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内耳解剖演示文稿
内耳精细解剖幻灯片课件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 人体对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 间的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17
18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 对,相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 与地面平行,其余与地面垂直。
– 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变速 运动)。 – 直立以身体中轴位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受刺 激最大。
内耳精细解剖
1
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
• 耳廓:采音&判断方 •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路
2
3
4
中耳 :鼓膜、听骨链、咽鼓管等
• 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 • 鼓膜:50~90mm² ,浅漏斗,压力承受。 •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中耳增压作用 (18.6x1.3=24.2),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 咽鼓管:鼓室与鼻咽通道,常 闭。调节鼓室压力(鼓膜内 陷)。 • 骨膜张肌&镫骨肌:保护作用, 反射过程40~160ms。
5
6
7
内耳(迷路):耳蜗、前庭器官
• 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骨壁厚约2-3 mm (分三层)。骨迷路的骨质较颞骨岩部其它 部分更为坚实,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 规管。 • 膜迷路:是包含于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 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由上皮和结缔 组织构成。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 规管、蜗管、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11
12
螺旋器
• 支持细胞和内、外毛细胞组成。毛细胞顶部表面 有上百条整齐排列的纤毛(听毛),外毛细胞较 长纤毛埋于盖膜胶东状物质中。 • 盖膜内侧连接耳蜗轴,外侧游离内淋巴。 • 毛细胞的弯曲偏转是将机械运动转换为生物电的 开始。
《耳解剖生理》PPT课件
17
短、平、宽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
18
2021/5/9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 气腔,向前经鼓窦入 口与上鼓室相通,向 后下连通乳突气房
乳突:根据气房发育的程 度,分为气化型、板 障型、硬化型,混合 型。
2021/5/9
19
20
2021/5/9
鼓窦与乳突
鼓窦 乳突
21
2021/5/9
22
2021/5/9
27
2021/5/9
2021/5/9
28
▪ 听觉功能
➢ 空气传导 ➢ 骨传导
▪ 平衡功能
➢ 前庭 ➢ 视觉 ➢ 本体感觉
Hale Waihona Puke 耳的生理292021/5/9
谢 谢!
2021/5/9
30
4
耳廓
5
2021/5/9
外耳道
2021/5/9
软骨段--外1/3 骨性段--内2/3 6
特点 : 成人:略呈“S”形
弯曲,检查时应向 后 上提起。
婴幼儿:较狭窄, 检查时应将耳廓向后、 下、外方牵拉,同时 将耳屏向前牵引。
7
2021/5/9
中耳
▪ 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构成
8
2021/5/9
耳的应用解剖
1
2021/5/9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耳
中耳
鼓室 鼓窦 咽鼓管 乳突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2
2021/5/9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
3
2021/5/9
耳廓
2021/5/9
外耳
外耳道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由皮肤,软骨膜
和软骨构成支架 组成。 外耳道:长2.5-.5cm 略呈S形,外1/3为 软骨部,内2/3为骨 部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解剖ppt课件
旋器),是听神经末梢感受器。
41
42
二、耳的生理 ▪ 听觉功能 声波传入内耳是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完成的,通常
以空气传导为主。 ▪ 平衡功能 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本体感受器、视器及前庭器官的相互
协调,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状,凹面向外。 ▪ 正常鼓膜有6个标志:
松弛部 紧张部 脐部 锤骨短突 锤骨柄 光锥
15
前
后
鼓室外侧壁(右侧)
16
右正常鼓膜
锤骨柄 脐部 光锥
17
右鼓膜
左鼓膜
18
鼓室内容 ▪ 鼓室内有听小骨:锤骨、砧骨、
镫骨,三者借关节衔接成听骨连 ,借韧带悬吊于上鼓室。 ▪ 听骨链外端以锤骨柄与鼓膜相接 ,内端由镫骨底板借韧带连与前 庭窗。 ▪ 其内还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其 共同作用可减低声波振动,对内 耳有保护作用。
10
(1)上壁: ▪ 又名鼓室盖,为一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 ▪ 此壁损伤可致脑脊液耳漏或颅内感染。 (2)下壁: ▪ 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 颈静脉球突入下鼓室 蓝鼓膜。
11
(3)前壁:
▪ 上部有两个骨性开口,
上为鼓膜张肌半管的
开口;下为咽鼓管的 鼓室口。
前
后
▪ 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
鼓室外侧壁(右侧)
8
1.鼓室 ▪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是颞骨内一含气空腔; ▪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其分为三部分:上鼓室、中鼓室、下鼓
室。 ▪ 鼓室形似立方体,共有六个壁:
上壁、下壁、前壁、后壁、外壁、内壁。
9
▪ 上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 上
中耳、内耳解剖.ppt
鼓室六壁
中耳
鼓室窦
外壁(鼓膜壁):鼓膜 、上鼓室外侧壁 鼓膜 鼓室
六壁 向内凹入、椭圆、半透明的膜性结构;宽8mm、高9mm、厚度 0.1mm 向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新生儿约成35°) 鼓膜之结构分为3层:外为上皮层,系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中为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 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行纤维,锤骨柄附着于纤维层中间,松弛层无此层;内为黏膜层,与鼓室黏膜相 连续。
鼓膜
形态:
鼓室 六壁 面神经管突 锤骨后襞 松弛部
锤骨前 襞
锤纹 鼓膜脐
鼓岬
紧张部
蜗窗
光锥
鼓室(tympanic cavity)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室 六壁
鼓窦入口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匙突
前庭窗3.2mm2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向外突 皮肤特点:痛、渗、畸、冻
耳廓皮肤特点: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痛; 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菲薄,故易受冻。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乳突: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Pneumatic type 板障型 Diploetic type 硬化型 Sclerotic type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展开全文外耳—系统解剖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
(一)耳廓耳廓又称耳郭,位于头部两侧,主要由弹性软骨为基础外被皮肤构成,皮下组织较少,但血管神经丰富。
耳廓下部无软骨,仅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称耳垂,是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
耳廓中部深凹的部位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二)外耳道外耳道是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一条弯曲管道,长约2.5~3.5cm。
外耳道内侧2/3部位于颞骨内,称骨部;外侧1/3部以软骨为基础,称软骨部。
牵拉耳廓,软骨部可随之移动。
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可使外耳道变直。
但检查婴儿的鼓膜时,由于其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短而直,鼓膜近水平位,故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外耳道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分泌的黄褐色粘稠物称耵聍,干燥后形成痂块,有保护作用。
(三) 鼓膜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
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
鼓膜的上1/4区活体观察时,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区活体观察时,坚实紧张,呈灰白色,称紧张部。
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由于鼓膜很薄,中耳炎或强声作用易导致鼓膜穿孔。
中耳—系统解剖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
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和2块听小骨肌。
鼓室上部即位于鼓膜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较为狭小,称上鼓室或鼓上隐窝,是容纳听小骨的主要部位。
鼓室壁内表面和听小骨表面都有粘膜覆盖。
1. 鼓室壁鼓室有6个壁。
(1)上壁又称盖壁,即鼓室盖,为一层薄骨板,借此与颅中窝分隔。
(2)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
(3)前壁又称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管相邻,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
中耳解剖详解演示文稿
第30页,共71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所致 病理分型:
单纯型
肉芽肿型
胆脂瘤型
第31页,共71页。
单纯型:
又称咽鼓管鼓室型 亦称粘膜型
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粘膜层 鼓膜穿孔为中央性
略 第32页,共71页。
肉芽肿型*
又称坏死型或骨疡型 多见于气化差乳突 组织破坏较广泛
周围侵犯和颅内侵犯
第39页,共71页。
中耳癌CT病例
第40页,共71页。
十一、颞骨骨折分
1、纵行骨折:
骨折线与岩锥长轴平行 主要伤及中外耳
2、横行骨折:
垂直:枕大孔→颅中窝→颈静脉孔/棘孔
3、混合性骨折-少见
影象学:骨折线、软组织损伤
(CT优势)
第41页,共71页。
第42页,共71页。
中耳解剖详解演示文稿
第1页,共71页。
(优选)中耳解剖
第2页,共71页。
正常解剖
胆脂瘤2
第3页,共71页。
中耳乳突胆脂瘤*p171
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上皮团块 上鼓室是最常见发病部位 发展途径:
上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乳突 增大时周围骨质吸收、破坏 边缘性穿孔伴豆渣样物质,奇臭
第4页,共71页。
听小骨及乳突窦周围骨质坏死,无明显硬 化环
范围局限,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鼓膜紧张部边缘性较大穿孔
第33页,共71页。
肉芽肿型*
X线、CT: 听小骨破坏 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窦区
局限骨质破坏、无明显硬化环 CT:增强后肉芽组织强化
板障型,范围小
气化型:范围较大
第34页,共71页。
第8页,共71页。
内耳精细解剖(PPT课件)
内耳精细解剖
22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23
内耳精细解剖
Dr.Feng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
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
• 耳廓:采音&判断方 •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路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2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3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4
中耳 :鼓膜、听骨链、咽鼓管等
• 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 • 鼓膜:50~90mm²,浅漏斗,压力承受。 •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中耳增压作用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7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8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对,相 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与地面平行, 其余与地面垂直。
• 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变速运动)。 • 直立以身体中轴位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受刺激最大。
• 椭圆囊、球囊感受器是囊斑,适应刺激为直线加 速运动,囊斑上毛细胞排列方向各不相同。
•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 纤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 的不同部位,音调就不同。
• 耳蜗底部影响高频听力, 耳蜗顶部影响低频听力。
• 骨传导:→颅骨震动→颞 骨→耳蜗→淋巴。(传音 性耳聋&感音性耳聋)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6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人体对 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的位置的感 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耳的解剖生理PPT课件
内耳
内耳 internal ear :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全部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其 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质所围成的不规则腔隙,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 膜迷路: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其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
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可观察到鼓膜。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 外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检查时需拉耳廓向后下方。
外耳道皮肤薄,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4
5
中耳
中耳 middle ear: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
一、鼓室 tympanic cavity 上壁
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通向前庭。前庭窗由镫骨底及 其周缘的韧带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由第二鼓膜封闭。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藏的面神经由内耳门入内耳道, 在内耳道底的前上部入面神经管。该管壁骨质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或手术时易伤 及面神经。
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蜗器 中耳 咽鼓管
(耳)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2
外耳
一、耳廓 auricle
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皮肤。耳廓下1/3为耳垂 auricular lobule,耳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采血的部位。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外耳道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5~3.5cm,呈 “S”状弯曲,先趋向前内,继而转向后内上方,最后向前内下方。因鼓膜向前下外 方向倾斜45度角,故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较后壁和上壁长。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 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侧2/3为骨性部。
外耳、中耳、内耳解剖
外耳、中耳、内耳解剖
外耳软骨(淡蓝色)和肌肉
右耳廓动脉供血
淋巴引流与区域淋巴结
耳廓感觉神经支配
外耳道、鼓膜和鼓室
外耳道的弯曲
鼓膜
中耳:鼓室、咽鼓管
鼓室壁
鼓室:临床上重要的解剖关系
咽鼓管
中耳:听小骨与鼓室
听骨链的功能
鼓室听骨链
鼓室粘膜衬里
鼓室的临床重要水平
内耳示意图
内耳
膜迷路的神经支配
颅神经通过右侧内耳道
耳:听觉器官
耳蜗的位置和结构
听觉传导
内耳:前庭器官
壶腹和壶腹嵴的结构
椭圆囊和球囊结构
前庭感觉细胞的刺激转导
前庭器官纤毛的特殊方向(壶腹嵴和斑)
头部旋转期间对侧半规管相互作用
耳朵:血液供应
鼓室动脉和乳突气室
听骨链和鼓膜的血管供应
迷路的血液供应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中耳内耳解剖PPT课件
六壁
向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新生儿约成35°)
鼓膜之结构分为3层:外为上皮层,系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中为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
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行纤维,锤骨柄附着于纤维层中间,松弛层无此层;内为黏膜层,与鼓室黏膜相
连续。
鼓膜
形态:
面神经管突
蜗窗
锤骨后襞
锤纹
鼓岬
鼓室 六壁
气 房
颈静脉窝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概述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空气传导、骨传导
耳部的生理学
听觉生理 平衡生理
听觉生理
(一)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气导,骨导
气导示意图
声波 耳廓
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向外突 ✓皮肤特点:痛、渗、畸、冻
耳廓皮肤特点: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痛; 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菲薄,故易受冻。
膜 张 肌
锥隆起
面神经管垂直段(后壁)
蜗窗(圆窗)
第二鼓膜2mm2 内通耳蜗鼓阶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
上方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 脚。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内耳精细解剖演示文稿
调节鼓室压力(鼓膜内陷)。 • 骨膜张肌&镫骨肌:保护作用,反射
过程40~160ms。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第8页,共21页。
内耳(迷路):耳蜗、前庭器官
• 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骨壁厚约2-3 mm(分三层)
第16页,共21页。
行波理论
• 声波→鼓膜→卵圆窗膜→前庭阶→窝孔→鼓阶→前庭膜、 基底膜震动(气传导)。
• 声频高,行波近,最大振幅靠近卵圆窗膜;声频低,行 波远,最大振幅靠近窝顶。
•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纤 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的不 同部位,音调就不同。
• 耳蜗底部影响高频听力, 耳蜗顶部影响低频听力。
• 骨传导:→颅骨震动→颞 骨→耳蜗→淋巴。(传音 性耳聋&感音性耳聋)
第17页,共21页。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 人体对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 的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 作用。
第18页,共21页。
第19页,共21页。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对, 相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与地面 绕一条锥 形骨轴旋转2.5~2.75周所构成。作用:将
机械震动转换为神经冲动
横切面:被前庭膜&基底膜分成3个腔:前庭阶、骨阶、 蜗管。
前庭阶:底部与卵圆窗膜相连,内冲外淋巴。 鼓阶:底部与圆窗膜相连,内冲外淋巴。 蜗管:盲管,内充内淋巴。
螺旋器(organ of Corti):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 胞及支持细胞构成。毛细胞顶部与内淋巴接触,底部 有丰富听觉神经末梢与外淋巴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隆起
面神经管垂直段(后壁)
蜗窗(圆窗)
第二鼓膜2mm2 内通耳蜗鼓阶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
上方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 脚。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外半规管凸 外半规管凸
➢外耳道:
长度 2.5~3.5cm
➢软骨部(外1/3) :
耵聍腺 毛囊 皮脂腺 ➢骨部(内2/3)
➢皮肤特点:疖.痛.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作用: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
鼓室六壁
外壁(鼓膜壁):鼓膜、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锥隆起
鼓窦入口
鼓索隆起鼓六砧室壁骨窝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匙突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面神经管垂直段
锥隆起镫骨
肌由此发出而
止于镫骨颈后 鼓室窦
面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上方
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脚。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向外突 ✓皮肤特点:痛、渗、畸、冻
耳廓皮肤特点: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痛; 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菲薄,故易受冻。
空气振动 (外耳)
锤骨
外耳道
传声变压 (中耳) 鼓膜
砧骨 镫骨
前庭窗
螺旋器 感音
听神经 神经冲动 (迷路后)
听觉中枢 综合分析
(大脑皮层)
液体波动 (内耳)
外、内淋巴
听觉生理
❖外耳:收集声源、扩能 ❖中耳:增效扩能 ❖内耳:感音换能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窦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匙突
鼓室 六壁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面神经管垂直段
锥隆起镫骨
肌由此发出而
止于镫骨颈后 鼓室窦
面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上方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上壁(鼓室盖):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婴幼儿时常未闭合,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裂与鼓室相通,可成
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 2mm→颅中窝,
由颞骨岩部前面构成
鼓窦盖
鼓室盖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下壁(颈静脉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气 房
颈静脉窝
耳的生理
概述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
听觉、平衡觉
耳的生理 听觉生理学
❖ 听觉生理 ❖ 平衡生理
听觉生理
(一)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气导,骨导
气导示意图
声波 耳廓
六壁
下壁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下壁(颈静脉壁)
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前方为颈动脉管的后壁,如果此壁 缺损,鼓膜为蓝鼓膜,半球形。
鼓窦
是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存在。 鼓窦外壁为乳突皮层,相当于外耳道上三角。 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内覆有纤毛粘膜上皮,向后下通乳突气房。
听骨链 ossicula chain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中耳 middle ear
➢咽鼓管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鼓室内外压平衡、引流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小儿:短,平,宽,直。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乳突: .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Pneumatic type
板障型 Diploetic type
硬化型 Sclerotic type
气化型乳突标本
锤骨柄
鼓膜
乳
突
面神经
六壁
向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新生儿约成35°)
鼓膜之结构分为3层:外为上皮层,系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中为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
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行纤维,锤骨柄附着于纤维层中间,松弛层无此层;内为黏膜层,与鼓室黏膜相
连续。
鼓膜
形态:
面神经管突
蜗窗
锤骨后襞
锤纹
鼓岬
鼓室 六壁
上壁(鼓室盖):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
中耳
下壁(颈静脉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外半规管凸 鼓窦入口 锥隆起 鼓索隆起 砧骨窝 鼓室窦
外壁(鼓膜壁):鼓膜 、上鼓室外侧壁
鼓膜
鼓室
向内凹入、椭圆、半透明的膜性结构;宽8mm、高9mm、厚度 0.1mm
中耳内耳解剖
颞骨
外耳
中耳 内耳
颞骨的毗邻
上方:顶骨 前方:蝶骨、颧骨 后方:枕骨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参与组成:颅中窝 、颅后窝
外耳道上三角区(筛区 ),乳突手术时指示鼓 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颞线为界,其上为鳞 部,其后下为乳突部, 前下有岩部、鼓部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鼓部、乳突部、岩部、鳞部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脚。
中耳 middle ear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内容物
肌肉:鼓膜张肌
镫骨肌
内耳
神经:
鼓索神经韧带: 锤骨上、前、外侧韧带 砧骨上、后韧带 镫骨环韧带
鼓索神经
镫骨肌
颈静脉球
中耳 middle ear
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听骨链
锤骨malleus
砧骨incus
镫骨stapes
松弛部 锤骨前 襞
鼓膜脐
紧张部
光锥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六段壁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匙突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