了世 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行情,为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商业 市场带来了契机。
八 年 级
飞向太空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梗概 人物分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第2部分 阅读 专题一 名著阅读 (十七)《飞向太空港》
(十七)《飞向太空港》【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品导读】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致,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1.对一个大型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驾驭与表达;突破了事件本身的局限,力求运用一个超越事件的“高视点”对事件进行观照与思考。
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
4.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题透视】《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精神。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李鸣生是当代著名作家,以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而闻名。
他的“航天七部曲”作品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被誉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在1990年4月7日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和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此外,作者还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外合作的过程,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
最后,作者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的呼声,体现了他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为了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以及避开大中城市,西昌被选为发射基地。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能够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发射基地的建设历程中,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1989年起,发射基地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以及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然而,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铭记于心。
1990年4月1日晚,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在酒吧里与一位中国人进行了对话。
其中,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李鸣生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这一事件。
以下是对各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它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偏远的大凉山深处,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卫星发射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讲述了西昌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描绘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独特景观和复杂设施。
发射场既有原始的自然风光,又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详细介绍了发射塔、指挥控制中心等关键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太空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通过一位中国人和三个美国人在酒吧里的交流,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在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合作前景的展望,凸显了中美在航天领域合作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第四章:《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
讲述了两国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为后文双方的合作奠定了背景基础,让读者了解到合作的来之不易。
第五章:《外交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将卫星发射合作置于国际外交的大棋盘上进行审视。
揭示了这一合作背后所涉及的复杂的外交关系和政治考量。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克服诸多困难。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讲述了中美双方代表在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初次接触,为后续的合作谈判拉开了序幕。
这次接触充满了期待和不确定性,也预示着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第七章:“亚星”在中国》详细描述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抵达中国后的情况。
包括运输过程中的精心保护、中方对卫星的接收和检测等环节,展现了中方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四川大凉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战略优势。
作者详细描述了西昌的山川风貌和人文环境,为后续讲述卫星发射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此章重点描绘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设施和运作情况。
发射场既保留了一些原始的工作方式,又引入了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作者通过对发射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在酒吧里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国际合作的展望,反映了当时航天领域国际交流的复杂与多元。
第四章:《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这一章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化。
从早期的相互隔绝到后来的逐步合作,展现了国际形势对航天事业的影响。
第五章:《外交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本章将中国的航天合作置于国际外交的大棋盘上进行考量。
中国的卫星发射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出现,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博弈,成为了外交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主要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专家和工作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西昌的情景。
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和技术上的障碍,共同为卫星发射做准备,展现了国际合作的力量。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此章强调了卫星发射成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包括适宜的天气、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等。
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为卫星发射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第八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详细描述了卫星从制造地到发射场的运输过程,其受到的高度重视和精心保护如同一位总统出行。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港》主要内容
《飞向太空港》主要内容
1. 《飞向太空港》讲的就是一群勇敢的人追逐太空梦想的故事啊!就像我们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一样执着。
你看那些航天工作者们,他们面对那么多困难和挑战,却从不退缩,这是多么了不起呀!
2. 这本书里描绘了太空港的神秘与壮观,哎呀,那场面简直无法形容!就好像你突然走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惊喜,能不让你好奇吗?
3. 里面有好多惊心动魄的发射场景呢,真的是让人紧张到不行!就跟你看刺激的赛车比赛一样,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4. 大家为了把火箭送上太空,那可是齐心协力啊!这不就跟我们一起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目标而共同努力一样吗?
5. 《飞向太空港》展现了无数人的奉献和付出,真的太感人了!这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和铭记吗?
6. 书中那些复杂的技术和设备,哇,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7. 你知道吗,那些航天英雄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太神奇了!简直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超级冒险,你不想去了解一下吗?
8. 太空港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这和我们盖房子一样不容易啊!但他们做到了,多牛啊!
9. 读《飞向太空港》能让你感受到宇宙的无限魅力,这就好比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你还在等什么呢?
10. 总之,《飞向太空港》是一本超级精彩的书,它能带你领略太空的奇妙,让你对那些航天英雄们充满敬佩!一定要去读一读啊!。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本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但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为卫星发射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作者还讲述了西昌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沿革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设施和设备。
发射场既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装备,又保留了一些原始的工作方式。
作者通过对发射场各个区域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到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一个中国人在酒吧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国际合作的展望,反映了当时航天领域国际交流的情况。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本章重点讲述了火箭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火箭作为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关键工具,其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作者阐述了火箭的原理、结构以及研制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此章强调了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不论国籍和种族,大家都在为探索太空而努力。
通过讲述各国航天工作者在合作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在追求太空梦想中的团结和协作。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主要描述了国际合作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性。
各国的航天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克服了语言、文化和技术上的差异,展现了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第七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这一章讲述了卫星在运输过程中的精心安排和保护,其待遇堪比总统出行。
作者详细描述了运输途中的各种保障措施,凸显了卫星的珍贵和重要性。
第八章:“国际标准”与“家传秘诀”在航天领域,既要遵循国际标准,又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本章探讨了中国航天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以及如何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
《飞向太空港》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 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 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 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 承揽外星发射业务。1986年10月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 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 射条件。
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这里的路上能同 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发射基地 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要抢建一座 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 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可是就在1989年 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 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 的准备工作。
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 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 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 原气候
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 “月亮城”。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 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 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 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 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还 可以避开大中城市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 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 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 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 业。他们中大多数人 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 熬过了五个春节。
01
02
03
04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 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 家,既要照顾得了怪 病的女儿,还要攻关 火箭问题,自己肚子 疼都顾不上,发现时 已经是直肠癌晚期
1
请替换文字内容
2
请替换文字内容
3
请替换文字内容
4
请替换文字内容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 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 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 品 收 入 《 共 和 国 作 家 文 库 》《 中 国 报 告 文 学 精 品 文 库 》《 中 国 60 年 报 告 文 学 精 选 》《21 世 纪 中 国 最 佳 纪 实文学选》等。
(完整word)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发射将军》《震中在人心》等,填历时20年写就的“航天七部曲”堪称中国航天文学通史,在海.6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
创作背景:1990年4月7日,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通过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国外制造的商用通信卫星。
“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卫星商业发射服务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序幕。
《飞向太空港》即以此为背景,详细地描述了“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过程。
结构剖析:第一章共三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第二章共九节:艰难的谈判。
经过反复谈判,终于达成发射协议。
第三章共四节:运送卫星.运送“亚洲一号"卫星的过程困难重重.第四章共四节:回顾历史.回顾历史,讲述中国火箭的诞生及发展史。
第五章共十一节:“敌人”和朋友.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碰撞。
第六章共九节:成功发射卫星。
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发射卫星。
思想意义及价值取向:《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名著详解:内容解读: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基地历史→中美建交→打入市场→艰难谈判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卫星的故乡。
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 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飞向太空港》
【作者简介】
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品导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致,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写法鉴赏】
1.对一个大型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驾驭与表达;突破了事件本身的局限,力求运用一个超越事件的“高视点”对事件进行观照与思考。
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
4.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题透视】
《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精神。
【阅读感悟】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
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阅读《飞向太空港》,有助于我们具体了解这种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奋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